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灰斑古毒蛾(Orgyia ericae Germar)在鄂尔多斯地区1年发生2代,以卵越冬.5月中旬越冬卵开始孵化,6月中旬开始化蛹,成虫于6月下旬羽化,到10月下旬结束.第2代幼虫始见于8月上旬,结束于9月中旬.第1代和第2代幼虫为害期共约5个月.试验研究表明:相同条件下,雌蛹比雄蛹重;在23℃条件下,雌蛹最重,为(...  相似文献   

2.
旋纹潜叶蛾Leucoptera scitella Zeller是危害板栗的主要害虫,在浙江省绍兴市1 a发生4代.以蛹在枝干树皮缝或枝叉处结茧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代成虫羽化并产卵,4月下旬第1代幼虫孵化,5月中旬幼虫老熟并结茧,5月下旬1代成虫羽化并产卵.6月上旬第2代幼虫孵化,下旬化蛹,7月上旬第2代成虫羽化并产卵,7月中旬第3代幼虫孵化,8月上旬化蛹、成虫羽化并产卵,8月中旬出现第4代幼虫,9月下旬开始结茧化蛹越冬.在第1代幼虫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5%吡虫啉乳油1 000倍液和生绿Bt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5 d后效果分别达到97.2%,98.0%和85.7%.  相似文献   

3.
灰斑古毒蛾在宁夏灵武市山沙区1年发生2代,以卵越冬,翌年6月上中旬越冬卵较整齐地孵化出第1代幼虫,危害柠条、花棒的幼嫩组织,尤其对叶片的危害最为严重,部分地段受害株达70%。灰斑古毒蛾的防治可采用人工摘茧、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高山毛顶蛾(鳞翅目:毛顶蛾科)是我国青海海东地区严重危害桦树的潜叶类害虫,阐明其生物学特性及寄生性天敌种类,为该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生物学特性观察在互助县北山林场,采用室外和室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越冬茧在体式显微镜下解剖,并统计寄生性天敌寄生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α=0.05)进行[Ryan-Einot-Gabriel-Welsh(REGW)]Q测验。【结果】高山毛顶蛾1年1代,以老熟幼虫下树在腐殖质层下0~12 cm土层结茧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为化蛹高峰期,并始见成虫,5月上、中旬为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下旬成虫羽化结束;产卵期从5月上旬持续到6月上旬;卵期7~10天;幼虫共4龄;6月下旬老熟幼虫陆续下树入土或落叶层结茧,6月末为下树高峰期;每天12:00—15:00为下树高峰;老熟幼虫主要在树冠周围表土3~6 cm处结茧。经笔者调查,高山毛顶蛾越冬茧寄生性天敌有2种:基镰尾姬蜂、邻凹姬蜂;幼虫期体外寄生性姬小蜂1种。基镰尾姬蜂在毛顶蛾越冬茧中的平均寄生率为28.0%~30.3%。2011—2014年,毛顶蛾幼虫百叶虫口密度(206,145,101,29头)差异显著,虫口密度依次递减。【结论】高山毛顶蛾在青海1年1代,其详细生物学特性见结果部分。3种寄生性天敌在自然状态下对高山毛顶蛾种群起到显著的控制作用,是值得利用的天敌资源。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集舞毒蛾卵块、幼虫、蛹在实验室内培育,共发现舞毒蛾寄生性蝇类6种、寄生蜂类4科8种。其中,幼虫期寄生天敌有金小蜂科1种,即黑青小蜂Dibrachys cavus;广肩小蜂科2种,即粘虫广肩小蜂Eurytomaverticillata和Eurytoma sp.;以及茧蜂科3种,姬小蜂科2种和寄蝇类,平均寄生率12.89%。蛹期的寄生天敌有毛瓣奥蜉寄蝇Austrophorocera hirsuta、日本追寄蝇Exorista japonica、条纹追寄蝇Exorista fasciata等,平均寄生率是13.30%。卵期未发现任何寄生性天敌。从幼虫到蛹期,寄生性天敌平均可降低舞毒蛾种群数量22.17%。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模毒蛾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天敌及防治情况进行研究,第一次准确认定模毒蛾在阿尔山林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在枯枝落叶层下越冬,也有少量在树皮缝等处越冬。5月下旬为幼虫始见期,7月初始化蛹,7月20日开始羽化为成虫,平均产卵量为110粒。在蛹期寄生蝇寄生率达34%,幼虫期以猎蝽和蝇类天敌取食率为5%。并简介了几种防治技术,为模毒蛾综合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舞毒蛾天敌昆虫及其自然控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1996~1997年在北京地区进行了调查,通过采集舞毒蛾在室内饲养,共得到舞毒蛾天敌昆虫23种,其中寄生性昆虫17种,捕食性昆虫6种。卵期天敌有大蛾卵跳小蜂、舞毒蛾卵平腹小蜂;采集地最高寄生率为52%~109%。幼虫期天敌有绒茧蜂、斑痣悬茧蜂、寄蝇类等;7个采集地平均寄生率为955%。蛹期天敌有寄蝇类、广大腿小蜂、舞毒蛾黑瘤姬蜂、脊腿囊爪姬蜂等;7个采集地平均寄生率为1908%,不包括捕食性天敌昆虫捕食和病毒致死率,在舞毒蛾卵-蛹期,累计约有301%的个体被寄生性天敌昆虫寄生而致死。  相似文献   

8.
刺槐外斑尺蛾Extropis excellens Butler一年发生4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产卵。第2代卵出现在5月中旬,第3代卵出现在7月上旬,第4代卵出现在8月中旬,第4代幼虫危害至9月下旬开始入土化蛹越冬。  相似文献   

9.
杨白潜叶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2010年对杨白潜叶蛾(Leucoptera susinellaHerrich-Schaffer)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后发现,杨白潜叶蛾在河南省濮阳地区1a发生5代,代数比较整齐。以蛹茧主要在树干粗皮缝内、落叶等处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代成虫羽化,成虫羽化后当天即开始交尾产卵,每头雌蛾产卵26~78粒,产于杨树叶片正面,90%在侧脉旁。孵化后幼虫直接钻入叶片内潜食叶肉危害,被害处呈黑褐色虫斑,之后叶组织枯焦。幼虫老熟后有吐丝下垂习性。9月上中旬第5代老熟幼虫开始结茧化蛹并越冬。各虫态发育历期随季节变化差异较大。成虫具趋光性,♀♂比为1∶0.93。幼虫期天敌有寄生蜂3种,其中寄生率最高的一种为杨白潜叶蛾绒茧蜂(Apanteles SP)。  相似文献   

10.
香榧细小卷蛾Lepteucosma torreyaeWu et Chen是危害香榧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浙江省绍兴市1 a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枯枝落叶中做茧越冬,翌年2月中旬化蛹,3月上旬成虫羽化并产卵,3月下旬第1代幼虫孵化,5月中旬化蛹,5月下旬成虫羽化,6月上旬产卵,6月中旬第2代幼虫孵化,11月上旬开始越冬。在第2代幼虫期,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5%抑太保乳油、2%阿维苏云制剂、35%吡虫啉乳油及20%杀灭菊酯乳油等5种药剂10个浓度进行喷雾防治试验,施药9 d后,防治效果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