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针刀治疗菱形肌和肩胛提肌劳损疼痛10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菱形肌与肩胛提肌劳损疼痛是颈肩背痛的常见原因,也是颈椎病的常见伴发症状。过去因对其认识不足,常致疗效不佳,迁延不愈,渐成疑难病证,如能正确认识,用小针刀治疗,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于2000年1月~2002年10月间,用小针刀疗法治疗菱形肌与肩胛提肌劳损疼痛10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总结推拿拔罐疗法治疗菱形肌损伤的疗效.方法:中医经络穴位推拿拔火罐综合治疗.结果:72例中痊愈者28例(39%),显效者25例(35%),有效者13例(18%),无效者6例(8%),总有效率92%.结论:推拿配合拔火罐疗法治疗菱形肌损伤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游走罐治疗菱形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菱形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游走罐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法评定疼痛程度并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VAS评...  相似文献   

4.
透穴、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菱形肌炎113例临床疗效观察565300贵州省沿河县医院针灸科安贵霞,周大勇菱形肌炎是临床常见病,以患侧的内侧缘和下角处疼痛,其疼痛由背部向颈部放散,抬举上肢时疼痛加重,重者夜不能眠,甚至于深呼吸、咳嗽时疼痛加剧为主要临床...  相似文献   

5.
菱形肌为人体主要收缩肌之一,由于肩关节属多轴运动关节,菱形肌是参与肩胛骨和肩关节活动肌群的主要肌肉,肩关节在大负荷受力条件下,菱形肌很容易拉伤,在超负荷快速用力情况下,易造成菱形肌急性损伤。肩关节长期大负荷地受力或动作不正确的肩关节运动,也能造成菱形肌慢性劳损疾病。菱形肌损伤不但能造成运动性功能障碍,而且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痛苦,如肩、背、颈、脊、胸椎部疼痛或不适感等。菱形肌损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较高,患者疼痛剧烈。传统的单一手法治疗,虽能使患者痊愈,但需要的时间较长,患者忍受疼痛的时间也相对较长。近几年来,我科采用推拿与超短波相结合的疗法治疗本病36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对于提高按摩技术、开展按摩业务有很大帮助,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菱形肌损伤是引起肩背疼痛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菱形肌损伤多因长期在肩胛骨外旋位姿势下工作、局部外感风寒湿邪或使肌纤维出现慢性炎症、变性、粘连.此外,因肩扛重物、手持物向前抛掷、举重、搬运重物等,使肩胛骨外旋转,由于力量过大或牵拉过度而致肌纤维撕裂出血、水肿、渗出、肌肉痉挛,也常能导致菱形肌急性损伤.3年来我科运用肌肉起止点针刀治疗配合壮医经筋多向刺法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采用补阳还五汤合拔罐治疗菱形肌劳损临床疗效.方法:菱形肌劳损性背痛患者12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单纯刺血拔罐疗法,B组采用补阳还五汤合刺血拔罐疗法,观察比较A、B两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总有效率81.7%,B组总有效率95.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明显优于A组.结论:补阳还五汤合刺血拔罐治疗菱形肌劳损,具有疗效好、见效快、不易复发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吴惠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78-2078
目的:观察采用补阳还五汤合拔罐治疗菱形肌劳损临床疗效.方法:菱形肌劳损性背痛患者12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单纯刺血拔罐疗法,B组采用补阳还五汤合刺血拔罐疗法,观察比较A、B两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总有效率81.7%,B组总有效率95.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明显优于A组.结论:补阳还五汤合刺血拔罐治疗菱形肌劳损,具有疗效好、见效快、不易复发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菱形肌上后锯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菱形肌上后锯肌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按摩手法治疗,治疗结束后及随访6个月,对其疗效进行评估,并观察两组治愈患者所用治疗时间。结果疗程结束时,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亦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观察组治愈患者所用治疗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针刀治疗菱形肌上后锯肌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疗效巩固,而且能够明显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0.
王野 《辽宁中医杂志》2002,29(12):732-732
菱形肌损伤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于胸背筋伤及祖国医学中"琵琶骨离位筋伤"等范畴,其症状主要反映在肩背部,约占肩部损伤的35.6%,是引起肩背疼痛的一个重要原因.笔者采用中药外敷加手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走罐推拿治疗菱形肌损伤65例小结柴一峰,巩存真,刘湘云(山东枣庄市中医院,277101)菱形肌损伤是由于急性扭挫损伤,或感风寒潮湿及慢性积累劳损,引起背部筋凝气聚,经脉闭阻而发生以背部疼痛为主的临床症候群,为背部肌肉劳损与扭伤的常见病之一,临床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刘新明  任媛媛 《陕西中医》2010,31(9):1220-1221
目的:观察针刺游走罐治疗菱形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膀胱经穴位为主,配合脊背部游走罐。结果:总有效率96%。结论:针刺结合游走罐治疗菱形肌综合征有温经散寒、消肿散瘀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牵伸手法+穴位推拿治疗婴幼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婴幼儿肌性斜颈婴儿应用牵伸手法+穴位推拿治疗.结果:本组患儿患侧局部肿块型36例,均匀增厚型14例.应用牵伸手法+穴位推拿治疗后总有效率96%.年龄越小推拿治疗疗效越好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牵伸手法+穴位推拿治疗婴幼儿肌性斜颈效果明显,早期综合手法是治疗婴儿期肌性斜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贴敷疗法治疗颈肌筋膜炎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5例颈肌筋膜炎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单盲方法分为3组。穴位注射组25例采用穴位注射复方当归注射液结合贴敷治疗,针灸治疗组25例采用单纯针刺结合贴敷治疗,基础治疗组25例采用单纯贴敷治疗。对比治疗前后3组的疗效及VAS评分。结果治疗后,穴位注射组疗效明显优于针灸治疗组和基础治疗组(P0.05),而针灸治疗组疗效优于基础治疗组(P0.05);治疗后3组VAS评分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穴位注射组疼痛评分与针灸治疗组、基础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穴位注射组下降明显。针灸治疗组与基础治疗组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治疗组疼痛评分下降更明显。结论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结合贴敷疗法可改善颈肌筋膜炎短期临床症状,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推拿拔火罐导引治疗菱形肌损伤4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菱形肌损伤属祖国医学的"肩背痛"范畴,多见于体力劳动者或运动员.日常生活中长时间提物过重、上肢长期超负荷活动,致使菱形肌劳损,投掷可使菱形肌受过度牵拉损伤,小菱形肌从肩胛骨内上角处、大菱形肌从肩胛骨脊柱缘发生肌纤维撕裂伤,有时也可包括肩胛提肌与斜方肌的牵拉伤,局部可有渗出、日久可发生粘连,背部受凉常能诱发或加重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阿是穴治疗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对多裂肌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60例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阿是穴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穴位针刺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共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压力痛阈(PPT)、腰椎功能障碍评估(JOA)、软组织张力检测及多裂肌的横截面积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降低、PPT值升高、软组织位移距离值增加、JOA评分增加、多裂肌横截面积增大(P<0.05),且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阿是穴肌肉结节消失。结论:阿是穴刺激可消除多裂肌痉挛,改善腰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疼痛症状和腰椎功能,疗效优于常规穴位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我们以点拨推拿加刺络拔罐治疗菱形肌损伤综合征78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补阳还五汤配合拔罐治疗菱形肌劳损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惠明 《新中医》2005,37(7):75-76
菱形肌劳损是导致背痛的常见病因之一,多见于长期坐姿低头工作者。自2001年5月以来,笔者采用补阳还五汤配合拔罐治疗菱形肌劳损,并与单纯刺血拔罐疗法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雷火灸加刺血拔罐治疗菱形肌损伤的疗效。方法:将77例菱形肌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行雷火灸加刺血拔罐法治疗,对照组31例行电针结合红外线治疗,9天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1~3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40例,显效4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21例,显效4例,好转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火灸加刺血拔罐法治疗菱形肌损伤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确诊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穴位埋线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普通针刺法治疗。结果:两组均以快速肌张力测量仪变化作为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脑卒中后肌张力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