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竟雪莹  祖磊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9):1103-1104,1107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110例行PCI的ACS患者随机分为2组,除常规治疗外,对照组55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d口服,观察组55例于术前1 d开始增加至40 mg/d口服。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周采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I(cTnI)、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结果:2组术前CRP、cTnI、FIB、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CRP、cTnI、FIB、DD均较术前升高(P0.05~P0.01),而观察组术后4项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术后CRP、cTnI、FIB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1)。结论:PCI后可导致血清CRP、cTnI、FIB、DD水平升高,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有助于控制血浆炎症因子,减少PCI术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tu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介入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C_reactive protein,CRP)、尿酸(uric acid,UA)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对47例ACS患者介入治疗后进行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服药前后血清CRP、UA和血脂浓度的变化,并进行各组比较。结果: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各组CRP、UA、胆固醇(total cholesterd,TCH)、甘油三酯(triglycerin,TG)、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igh_density lipid protein,HDL)水平明显升高。20 mg剂量组疗效更为显著。结论:阿托伐他汀20 mg/d较10 mg/d能使经皮冠状动脉干预(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CRP及UA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预处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黏附分子的影响.方法 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在PCI术前采用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80 mg/d×3 d),对照组在PCI术前采用阿托伐他汀标准剂量治疗(10 mg/d×3 d),...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对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ACS的作用机制。方法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40)及阿托伐他汀组(n=40)。常规治疗组应用阿司匹林、肝素、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及β-受体阻滞剂等,不使用其他调脂、抗氧化药物、非类固醇类消炎镇痛药物;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疗程4周。测定治疗前后CRP、血脂,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n=40)比较。结果ACS患者CRP升高,TC、TG、LDL—C升高,治疗后两组CRP均有下降,阿托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CRP降低更明显(P〈0.01),且CRP变化幅度与其降脂幅度呈明显相关性;ACS患者治疗后TC、TG、LDL—C下降,阿托代他汀组分别下降了15%、6%、16.4%,HDL—C升高达5.0%;阿托伐他汀组有2例出现胃肠道反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ACS通过降低CRP水平而起到稳定斑块、抑制炎症、改善内皮功能等作用,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肖亚利  王金艳  孟祥茹  赵敏  吕平  崔涛 《海南医学》2016,(10):1593-159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清炎症因子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90例ACS择期行PCI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和强化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d)各45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 h、1 d、7 d的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肌钙蛋白I (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常规剂量组和强化剂量组PCI术后7 d血清TC、LDL-C、cTnI及CK-MB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CI术后4 h及术后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剂量组术后7 d血清TC水平为(4.36±0.75) mmol/L,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的(4.83±0.87) mmol/L,而血清HDL-C水平为(1.20±0.36) mmol/L,高于常规剂量组的(1.12±0.28)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剂量组术后4 h、1 d及7 d血清cTnI、CK-MB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组和强化剂量组PCI术后4 h血清Hs-CRP、IL-6水平明显高于术前、术后1 d及术后7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剂量组PCI术后4 h、1 d、7 d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15.78±3.15) mg/L、(12.28±2.03) mg/L和(9.84±1.50) mg/L,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的(18.40±4.27) mg/L、(13.74±2.25) mg/L和(0.76±1.82) mg/L,且强化剂量组PCI术后7 d血清IL-6水平为(7.60±1.14) ng/L,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8.94±1.31)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剂量组术后3个月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再次入院数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更明显降低ASC患者PCI术后血脂和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调脂及抗炎作用的影响。方法将52例成功行PCI手术后的ACS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26例。在常规恢复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对低剂量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高剂量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观察比较2组患者给药前及给药7 d、28 d后血浆内血脂、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与给药前比较,给药7 d后2组患者的血脂、炎性因子水平均有所改善,仅高剂量组TC、LDL-C、CRP、IL-6改善较明显(P<0.05),且高剂量组CRP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28 d后2组患者的血脂、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改善,除低剂量组TG外,余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剂量组TC、TG、LDL-C、CRP、IL-6水平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治疗过程中,高、低剂量组发生不良反应分别为8例(30.8%)和7例(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给予患者阿托伐他汀40 mg/d能够起到显著的调节血脂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苏宁 《中外医疗》2010,29(14):115-115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给与强化他汀降脂治疗对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及CRP的影响。方法入选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强化治疗组在PCI前给予3~7d的阿托伐他汀40mg/d的治疗,对照组在PCI前不使用他汀类药物;2组其他治疗相同,且在PCI后均接受阿托伐他汀20mg/d的治疗,比较强化治疗组与对照组在PCI术后6h、24h、7d、2周心肌损伤标志物及炎症因子CRP变化。结果 PCI术后cTnI和CRP水平升高,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组较对照组更能显著降低PCI术后cTnI及CRP水平(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外周血EMPs水平和Th17/Treg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行PCI的ACS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组(强化组)和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各56例。常规组PCI前后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d,强化组PCI前口服阿托伐他汀80 mg/d,手术后40 mg/d。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MPs、Th17及Treg数目;RT-PCR法检测ROR-yt、Foxp3及Notch1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IL-17。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探讨EMPs与ROR-yt mRNA和IL-17及Notch1 mRNA的相关性。结果:与本组治疗前及常规组治疗后比较,治疗后强化组Th17、IL-17水平、ROR-yt mRNA及Notch1-mRNA表达量均有所降低,Treg及Treg/Th17、Foxp3 mRNA表达量均有所升高,EMPs水平低于术前且强化组较常规组变化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EMPs与ROR-yt...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1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PCI后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mg/d,观察组)56例和阿托伐他汀常规剂量(10mg/d,对照组)60例。分别于术前当天、术后24h、用药4周、12周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肌钙蛋I(cTnI)浓度,分析两组间差异。结果①两组患者PCI后hs—CRP及cTnI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②两组治疗后hs—CRP和cTnI水平均下降,治疗组较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①PCI增加血清hs—CRP和cTnI水平;②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应用阿托伐他汀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20mg优于10mg。  相似文献   

10.
刘军委 《中原医刊》2009,(12):23-2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忽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血脂的影响。方法7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后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IDL—C)。结果治疗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血清CRP和TC、TG及LDL—C浓度显著降低(P均〈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CPR水平增高,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脂和CRP,升高HDL—C。  相似文献   

11.
刘刚 《当代医学》2011,17(30):8-9
目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给予强化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强化治疗组在介入术前7d使用40mg阿托伐他汀,1次/d,对照组在介入术前不使用他汀类药物;其他常规治疗均相同。比较2组患者PGI术后心肌损伤标记物和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GRP水平均明显增加,但是治疗组在术后5d和术后1周时出血中CFLP水平迅速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不仅具有调脂作用,还具有降低PCI术后炎症反应的可能,从而减少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李松森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6):1921-1922
目的:研究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行冠脉支架植入术(PCI)患者血脂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09年1~6月收治的6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接受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研究组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口服,每日一次;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口服,每日一次。分别于术前1天和术后1周检测血脂和CRP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血脂水平较术前1天均有改善(P<0.05),且研究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血清CRP水平较术前1天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两组均可改善血脂水平,同时均可降低ACS患者CRP水平,但是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更好地改善血脂水平和血清CRP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冠脉择期pCI的冠心病患者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缺血治疗,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在上述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于PCI术前72h将阿托伐他汀加量至40mg,每日1次口服,所有病人均在入院时、冠脉介入治疗术后24h检测CRP。结果: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治疗组CRP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能明显降低冠脉PCI术后CRP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bs-CRP)和左室重构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 122例PCI术后CHF患者(NYHA分级Ⅱ/Ⅲ)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 mg组(阿托代他汀20 mg/d治疗,n=62)和阿托伐他汀他汀10mg组(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n=60),比较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血浆NT-proBNP和hs-CRP水平以及左室重构相关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和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阿托伐他汀20 mg组血浆NT-proBNP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阿托伐他汀10mg组(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后,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阿托伐他汀20 mg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显著小于阿托伐他汀10 mg组(P<0.05);阿托伐他汀20 mg组LVEF显著大于阿托伐他汀10 mg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浆NT-proBNP和hs-CRP的下降水平均与LVEDD减少呈正相关,与LVEF增加呈负相关;NT-proBNP、hs-CRP下降水平两者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PCI冠心病CHF患者心功能改善有益,且与药物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不同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高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预后的影响。方法将
120例≥80岁的择期PCI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0 mg他汀组(40例)、40 mg他汀组(40例)和60 mg他汀组(40例),在入院后48~
72 h 内接受PCI。分别于PCI 术前使用阿托伐他汀钙20、40、60 mg/d,观察3 组患者术后心脏生化标志物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肌钙蛋白I(cTNI)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变化及术后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
亡、心肌梗死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结果最终20 mg他汀组有34例患者、40 mg他汀组有40例患者、60 mg他汀组有
38例患者完成本课题研究,20、40、60 mg他汀组PCI术后12 h、术后24 h hs-CRP与术前对比显著升高(P<0.05),60 mg他汀组术
后24 h CKMB、cTNI、hs-CRP显著低于20 mg他汀组(P<0.05)。60 mg他汀组PCI术后30 d内总MACE事件显著低于20 mg他
汀组(2.6%比26.5%, P=0.003),主要原因是60 mg他汀组与PCI 相关的心肌梗死显著低于20 mg他汀组(2.6%比20.6%, P=
0.016)。三组药物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择期PCI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钙60 mg/d可以显著
减少与PCI相关的心肌梗死,并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谢进  李欣  许臣洪  胡沛 《四川医学》2012,33(6):989-991
目的探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冠心病(CHD)患者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1月期间于本院住院接受择期PCI术的CHD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试验组加用阿托伐他汀80 mg/d,两组均于治疗2周后行PCI术,术后继续服用12个月。两组均随防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在随访期间支架内再狭窄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期间,试验组支架内再狭窄率及急性心肌梗死、血管重建术、心脏性死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CI围术期应用强化剂量(8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降低CHD患者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率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且使用过程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炎症因子和预后的影响?方法:7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他汀治疗组(A组)和强化他汀治疗组(B组),分别使用10 mg和40 mg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检测治疗前和治疗1周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9)?纤维蛋白原(Fib)和血脂水平,随访两组60天心血管事件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变化(P > 0.05);A组hs-CRP?SAA?MMP-9水平有显著性下降(P < 0.05),B组4种炎症因子均有显著性下降(P < 0.05),且比A组下降得更低(P < 0.05);B组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A组低(P < 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早期强化他汀治疗能够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具有很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已接受长期他汀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单次服用80 mg阿托伐他汀能否降低术后炎症反应、血小板活性以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events,MACE)的发生。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在本科接受PCI术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5例,年龄(59.23±10.23)岁,男性83例,女性32例。随机分为2组:强化组(n=56)在PCI术前12 h给予单次负荷剂量(80 mg)阿托伐他汀;对照组(n=59)在PCI术前12 h予常规剂量(2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前24 h及术后24 h血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p-选择素(CD62p)水平,并随访所有患者术后30 d内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术前24 h各指标无差异(P>0.05)。强化组术后24 h炎症因子及血小板活化因子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强化组炎症因子及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在PCI术后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术后较术前有一定程度的升高(P>0.05);术后30 d强化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已接受长期他汀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前12 h再给予单次80 mg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炎症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及MA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期间短期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ACS患者355例,其中强化组180例(入院即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无论是否行冠脉介入治疗,均在住院期间予阿托伐他汀80mg/晚),常规组175例(入院起予阿托伐他汀20mg/晚)。两组患者均于入院时及入院后1周后均予生化检查[包括有效性指标(TG、TC、HDL- C、LDL- C)及安全性指标(ALT、AST、Cr、CK、CK- MB)]并记录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TC、TG、LDL- C水平均显著下降,HDL- C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常规组比较,强化组TG水平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Cr、CK、CK- MB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常规组比较,强化组ALT及AST水平升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80mg短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的安全性与20mg相同,能迅速有效降低患者TG、TC和LDL- C水平,提高HDL- C水平,临床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