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 通过构建分子网络及解析生物学通路,探讨麻杏石甘汤防治甲型H1N1流感的分子机制。 方法: 查找麻杏石甘汤中药成分的有效化合物,在PubChem数据库中检索有效成分的靶蛋白,在Gene数据库中查找甲型H1N1流感的相关基因,运用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 (IPA)软件对二者进行构图和解析。 结果: 查找到麻杏石甘汤的靶蛋白186个,甲型H1N1流感相关基因7个。二者的分子网络复杂,生物功能多样,在共同作用的8条生物通路中,有4条通路为细胞免疫相关通路:病毒模式识别受体信号通路、巨噬细胞白介素12(IL-12)信号和生产通路、蛋白激酶(PKR)在干扰素诱导的抗病毒反应中作用通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 (TNFR1)信号通路。麻杏石甘汤可以调节细胞免疫相关通路中的Toll样受体9(TLR9)、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核苷酸结合的寡聚结构域2受体(NOD2)等多个位点。 结论: 麻杏石甘汤可以通过干预细胞免疫相关通路中的多个位点起到防治甲型H1N1流感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不同归经芳香药藿香和苍术调节甲型H1N1流感免疫相关通路的差异。方法采用台湾中医药资料库、Pub Chem、TCMID查找肺经芳香药藿香和非肺经芳香药苍术的化学成分及其靶蛋白,采用Gene数据库查找甲型H1N1流感相关基因,运用生物信息软件分析三者分子网络和生物通路的相关性,对比两种药物对甲型H1N1流感免疫相关通路中的作用差异。结果藿香靶蛋白共42个,苍术靶蛋白24个,甲型H1N1流感相关基因32个。甲型H1N1流感的分子网络与藿香形成的分子网络关联较多,与苍术形成的分子网络关联则相对较少;藿香较苍术可以作用于更多与甲型H1N1流感相关的免疫炎性疾病;藿香与甲型H1N1流感共同作用于10条免疫生物学通路,苍术与甲型H1N1流感共同作用于4条免疫生物学通路。结论归肺经芳香药藿香较非肺经芳香药苍术对甲型H1N1流感可能更有免疫调节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黄连口服液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药理机制。方法文本挖掘文献证实甲型H1N1流感相关的基因或蛋白质,查询PubChem数据库获得双黄连口服液的靶蛋白,依据多个相互作用数据库中数据,运用网络生物学方法分别构建甲型H1N1流感体内反应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和双黄连口服液的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将后者映射到前者,建立双黄连口服液对抗甲型H1N1流感的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网络拓扑结构和基因本位论分析。结果双黄连口服液药理作用主要与细胞对外部刺激反应的调节、细胞凋亡的调节和信号转导等有关,主要涉及糖原合成激酶-3B(GSK3B)、肿瘤基因P53(TP53)、核因子-κBp50(NFKB1)、热休克蛋白90-alpha(HSP90AA1)等。结论双黄连口服液可能主要是通过影响GSK3B等信号通路,调节细胞凋亡而减少病毒复制,抑制甲型H1N1流感的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探讨黄芪-藿香-金银花配伍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对黄芪、藿香、金银花的中药活性化合物进行检索、筛选。使用GeneCards数据库筛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疾病有关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合物-作用靶点网络关系图,应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化合物-作用靶点网络和蛋白互作网络,并通过Cytoscape软件实现可视化。运用Bioconductor软件包对作用靶点进行靶点基因本体和基因组数据库通路分析,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作用靶点-信号通路网络图实现可视化。结果筛选后获得黄芪-藿香-金银花活性化合物21个,潜在作用靶点181个,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共同靶点42个。化合物中活性前5位的是: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尼泊尔鸢尾异黄酮和芒柄花黄素。获得基因本体论生物功能1470条(P<0.05),基因组数据库通路144条(P<0.05),富集于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receptor of 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AGEs-RAGE)信号通路、甲型流感通路、白介素-17信号通路、人巨细胞病毒感染、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美国锥虫病通路、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通路、肺结核通路等。靶点-通路网络前5位的靶点是MAPK1、RELA、MAPK8、PRKCB、PRKCA。结论黄芪-藿香-金银花配伍其主要有效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尼泊尔鸢尾异黄酮和芒柄花黄素,可能通过作用于MAPK1、RELA、MAPK8、PRKCB、PRKCA等核心靶点,调控AGEs-RAGE信号通路、甲型流感通路、白介素-17信号通路等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本研究为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连花清瘟胶囊治疗甲型H_1N_1流感42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振兰 《陕西中医》2010,31(8):947-948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疗效。方法:采用连花清瘟胶囊(连翘、金银花、麻黄、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大黄、红景天等)口服配合西药治疗甲型H1N1流感42例。结果:总有效率93%。结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调节免疫功能,缓解临床症状,退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网络生物学方法探讨连花清瘟颗粒/胶囊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药理机制。方法用文本挖掘文献证实甲型H1N1流感相关的基因或蛋白质,查询PubChem数据库获得连花清瘟颗粒/胶囊的靶蛋白,依据多个相互作用数据库中数据,分别构建甲型H1N1流感体内反应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和连花清瘟颗粒/胶囊的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建立连花清瘟颗粒/胶囊对抗甲型H1N1流感体的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网络拓扑结构和基因本位论(GO)分析。结果连花清瘟颗粒/胶囊药理作用主要涉及细胞对外部刺激反应的抑制性调节、细胞凋亡的调节和信号转导等方面,主要涉及蛋白激酶B(AKT1)、胱天蛋白酶3(CASP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肿瘤基因P53(TP53)、核因子-κBp65(RELA)、核因子-κBp50(NFKB1)、热休克蛋白90-alpha(HSP90AA1)等。结论连花清瘟颗粒/胶囊可能主要是通过影响AKT1、CASP3等信号通路,调节细胞凋亡而减少病毒复制,抑制甲型H1N1流感的疾病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中医药内服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关于中医药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内服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利用软件集成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进行组方规律研究。结果:对筛选出的98首内服处方进行分析,对涉及的123味药物统计使用频数,出现频数较高的依次有甘草、桔梗、连翘、黄芩、金银花、牛蒡子;得出各药物间的关联情况,最终演化出3~5味药的核心组合16个,新处方8个。结论:中医药治疗甲型H1N1流感,常选用清热、泻火、解毒、疏散风热、宣肺等药物,在清肺解表、祛湿化痰过程中应兼顾中焦脾胃,以达祛邪不伤正之效。  相似文献   

8.
金银花水提物体外抗病毒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中医杂志》2015,(8):1495-1497
目的:为建立金银花抗病毒谱-效相关评价系统,对金银花水提物体外抗病毒活性进行筛选,最后选择金银花水提物抗甲型流感病毒H1N1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体外抗病毒实验CPE法结合中性红染色,以半数治疗浓度(EC50)和半数细胞毒性浓度(TC50)并以治疗指数TI作为评价指标,观察金银花水提物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手足口病病毒EV71株和流感病毒H1N1株的抑制作用。结果:金银花水提物对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手足口病病毒EV71株未见明显抗病毒效果,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株有显著抗病毒效果且测得80批金银花水提物抗甲型流感病毒H1N1株的治疗指数为14.57~39.85,阳性对照药利巴韦林治疗指数为16.78。结论:金银花具有良好的抗流感病毒H1N1的作用,且某些样品作用优于利巴韦林对照组,实验重复性好,数据真实可靠,为进一步建立金银花谱-效模型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回顾性总结9例住院甲型H1N1流感病人的护理过程.结果 8例病人治愈出院,1例病人死亡.结论 掌握甲型H1N1流感发生发展规律,提供系统全面的护理,可有效预防甲型H1N1流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归纳和探讨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中医症候、证型及实验室检验特点。方法:回顾分析51例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按照中医辨证理论归纳甲型H1H1流感的中医症候、证型及实验室检查特点。结果: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51例患者100%患者发热超过2-4h,以咳嗽、咽痛/咽痒、咽喉红肿及舌尖红为主要主症,57%患者舌苔腻或湿滑;80%患者白细胞正常,63%患者出现淋巴细胞比例下降。结论:甲型H1N1流感属于中医温病风热范畴,在卫分症上,证型大多属于风热表证、风热犯肺、风热夹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T淋巴细胞亚群无特异性表现。  相似文献   

11.
构建双黄连组方HPLC特征图谱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致MDCK(Madin-Darby canine kidney)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相关性。在双黄连原方的基础上按正交法L9(34)组成9个不同配比的组方,分别进行HPLC分析和MDCK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试验,采用细胞病变效应法(cytopathic effect, CPE)观察病毒感染力,MTT染色结果作为浓度筛选和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判定指标。除组方1外,其他各组方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致MDCK细胞损伤均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P<0.01,P<0.001),对所获得的HPLC数据和药效数据应用SPSS软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双黄连各组方17个特征共有色谱峰中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致MDCK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相关性较大的组分为2,3,6,8和12号峰。将组方数据与药效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金银花、连翘与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呈正相关。通过HPLC图比对,2,3和12号峰来自金银花,而6和8号峰来自连翘。通过对照品保留时间进一步比较,确定了其中4个色谱峰分别为绿原酸、隐绿原酸、连翘酯苷B和3,4-二咖啡酰奎宁酸。推测双黄连组方中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致MDCK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相关性较大的的主要成分为金银花和连翘中咖啡酰类衍生物。  相似文献   

12.
银翘药对的药效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近年来银翘药对的药效学研究进展。方法:对金银花、连翘以及银翘药对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归纳。结果:金银花和连翘作用相似,组成药对配伍后在抗炎、解热、抗病毒方面都具有协同作用。结论:以方剂的最小单位——药对为对象开展研究,对于揭示中医药的科学性是一条可取的研究捷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金银花、连翘对大肠杆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雌性昆明种小白鼠随机分为金银花组和连翘组,每组再分为正常组、中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4个亚组进行处理,观察小鼠的临床状态,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金银花(0.01 kg/L)、连翘(0.01 kg/L)水煎液对小鼠大肠杆菌的感染有保护作用。与正常组及中药组比较,模型组与治疗组小鼠血清IFN-γ、IL-4表达及IFN-γ/IL-4、IFN-γ/IL-10比值均显著升高(P均<0.01);金银花治疗组较模型组IL-10表达显著升高(P<0.05),IFN-γ表达与IFN-γ/IL-4比值有升高趋势,IL-4表达和IFN-γ/IL-10比值有下降趋势;连翘治疗组较模型组IFN-γ和IL-4表达以及IFN-γ/IL-10比值有下降趋势,IL-10表达和IFN-γ/IL-4比值有升高趋势,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感染模型小鼠辅助性T淋巴细胞1型/2型(Th1/Th2)细胞因子分泌亢进,Th1/Th2平衡有向Th1型漂移的特点。金银花、连翘水煎液均能有效保护感染模型小鼠,其调节小鼠的免疫功能可能与调节Th1/Th2平衡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金银花连翘药对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绿原酸、木犀草苷、槲皮素和连翘脂素为考察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对采用乙醇回流的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溶剂浓度和用量进行考察。结果:金银花连翘药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8倍量60%乙醇提取3次,每次提取2 h。结论:本结果可为金银花连翘药对的提取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9种市售药材中重金属含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9种市售药材中重金属含量,为建立药材中重金属专用检测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36批次药材中铜、镉、汞、铅的含量,比较不同市场药材中重金属含量差异。结果:各药材中铜含量排序为金银花青蒿、木通、丹参、白芥子、栀子厚朴天麻茯苓;镉排序为金银花、青蒿、白芥子、栀子木通、厚朴天麻丹参、茯苓;汞排序为金银花栀子青蒿厚朴白芥子、天麻、茯苓、丹参、木通;铅排序为厚朴白芥子、栀子、金银花、青蒿、木通天麻、丹参茯苓。在36批药材中,铜元素全部合格;1批金银花药材中汞元素超标,超标率25%;3批药材中铅元素超标,厚朴、白芥子中铅元素超标率分别为50%和25%;镉元素有7批药材均超标,青蒿、金银花超标率75%,栀子25%。不同市场购买的药材中重金属含量差异并不显著。结论:调查的4种重金属元素中镉元素污染较严重,应加强重视。金银花在9种药材中重金属污染最严重,可作为后续重金属相关研究的首要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RRLC-DAD-ESI-Q-TOF-MS技术分析和测定金银花中主要化学成分,建立山东金银花多指标定量指纹图谱。方法:采用RRLC-DAD-ESI-Q-TOF-MS技术对金银花提取物进行快速分析,根据获得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二级质谱碎片信息推断化合物分子式,结合数据库和文献对金银花中化学成分进行鉴别,采用RRLC-DAD法分析测定山东金银花、河南金银花和湖南山银花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山东金银花多指标定量指纹图谱。结果:从山东金银花中检测到51种化学成分,鉴定了其中32种化学成分;对比测定了山东金银花、河南金银花和湖南山银花中10种主要化学成分(马钱酸、绿原酸、咖啡酸、马钱苷、断氧化马钱苷、芦丁、金桃苷、木犀草苷、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的含量;采用指纹图谱结合相似度分析可以实现不同品种金银花和湖南山银花的正确区分,所得结果与含量测定结果一致。结论:RRLC-DAD-ESIQ-TOF-MS技术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能够提供化合物及其碎片离子的精确质量信息,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别和测定金银花中的化学成分。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山东道地金银花的多指标定量指纹图谱,为山东金银花质量评价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金银花、连翘对成纤维上皮细胞炎症反应模型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金银花和连翘抗炎症反应作用。方法将金银花和连翘水煎液过滤除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滤过液混合添加到培养的上皮细胞培养基中复合培养,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加有金银花的炎性反应细胞模型细胞形态规整,生长旺盛,与对照组基本相同;加有连翘的炎症反应细胞模型细胞表现出炎症反应,随后出现大量的炎性细胞;加有金银花和连翘的炎症组细胞形态也规整,但较金银花组形态较差。结论金银花在体外具有很强的抗炎性反应作用,连翘在体外的抗炎性反应作用很弱。利用上皮细胞炎症模型研究中药的抗炎症反应是可行的,并为中药作用原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金银花提取物质量控制的专属性方法,为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流动相乙腈(A)-0.4%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5 min,5%~20%A;15~30 min,20%~30%A;30~40 min,30%A),检测波长327 nm。比较金银花提取物与山银花、杜仲叶原药材及其提取物中绿原酸含量和特征图谱,分析银黄制剂中金银花提取物的质量。结果:原药材、提取物中均是山银花所含的绿原酸含量最高,质量分数分别为3.56%~5.09%,4.62%~6.12%;金银花提取物与杜仲叶提取物无明显差异,绿原酸质量分数约4%;金银花、山银花、杜仲叶提取物酸化后绿原酸含量均提高,分别为6.90%,7.35%,6.47%。山银花、杜仲叶提取物及其酸化提取物的特征谱图与金银花提取物标准图谱相同,部分银黄制剂中检测出了杜仲叶的主要成分京尼平苷酸和山银花的主要成分灰毡毛忍冬皂苷乙。结论:金银花提取物中可能存在添加山银花和杜仲叶的情况,需加强质量控制,为金银花提取物质量标准的提高及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金银花、连翘药对配伍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考察金银花、连翘药对配伍对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气-质联用系统对金银花、连翘药材以及药对配伍中的挥发油进行分析,评价配伍对挥发油成分及含量的影响.结果 采用GC-MS对金银花、连翘药材和药对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发现金银花挥发油中检出的香叶醇、十四烷酸甲基酯、十六烷酸乙基酯、荧蒽、9,12,15-十八碳三烯酸甲基酯、亚油酸等成分和连翘挥发油中检出的樟脑烯、α-松油烯、紫苏醇、蒎烯、棕榈醛、β-水茴香萜等成分在药对挥发油中未检出,而相对于单煎所得的挥发油,药对挥发油中新增成分有柠檬烯、异长松叶烯、十九烷等.结论 金银花、连翘药对配伍对所提挥发油的成分和含量都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