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大鼠胚胎脊髓移植后是否能够影响生长抑素(SOM)mRNA的表达。[方法]将动物分为单纯半切洞损伤组(A组)、胚胎脊髓移植组(B组)。术后1、3、7、14、28d,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SOM mRNA的表达,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胚胎脊髓移植组SOM mRNA蛋白表达明显多于单损伤组。[结论] 作者的研究表明胚胎脊髓移植后可使损伤脊髓SOM mRNA表达增多。  相似文献   

2.
心、肺联合移植术后早期(1个月内)患者的死亡率较高,肺部并发症是导致死亡率增高的关键因素。我院于2003年7月施行了1例心、肺联合移植,术后早期未出现严重呼吸系统并发症,目前患者已存活19个月余,能从事轻体力劳动,肺功能正常,无肺部并发症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神经干细胞经枕大池移植后在损伤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本实验将神经干细胞经枕大池移植到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大鼠蛛网膜下腔中,观察其向损伤脑组织迁移、存活及分化能力,探讨神经干细胞更安全、便捷及经济的移植途径。方法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NSCS)取自胎鼠皮层,并用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脑创伤模型制成大鼠脑损伤模型,伤后24h将神经干细胞经枕大池移植到蛛网膜下腔,分别于移植后第1、2周处死取脑,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rdU、微管相关蛋白2(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BrdU(+)神经干细胞迁移到脑内损伤灶,并分化成煳(+)神经元或GFAP(+)胶质细胞。结论神经干细胞具有从蛛网膜下腔迁移入脑内损伤组织、分化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4.
肝移植术后五年随访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所面对的问题。我院移植外科于1994年完成一例肝移植手术,现已存活五年。方法追踪术后过程。患者术后近期即出现乙肝再感染现象,HBsAg(+)术后一年肝活检提示:移植肝呈慢活肝表现。术后三年患者无诱因出现食道静脉曲张出血。即行经内镜套扎术止血。结果近两年随访:食道静脉曲张消失,无再出血,生活质量未受影响。结论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再感染是影响患者愈后的重要因素之一,乙肝表面抗体(HBlg)及抗病毒药对预防乙肝再感染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5.
由于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胰腺移植的短期效果显著提高,移植胰腺的1年存活率在80%左右。随着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延长,慢性排斥反应将成为移植物功能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据2004年美国器官共享网络(UNOS)与国际胰腺移植登记处(IPTR)的统计,术后1年导致移植胰腺功能丧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总结器官簇移植术后的监护方法以及并发症的处理经验。方法对5例患者施行了上腹部器官簇移植,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患者的原发病为胰腺癌肝转移3例,肝癌胰腺及腹腔淋巴结转移2例。切除的脏器包括全胃、肝脏、胰腺、脾脏、十二指肠及部分空肠,移植器官簇包括肝脏、胰腺、十二指肠及部分空肠。术后对患者的呼吸、血流动力学和内环境进行了监测和维护;对凝血功能状况定时监测并进行调整;对胰腺内、外分泌功能进行监测;采用施他宁预防胰腺炎;采用加强免疫抑制方案预防排斥反应;选择性的使用抗生素对术后感染进行预防。结果所有患者均于术后4~6h清醒,8~14h撤除呼吸机;术后第3~7天从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转回普通病房开始正常康复治疗。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及胆红素总量(TB)等肝功能指标在术后1周趋于正常水平;C-肽、血淀粉酶、血清胰岛素水平在术后1~2周内达到正常范围,无胰腺炎发生;未发生排斥反应,无出血和血栓形成。结论严密监测及有预见性的处理器官簇移植术后发生的诸多问题是使患者顺利恢复、获得良好远期疗效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肺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于1996年12月24日为1例严重肺功能损害患者施行右侧同种异体肺移植。术后患者存活了45天,死于脑干、脑实质多发性出血。在此期间,成功地控制了4次急性排斥反应及防止了严重肺部感染的进一步蔓延。认为(1)诱导-辅助性T细胞/抑制T细胞的监测有助于发现肺急性排斥反应;(2)支所管纤维镜检查对防治术后并发症有重要作用;(3)术后应选用有针对性抗生素及联合应用抗真菌药物抗感洒。  相似文献   

8.
美国一项大型多中心临床研究表明,超过5%的患儿接受心脏移植术后出现淋巴增殖性疾病(PTLD),患儿死于PTLD与死于移植器官失活相当,因此,儿童心脏移植术后PTLD不容忽视。(Lancet 2006,367:233)  相似文献   

9.
淋巴因子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的表达与肝移植免疫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移植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惟一的有效手段,但术后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仍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术后血管及胆道并发症高发(如术后血管闭塞、胆管消失综合征-VBDS)、移植费用据高不下及影响病人术后生存质量的最主要原因。淋巴细胞(特别是T淋巴细胞)的激活仍是同种肝移植排斥反应的首要因素,但其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动物试验和临床研究均证实,通过检测器官移植受体术后血浆淋巴细胞因子(lymphokine,LK)水平,作为诊断排斥反应及免疫耐受具有可行性。但体内监测到的LK水平易受感染、缺血损伤、药物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缺乏特异性,从而限制了LK的临床应用。而供受体淋巴细胞混合培养(mixed lymphocyte culture,MLC)则可排除各种体内因素的影响,因此检测MLC中LK的表达水平在研究肝移植免疫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淋巴因子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的表达与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关系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大鼠胚胎脊髓组织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大鼠胚胎脊髓组织至成鼠后影响移植存活、生长、再生及与宿主神经元功能联络的的因素,采用快速提取、移植胚胎脊神经元细胞悬液(ET),并设加入自体现周围神经雪旺氏细胞(SC)悬液移植组(EST)对照。结果两组移植神经元均有不同程度存活。ET组存活数最多(P〈0.01),EST组分化最好(P〈0.01),术后10周辣根过化酶(HRP)逆行示踪有神经功能联络。认为移植的胚胎脊髓神经元可存活、分化,并与  相似文献   

11.
预防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缺乏有效防止移植肝脏再感染HBV的方法,HBV相关的肝脏疾病一度被认为是肝移植(OLT)的手术禁忌症。上世纪90年代.随着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以及拉夫米啶(LAM)的广泛应用HBV相关肝脏疾病的患者接受OLT术后的效果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肾移植术后妊娠对移植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妊娠对移植肾的影响。方法 对1978年4月至2002年3月妊娠超过5个月的13例肾移植受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免疫抑制方案,4例采用环孢素A(CsA)及泼尼松(Pred)。5例为CsA,霉酚酸酯(MMF)及Pred。4例为他他克莫司(FK506),MMF及Pred。13例中,10例患者妊娠足月,生产,母,婴均存活,移植肾功能稳定;1例产后2周因并发肺部感染,心力衰竭死亡,死亡时移植肾有功能,婴儿存活;2例妊娠中期出现蛋白尿,病理证实移植肾发生慢性排斥反应,终止妊娠,但抗排斥治疗无效,切除移植肾,恢复血液透析,目前11名子女健康,无发育异常。结论 肾移植患者若情况允许,在严重监护下是可以妊娠的。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行补救性根治性前列腺切除(RP)术治疗放疗复发的前列腺癌时,保留神经血管柬(NVBs)和周围神经移植的可行性及其对勃起恢复的影响。Masterson TA等进行了一项研究(Urology,2005,66:(3):623—626)。1984—2003年间,100例进行补救性RP的患者中,7例保留双侧NVBs,22例保留单侧NVB(其中11例行单侧神经移植),9例双侧NVBs切除并行双侧神经移植。手术前阴茎勃起正常(1级)12例,勃起尚可但近来减退(2级)16例。补救性RP后的勃起恢复定义为使用或不用西地那非时可以有满意的勃起和性交。结果,全部患者中有6例在补救性RP后恢复了勃起,5年的实际恢复率16%(95%可信区间:4%-28%)。恢复勃起功能的6例患者术前勃起分级在1—2级,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手术时,提取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MBMCs),于手术同期植入心肌梗死区及其边缘,术后短期随访,注意观察术后病人缺血区血流灌注和心脏功能的改变及是否出现近期和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膀胱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术后长期存活患者代谢性酸中毒的演变规律及处理经验。方法 对2例膀胱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术后长期存活(5年,8年)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临床表现,血液气体分析及碳酸氢钠的给药方式,剂量和疗效。结果 2例患者术后均发生代谢性酸中毒,需长期给予碳酸氢钠替代治疗。结论 膀胱引流式胰,肾联合移植术后的代谢性酸中毒很难自行代偿纠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同期胰肾联合移植(SPK)移植物的存活率,降低了排斥反应发生率。胰腺移植的目的是根治糖尿病,但是他克莫司(FK506)和环孢素(CsA)都有致糖尿病的副作用,目前尚无这两种免疫抑制剂对胰腺移植或SPK术后葡萄糖代谢影响的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创伤后应激障碍状态及影响因素,为实施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148例,应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自评量表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入层流室前1~2 d,T1)、移植后2~3周(T2)、移植后3个月(T3)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在T1、T2、T3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分别为12.8%、69.6%、10.1%。年龄对患儿移植前及移植后3个月创伤后应激障碍产生影响,照顾者与患儿关系对其移植后2~3周产生影响(均P<0.05)。 结论 患儿移植期间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呈动态变化,在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重视年长儿以及母亲照顾者患儿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8.
复方丹参液在手外科植皮术后的应用江苏武进横林中心卫生院(江苏213101)马廷友笔者从92年1月至94年8月,收治手外伤皮肤缺损病例158例,其中80例植皮术后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6毫升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天一次,连用5天。植皮...  相似文献   

19.
2005年12月,我院1例胰肾联合移植的患者因术后服用他克莫司(FK506)发生了严重的肝脏损害,同时伴有精神症状,经过积极治疗后好转,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1978年4月至1994年3月共实施尸体肾移植591例,606次。迄今人存活510例(86.3%),死亡96例(16.2%),肾脏存活434例(73.4%),摘除移植肾76例(12.8%)。术后应用Aza,泼尼松(Pred),环磷酰胺,环孢素(CsA)、ATG、OKT3免疫抑制剂。发生超急性排斥9例次,急性排斥反应212例次,慢性排斥反应58例次。本组带肾存活最长13年3个月,术后1、3、5、10年肾存活分别为420例(85.7%),222例(77.4%),118例(69.8%),1例(16.7%)。就怎样合理地选用免疫抑制剂,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长期存活的经验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