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严羽的《沧浪诗话》对诗歌艺术理论的探究颇具特色,而关于“妙悟”的论述则是其诗歌理论的核心。严羽“以禅喻诗”,他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悟”是禅家语,本意是指心解神领,与心领神会近义。严羽借用禅家的“悟理”论“诗道”,他的“妙悟”说,似乎兼有对诗歌特征的认识与对创作规律的掌握两方面的含义。就其对诗歌特征的认识来说,他认为,“诗者,吟咏情性也。”按此标准,认为诗有第一义和第二义之分。第一义指作品的艺术境界很高,即那些能充分反映诗歌艺术特征的优秀诗  相似文献   

2.
清代桂林诗人、画家罗辰笃信佛教,因而其诗歌充满了佛光禅影,体现了佛家诗歌幽远静谧、禅趣深远的风格特色。罗辰禅趣诗的风格特色与清代时代背景、文学思想、禅佛思想以及诗人对禅佛思想所作的批判与继承等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被后人尊为“诗佛”和南宗山水画宗师的王维,由于他精熟佛家教义,以禅人诗,又精通画理,融诗画于一炉,致使他的诗富有画意和禅趣,尤其是山水诗,穷山水之佳趣,参造化之神韵,以其卓尔不凡的风格在历代山水诗中独树一帜。本文就王维山水诗的画意和惮趣这一问题,提出王维是用宗教的审美理想审视自然,又用画家的眼光、手法进行剪裁、布局、塑造意境,这是诗人的宗教体验和审美体验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历来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但如《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这种另类禅诗,却从正面直接揭示了王维的复杂心理世界。它的风格很近似于白居易的宗教诗风格,这是王维诗作当中并不常见的。王维既不是"诗家佛陀",也不是"诗家菩提",而是一个普通的"学佛者",他的一生都没能解脱,他只能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具有浓厚宗教情怀的儒士文人。  相似文献   

5.
张振 《科技资讯》2010,(27):235-235
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杰出代表,不仅是他诗歌的特点,亦可见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即神韵与禅,空明诗境与淡远风格以及幽独情怀与静寂氛围。  相似文献   

6.
寒山诗风格独特,有"寒山体"之称.唐五代以采,虽未入主流诗坛,但在儒林文苑中,拟、效、和之者,代不乏人.直至20世纪,寒山及其诗歌的研究日盛.同时,在佛门丛林中,寒山及其诗偈,代有传灯,其诗歌所蕴含的诗禅佛韵对我国文苑和丛林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蕴藏丰富的思想宝库。在宋、元、明、清“画禅”、“诗禅”之类的话题经久不衰。中国士大夫们常说,诗贵有禅思,画贵有禅趣。现代人也常常感到中国文人画中有“禅气”、“禅境”。禅的本义就是沉思与冥想。它主张排除一切外在干扰,进行纯直觉的体验和内心的反思。禅宗以对空灵澄澈的“本心”体验为中心,形成了独特的以神秘直觉主义为特征的非理性思维方式,其中,“抽象性”便是其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8.
王维是我国名的古典诗人之一,他在诗哥上的成就很大。尤其是山水田诗融入了禅田、禅趣,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空灵的禅意的风格。  相似文献   

9.
盛唐“王孟”并称,号称山水诗派,但二者山水诗创作意境风格却迥然有别。王诗于山水自然澄心静观,超然物外,以禅入诗,故而禅意盎然;孟诗以山水自然体情写志,以“我”入诗,清新淡远又壮逸浑厚。此当源于二人不同的人生履历及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10.
“以理遣情”是士人常用的一种排遣痛苦的方法。自西汉的贾谊之后,很少有人在创作中充分体现。苏东坡特别善于“以理遣情”,并多次将此心灵历程完整地记录下来。他在苦闷不堪的时候,都是用“以理遣情”的方法获得精神解脱的。其诗、词、文各体都具有超脱旷达的风格,此种风格形成的根本原因正在于他善于“以理遣情”。  相似文献   

11.
严羽《沧浪诗话》中提出的"以禅喻诗"一说,学者们多有阐释和评说,但由于不能区分"悟"多方面的意思,导致论述的混乱和片面。严羽提出的"以禅喻诗"实际包含三重内涵:鉴赏之"悟"、诗法之悟、作诗时的特殊思维方式——"妙悟"。  相似文献   

12.
苏曼殊的《断鸿零雁记》与废名的《桥》都是极富禅意与诗味的小说,然而,两位作家借以参禅悟道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一个是以情求道,一个是以理入禅。因此,两部作品呈现的风格也就不尽相同。两部作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体现出我国文化传统对文学的深远影响,亦体现出时代环境对身处其中的个体心理的普遍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严羽《沧浪诗话》用“羚羊挂角”、“香象渡河”和“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来描画诗文艺术境界和风格“透彻玲珑,不可凑泊”的审美特质,确是深得个中三昧之谈。但他以禅喻诗,以“妙悟”求风格,则又令人迷离恍惚,如坠五里云雾。揭开神秘的轻纱,我们看到:文学风格不论它有多么高妙都并非“无迹可求”,总要在作品中留下自己的凿凿印痕。风格美在作家创作活动——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的全过程中产生,并且稳定地表现和依存于内容与形式高度融合的文学作品之中。没有作品美就没有风格美。  相似文献   

14.
尹逸如 《科技资讯》2011,(22):213-213,215
白居易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光辉的诗篇,在他的诗作中有一类禅理诗,语言平实却又散发着理性的光辉。由他的这类诗作,就其源头,我们可以联系到当时盛行的禅学——洪州禅。本文就白居易的诗和洪州禅的禅学理论作了一些比对,希望从中对白诗有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王象春论     
晚明山左诗经历了一个由标举齐风到宣扬禅诗、侠诗的演变历程。明末山左诗坛巨擘王象春 ,倡导禅诗、侠诗 ,欲“重开诗世界 ,一洗俗肝肠” ,其《问山亭集》之诗“自辟门庭” ,“箕踞悲歌” ,抒写末世士子的侠戾之情与兀傲之气 ,而其清隽神秀之作亦极具艺术价值 ,并且透出王士廌“神韵“诗的端倪  相似文献   

16.
元祐体是指苏轼文人集团于元祐年间以京城为主的唱和活动所形成的诗歌风格,突出表现出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等特征。受此风气影响,秦观元祐诗也有较明显的元祐体特征,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内容,也残留着元祐体的一些弊端。但总体而言,秦观此期具有明显元祐体特征的诗歌并不多,成就上也无法与苏黄比肩,故世人谓其诗不似宋诗,但秦诗也规避了宋诗过于追求奇字、险韵、僻典等缺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王士祯的诗歌理论及诗歌创作实践入手对其进行剖析,全面论述了王士祯的诗歌风格,提出渔洋诗的风格不能仅以“神韵”二字概括,其诗亦有俊爽轻捷豪迈沉郁之气。  相似文献   

18.
当代诗人很少有像陈衍强那样一心致力于谐趣风格的营建,他的诗不仅耐人品味也值得玩味。更可贵的是,这种谐趣源于未经雕饰的纯真,同时又赋予了他的诗以质朴的乡土气息。从陈衍强的乡村书写中,流露出来的是真情和实感,它也成为了陈衍强独特的美学标记。  相似文献   

19.
从文学品鉴的角度讲,山水诗与佛教诗,是王维奉献给时人与后人的两道文学盛宴。王维现存佛教诗40余首,大致可分为佛理诗、佛语诗、禅趣诗三类。佛理诗以宣扬佛学理念、言谈佛理为主,佛语诗是“佛家语”与“文学语”互为结合的产物,禅趣诗在艺术与审美上则是佛教诗的最高境界。王维的佛教诗不仅对于佛教文学的的开拓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于唐诗内容的丰富,典故艺术的创新,以及将山水诗推向艺术的巅峰等,都是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与影响的。  相似文献   

20.
东晋南朝山水诗兴起的原因有多种,佛教是其中之一。本朝的谢灵运不仅被奉为“山水鼻祖”,同时也是一位在佛教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与高僧广泛交游,对佛经义理有较深的研究,写了不少佛教著作。谢灵运今存诗近百首,其中半数是山水诗,以佛理为指导,由空观色,从自然山水中体悟佛理,流露出浓郁的佛教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