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在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作用和应用价值。方法用1.2%碘液10 mL对射洪县仁和镇2 046例40~69岁人群进行内镜下食管黏膜染色,视染色情况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通过染色确定行食管活检147例。经病理检查证实,7例为食管正常黏膜,95例为食管黏膜慢性炎症,14例为轻度不典型增生,14例为中度不典型增生,6例为重度不典型增生,2例为黏膜内癌,1例为黏膜下癌,8例为浸润癌。结论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简便易行,推动了食管癌的防治进程,是高发区筛查人群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早期诊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与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进行胃镜检查,肉眼观察食管黏膜有局部潮红、斑块、糜烂、粗糙、血管纹理紊乱等可疑病变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使用2.5%的卢戈氏碘液染色,对病变的染色程度进行观察,在不染区或浅染区内取活组织病理检查,比较染色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结果:卢戈氏碘液染色检查结果发现118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食管粘膜异常着色,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有40例,食管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有10例,食管鳞状上皮中度不典型增生患者有30例,食管鳞状上皮轻度不典型增生患者有20例,慢性食管炎患者有10例,鳞状上皮单纯性增生患者有8例。碘不染、浅染区早期食管癌与异型增生记录要显著高于正常染色区域,且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胃镜下卢戈氏碘液染色对食管病变鉴别诊断有促进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异型增生与早期食管癌疾病检出几率,针对食管表浅性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胡茂华  吕春华 《江西医药》2010,45(11):1147-1148
目的评价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8例食管早期癌可疑患者进行食管黏膜染色,并对不染区多点活检送病理检查。结果正常染色10例,浅染色58例,不染色42例(其中有食道症状者30例),过度染色18例。病理结果提示,正常染色及过度染色组中未发现癌变或癌前病变,浅染色组58例中发现重度异型增生6例、癌变(原位癌)1例,不染色组42例中发现鳞癌11例(其中黏膜内癌4例,黏膜下癌5例)、重度异型增生12例。结论食管病变卢戈氏染色呈不染或浅染色的病例,往往提示癌变或癌前病变,并发现有食管症状者碘不染区出现率明显高于无食管症状者(P〈0.05)结合病理组织活检可以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液染色普查食管对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与体会。方法在我市三跃对3624例40~69岁人群中进行内镜下普查食管染色,观察黏膜染色情况,并取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3624例普查人群中有627例碘染色后阳性,其中食管癌38例(早期食管癌23例,进展期癌15例),不典型增生病变114例,呈不同程度的不染或淡染色像,慢性炎症168例,正常鳞状上皮307例,呈不同程度的浅染色像。结论内镜下碘液染色普查食管结合活检有助于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且操作简便,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碘染色与P63蛋白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研究。方法对我院可疑食管病变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实验组用碘溶液对食管黏膜进行染色,并对不染色、淡染色、深染色区进行病理活检;对照组凭内镜医生经验对可疑病变行病理活检;用免疫组化检测所有活检组织P63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病理诊断早期食管癌10例(11.1%),重度不典型增生16例(17.7%);对照组病理诊断早期食管癌4例(4.4%),重度不典型增生5例(5.6%);两组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125例活检组织中,P63阳性表达36例(28.8%),而11例鳞状细胞癌P63蛋白均有表达(100%),21例重度不典型增生P63阳性表达18例(85.7%),85例正常及轻-中度不典型增生P63阳性表达仅2例(2.4%),P6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重度不典型增生显著高表达。结论通过内镜下碘染色进行初步筛查,对活检组织行P63蛋白检测,可以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与体会。方法对楚州经济开发区城东乡张巷村500例40~69岁人群进行内镜普查食管碘染色,观察染色情况,并取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76例患者活检,16例轻度异型增生,14例中度异型增生,3例重度异型增生,3例原位癌,38例慢性食管炎,2例鳞状上皮增生。结论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下选择性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对72例内镜下有可疑病灶者进行甲苯胺蓝和卢戈氏液染色,观察着色情况取材送检.结果:32例甲苯胺蓝染色有21例31处着色;40例卢戈氏碘液染色有24例31处不着色或淡染区.经病理诊断8例食管癌,其中6例黏膜内癌,2例已浸润到浆膜层,不典型增生28例,Barrett's食管3例,单纯增生6例.结论:内镜下染色能扩大内镜诊断范围,提高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水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碘染色对食管早期癌和不典型增生的检出率,阐明碘染色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1.2%卢沟氏碘对3217例,1.5%卢沟氏碘对2694例高发区人群进行碘液染色普查,在直径>0.5 cm的不染区或淡染区内取活检,计算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早癌的检出率。结果 1.5%卢沟氏碘液组轻度、中度和重度不典型增生/早癌的检出率分别为2.37%、0.71%、0.45%,1.2%碘液组检出率分别为1.93%、0.68%、0.25%和0.31%。结论 1.5%卢沟氏碘染色比1.20%卢沟氏碘染色更能显著提高食管早癌和不典型增生的检出率,可作为筛检食管早癌和不典型增生的一种安全、简便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卢戈液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内镜方法.方法 内镜下进行了262人年龄35~82岁,被怀疑有食管病理变化.观察并记录用卢戈液染色前后的颜色异常和黏膜形态以及黏膜下血管纹理的改变.并对所有的人进行活检.结果 早期食管癌11例,37例中度和重度异型增生,断通过活检.发现早期食管癌之前和之后的卢戈液染色,3例(1.1%)和15例(5.8%);在中度和重度异型增生4例(1.5%)和33例(13.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卢戈液染色内镜检查可以显著的提高早期食管癌,中度和重度异型增生的检测率.  相似文献   

10.
张安洲 《哈尔滨医药》2012,32(3):180-181
目的探讨卢戈液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内镜方法。方法内镜下进行了262人年龄35~82岁,被怀疑有食管病理变化。观察并记录用卢戈液染色前后的颜色异常和黏膜形态以及黏膜下血管纹理的改变。并对所有的人进行活检。结果早期食管癌11例,37例中度和重度异型增生,断通过活检。发现早期食管癌之前和之后的卢戈液染色,3例(1.1%)和15例(5.8%);在中度和重度异型增生4例(1.5%)和33例(13.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卢戈液染色内镜检查可以显著的提高早期食管癌,中度和重度异型增生的检测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下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对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52例常规内镜下行碘染色及病理活检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52例,其中食管鳞状细胞原位癌29例、食管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23例,应用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治疗.结果:术中创面出血4例,术后出血3例,经内镜下治疗或保守治疗均成功止血;无穿孔、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2、6、12个月随访,内镜复查,治疗成功率为92.5%,4例分别在术后6、7、9个月复发,再行APC治疗.结论:APC是治疗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内镜色素染色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和探讨内镜色素染色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4例胃镜下粘膜异常表现患者,104例局部美蓝染色后活检,120例单纯活检。结果美蓝染色组104例,有81例有不同程度染色,病理示不典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75例,早期胃癌6例,其中原位癌4例。单纯活检组120例,14例存在轻度至中度不典型增生,36例慢性胃炎伴肠化局灶性肠化。结论内镜色素染色有助于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Wnt通路相关蛋白在胃癌前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胃癌前病变胃镜活检标本256例(20例轻度异型增生、44例中度异型增生、52例重度异型增生、140例肠上皮化生),同时选取4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各组组织标本中Wnt通路相关蛋白Wnt1、β-连环蛋白(β-catenin)、结肠腺瘤性息肉病蛋白(APC)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各组Wnt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及阳性表达率.结果 各观察组Wnt1、β-catenin和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且APC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度和重度异型增生组Wnt1、β-catenin和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轻度异型增生组和肠上皮化生组,而APC蛋白水平低于轻度异型增生组和肠上皮化生组(P<0.05).重度异型增生组Wnt1、β-catenin和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中度异型增生组,而APC蛋白水平低于中度异型增生(P<0.05).与对照组比较,Wnt1、β-catenin和cyclin D1在各观察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增加(P<0.05),APC阳性表达率下降(P<0.05);中度和重度异型增生的各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轻度异型增生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nt通路相关蛋白在胃癌前病变组织中呈异常表达,从而激活了Wnt通路,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和发展,对其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消化道良性息肉(腺瘤样或增生性),癌前期病变和早期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于中山大学附属汕头医院行ESD术的100例术前活检病理等证实为食管,食管胃结合部,胃,结肠,直肠息肉(腺瘤样或增生性),不典型增生或早期癌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ESD手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本组100例患者包括消化道息肉(腺瘤样或增生性)81例,不典型增生15例,早期癌4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23~87(62±12)岁。直肠病变12例,结肠病变54例,胃病变22例,胃食管结合部病变4例,食管病变8例。病灶直径0.5~4.0cm。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了内镜下切除手术(1例穿孔较大行腹腔镜下修补),手术时间10~110(中位数38)min,出血量0~40(中位数5)mL。其中术中穿孔3例,术中出血4例,术后迟发性出血3例(通过保守治疗痊愈)。100例患者均接受了随访,随访时间1~12个月,有一例复发(低位直肠腺瘤并中度非典型增生,病灶大),后经外科手术治愈,余无复发或转移病例。结论只要掌握合适的病例,ESD治疗消化道息肉(腺瘤样增生性),癌前病变及早期癌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并能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价值。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4月间入院治疗的25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25例患者中,全部患者的病变直径介于6~13mm,运用内镜黏膜切除术一次性完整切除,病理结果显示:基底及切缘均未见病变残留;患者在实施内镜黏膜切除术后进行1~7个月的随访,内镜复查平均次数为2.12次,在首次内镜复查过程中均发现创面愈合、瘢痕形成,经过碘染色后观察没有发现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内镜黏膜切除术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的微创优势,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食管、贲门癌的早期诊断率,探讨Tis和T1期食管、贲门癌的规范治疗。方法对1970-12~2003-12的74例进行分析。食管拉网发现33例,胃镜刷、活检诊断29例,卢-戈碘染色后内镜活检确诊12例。原位癌(Tis)12例,肿瘤侵及黏膜固有层(T1)21例,黏膜下层(T1)41例。3例经胃镜行黏膜病变切除(其中1例转剖胸手术),71例剖胸行肿瘤根治术。结果肿瘤侵及黏膜固有层(T1)、黏膜下层(T1)的转移率各为4.7%和19.5%,术后5、10、15、20、25年生存率为89.2%(66/74),74.2%(49/66),62.7%(37/59),54.0%(27/50),44.2%(19/43)。结论食管拉网最适用于食管癌高发区普查,胃镜活检是诊断早期癌的主要手段,胃镜检查-黏膜染色-指示活检为最佳技术组合。肿瘤侵及黏膜固有层、黏膜下癌选择根治术为宜,经内镜食管贲门黏膜病变切除术仅适用于原位癌或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别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2019年在孝感市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宫颈癌筛查的患者1 520例,分别采集其宫颈组织标本进行病理组织评估,并开展HPV检验,统计HPV阳性患者的基因分型,评估不同HPV基因型别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1 520例患者中病理检查表现为宫颈鳞状细胞癌31例(占2.0%);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699例(占46.0%),其中,轻度非典型增生321例(占21.1%),中度非典型增生334例(占22.0%),重度非典型增生与原位癌44例(占2.9%);正常与炎症790例(占52.0%)。宫颈癌鳞状细胞癌HPV阳性率为100.0%,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HPV阳性率为69.8%,正常与炎症HPV阳性率为28.0%。正常与炎症患者中低危型HPV阳性占比高于宫颈癌鳞状细胞癌及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患者,且正常与炎症患者中高危型HPV阳性占比低于宫颈癌鳞状细胞癌及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筛查的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同HPV基因分型具有密切相关性,临床检验患者的HPV基因分型能够促进宫颈癌与癌前病变的诊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探头超声内镜在食管癌T分期及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常规内镜活检确诊为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48例患者进行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进行T分期评价,并将检查结果与外科手术或内镜黏膜切除术后病理相比较。结果40例食管癌患者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后进行T分期,准确率分别为T1100%、他76.9%、T380%;8例癌前病变患者分期准确率为100%。结论微探头超声内镜对判断食管癌T分期和癌前病变准确率较高,可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郑晓敏  李敏 《安徽医药》2011,15(9):1165-1167
在中国Barrett食管已逐渐被临床医师所重视,并已经被认为是发生食管腺癌的重要危险因子,食管腺癌的发生率正呈快速上升趋势。内镜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处理Barrett食管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或局限于黏膜层的癌变。该文就已开展的各种Barrett食管内镜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