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维电离室矩阵在调强放疗(IMRT)计划剂量验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行IMRT的患者16例,先在治疗计划系统中进行计划设计,然后移植到固体水上,得到体模杂交计划;利用二维电离室矩阵对杂交计划的计算剂量进行验证;参照3%/3 mm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治疗野的绝对剂量验证结果通过率为86.4%-100%;相对剂量验证结果通过率为88.5%-100%。结论二维电离室矩阵是一种快速的剂量测量系统,在IMRT计划剂量验证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用二维电离室矩阵测量射野大小与灯光标称射野大小的一致性。方法 使用IBA公司的MatriXX二维电离室矩阵对VARIAN公司的23EX加速器的射野进行验证。把电离室矩阵水平放置在加速器床面上,电离室矩阵中心处于等中心位置,SAD=100cm。射野大小从4.0cm×4.0cm渐变到16cm×16cm。选用6MV-X射线,每射野出束50MU,记录测量结果。用OmniProI'mRT(1.5)软件分析测量数据,得到射野的实测大小。结果 实测射野边长与标称的射野边长之差在X方向和Y方向上都随射野增大而时大(波峰)时小(波谷),呈现出明显的变化周期性。平均相邻波峰波谷间距=(7.6±0.7)mm,平均X波峰波谷高度差=(3.3±0.6)mm,平均Y波峰波谷高度差=(3.3±0.5)mm。结论 在电离室矩阵中,电离室的离散性周期分布可导致实测射野大小与标称射野大小之差周期性地增大减小,用二维电离室矩阵验证射野大小时应充分考虑电离室矩阵中电离室的离散性分布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二维电离室矩阵MatriXX对调强放射治疗计划进行二维剂量分布验证,根据验证结果来探讨其在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验证中的应用。方法:利用德国IBA公司的MatriXX二维电离室矩阵及SP34等效固体水模对加速器执行的128例患者的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实施测量,获取特定层面二维剂量分布。利用OmniPro I’mRT软件,把患者计划植入模体后计划系统计算的剂量与MatriXX实测得到输出剂量进行比对,然后进行Gamma分析。结果:实际测量的相对剂量分布与计划系统模体中计算的相对剂量分布采用Gamma法(3 mm/3%)和(4 mm/4%)进行分析,以γ值小于1的百分比>95%作为要求,所有计划γ<1的百分比>95%的通过率为100%。结论:MatriXX在验证调强放射治疗计划中具有省时省力、快速简便等优势,是目前剂量验证的较为准确的QA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维空气电离室矩阵MatriXX系统与热释光剂量计(TLD)相结合,测量电子线全身放疗(ETBI)射野剂量参数的可行性。方法用MatriXX系统、固体水模块、仿真人体模型及TLD,测量ETBI射野的百分深度剂量曲线、单野输出剂量和6个不同角度射野照射后的剂量累积因子。结果按照1mm递增测出了ETBI射野的百分深度剂量曲线及ETBI剂量计算所需要的各种校正因子。结论MatriXX系统与TLD相结合测量ETBI射野的剂量学参数非常简便、高效,是ETBI测量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Mapcheck2的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验证与靶区均匀性指数(HI)、靶区适形指数(CI)及等中心点剂量梯度(DGref)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于医院行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49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apcheck2进行剂量验证,以剂量误差3%、吻合距离3 mm下的γ通过率≥90%且中心点累积剂量偏差绝对值(Dacc)≤3%为限定条件,在合格的462例计划中随机选取18例设为对照组,将不合格的35例分为A组(Dacc≤3%但γ通过率<90%,11例)、B组(γ通过率<90%且Dacc>3%,9例)、C组(γ通过率≥90%但Dacc>3%,15例),计算并比较4组的HI、CI及DGref值。结果 A组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C组HI、CI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C组DGref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35例不合格计划进行优化设计后,经验证均合格,且优化后计划的HI、CI及DGref值与优化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放射治疗计划设计前,应选取合理的射野数目、方向,优化参数、算法,并尽量将射野等中心点置于靶区内剂量梯度较小的位置,以减少影响剂量验证的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前列腺癌患者调强放疗计划设计时PBC和AAA算法计算得到的剂量学参数差异。方法 对13例术后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进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时,分别用Eclipse Version 8.10治疗计划系统提供的PBC和AAA算法进行剂量计算并用二维电离室矩阵进行验证测量,比较两种算法获得的HI、CI、PTVDP、PTVmean、直肠和膀胱V50等参数差异,并将二维电离室矩阵测量的剂量分布与两种算法的计算结果分别进行比较获得γ通过率、单次照射时的及DDmean等参数差异。结果 两种算法得到的靶区HI、CI、PTVDP、PTVmean平均相差分别为0.003、0.004、2.2%、10 cGy,直肠和膀胱V50值平均差异分别为0.3%和1.3%。γ通过率、DDmax及DDmean平均差异分别为0.9%、1.2%(2.4 cGy)和0.85%(1.7 cGy)。两种算法所获得的剂量学参数差异不大。结论 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时,PBC和AAA两种算法均可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舌癌在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时射野选择的可行性与优劣性,比较舌癌术后单野双弧和双野双弧两种计划的射野设置方式.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0例舌癌术后患者,由同一位物理师根据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勾画的临床靶区对患者在放射治疗计划系统中设计单野双弧和双野双弧VMAT计划,对两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学、脊髓最大量、喉、...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ArcCheck和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开展脑瘤患者特异性容积调强放射治疗(VMAT)剂量验证,明确两种不同类别验证工具对脑瘤VMAT剂量验证的适用性,探索剂量验证中γ通过率容差限值(TL)和干预限值(AL),为放射治疗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选取在医院实施VMAT计划的180例脑瘤患者。根据病种及部位的不同将其分为30例较大靶区胶质瘤计划(X方向≥14 cm)、30例中等靶区胶质瘤计划(X方向<14 cm)、30例较小靶区室管膜瘤计划、30例生殖细胞瘤全脑计划、30例生殖细胞瘤全脑室计划、60例生殖细胞瘤小野加量计划和30例脑膜瘤计划,分别基于ArcCheck和EPID开展剂量验证,并将其分为ArcCheck组和EPID组;γ分析均设置为3%/2 mm标准、10%剂量阈值下γ通过率≥95%;对比两组验证计划γ通过率,评价剂量验证的TL和AL。结果:(1)靶区较大胶质瘤和全脑计划中ArcCheck组γ通过率分别为98.40%和98.90%,均高于EPID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23,Z=-4.685;P<0.05),ArcCheck...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电离室矩阵对高剂量率后装插植治疗技术的剂量分布进行验证,探讨后装机插植治疗的剂量验证方法。方法 首先使用井形电离室对放射源进行活度测量,保证绝对剂量的准确性,然后在电离室矩阵表面设置4根插植针,分别设计5种不同分布情况的计划,使用模拟计划执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与计划中的剂量分布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井形电离室测量的活度与计算活度偏差为5%,5例验证计划通过率均为90%以上。结论 井形电离室可用于放射源到位精度检测,电离室矩阵可用于验证插植治疗的相对剂量分布,且具有操作方便、使用快捷、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二维电子线放疗计划设计需要附加铅块以适应不同靶区形状,并保护周围的正常组织。但Pinnacle计划系统不能直接将挡铅适形为医生所给的射野大小,每次需要物理师手动拖动铅块形成所需要的射野。当遇到与之前相同射野参数的二维电子线计划时,物理师需要重新布野进行剂量计算,这种方式极大降低了二维电子线计划设计效率。该研究以Qt Creator为开发平台自主研发了一款二维电子线放疗计划系统。该系统能快速设计出二维电子线放疗计划,减少物理师重复劳动。  相似文献   

11.
12.
13.
CT的剂量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CT剂量指标、与剂量有关的因素以及探讨如何降低剂量。  相似文献   

14.
15.
16.
张绍刚 《医疗装备》2009,22(4):1-10
目的:使患者肿瘤获得均匀、准确的照射剂量,重要器官得到保护,正常组织尽可能少的受到照射。方法:①根据IAEA TRS277报告(97年版)《光子与电子束的吸收剂量测量》及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589—2001《外照射辐射治疗源》的有关内容,介绍对加速器、钴-60治疗机产生的医用高能电离辐射,在水模体中吸收剂量的测量和对加速器的剂量刻度。②通过医生确定的给予肿瘤照射的组织剂量,计算出在特定条件下,对应于加速器上的剂量仪应给出的处方剂量。③本文较为详细的介绍了剂量测算中有关治疗水平剂量计与安装在加速器机头里的监督剂量仪以及射野特性、射束质、输出剂量的质保措施。结果:对此,全文除文字上的论述外,在各有关章节上笔者都较为详实的列举了一些实例进行计算,给出了定量的结果。结论:严格、准确的吸收剂量测量(包括加速器的剂量刻度)和处方剂量的计算以及加对速器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是治愈肿瘤的最基本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成像(MSCT)在埋伏牙检查中的最低X射线剂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埋伏牙十六排螺旋CT检查图像,将患者按CT管球每旋转一周X射线剂量不同划分为125mAs、25mAs、5mAs三组,由放射科两名正主任医师及三名副主任医师采用双盲法分析图像质量,并记录不同X射线剂量扫描时的CT权重剂量指数(CTDIw),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①三组不同剂量扫描图像均能准确区分牙齿结构,5mAs扫描组在牙槽突骨小梁及周围软组织的分辨能力较25mAs、125mA组下降,但仍能达到诊断要求。②5mAs组CTDIw值仅为125mAs组的3.9%。结论 5mAs的MSCT低剂量扫描可以满足埋伏牙检查需要,最大限度减少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白玫 《医疗卫生装备》2011,32(7):104-106
详细介绍了乳腺X线成像患者剂量估算基础理论和具体估算方法步骤,采用该方法对临床乳腺成像患者数据进行初步分析,估算出乳腺X线成像患者剂量水平,并对患者剂量测量可能存在的误差进行客观分析,为临床技术保障和安全风险防范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9.
Sinclair WK 《Health physics》2000,79(5):585-590
Radiation exposures to individuals in space can greatly exceed natural radiation exposure on Earth and possibly normal occupational radiation exposures as well. Consequently, procedures limiting exposures would be necessary. Limitations were proposed by the Radiobiological Advisory Panel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in 1970. This panel recommended short-term limits to avoid deterministic effects and a single career limit (of 4 Sv) based on a doubling of the cancer risk in men aged 35 to 55. Later, when risk estimates for cancer had increased and were recognized to be age and sex dependent, the NCRP, in Report No. 98 in 1989, recommended a range of career limits based on age and sex from 1 to 4 Sv. NCRP is again in the process of revising recommendations for astronaut exposure, partly because risk estimates have increased further and partly to recognize trends in limiting radiation exposure occupationally on the ground. The result of these considerations is likely to be similar short-term limits for deterministic effects but modified career limit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