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标记法结合免疫细胞化学法(PAP 法)对大鼠迷走神经背核簇尾侧部内神经降压肽样免疫反应(NT-LI)物与核内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及副交感节前神经元的联系进行了光镜下的研究。发现注射侧孤束核内 HRP 顺行标记纤维或终末与NT-LI 胞体和终末重叠分布;迷走神经背核内 NT-LI 终末与 HRP 逆行标记的节前神经元也有明显重叠的现象。由此推测核内一部分 NT-LI 细胞有可能作为迷走神经传入纤维与迷走神经副交感节前神经元之间的中间神经元,构成一条回路参与对内脏、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相似文献   

2.
观察了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前、后刺激喉上神经向中端的反应,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提示:正常呼吸时,从呼吸中枢来的抑制性影响可抑制心迷走中枢及心血管交感中枢的活动;刺激喉上神经向中端时,由于呼吸中枢被抑制,心迷走中枢及心血管交感中枢就被从呼吸中枢的抑制性影响下释放出来;因此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前,出现血压先下降后上升的双相变化;切断双侧迷走神经后,出现单纯的升压反应;切断心脏的全部神经后,仍引起明显的血压升高。  相似文献   

3.
<正> 编辑同志: 编辑部转来王明阳医师的稿件,阅后颇受教益。在此,首先对王医师的指教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以下仅就此问题答复如下。 翻阅神经学和解剖学了解到,迷走神经在进化过程中,是由第4以下诸鳃神经所合成,其分布范围很广,尤左侧甚,它包括一般内脏传入,一般内脏传出、特殊内脏传出及特殊内脏传入诸种纤维,其内脏传入纤维起于结状神经节的假单极神经节细胞,其中一般内脏传入神经元的周围充分布于心脏、主动脉弓、呼吸器及消化器的粘膜,主要终止于一般内脏的感受器,中枢突入脑止于孤束核。而特殊内脏传入  相似文献   

4.
中枢性呼吸衰竭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的紧急症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呼吸调节机制发生障碍的结果。救治不当,则危及生命。本文从儿科角度讨论有关呼吸调节、呼吸衰竭及其发生的原因和治疗。正常呼吸的神经调节呼吸运动是由一组神经中枢(即呼吸中枢)所激发与调整的。呼吸的原始节律发源于延脑网状结构内的呼气及吸气中枢。呼气及吸气中枢受迷走神经传入冲动的调节(Hering-Breuer 反射)。延脑呼吸中枢的活动,还受较高级部位网状结构的控制。这些高级呼吸中枢是:(一)长吸中枢,位于脑桥水平的网状结构中,是  相似文献   

5.
呃逆,俗称打嗝,现代医学称之为膈肌痉挛,是由于膈神经、迷走神经受刺激导致膈肌、肋间肌的不自主地同步剧烈收 缩,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发出短促响亮的特别声音.其神经反射中枢在延髓,传导经路为胃肠黏膜,刺激兴奋主要通过迷走神经传到延髓呼吸中枢.一方面兴奋沿网状脊髓束而最后传至膈神经,使膈神经产生强烈节律性收缩,同时呼吸暂停;另一方面兴奋自迷走神经运动纤维传至咽喉肌肉,产生喉头痉挛.  相似文献   

6.
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和微穿孔技术,观察了切断大鼠腹部迷走神经腹干和刺激其向中端对杏仁核、下丘脑和胃的生长抑素含量的影响。切断迷走神经,杏仁核生长抑素含量无明显改变,外侧视前区、下丘脑腹内侧核和室旁核的生长抑素含量下降,胃窦与胃体的粘膜和肌层的生长抑素含量也下降,表明腹部迷走神经冲动对下丘脑和胃的生长抑素有紧张性影响。刺激腹部迷走神经向中端,杏仁的内侧核、外侧核和中央核的生长抑素含量减少,外侧视前区、下丘脑腹内侧核和室旁核的生长抑素含量增加,胃窦部粘膜和肌层的生长抑素含量也增加,提示了杏仁核和下丘脑一些核团的生长抑素可能在内脏传入信息的中枢整合活动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心脏受植物性神经支配,属副交感系统的是心迷走神经;属交感系统的是心交感神经。由延髓迷走神经背核(心抑制中枢)发出的副交感神经纤维是迷走神经干的一个组成部分。支配心脏的迷走神经传出纤维即心迷走神经在进入心脏后换神经元,其节后神经元的轴突分别支配窦房结、房室结、房室  相似文献   

8.
赵凤臣  郭华  高晓群 《现代医学》2007,35(4):261-264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延髓巨细胞网状核与脑干内脏运动核的神经联系。方法将顺、逆行神经示踪剂WGA-HRP注入一侧巨细胞网状核,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该核团与一般内脏运动核(迷走神经背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和特殊内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三叉神经运动核)的纤维联系。结果在一般内脏运动核、双侧迷走神经背核、下泌涎核均可看到少量逆行标记细胞及神经纤维末梢,但上泌涎核未发现任何标记,在特殊内脏运动核的面神经核、疑核、三叉神经运动核团双侧均见逆行标记细胞及神经纤维终支。结论巨细胞网状核与大多数脑干内脏运动核有双向纤维联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在心血管中枢孤束核(NTS)和头端延髓腹外侧区(RVLM)内的心血管作用特点,从而明确其在介导中枢心血管功能调控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微量注射的方法观察麻醉SD大鼠NTS和RVLM增加或降低NO后动物血压、心率和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变化。结果 在麻醉SD大鼠模型上,在心血管反射传入的中继站NTS内微量注射NO前体L-精氨酸(L-Arg, 2 nmol/50 nl)能降低基础血压、心率和肾交感神经活动(P<0.05),而注射NO合酶(NOS)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 10 nmol/50 nl)能增加心血管功能(P<0.05)。在交感输出的关键区域RVLM注射L-Arg (2 nmol/100 nl)能增加血压、心率和交感神经活动(P<0.05),而给予L-NAME (10 nmol/100 nl)则抑制心血管功能(P<0.05)。结论 NO在不同的心血管中枢中具有不同的作用,提示其多样性效应对维持基础心血管功能具有特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电针四白穴诱导大鼠孤束核c-fos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足阳明经四白穴诱导大鼠孤柬核(nucleus of solitary tract,N眄)的原癌基因c-fos表达,探讨四白穴与胃的延髓初级中枢联系。方法采用抗FOS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结果电针刺激“四白”穴组,在延髓的孤柬核(NTS)、迷走神经背核(DMNX)、三叉神经脊柬核尾侧亚核(nSpVc)、最后区(AP)、延髓腹外侧区(VLM)及网状结构(RF)中可发现FOS样免疫反应(Fos-like-immunoreactivity,FLI)阳性神经元,为双侧分布,无明显侧别差异。在NTS内有广泛的FLI神经元,且在孤柬内侧亚核(mnTS)内FLI神经元数目电针四白组与非经非穴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提示电针足阳明经四白穴,通过激活延髓内与内脏信息相关的中枢核团神经元来调节胃功能。  相似文献   

11.
迷走神经除含有支配内脏的传出纤维外,还具有大量内脏传入纤维。根据Warwick及Williams(1973)的综述知其传入纤维的周围分布广泛,机能复杂:分布至(1)咽、食管壁内,联系吞嚥反射;(2)心脏、大血管壁及主动脉体,与血压反射有关;(3)支气管平滑肌,以感受牵张性刺激;(4)肺动脉外膜,可能是压力感受器,肺静脉外膜可能是化学感受器;(5)胃、肠管壁,可能与饥饿及恶心有关。此外,Grimson等(1947)和Williams(1950)  相似文献   

12.
 迷走神经支配人体的内脏器官,其传出纤维激活后可释放乙酰胆碱调节器官功能,而传入纤维能感知器官中机械和化学信号,并将其传入中枢,这种双向交流使得神经中枢能够反馈性调节器官功能。在呼吸系统中,迷走神经调节气道张力、血流供应、黏液分泌及呼吸型式。近来发现,迷走神经与免疫系统产生交互作用,在肺部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tory distress sydrome,ARDS)、肺纤维化和肺癌。在疾病状态下,多种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化学因子和其他介质激活迷走神经,将免疫信息传到中枢,从而改变病程。激活迷走神经还可以释放神经肽调节免疫细胞的活动,并通过胆碱能抗炎通路控制肺部炎症,因此了解迷走神经在神经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对于肺部疾病的临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孤束核 (NST)、臂旁核 (PBN)至中央杏仁核 (CNA)纤维投射 ,为阐明三者对内脏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机制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逆行追踪标记技术 ,研究NST、PBN向CNA投射的起始神经元形态与分布。结果 在外侧臂旁核 (PBL)内见到大量中等大小圆形多极和梭形HRP标记细胞 ,在内侧臂旁核 (PBM)及Kolliker Fuse核仅见稀疏散在标记细胞。NST内见到中等量小而深染的椭圆形标记细胞 ,多集中于NST的尾侧 2 / 3处。结论 孤束核可直接或间接经臂旁核中继向杏仁核投射 ,为内脏心血管活动的重要传入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成年家兔12只,在麻醉,一侧颈迷走神经切断,肌松和人工通气下,玻璃微电极记录了尾核头部44个单位放电。自发放电以单个低、中频放电为主。刺激颈迷走神经干(33个单位),22个单位放电停止。刺激停止后2秒内放电恢复,但低频者易兴奋;中频以抑制为主;高频者只产生抑制。刺激颈迷走神经中枢端(35个单位)和外周端(32个单位)结果与神经干基本相似。对27个单位进行三个部位刺激,结果三个部位刺激引起同一单位放电停止者11个,刺激停止后放电型式改变者5个,频率改变者2个。两个部位刺激使同一单位放电停止者8个,刺激停止后放电型式改变者6个,频率改变者23个。初步印象是:尾核能感受颈迷走神经的传入,也可感受它的传出纤维所引起的内脏活动,具有内脏感觉机能。  相似文献   

15.
麻醉家兔急性窒息时膈神经放电和动脉血压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24只麻醉、双侧颈迷走神经切断、肌松和人工通气家兔急性窒息时,呼吸和血压的变比。结果:①积分隔神经活动可分为潜伏期、兴奋期、抑制期和停止期。兴奋期频率加快,血幅增大.抑制期频率减慢,振幅增大。②血压变化分为潜伏期、升压期和降压期.③窒息时首先影向心血管活动.但呼吸中枢衰竭却早于心血管中枢。对其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旨在操讨红核对内脏感觉传入有否调制作用。实验在清醒制动的大鼠上进行。电刺激红核对丘脑前核、束旁核中的大部分内脏痛相关单位的自发放电产生兴奋或抑制作用,并且可以抑制部分单位的内脏痛反应。表明红核可以影响内脏感觉传入冲动在中枢的传递。  相似文献   

17.
保留家兔左侧窦神经,切断其他压力感受传入神经及迷走神经,置左颈动脉窦盲囊于超过平均动脉压50%高压状况25~30min,窦反射阈压力升值30%以上,对同侧主动脉神经有髓纤维诱发的降压反射,表现渐进性衰减,15~20min达最大效应,高压解除后10~15min恢复至对照状况。对无髓纤维和对侧同名神经二类纤维的反射效应没有明显影响。提示处于重调定影响的心血管中枢,对有髓纤维传入信息整合过程产生抑制性影响,衰减正常血压稳定性调节能力,可能是高血压症血压调定点“浮动”的中枢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下丘脑室旁核(PVN)有复杂的传入和传出纤维联系,其中有30余种神经递质,与神经内分泌活动和植物神经功能有密切关系。文中介绍了PVN的细胞类型、传入传出纤维联系及重要的神经递质,并叙述了PVN的心血管调节作用及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旨在探讨红核对内脏感觉传入有否调制作用。实验在清醒制动的大鼠上进行。电刺激红核对丘脑前核、束旁核中的大部分内脏痛相关单位的自发放电产生兴奋或抑制作用,并且可以抑制部分单位的内脏痛反应。表明红核可以影响内脏感觉传入冲动在中枢的传递。  相似文献   

20.
杏仁复合体对动物的情绪、行为、内脏、心血管及内分泌活动均产生重要影响。近来国内有人报导刺激杏仁核还可提高痛阈效应。杏仁复合体能引起以上生理活动的变化无疑是以该核传入,传出纤维与不同水平脑结构相互联系为基础的。因此为了弄清杏仁复合体的纤维联系,许多研究者曾采用不同方法对不同动物作了大量研究和报导,但各家研究结果颇不一致。为此我们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法(Horseradish neroxidase method)对大白鼠杏仁复合体的传入性联系统研究。根据Konig和Klipel的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