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探讨硝普钠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冠状动脉无复流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冠状动脉无复流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研究组2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替罗非班治疗,研究组给予硝普钠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TIMI心肌灌注分级2~3级比例,干预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1)研究组TIMI心肌灌注分级2~3级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干预后,研究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3)研究组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硝普钠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冠状动脉无复流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心肌灌注,促进心功能改善,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患者预后有益。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硝普钠联合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对无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 将84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出现无再流现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硝普钠联合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给药5 min后,观察组有效31例(73.81%),对照组有效20例(47.62%),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和收缩同步性参数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普钠联合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能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过程中无再流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的TIMI血流分级以及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增加其左室收缩同步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球囊自制微导管冠状动脉内使用硝普钠治疗无复流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间进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时发生无复流的58例患者,经指引导管在冠状动脉内给予替罗非班,无效者则联合应用球囊自制导管在冠状动脉内无血流处给予硝普钠,观察患者无复流的改善情况。结果58例患者经导管冠状动脉口注射替罗非班后TIMI血流改善50例,有效率86:2%;对于无改善的8例患者再使用球囊内给予硝普钠,7例患者TIMI血流改善;联合替罗非班和自制微导管冠状动脉内使用硝普钠治疗无复流患者的有效率为98.3%,较单用替罗非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制微导管联合替罗非班和冠状动脉内硝普钠治疗无复流可以改善绝大部分患者TIMI血流,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PCI时静脉内应用国产替罗非班对冠状动脉灌注与临床预后影响的差异。方法连续选择6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拟行急诊PCI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应用组(n=30)与非替罗非班应用组(n=30)比较两组术后即刻造影结果、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的差异。结果共有59例完成试验,其中男性46例,女性13例,年龄35~85(60.80±13.17)岁,替罗非班组在术后心外膜TIMI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梗死相关血管远端末栓塞、以及治疗后1周内的心脏彩超射血分数值方面均显著优于非替罗非班组,两组院内MACE事件发生差异无显著性,平均住院日也基本相同。替罗非班组发生轻度出血与严重出血并发症及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方面有增多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与非替罗非班应用组相比,可以进一步改善冠脉再灌注状态并能提高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心梗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血流的影响。方法将急诊人院35例STEMI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PCI+替罗非班,22例)和对照组(PCI13例)均发病于12h内行急诊PCI术,替罗非班组PCI术前开始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持续泵人至术后36~48h,对照组应用常规PCI术,收集所有病历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照影资料,观察PCI术前,术后冠状动脉血流情况。结果应用替罗非班组患者恢复TIMI3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术后TIMI血流3级发生率为(95%),常规PCI未应用替罗非班组术后TIMI血流为(86%),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替罗非班组明显抵于对照组,但出血并发症两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替罗非班可改善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发生冠脉无复流时,应用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的疗效.方法我院2006年3月~2007年7月AMI急诊PCI术中共发生冠状动脉无复流69例,血流TIMI 0~1级,立即将替罗非班按10μg/kg剂量用生理盐水稀释成20ml,进行冠脉内弹丸式注射,3min完成,20min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血流情况.术后以0.15μg/(kg·min)剂量持续静脉滴注36h.结果20min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63例(91.3%)患者血流达TIMI 2~3级,4例(5.8%)血流未恢复者1w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血流均达TIMI 2~3级,2例(2.9%)血流未恢复者,1例术后5d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救治,1例术后3d死于心源性休克,59例(85.50%)术后90min内ST段回落>50%,术中及术后1w内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AMI急诊PCI发生冠状动脉无复流时,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以明显改善术中冠脉血流,术后持续静脉给予替罗非班可以进一步恢复冠脉血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急诊PCI术中替罗非班冠脉直接注射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STEMI,随机分为冠脉组(40)与静脉组(40),冠脉组采取冠脉内推注持续泵入,静脉组采取静脉推注持续泵入。结果:注射后静脉组18例IRA TIMI血流3级(45.00%),冠脉组38例(95.00%),有明显差异(P0.05)。静脉组9例IRA远端末梢栓塞(22.50%),冠脉组2例(5.00%),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STEMI,在急诊PCI术中,冠脉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用含L-精氨酸35g/kg和(或)维生素E74mp/kg的高脂饲料喂养成年新西兰家兔12周。观察L-精氨酸(L-Arg)和(或)VE在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中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调节前列腺素、内皮素及一氧化氮代谢的作用。结果表明:AS组家兔血浆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一氧化氮(NO)水平下降,而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血浆血栓素(TXB1a)及内皮素(ET)水平上升。补充L-Arg、VE及L-Arg+VE可明显降低家兔血清LPO、血浆TXB2、及TXb2/6-Keto-PGF1a浓度明显升高。实验提示L-Arg和(或)VE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头癌侵犯门静脉联合血管重建的适应证和方法。方法对2001年5月-2004年12月收治的8例肿瘤侵犯门静脉的胰头癌患者,行胰头十二指肠联合门静脉切除及门静脉对端吻合血管重建的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组均行联合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切除,门静脉阻断时间为22~35min;同时清扫腹膜后重要血管周围的淋巴组织。结果手术后8例患者均顺利恢复。无胆、胰瘘、感染及出血、血栓发生。病理检查:切除肿瘤均为腺癌。切除血管内膜和胰腺边缘均无肿瘤浸润。随访时间6个月-4年,2例患者死于术后6~12个月。存活超过2年者4例。结论在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侵犯小于3cm的选择性病例中施行联合切除血管的胰头癌根治术可提高其切除率,患者存活率有一定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糖耐量减低患者应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方法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出糖耐量减低患者82例,并对其进行为期15周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盐酸吡格列酮干预治疗试验。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55例)和安慰剂组(27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ET、NO、CRP变化情况。结果吡格列酮组治疗后ET、CRP、NO[分别为(55.1±10.1)ng/L、(4.59±0.33)mg/L、(40.10±10.10)μmol/L]与治疗前[分别为(72.1±25.1)ng/L、(5.89±0.89)mg/L、(30.30±9.10)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安慰剂组三者均无显著性改变。结论糖耐量减低患者应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后其ET、NO、CRP水平可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均于发病12h内行急诊PCI.替罗非班组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并静脉维持48h.术后应用达肝素钠注射液.对照组PCI术中仅给予普通肝素.两组PCI术前均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观察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时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2周内并发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TIMI 3级占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8.4%(29/37),替罗非班组TMPG 3级占89.7%(35/39),高于对照组的67.6%(2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替罗非班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7%(3/39)低于对照组的18.9%(7/37)(P<0.05),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心肌的再灌注,减少术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