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即使胰胆管连接正常时也可能出现胰胆管反流(隐匿性胰胆管反流),而且其发生可能与胆囊癌有关。本试验旨在研究隐匿性胰胆管反流患者胆囊的癌前黏膜病变。方法:对13例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的胆囊黏膜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这些患者的胰胆管连接解剖正常,且胆汁淀粉酶浓度高于10000U/L。用免疫组化法进一步对未患胆囊癌的患者的胆囊进行检查,检测其Ki-67水平,并与对照病例进行比较。结果:13例患者中,5例(38%)患有胆囊癌,8例(62%)无胆囊癌。在8例未患胆囊癌的患者中,有4例(50%)存在黏膜发育不良合并异常增生,2例(25%)仅有胆囊黏膜异常增生…  相似文献   

2.
背景: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会至少暂时或部分地减少括约肌的功能,因此有可能发生胰胆管和十二指肠胆管的反流。本研究拟评价行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后胰胆管和十二指肠胆管的反流。方法:1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在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前及术后7d至5年之间,行ERCP时取管内胆汁行淀粉酶及细菌培养。为了进行比较与对照,对12例胆囊内胆固醇息肉患者及6例胰腺胆管连接异常而不能行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的患者的胆总管内胆汁进行取样。结果:与胆囊息肉患者相比,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前胆总管结石患者胆管内胆汁的淀粉酶浓度显著较高(Bonferroni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胆囊结石患者术前肝功能水平对隐匿性胰胆反流(OPBR)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胆石病中心行胆囊结石手术治疗的249例患者,同时收集术中胆汁和临床资料。根据胆囊胆汁淀粉酶水平将纳入患者分为OPBR组(胆汁淀粉酶>110 U/L)和对照组(胆汁淀粉酶≤110 U...  相似文献   

4.
李晓燕 《四川医学》2001,22(1):105-106
本文报告2例经手术证实急性胆囊炎合并胰腺炎,术前超声均漏诊了胰腺炎,回顾分析其声像图表现及漏诊原因。1 病例报告例1,男,42岁。因上腹疼痛1天入院。查体:全腹压痛,以中上腹为甚,轻度肌紧张,无反跳痛。X线诊断:不全性肠梗阻。血常规:WBC21.7×109/L,N0.87,L0.12,血淀粉酶4U。超声所见:胆囊大小10cm×4cm,囊壁厚,胆汁欠清亮,囊内未见光团回声,胆总管内径0.8cm,管内未见异常回声,因腹腔显著胀气,胰腺显示不清。B超诊断:胆囊炎,胆囊积液。手术所见:胆囊大小10cm×5cm×5cm,囊壁增厚,囊内压力高,胆汁浑浊,胃后区见20cm×10cm边界不清的包…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53岁,以“反复腹痛、腹泻伴消瘦1年“为主诉入院.患者于一年前饮食不当后出现上腹痛,在外院诊断为“胆囊结石、胆囊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经抗炎治疗病情缓解后行胆囊切除术,术后仍反复出现上腹痛,间断出现腹泻.伴有食欲下降及消瘦.多次化验胰腺功能异常(包括:淀粉酶、脂肪酶、胰腺淀粉酶),淀粉酶升高,波动在214U/L~270U/L;高于正常参考值:(0~103)IU/L.查体:T:36.0℃,腹平坦,柔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患者既往体健,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胆囊腺肌症(GA)和隐匿性胰胆反流(OPBR)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81例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胆石病中心行胆囊切除术的GA患者, 包含局限型48例、节段型28例、弥漫型5例。收集患者术中胆汁并进行淀粉酶检查, 根据胆囊胆汁淀粉酶水平将纳入患者分为OPBR组(胆汁淀粉酶>110 U/L)和对照组(胆汁淀粉酶≤110 U/L), 分析GA和OPBR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81例患者中男32例, 女49例, 年龄(49.1±13.2)岁;其中对照组66例, 包括男27例、女39例, 年龄(50.0±12.9)岁;OPBR组15例, 包括男5例、女10例, 年龄(45.1±14.2)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 除OPBR组胆汁淀粉酶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外(P<0.001), 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然而, OPBR在不同类型GA中的发生率存在差异, 局限型的OPBR发生率(10.4%, 5/48)低于节段型(28.6%, 8/28)和弥漫型(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胆囊切除术中患者胆囊增殖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胆汁淀粉酶测定,来探讨胰胆管合流异常的诊断。方法收集胆囊切除手术的胆囊及胆汁标本178例,进行PCNA染色,淀粉酶测定及MRCP检查。结果178例标本中,胆汁淀粉酶正常的142例,升高的36例。PCNA表达,178例中阳性的46例,其中升高组中25例(14.04%),正常组中21例(11.80%)。阴性132例,升高组中11例(6.18%),正常组中121例(67.98%)。升高组中36例病人21例病人行MRCP检查,发现3例胰胆管全流异常(anomalous pancreaticobiliary ductal union.APBDU)。正常组中142例病人51例行MRCP检查,未发现APBDU。结论胆汁淀粉酶升高的病人提示有胰液的返流,可能是由APBDU引起,应进一步检查以排除APBDU。  相似文献   

8.
陈旧性胸椎压缩性骨折引起上腹部剧烈牵涉痛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73岁,因阵发性上腹痛伴背部放射性疼痛10余日,加重2日来诊。2个月前在传染病医院诊为“肺结核”,正在药物治疗中。体检:体温37.4℃、脉搏118次/分、血压110/77mmHg,神志清楚,双肺可闻及喘鸣音,腹部平坦,上腹部有压痛、反跳痛,肌紧张阳性,下腹部软无压痛,腹部叩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次/分。血常规:白细胞5.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2.5%,血淀粉酶:201μ/l(苏式),B超显示:胆囊7.2×3.2cm,壁不厚,胆囊内可见点状密集回声,重力移动(+),胆管及胰腺正常。诊断:胆囊炎,胆囊泥沙样结石,急性胰腺炎。治疗:常规禁  相似文献   

9.
巨大胆总管囊肿在成人少见,现报道一例。患者女,22岁。因右上腹胀痛并呕吐,黄疸半月,于1990年元月入院,20岁结婚,停经6个月。查T38℃,皮肤巩膜桔黄色,皮下脂肪菲薄,右上腹明显隆起,扪及20×20cm囊性肿块,有压痛。宫底脐上两指。血白细胞17.8×10~8/L,黄疸指数60U,胆红质11.1umol/L,谷丙转氨酶15U。B超示上腹被198×164×120mm液区占据,肝内胆管扩张,胆囊显示不清。入院后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囊肿置管引流,当天引出胆汁2935ml,  相似文献   

10.
梅进  任雅红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3):421-422
目的初步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方法通过对明确诊断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50例进行性别、年龄、病因等分类,了解病因分类特点。结果胃切除手术、胆囊疾患、胆囊手术及糖尿病等是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与很多因素有关,胆囊疾患导致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女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原因,预防胆囊疾患是预防女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48岁,因发现血淀粉酶升高8年入院。患者于8年前因感冒发热在外院住院时,发现血淀粉酶升高(具体不详),当时无腹痛、腹泻、腹胀,无黄疸、厌油,无关节疼痛及红肿等。出院后因无症状一直未查血淀粉酶。1个月前,因进食牛肉后又出现发热,以“上呼吸道感染”再次住外院,当时也无腹痛、无黄疸、关节疼痛等表现。入院后查血淀粉酶1482 U/L(正常值25-104 U/L),尿淀粉酶正常,电子胃镜检查: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电子肠镜为直肠炎。腹部彩超为轻度脂肪肝、肝囊肿、胆囊息肉,腹部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MRCP)均无异常,体温正常后,多次复查血淀粉酶仍波动于1524-1671 U/L之间,多次复查尿淀粉酶均正常。因要求做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故于2013年8月21日入本院,住院7 d。既往身体健康,否认慢性病史。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无黄染,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阴性。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听诊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查血淀粉酶1667 U/L,尿淀粉酶216 U/L,血肌酐75μmol/L,尿肌酐6853μmol/L,血常规、肝功能、血脂肪酶、肿瘤标志物、ERCP等均正常。综合以上检查结果分析,患者血淀粉酶明显增高,而血脂肪酶、尿淀粉酶均正常,肾功能亦正常,影像学(腹部B超及CT)均回报胰腺未见异常,亦无明显的急、慢性胰腺疾病及唾液腺异常的症状。根据患者相关检验结果,计算肾淀粉酶清除率/肾肌酐清除率为0.14%<1%,符合巨淀粉酶血症诊断,明确诊断为巨淀粉酶血症。治疗上主要是对症处理。出院嘱定期到消化科门诊随诊。  相似文献   

12.
观察150例胆囊摘降、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者,将胆汁淀粉酶高于正常人血淀粉酶最大值作为胰胆液反流的依据。胆石症的胰胆液率明显高于非胆石组,泥沙石反流率高于胆固醇石反流;结石并发胰胆液反流与结石不并发胰胆液反流相比,前者胆总管扩张率明显增高;十二指肠反流是一种明显的胰胆液反流形式,并非无害,分析结石、胆道扩张与反流相关,胆囊摘除术前、后均可能发生反流。  相似文献   

13.
观察150例胆囊摘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者,将胆汁淀粉酶高于正常人血淀粉酶最大值作为胰胆液反流的依据、胆石症的胰胆液反流率明显高于非胆石组,泥沙石反流率高于胆固醇石反流,结石并发胰胆液反流与结石不并发胰胆液反流相比,前者胆总管扩张率明显增高;十二指肠反流是一种明显的胰胆液反流形式,并非无害。分析结石、阻道扩张与反流相关;胆囊摘除术前、后均可能发生反流,  相似文献   

14.
1病例资料患者女,60岁,因左腰背部游走性疼痛3天于外科门诊就诊。患者3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腰背部游走性疼痛,左侧卧位及夜间疼痛加重。查体:心、肺、腹部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腰背部未见明显压痛点。X线胸正位片未见异常,肝、胆、脾、胰腹腔B超未见异常。耳血常规:WBC13×109/L分叶:0·76,淋巴:0·24,血淀粉酶300U,尿淀粉酶1020U。诊断:急性胰腺炎?收入外科治疗。收入院治疗后禁食、静点头孢曲松纳、法莫替丁,4天后诉疼痛减轻,复查尿淀粉酶350U,血淀粉酶150U。6天后疼痛缓解,血、尿淀粉酶均于正常范围,于外科办理出院。出院诊断:急性胰腺…  相似文献   

15.
<正> 患男,30岁。以恶心呕吐,腹痛,发热20h主诉于1994年12月11日入院。20h前饮酒后发病,呕吐物初为胃内容物,后呕出鲜红色血液约150ml,伴右上腹持续性剧痛,向肩背部放射。既往体健。查体:T37.3℃,R21次/min,P84次/min,BP16/10kPa,强迫坐位。心肺(-)。腹肌紧张,右上腹压痛、反跳痛,肝浊音界正常,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血常规:WBC18.2×10~9/L,N0.90,L0.10,Hb140g/L,PC198×10~9/L,血淀粉酶272.1mmmol/L,尿淀粉酶593.2mmol/L。B超:胆囊7.3cm×3.3cm大小,壁厚0.4cm,总胆管0.4cm,肝脾未见异常,胰腺显示不清。初诊为:①急性胰腺炎;②急性胆囊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胆总管畸形(囊性或梭形)的原因目前仍然未知。目前最流行的一种假说认为激活的胰腺分泌物通过胰胆共用通道异常反流导致胆管的黏膜损坏或者管壁脆弱最终导致胆管在常压下发生扩张。然而患有此病的儿童和正常儿童各自的胆管内压力情况仍不清楚。方法:在进行其他操作前,首先进行术中胆管压力(CP)测定。进行胆汁培养及淀粉酶测定,肝功测定(胆红素,AST,γ-谷氨酰胺转肽酶以及碱性磷酸酶)。采用各项数据的中位值(四分位间距)。选用适当的参数进行统计分析,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25例年龄在2.5岁(1.25~5.91岁)因胆管畸形(囊…  相似文献   

17.
<正> 损伤性胆管狭窄是胆道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本例在外院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后引起肝总管狭窄而转来,我院治疗痊愈。患者李××,男性,54岁,1986年10月3日入院。患者于1986年5月在某院因胆管炎,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术后第九天“T”管胆汁引流量明显减少,继而皮肤巩膜出现黄染。经抗菌素治疗后黄疸消退,胆汁引流量增加。作经“T”管胆管造影,显示左右肝管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二维电泳分析胰胆合流异常(PBM)患者的胆汁和血清淀粉酶的等电点和相对分子质量 (Mr)。方法 通过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将正常人血清和PBM患者胆汁和血清中淀粉酶初步分离提纯,继经 等电聚焦和SDS-PAGE二维电泳,测定淀粉酶同工酶的Mr和等电点。结果 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中,淀粉 酶泳动在γ球蛋白负极侧,显示出2条谱带。在二维电泳中,正常人血清淀粉酶的2个同工酶分别是等电点 p16.4(Mr≈54×103)和等电点p16.7(Mr≈55×103)的两个点:PBM患者胆汁和血清中,存在6个淀粉酶同工酶 点,除了上述正常人血清淀粉酶的两个主要点之外,在p16.8和p17.2分别出现Mr≈55×103两个新点,在p16. 0和p16.2分别出现Mr≈53×103-54×103的两个新点。结论 在PBM患者胆汁和血清中,淀粉酶存在6种 同工酶,这一系列同工酶的Mr都接近正常的55×103,而等电点分布在p16.0到p17.2之间的6个点上,而正常 人血清淀粉酶只存在两种同工酶。  相似文献   

19.
胆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of the bile duct,IPMN-B)是指胆管内皮发生的以分泌黏液或胶冻样液为特异性临床表现的一种肿瘤样病变,包括良性的胆管内乳头状黏液瘤和恶性的胆管内乳头状黏液癌[1],从病变发生部位上分为肝内胆管、肝外胆管乳头状黏液瘤或者是以上两种的混合存在,因肿瘤分泌胶冻样液、阻塞胆总管引起腹痛、畏寒发热、黄疸等症状,临床较为少见,我院收治一例,现报道如下: 1 病例简介 患者林某,男,58 岁,既往5 年前因胆囊结石接受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本次因"反复右上腹痛2 年余"主诉于2016 年4 月25 日入院;入院查血白细胞6.21×109/L,谷丙转氨酶48 U/L,谷草转氨酶44 U/L,消化道肿瘤四项:CA199 123.31 KU/L,CA 242 30.72 KU/L,CEA和AFP正常.  相似文献   

20.
1 病历报告患者 ,男 ,40岁 ,因反复发作性右上腹痛 4年于 1999年12月 10日入院。查体 :腹平坦、腹肌软、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莫菲征阳性、肝脾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B超检查 :胆囊结石 ,肝内胆管无明显扩张 ,胆总管直径 1.2cm。临床诊断 :①胆囊结石 ;②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剖腹探查 :肝脏大小形态正常 ,胆囊约 9cm× 4cm大小 ,内有约 2 .5cm×1.5cm结石 1枚。胆总管扩张直径约 1.2cm。胆总管内未触及明显结石及肿瘤 ,常规切除胆囊 ,用 7号针头行胆总管穿刺 ,由于未见脓性胆汁、血性胆汁及胆汁内无泥沙样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