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某制药企业生产废水以中药废水为主,兼有少量合成制药废水,设计将中药废水、合成制药废水单独预处理之后,再一道进行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预处理采用了混凝气浮、铁碳微电解、混凝沉淀、臭氧氧化等工艺,生化处理采用水解酸化+两级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深度处理采用活性炭吸附,运行实践表明该组合工艺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出水水质稳定达标。介绍了本制药废水处理项目的技术方案、详细设计参数和实际运行效果,为同类项目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湘江长沙段水源水藻类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了常规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组合;臭氧氧化、常规混凝沉淀处理及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组合;陶粒滤池生物预处理、常规处理及活性炭深度处理组合三种组合除藻工艺对某自来水厂的藻类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3.
对臭氧氧化深度处理生活污水进行了长期试验,以评价臭氧氧化对生活污水深处理的效能。研究结果表明,当臭氧投加量16 mg/L、臭氧氧化时间15 min,臭氧氧化后出水COD、UV254、色度、浊度、NH3-N的平均值分别为51.0 mg/L、0.140 cm-1、27.4度、5.0 NTU和18.7 mg/L,臭氧氧化对上述5个水质指标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0.3%、22.0%、53.7%、32.1%、14.6%。单独依靠臭氧氧化技术很难将上述5个水质指标降低到较低水平,因此,需要将臭氧氧化作为预处理技术与其他工艺进行组合,利用组合工艺对再生水进行深度处理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桐乡市果园桥水厂深度处理工艺设计和运行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桐乡市果园桥水厂设计规模为 8万m3/d ,原采用常规水处理工艺 ,由于水质污染日趋严重 ,为使出厂水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的要求 ,确定增加原水生物预处理工艺和臭氧 +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详细介绍了该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工程中系统布置、设计参数、材料设备选择 ,以及运行成本分析等内容。运行结果表明 ,原水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工艺主要去除氨氮 ,平均去除率达 70 %以上 ,部分去除色度、耗氧量等 ,并使锰指标达标 ,减轻后续处理流程的负担 ;在预处理池运行后 ,常规处理效率也得到提高 ;当深度处理稳定运行后 ,剩余氨氮去除率达 70 % ,CODMn去除率在 4 0 %左右  相似文献   

5.
絮凝-气浮法在生活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絮凝 气浮法处理氧化沟二级出水的可行性进行了探索。试验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污水处理站进行 ,试验结果表明 :混凝阶段是气浮工艺的重要预处理阶段 ,机场氧化沟二级出水经过絮凝 (硫酸铝作为絮凝剂 )、溶气气浮的深度处理可以达到《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不需要投加助凝剂。  相似文献   

6.
针对垃圾渗滤液水质复杂多变、污染物浓度高的特点,北方某市采用了强化生化预处理-O3-MBR深度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流程处理垃圾渗滤液.强化生化预处理对垃圾渗滤液的CODCr、BOD5、NH3-N等污染物的去除率在90.1%、92.5%、94%以上,降低了深度处理的负荷;对生化预处理出水进行臭氧氧化后,BOD/COD从0.16提高到0.28,有利于后续MBR单元的处理;最终MBR单元出水水质达到<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1997)一级标准.工程调试及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7.
许多城市的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 ,采用弹性立体填料的生物接触氧化技术是一种经济高效、运行稳定、便于管理的去除原水中污染物质的生物预处理工艺。在由生物预处理和常规水处理工艺组成的净水系统中 ,应充分利用生物预处理池出水中的生化延伸效应提高其后续沉淀池和砂滤池等的除污染效果 ,即不应对生物预处理池出水再预加氯。对污染程度较高的微污染原水 ,还应对砂滤池出水再进行生物活性炭等深度处理  相似文献   

8.
宁夏某制药公司扩建生产线后新增废水120 m~3/d,排放的生产废水具有COD高,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等特点。针对上述废水的特点,采用了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的组合工艺;预处理采用溶气气浮+Fe/C微电解+Fenton氧化+混凝沉淀工艺,生化处理采用水解酸化池+ABR+A/O工艺,深度处理采用一体化环形氧化混凝沉淀池+砂滤罐工艺。工程实践表明,出水各种污染物指标均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处理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9.
以宝钢焦化厂的二级生化出水为原水,经过混凝沉淀的预处理,二氧化氯催化氧化-反渗透脱盐法深度处理,色度完全除去,出水完全符合冷却水的水质标准,实现了焦化废水的回用。  相似文献   

10.
平湖市古横桥水厂设计介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平湖地区地表水源受有机污染严重,原水中CODMn有时月均超过10mg/L,氨氮月均1~4.5mg/L,最高可达7mg/L。为保证供水水质,平湖市古横桥水厂采用生物预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工艺,其中生物预处理采用悬浮填料接触氧化池,深度处理采用两级臭氧活性炭工艺。对该厂主要构筑物的设计特点、工程概算和运行成本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1.
日本几种不同类型的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长期以来重视饮用水深度处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形成了包括臭氧-活性炭、膜和生物预处理等在内的不同类型的深度处理技术。并分别在一些给水厂得到应用。在对采用上述各类深度处理技术的给水厂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各处理工艺的选择理由以及特色进行探讨,为我国的安全饮用水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草甘膦废水预处理研究与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草甘膦废水处理站已无法达到处理要求,需要进行改造.为了减轻后续的生化处理负荷,强化对草甘膦废水的除磷预处理,选用电絮凝氧化、Fenton氧化和电磁-Fenton氧化3种工艺作为草甘膦废水预处理工艺,进行了比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Fenton氧化为本工程的草甘膦废水最佳预处理工艺,可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结合饮用水卫生指标和安全指标,介绍了饮用水处理技术,即:常规水处理技术、深度水处理技术、预处理技术、特殊水质处理技术。提出了江苏省省管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饮用水改造工程初步的水质净化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14.
高级氧化技术处理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级氧化技术作为物化处理技术之一,具有处理效率高、对有毒有害污染物分解较彻底等诸多优点,从而展现出在难降解有机废水的预处理和微污染水源水治理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臭氧氧化法在深度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臭氧氧化作为一种有效的深度处理技术,对难降解有机废水具有良好的降解功效.介绍了臭氧的性质及氧化机理,分析了臭氧氧化法在处理纺织印染废水、造纸废水、垃圾渗滤液、炼油废水、焦化废水等难降解有机废水中的应用,指出了臭氧氧化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针对微污染原水预处理技术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指标体系,依据相关技术规范规程和专家咨询意见,制定了验证标准和方法,并使用最大隶属度原则对指标进行赋值。利用该方法对某南太湖水厂进行验证分析,结果显示:臭氧预处理技术的直接处理效果有限,但能够强化常规及减轻后续工艺负荷,结合深度处理出水水质优良,通过验证体系可有效客观描述微污染原水预处理技术的先进性、有效性及可推广性,为技术使用、技术研究、技术规范等不同城镇供水预处理领域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可靠的技术信息及分析。  相似文献   

17.
某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排放的生产废水具有很强的酸性,COD浓度高,成分复杂,色深,有一定的盐分,可生化性差等特点。针对上述废水的特点,采用了预处理+综合处理+深度处理的组合处理工艺;预处理采用共弗氧化—预生化调节池—两级A-IC-SMART ONE工艺,综合处理采用兼氧-A2/O-二沉工艺;深度处理采用SMART TWO—终沉—复合滤池—回用水池工艺。工程实践表明,出水COD稳定在50 mg/L以下,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的规定。  相似文献   

18.
W市D水厂于2011年和2012年完成了深度处理和预处理改造,形成了预臭氧-曝气氧化-沉淀-砂滤-后臭氧-活性炭-消毒工艺,运用了多点加氯技术.通过跟踪调研改造前后D水厂太湖水净化过程中臭氧消毒副产物和液氯消毒副产物情况,发现改造后D水厂出厂水中臭氧消毒副产物溴酸盐检出率为1.18%,达标率为100%,出水甲醛无检出;...  相似文献   

19.
微污染水库水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中试,研究了生物预处理-常规处理-GAC(或O3-BAC)深度处理以及预加氯一常规处理-GAC(或O3-BAC)深度处理对微污染水库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对于可生物降解性较好的原水,采用生物预处理可以明显地改善后续常规处理及深度处理的出水水质。对于氨氯、CODMn和UV254较高的水库水,处理工艺流程中应包括生物预处理或O3-BAC工艺。生物预处理-常规处理-GAC工艺的总处理效果好于预加氯-常规处理-O3-BAC工艺。此外,GAC能吸附氯仿、致突变物。当GAC再生周期过长时,出水的氯仿浓度高于进水,且Ames试验呈阳性。GAC的去臭有效期在16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20.
物化法处理垃圾渗滤液中难降解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渗滤液处理过程中COD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其中含有大量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难降解有机物主要包括腐殖酸、棕黄酸和氨基酸等.小分子的腐殖质占据了大部分出水COD.物化法成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中必不可少的处理方法,介绍了混凝沉淀、膜处理技术、微电解、臭氧氧化、光催化氧化等几种对垃圾渗滤液中难降解物质的有效处理方法.阐述了垃圾渗滤液治理技术的发展方向,小分子难降解有机物的预处理或后续处理将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