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模式选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不遭受破坏,为了解决旅游发展与自然保护之间的矛盾,对中国自然保护区旅游发展模式进行了选择。在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旅游开发必须选择保护性模式,并根据中国各自然保护区的实际状况,结合采用可持续发展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特色开发模式,达到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永续利用和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蒋志刚 《绿叶》2012,(4):8-12
由于自然保护区在濒危物种保护、关键生态系统保护和地质遗产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随着中国的改革发展,中国自然保护区凸显出一些问题,有关的自然保护区立法事项提上了我国立法机关的议事日程。在立法工作中,应当明确保护区的所有权属、面积上限;必须适合我国国情和政情,逐步实现一区一法;必须确定自然保护区功能区与面积调整的法律程序;必须能够保障原住民的利益,能够鼓励个人、公司参与设立自然保护小区。  相似文献   

3.
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典型生态系统,拯救珍稀濒危野生生物物种,保存重要自然历史遗迹而依法建立和管理的特别区域。自然保护区能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是各类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物种的天然贮存库。自然保护区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基地,也是向广大公众进行自然保护宣传教育的理想场所。由于自然保护区对于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物种等自然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在国民经济建设和未来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因此加强和发展自然保护区事业也是当前我国环境保  相似文献   

4.
各省     
<正>甘肃:新规禁止随意调整省级自然保护区日前,甘肃省印发《甘肃省省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规定要求,省级自然保护区不得随意调整。规定指出,省级自然保护区原则上不得缩小核心区、缓冲区面积,应确保主要保护对象得到有效保护,不破坏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的完整性,不损害生物多样性,不得改变自然保护区性质和类型。  相似文献   

5.
自然保护区环境教育是一种自然保护的主动战略,是保护区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简要地分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区环境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环境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居民生计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对生态保护和居民生计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实现生态保护和社区居民生计改善的“双赢”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但在实践中鲜见同时在两个目标上取得重要进展,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生计考虑不足,忽略了生态保护和社区居民生计之间的联系,忽视了不同利益主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与机制。从博弈的角度出发,分析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与社区居民的博弈,探讨生态补偿在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社区居民生计中的作用。博弈结果对提升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效应和社区居民生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社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环境教育》2006,(11):5-7
在自然保护区发展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和保护效果为重点,坚持严格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有效保护自然资源,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周生贤指出,实践证明,建设自然保护区是近代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伟大创举,是人类面对生存挑战做出的明智选择。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建立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五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经过…  相似文献   

8.
唐巍 《四川环境》2010,29(4):100-105
对川东北-川西输气联络线工程对四川驷马省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主要保护对象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其主要结论是:在施工期,四川驷马自然保护区的森林面积将减少,水体质量将降低,部分野生动物将受到损伤或远离现有的栖息地,部分植物个体将被采伐,生态系统结构将发生变化,主要保护对象也将受到一定的影响;在运营期,四川驷马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和主要保护对象受联络线工程的影响较轻。为了减轻影响,从控制影响因素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绿色视野》2009,(7):27-31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身生存的基础正在受到严重威胁,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2l世纪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重点。随着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  相似文献   

10.
湖北丹江口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但受人为活动的影响,水文情势改变,保护区的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的威胁。基于丹江口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现状,从合理调整保护区范围、全面加强湿地生态建设、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建立有效的湿地保护管理协调机制、加强湿地保护知识的宣传等方面,构建和谐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为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条例》和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1998]111号)的精神,防止各类开发建设项目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造成冲击,协调好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现就涉及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要提高对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一方面要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步伐,制定和实施本地区的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抓紧在具有自然生态系统代表性、典型性、未受破坏…  相似文献   

12.
吉林向海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的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吉林向海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现状及其保护意义的基础上 ,针对湿地资源受到的严重威胁 ,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人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中的各种资源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遭到破坏,其他方面也会受到影响,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威胁人的生存,使人类受到惩罚,所以我们要保护大自然。大自然是多么的美丽,既有千山万水,高楼大厦,还有花草树木,蓝天绿草,可人们还是不甘心,为了更好  相似文献   

14.
铁海林 《青海环境》1996,6(1):38-39
本文介绍环境艺术与自然景观的紧密关系,破坏自然景观也就破坏了环境艺术。因此保护自然景观,建立自然保护区,为开展环境艺术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具有重要意义,优美的城市环境同样是也环境艺术工作的再体现。  相似文献   

15.
自然保护事业是城乡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探讨关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理论与实践,将有助于我国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需要。一自然保护的经济目的与保护区的分类地球是人类的摇篮,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资源与自然景观,既是大自然演化的历史产物,又是人类生存、进化、发展的基地,由于人口数量的爆炸性增长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自然的面貌在迅速改变,其中有些改变是对人类有害的,而且是不可逆的。为了避免某些对人类有害的不可逆的变化发  相似文献   

16.
前沿动态     
《绿色视野》2012,(4):4-5
国际动态非洲建立世界最大自然保护区世界上最大的野生生物国际保护区近日在非洲建立,非洲野生生物将会受到格外保护。这一新的自然保护区横跨博茨瓦纳、安哥拉、纳米比亚、赞比亚以及津巴布韦。世界自然基金表示,有44%的非洲象都生活在卡沙跨界保护区里,这里的  相似文献   

17.
一年一度的世界环境日,从1972年联合国定名以来,至今已整整20年了。这是为呼吁全世界人民行动起来,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活动。地球是人类生存的摇篮,地球的兴衰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近年来,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发生与发展,如臭氧层耗损,气候变暖、酸雨、森林破坏、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加剧、沙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淡水不足和污染等全球性生态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使人类的持续发展受到日益严重的挑战,已成为困扰人类生存的严重问题。事实告诉我们,在今天,保护好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迫切性已经超过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各国政府和全球公民对此非常重视,  相似文献   

18.
药用石斛的资源危机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独特的生物学特性、生态环境被破坏、过度采挖、科研滞后等因素是导致石斛资源危机的根源.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资源保护立法和宣传,加强引种驯化和栽培技术等基础研究,建立科学的采收方法,建立物种保护信息管理系统及临控等措施对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牯牛降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牯牛降自然保护区是安徽省第一个以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国家级综合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生物资源丰富,有维管植物180科672属1220余种,脊椎动物37目82科193属271种,珍稀濒危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1种,中国特有属种20个,珍稀保护动物29种,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对牯牛降自然保护区的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永续利用提出了4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自然保护区如何走出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工作从一开始就被视为是抢救性的,而非从容不迫的。 1956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召开,5位著名生物学家联名倡议: 应在各省(区)划定若干自然保护区(禁伐区),为国家保存自然景观,也为科学研究提供据点。这个编号为“92”的提案,对遏制建设时期急剧破坏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当年,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建立,拉开了保护自然资源、抢救珍稀动植物的序幕。到1965年,南到西双版纳,北至长白山在内的19处保护区被划定。 自然保护区在1990年代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国家林业局保护司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处长李忠提供给记者的数据是:截至2003年底,全国各类自然保护区1999处,国家级的226处,保护区面积逾1.4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