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日本传统艺术指定型于19世纪以前的一个丰富的艺术群,主要包括茶道、花道、香道、能乐、庭园、大和绘、浮世绘、歌舞伎等.由于日本传统艺术形成于孤岛之中,在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独立性和自主性,所以,它具有区别于世界任何国家艺术的鲜明个性.在对日本传统艺术的特性进行探讨时,需要对其生成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进行探察,追溯其原始信仰的特征;研究其民族的起源及民族心理的特征;探求其对异国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的吸收与改造方式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真正的日本花道自近世开始。日本为了建立一个较为有秩序的社会,就把中国的一些古代哲学思想如阴阳、三才等理论引进了安慰人心的花道体系,并因此造就了日本花道中插花的形式。而在插花真正形成之前的奈良与平安时代,已经存在日本民间的折花插头习俗,尽管不是真正的插花艺术,但是仍然为插花成为花道铺垫了道路。  相似文献   

3.
茶道和禅宗,在日本文化史上都曾经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至今仍然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表征,继续对日本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在研究日本茶道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茶道和禅宗之间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关  相似文献   

4.
侯巧红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9):73-75,108
中日茶道文化是东方文化中的两朵奇葩,但是由于诸多原因,中日茶道文化在意境和精神气质上有着较大区别:中国的茶道仪式自然随和,圆润融通,日本的茶道仪式则过于拘于程序和礼节;中国将饮茶发展为日常生活艺术,日本则将饮茶变为俨然清规;中国茶文化是雅俗共赏的大众文化,日本茶文化则是高高在上的仪式文化。  相似文献   

5.
《茶经》的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茶经》是应时而生的产物———外因纵观我国数千年来茶道文化的发展历史,茶道文化之兴衰从来都是以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条件为依存的。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正与大唐盛世这一时代背景息息相关。1.经  相似文献   

6.
明末清初流寓日本的陈元赟,是我国第一位将公安派文学传至日本的诗人。日僧元政是日本第一位经陈元赟介绍而接受并学习公安派文学的诗人。陈元赟与元政合著的《元元唱和集》是日本第一部公安派诗集。公安派文学不但对日本的诗文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还影响了日本的花道艺术。  相似文献   

7.
唐代花道     
花道是一门古老的花卉装饰造型艺术,它的成熟阶段可上溯到唐代。唐代盛行插花,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187号唐墓出土帛画中有唐代插花写意,唐人张萱的《捣练图》中也有唐代妇女插花的记载。唐人爱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人们养花、赏花、斗花、插花……几成社会风气,遂形成了引人注目的花文化。 一、花道思想的主旨 ——花文化  相似文献   

8.
现代日本已形成精神内涵更为独特、丰富的茶文化体系,古老的茶文化发源地中国在漫长的茶文化演绎过程中,并没有形成有着鲜明特点的专门的茶文化体系,而是更倾向于生活化与实用化的发展。相对于日本茶道秉承传统、自成一派、从“精神文化”普及至“实用”的蓬勃发展现状,更注重在传统文化中追求不断创新和“中庸和谐”思想的中国茶文化进入衰微停滞发展阶段。现在日本茶文化已“回流”至中国,正在生活与精神层面对中国的茶文化产生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茶文化从西汉形成以后 ,便由南向北、由庙堂向民间推进。其中向日本传播的三次高峰分别产生于中唐时期、南宋时期与明清时期 ,它们也同样体现了茶文化传播的总体特点 ,并促成了日本茶道的诞生  相似文献   

10.
唐宋茶道,萌芽于魏晋六朝,成于唐中叶,盛于宋代。在鉴茶、选水、赏器、取火、炙茶、碾末、烧水、煎茶、酌茶、品饮等方面,唐宋时期逐渐形成和建立了一系列的程序、礼法、规则。唐宋时期,茶道大行,究其原因,社会经济条件是其物质基础,茶之药用价值的进一步发现及养生理念促进了茶道嬗变,唐宋文人的品格特征引导茶道发展,饮食文化的贵族化特征使茶道趋于精致。在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的影响下,唐宋大行茶道的出现绝非历史的偶然。  相似文献   

11.
"茶艺",代表中国茶文化的特色,和日本的"茶道",韩国的"茶礼"鼎足而三,殊途同归,共同屹立在国际茶文化的最高峰。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茶艺"之缘起——"煎茶"杂饮时期;"茶艺"之定型——"点茶"斗饮时期;"茶艺"之转型——"泡茶"品饮时期。  相似文献   

12.
中国茶艺规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中国茶艺的规范问题提出一个系统的讨论结构,分别论述了茶艺范畴的思想性、艺术性、制度性和技能性;茶艺具有表现、感动和感化的功能;茶艺评定的科学性、生活性、文化性和艺术性准则;茶艺在生活、经济、文化等领域得到应用等。这些研究试图进一步完善茶艺的学术体系,并对现实的茶艺工作起到理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杭州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州是我国也是世界茶文化发源地,古老的产茶胜地,保留了古老清新的制茶用茶方式、自然质朴的茶礼、丰富多彩的茶风俗等独特的茶文化。旅游界应更新观念,为杭州茶文化旅游开发创造条件,不断丰富茶文化旅游项目,加强茶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加大宣传促销力度,使杭州茶文化旅游创造出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陈旭霞 《河北学刊》2005,25(6):124-129
元曲里所反映的茶文化形态,为我们从侧面了解元代茶文化发展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感受它厚重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美学价值,提供了极具认识意义的珍贵文本:渗透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饮茶风习,兴旺繁盛的专业、兼业茶馆,形形色色的茶品、茶器,寄寓情怀的茶艺,回归自然的茶道,可谓是元曲为我们翻开的一部时代的、民族的茶文化形态学。  相似文献   

15.
日本宗教是从日俄战争开始在中国东北地区传播的,此后近50年间,日本宗教在中国东北地区协助日本帝国主义的政治上军事上的侵略扩张,极力配合日本帝国主义推行殖民地的“皇民化政策”,开展“海外开教”活动,成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时,随着日本军事侵略而传来的日本宗教有神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等类派别,由于带有明确的侵略目的,强迫中国民众改变传统观念信仰,使中国人民的宗教感情受到极大的伤害,因而,无法真正融合于中国文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日本战败,日本宗教也在东北地区荡然无存。了解东北沦陷时期的日本宗教,探讨当时的社会网络和鲜为人知的历史轨迹,以及日伪政权的宗教政策与宗教行为,有助于我国对东北殖民地文化的这段历史的了解,并且能够进一步揭示日军国主义的侵略本质,警示后人。  相似文献   

16.
樱花是日本文化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美学符号之一。在不同的时代,樱花所代表的符号意义都有所不同,体现了日本人在不同历史时代对樱花审美的不同认识。本文以"花宴"、"花见"、"散花"等与樱花相关的日语词汇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了樱花在各个时代所体现的日本人的审美意识,回溯樱花在各时代中作为美学符号所蕴含的意义的动态演变过程,以此来拓展我们对于日本人的美学理念以及日本文化更深层次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艺伎,作为日本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融入了传统文化,从而成为日本传统文化活的载体.艺伎文化作为日本文化的一个方面,更加突出地体现了日本文化的两大特点-忧伤和唯美.  相似文献   

18.
杨卫恒 《阴山学刊》2009,22(2):105-109,117
日本经济强大,银行业发展却存在巨额不良资产处置,公司治理结构落后,经营管理模式制约,业务品种少,信贷风险集中等问题。通过分析制约其发展的银行制度、金融危机诱因、组织文化以及文化理念和教育制度等因素。有利于我国银行业加强风险与资本管理,建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与新型银企关系,加大业务创新力度,提高银行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19.
论日本的山茶花文化及审美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本丰富的历史文化中,山茶花文化对于日本人民和社会,已成为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感情色彩的文化理念,是日本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不仅和日本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作用于日本民族的精神文化,同时也反映了日本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文化特性,折射着日本国民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以及豁达的生死观等精神层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山茶花文化及审美意识又各有所异。因此,了解日本的山茶花文化,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日本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