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CT对急性外伤性外部脑积水的诊断意义王喜功潘吉荣脑外伤可导致梗阻性脑积水,CT表现为脑室系统扩大。而对于以额顶部蛛网膜下腔增宽及脑沟、脑裂加深为主要CT表现的外部性脑积水(EH),往往易被误诊为脑萎缩或硬膜下积液。本文对35例急性外伤性外部脑积水病人...  相似文献   

2.
林孟森  曾建沛 《广东医学》1995,16(11):757-758
25例外部性脑积水的临床及CT分析潮州市中心医院儿科(521000)林孟森,曾建沛外部性脑积水是多发生在早期婴儿的以头颅CT查发现蛛网膜下腔增宽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综合征。由于以往临床医师对此病缺乏了解,以致常常漏诊。自CT问世后,国外文献有关EH的报道...  相似文献   

3.
报告21例外部性脑积水。其主要临床症状为:癫痫,头围增大,部分病例临床无明确症状;CT表现为:双侧额顶区对称性蛛网膜下腔扩大,前部半球间裂增宽和基底池扩大,部分有额顶叶脑沟增宽及轻度脑室扩大。  相似文献   

4.
报告21例外部性脑积水。其主要临床症状为:癫痫,头围增大,部分病例临床无明确症状;CT表现为:双侧额顶区对称性蛛网膜下腔扩大,前部半球间裂增宽和基底池扩大,部分有额顶叶脑沟增宽及轻度脑室扩大。  相似文献   

5.
丁美琳  张育君 《广东医学》1997,18(3):153-155
对94例临床拟诊冠心病(CHD)患者作了冠状动脉造影(CAG)和心肌断层显像(ECT),55例作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 monitor),结果显示CAG诊断CHD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100%,故阳性者诊断CHD无疑。ECT诊断CHD敏感性83.1%,特异性只有31.0%,故ECT阳性诊断CHD须结合临床。Holter诊断CHD敏感性只有45.2%,但特异性达79.2%,是诊断C  相似文献   

6.
笔者报告27例婴儿感染性外部性脑积水,其典型CT表现为:纵裂前部及额顶区蛛网膜下腔增宽、脑底池扩大。通过对10例复查CT动态观察发现,这是一种暂时性交通性脑积水(室外型),随病情变化可在短期内增多、减少或消失。笔者认为这对于颅内感染(特别是脑膜炎)的诊断是一个有意义的CT征像。结合文献对本病的发生机制、动态变化、CT表现与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CT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CT对新生儿窒息所致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诊断价值。对100例临床拟诊为HIE患儿的112次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12次CT表现中,有104次HIE表现,4次为颅内出血,4次未见异常。结论:CT对HIE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CT分度不一定与临床分度一致,且CT对新生几窒息后的脑部缺血缺氧早期损伤不敏感。  相似文献   

8.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附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是常见的非流行性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困难,如治疗不及时,后遗症重,死亡率高.预后差.本文报告了18例HSE的临床特点及EEG、CT和PCR等检查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提示HSE病情重、神经精神症状突出,部分患儿CSF呈血性改变。EEG和CT具有较高的定位诊断价值。PCR不仅特异性强.敏感性高,且快速、简便、非损伤性,尤其适合于检查婴幼儿HSE患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液(external hydrocephalus,EH)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36例外部性脑积液的CT表现。结果 EH的CT特征为大脑半球叶间裂前部增宽(〉6mm),前纵裂池增宽(〉7mm)。后纵裂池不宽,严重者可伴双侧侧裂池增宽及鞍上池增大,脑室不扩大或轻微扩大。结论 根据婴幼儿短期内头围异常增大,前囱膨隆,抽搐以及特征性CT表现,对E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并不困难,CT检查对EH的临床诊断、病程观察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一步探讨外部性脑积水(EH)MRI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33例外部性脑积水的MRI表现.结果:11例EH的病因为缺氧缺血性脑病(HIE),EH的MRI特征为大脑半球叶间裂前部增宽(≥6 mm),双侧额顶区蛛网膜下腔增宽(≥5 mm),可伴外侧裂池、鞍上池、环池增宽,侧脑室不扩大.结论:外部性脑积水有特征性的MRI表现,结合临床诊断不难,MRI检查对EH的临床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部性脑积水(EH)的CT特征及随访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及随访情况。结果EH的CT特征为两侧额顶部对称性蛛网膜下腔间隙增宽≥5 mm,边缘呈"花瓣样",纵裂前部增宽≥7 mm,纵裂后部不宽;严重者可伴双侧侧裂池增宽及鞍上池增大,脑室不大或轻度增大。结论CT检查对EH的诊断及随访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外部性脑积水(EH)的CT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抖与方法 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66例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及测量脑室颅腔横径(VT/ST)率。结果 特发性者34例(51.52%),32例继发性主要原因为缺氧缺血性脑病,为18例(占56.25%)。EH的CT特征为:大脑半球叶间裂前部增宽(≥6mm),额顶区蛛网膜下腔对称性增宽(≥5mm),可伴顿顶区脑沟回增宽加深,严重者可伴双侧侧裂池增宽及鞍上池增大,脑室不扩大或仅轻度扩大,VT/ST率小于15%。结论 根椐患儿短期内有头围异常增大,前囱膨隆,抽搐以及特有的CT表现,对EH的诊断并不困难,CT检查对EH的临床诊断、病程观察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进一步探讨外部性脑积水 (EH) MRI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 33例外部性脑积水的 MRI表现。结果 :11例 EH的病因为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 ,EH的 MRI特征为大脑半球叶间裂前部增宽 (≥ 6mm ) ,双侧额顶区蛛网膜下腔增宽 (≥ 5 m m) ,可伴外侧裂池、鞍上池、环池增宽 ,侧脑室不扩大。结论 :外部性脑积水有特征性的 MRI表现 ,结合临床诊断不难 ,MRI检查对 EH的临床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正青  周志娟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0):1098-1099
目的:探讨外部性脑积水(EH)的CT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66例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及测量脑室颅腔横径(VT/ST)率。结果:特发性者34例(51.52%),32例继发性主要原因为缺氧缺血性脑病,为18例(占56.25%)。EH的CT特征为:大脑半球叶间裂前部增宽(大于等于6mm),额顶区蛛网膜下腔对称性增宽(大于等于5mm),可伴额顶区脑沟回增宽加深,严重者可伴双侧侧裂池增宽及鞍上池增大,脑室不扩大或仅轻度扩大,VT/ST率小于15%。结论:根据患儿短期内有头围异常增大,前囱膨隆,抽搐以及特有的CT表现,对EH的诊断并不困难,CT检查对EH的临床诊断、病程观察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唐肇普  钱新初  刘三军 《医学争鸣》2001,22(23):2198-2200
目的:探讨单纯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TSAH0的CT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24例STSAH患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02例经CT复查及治疗结果证实。结果:STSAH的出血部位分布于:大脑纵裂池56例(45.2%);脑干周围池37例(29.8%);大脑侧裂池22例(17.7%);脑表面沟9例(7.3%)。其主要CT表现特征为:①纵裂池染色半球面边缘毛粗糙;②脑干周围池积血征;③侧裂池或脑表面沟铸型染色征。结论:①CT据上述特征性表现可作出STSAH诊断;②大脑纵裂池出血时的冠状位重建图像鉴别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③CT复查助于检证诊断和及时检出迟发性脑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与正常新生儿颅脑的CT鉴别诊断。方法对比分析85例新生儿SAH与85例正常新生儿的颅脑CT表现,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鉴别。结果85例SAH中发生于直窦27例(31.76%),上矢状窦22例(25.88%),纵裂池14例(16.47%),小脑天幕11例(12.94%),外侧裂池8例(9.41%),脑底池2例(2.35%),小脑延髓池1例(1.18%)。在85例SAH征象中,出现线状征及空三角征49例(57.65%)。85例正常新生儿颅脑相对高密度部位:直窦9例(10.59%),上矢状窦7例(8.24%),纵裂池3例(3.53%),小脑天幕1例(1.18%)。85例SAH患儿,有6例诊断不符。两组CT表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正常新生儿CT表现为直窦、上矢状窦、纵裂池、小脑天幕有时密度相对略高,易误诊为新生儿SAH,因此要注意正常新生儿颅脑与新生儿SAH的CT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在颅脑损伤开颅术中行脑基底池置管外引流血性脑脊液能否降低脑积水发病率.方法 共收集病例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8例,为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加药物治疗;治疗组30例,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中行脑基底池置管持续外引流血性脑脊液加药物治疗.两组经颅脑CT观察,计算脑积水发病率,然后经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病人脑积水发病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经脑基底池置管早期外引流血性脑脊液,能够明显降低脑积水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TBM)的多层螺旋CT与MRI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和急诊科收治的42例TBM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头颅CT和头颅MRI影像学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多层螺旋CT与MRI影像学异常征象主要包括脑膜增厚、脑梗死灶、不同程度脑积水、基底池或鞍池或脑实质内异常密度等,MRI诊断阳性率83.33%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64.29%(P0.05)。多数患者CT平扫显示脑积水、脑梗死、单发或多发结核瘤等异常改变,呈现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改变,部分伴有钙化;增强扫描时多数呈环状或结节状强化,少数可不强化。MRI表现在脑底部脑池形态变窄或消失,T1加权像显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加权像显示等信号,脑膜增厚,增强扫描显示多数受累脑膜呈线条状、点状、斑片状等强化,少数可不强化;且粟粒样结核病灶MRI表现为T1加权像为等信号或低信号,病变中心为高信号,强化后呈多发性小灶性强化。结论 MRI检查诊断TBM阳性率较高,结合CT检查可为TBM患者的病变部位、累及范围、病理类型提供准确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测壮族新生儿脑室和脑池,为新生儿颅脑疾病的诊断提供正常的CT解剖数据。方法从进行颅脑CT扫描的壮族新生儿中选取无异常发现者103例(男51例,女52例)的CT片进行测量,测量项目为脑室7项,脑池5项。结果获得壮族新生儿脑室7项指标的平均值,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获脑池5项指标的平均值,其中鞍上池、环池和在脑纵裂池男大于女,性别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四叠体池和外侧窝池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壮族新生儿脑室和脑池测量指标中,除鞍上池、环池和大脑纵裂池男大于女,性别差异有显著性外,其余指标男女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