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bDNA定量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在肾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发区,HBV感染可致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或引起肝外病变如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HBV-GN)等。α-干扰素(IFN-α)作为一种有效的抗病毒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并被尝试用于治疗HBV-GN[1]。分枝DNA技术(bDNA)是血清HBV DNA定量先进技术[2]。现将我科应用该技术在部分血HBsAg(+)肾炎患者中的诊疗经验总结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1997.6~1998.8期间在本科住院的各类肾小球肾炎伴血清HBsAg(…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肾小球肾炎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肾小球肾炎,尤其是与IgA肾病(IgAN)、狼疮肾炎(LN)间的关系,并初步观察α干扰素(αIFN)对成人乙肝相关性肾炎(HBVGN)的疗效。方法对157例肾活检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肾组织中HBAg,配对比较32例IgAN,30例LN中HBAg阳性组与阴性组肾组织病理改变,和42例GN中HBcAg阳性组与阴性组对激素治疗的反应,并随访3例HBVGN经αIFN治疗的临床演变。结果IgAN中HBcAg阳性组肾小管及间质病变程度均较阴性组严重(P<005);LN中HBcAg阳性组肾小球硬化及间质炎症程度较阴性组显著(P<005);HBcAg阳性组对激素治疗的反应较阴性组差(P<005);3例HBVGN经αIFN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结论肾小球肾炎部分病例起病与HBV感染有关,IgAN、LN与HBV感染有相关性,αIFN对成人HBVGN可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干扰素与中药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HBV -GN)是乙肝病毒感染后的一种主要肝外病变。随着肾穿刺活检的普遍开展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开展诊断率不断提高 ,目前认为HBV引起的肾脏病变 ,不仅是免疫介导的损害亦可能有病毒直接侵犯 ,因而我们在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上加抗乙肝病毒药—干扰素(IFN -α)治疗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 8例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观察对象 参照国内有关文献〔1 ,2〕并符合下列条件 :(1 )血清HBV标志物阳性HBV -DNA阳性 ;(2 )有肾实质损害表现 ,并除外狼疮性肾炎等继发性肾脏病 ;(3)肾组织切片中找到…  相似文献   

4.
自从1971年combes等首次报道一例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膜性肾病以来,已证实携带HBV的肾小球肾炎(肾炎)患者肾活检组织中可存在乙型肝炎抗原(HBAg,如HBsAg、HBeAg或HBcAg。特别是在明确小儿膜性肾病与HBV感染血症之间存在强相关之后,现已将HBV相关性肾炎作为一个独立疾病个体来认识。HBV相关性肾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属免疫复合物性肾炎,也有人提出细胞免疫、病毒直接作用等机制。近十年来,HBV对肾脏的直接作用的问题尤其受到普遍关注。现将其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郭怡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可引起多种多样的肝外病变,肾小球肾炎是常发生在HBV感染的一种疾病。1971年Combes首次报道并论证了HBV抗原对某些肾炎的致病作用,引起各国学者们的重视与研究。1979年以后,HBV感染与肾小...  相似文献   

6.
膜性肾病是乙型肝炎病毒 (HBV)相关性肾炎的主要病理类型〔1〕。HBV感染血症与小儿膜性肾病之间的相关性已明确。我们的一项研究显示 ,HBV感染血症与我国成人膜性肾病的发病也有联系〔2〕。本文报告我院自 1996年 3月~ 2 0 0 0年 12月经肾活检诊断HBV相关性膜性肾病 2 9例临床病理表现 ,通过与 32例特发性膜性肾病做比较 ,研究其临床病理特点。资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  1996年 3月~ 2 0 0 0年 3月我院经肾活检诊断HBV相关性膜性肾病 2 9例 ,HBV相关性肾炎诊断标准见参考文献〔3〕。其中 7例曾应用地高辛标记HBVDN…  相似文献   

7.
原位杂交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在肾脏的存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对肾脏的致病作用。方法:应用地高辛素标记的HBV DNA两种探针原位杂交,检测15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GV-GN)患者肾活检石腊包埋切片HBV DNA。结果:ISH采用HBV DNA全长段探针9/15例阳性,其中5例阳性和4例阴性者再用HBV DNA X+C段探针检查,各获1例阳性(20%和25%),阳性信号主要见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其次是肾小球系膜细胞,呈胞浆型或核型  相似文献   

8.
肾小球肾炎肾组织中HBcAg的存在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肾小球肾炎肾组织中HBcAg的存在及其意义周士东,张月娥,郭慕依,方利君,张秀荣张明,吴兆龙,林善锬,廖履坦通过观察260例肾小球肾炎肾组织中HBV抗原的存在情况,分析其靶抗原HBcAg与T淋巴细胞浸润的关系,及其对肾炎病变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一...  相似文献   

9.
尿中HBV-DNA检测在诊断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自1971年Combes等首次报道1例乙肝相关膜性肾病后,HBV感染与肾小球肾炎的关系已引起了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1989年我国学者正式将本病命名为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HBV-GN)。我们试就HBV-GN患儿尿中能否检测到HBV-DNA及其对HBV-GN的诊断意义进行初步探讨。 一、材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1993-1999年本院收治的肾病患儿经临床检测血清HBSAg或HBV-DNA阳性者32例,均行肾活组织病理检查及活检组织HBV-DNA、HBV-Ag的检测,并运用原位杂交(ISH)…  相似文献   

10.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引起肝脏病变的同时存在肾小球的病变,本文综述HCV的特征,HCV感染与肾小球病变、与肾小球肾炎相关机理,以及肾小球疾病HCV的检测方法,HCV与肾小球疾病相关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在引起肝脏病变的同时存在肾小球的病变。本文综述了HCV的特征,HCV感染与肾小球病变、与肾小球肾炎相关机理,以及肾小球疾病HCV的检测方法,HCV与肾小球疾病相关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小儿膜性肾炎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HBV感染在小儿膜性肾炎的致病作用。方法32例肾穿刺活组织检查诊为膜性肾炎的小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检测血清HBV感染标志物,29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肾组织HBV抗原,12例应用Southern印迹杂交检测肾组织HBVDNA,采用32Pα-dCTP标记的探针;28例应用原位杂交检测肾组织HBVDNA,采用地高辛标记的探针。结果三种方法综合分析,32例膜性肾炎中,肾组织HBV抗原和(或)HBVDNA阳性者共30例,达93.74%。结论进一步证实HBV感染在我国小儿膜性肾炎起主要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们报道应用国产重组人α1干扰素治疗小儿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三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为肾病综合征,结合临床特征,病理检查及肾组织中HBVDNA的提取均符合HBV-GN的诊断标准。应用α1干扰素的剂量为300万u/m ̄2体表面积,疗程4个月,发现一例血清HBAg较快转阴,尿蛋白减少,血CD_4/CD_8恢复正常,另一例血清HBAg始终阳性,血CD_3上升,尿蛋白消失。提示该药有抑制HBV病毒在被感染细胞内复制及增殖作用,并可调节、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 (HepatitisBvirusas sociatedglomerulonephritis ,HBV -GN)于 1 971年由Combes等报道 ,他们发现乙肝病毒 (HBV)引起膜性肾病 ,并发现该患者血清中HBsAg持续阳性 ,肾活检标本免疫荧光检查可见基底膜有HBsAg沉积。此后 ,大量研究证实HBV确是本病的致病原因。 1 984年以来 ,我国陆续报道本病 ,1 989年中华医学会召开了专题座谈会 ,统一了命名。1 发病机理本病的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 ,但多数学者倾向下述三种观点。1 .1 HBV抗原与抗体复合…  相似文献   

15.
IgA为主型感染相关性肾小球肾炎(IgA-dominant infection-related glomerulonephritis, IgA-IRGN)是一种独特形式的感染相关性肾小球肾炎, 主要致病微生物为葡萄球菌, 儿童少见, 但免疫缺陷、皮肤黏膜屏障缺陷患儿该病患病率逐渐升高, 预后不佳。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血尿、蛋白尿、急性肾损伤和低补体血症, 肾脏病理表现类似于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鉴别诊断存在困难。该文综述IgA-IRGN的研究进展, 提高儿科医师对儿童IgA-IRGN的认识, 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6.
丙型肝炎病毒(HCV)与肾小球疾病的关系,远不如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那样研究得深入,为此,我们应用逆转录套式(或巢式)多聚酶链反应(nestedRT-PCR)方法检测血清及肾组织中的HCV-mRNA、以阐明HCV与肾小球肾炎的关系。 一、材料和方法 肾穿刺活检组织及血清标本各13份,均取自血清抗HCV抗体阳性的肾小球肾炎患者。年龄为14~30岁,男10例,女3例。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8例,轻度系膜增生型IgA肾病3例,肾小球微小病变1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Ⅰ型)1例。肾组织及血清标本均保存于  相似文献   

17.
雷公藤及其活性成分治疗肾炎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自 198 1年黎磊石等[1] 首次报道雷公藤 (TripterygiumWilfordiiHook .f.)治疗肾小球肾炎以来 ,雷公藤 (别名黄藤木、断肠草 )及其活性成分 ,包括雷公藤多甙 (TripterygiumWilfordiiGlycosides ,TWG)、雷公藤内酯醇 (又称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 ,T4)等在肾炎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据报道[2 ] ,雷公藤生药煎剂对原发性肾炎 (Idiopathicnephritis)、狼疮性肾炎 (Nephritisof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和紫癜性肾炎 (NephritisofSchonlein -HenochPurpura)均有疗效 ,对于儿童原发性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显效率可达 75 % ,其作用表现为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AIN)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肾活检证实的肾小球肾炎合并AIN患者的资料,以同期无肾小球疾病的AIN患者 35例作为对照。 结果 肾小球肾炎合并AIN占同期AIN的37.5%。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药是引起AIN的主要病因。76.2%的患者就诊原因为发现血肌酐升高。肾组织学检查同时存在肾小球肾炎和AIN的病理改变,肾间质与肾小球病变程度不平行,前者普遍重于肾小球损害,肾间质中嗜酸性粒细胞对诊断有提示价值。随访中,64.7%的患者肾功能最终恢复正常或基线水平,中位恢复时间为150 d(单纯AIN组为60 d),两组患者在2年内肾功能恢复情况方面无明显差异。 结论 肾小球肾炎合并AIN的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AIN的症状易被肾小球肾炎掩盖。肾活检对诊断和鉴别有重要价值。早期诊治的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隐匿性肾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隐匿性肾炎又称无症状性蛋白尿和 (或 )血尿 ,临床以轻至中度蛋白尿和 (或 )肾小球性血尿 ,不伴有水肿、高血压和氮质血症为特征〔1〕。近年来我们用中药制剂肾炎复方片治疗隐匿性肾炎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 凡临床表现符合隐匿性肾炎诊断标准〔2〕,根据临床和实验室检查 ,确切排除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小球病 (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感染性心内膜炎、血管炎、肝病等 )及遗传性肾脏病 (薄基底膜肾病、遗传性肾炎等 )。2 一般资料 本组共 74例 ,均为住院或门诊追踪的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  相似文献   

20.
隐匿型肾炎表现为单纯性血尿的中医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匿型肾小球肾炎又称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或)血尿.过去认为,隐匿型肾小球肾炎血尿是一个良性经过.随着医学进展,现在认为该病最终可进展成慢性肾衰竭[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