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由于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及养殖产量大幅提升,不可避免地带来养殖水环境污染等难题。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也是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研究以安徽省为例,分别从水产养殖及尾水治理现状、尾水治理典型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发展建议等方面,对当前环保高压态势下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模式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安徽省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虾类、贝类和鱼类养殖业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严重影响.因此,如何快速准确预测和诊断水产动物疾病,成为当前水产养殖业十分重要而突出的问题.近年来,随着PCR技术的介入,带动了水产养殖动物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技术快速发展.文章介绍了PCR及其衍生技术(RT-PCR,Real-time PCR,免疫PcR,套式引物PCR,多重PCR)的原理、特点及在水产养殖动物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并对水产养殖动物病原微生物诊断技术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利用现有的排污系数和养殖产量,对2014年水产养殖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了测算与分析,并探讨其污染贡献率,旨在为阐明中国水产养殖业的污染状况提供科学参考。鉴于相关对比数据的缺乏,本文选择数据较全的2014 年度作为测算的代表年份。结果表明,2014 年水产养殖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为:总氮68.342 万t,氨氮16.660 万t,总磷13.769 万t,化学需氧量164.154 万t,铜253.746 t,锌729.842 t。其中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占全国废水中总排放量约7%。由于产量、养殖方式及品种的差异,淡水养殖的污染物排放量远高于海水养殖。同时,为推进中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适当控制淡水养殖产量、调整养殖方式、推进健康生态水产养殖技术的开发和相关制度的研究等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沙型盐碱地水产养殖生态修复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修复西北地区沙型盐碱地的土壤环境,提升盐碱土地的利用效率,以景泰县盐碱地区为试验区域,创新采用水产养殖生态修复技术,并综合评价了该技术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采用水产养殖生态修复技术后盐碱地区的盐度,氯化物和硫酸盐等指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改善了当地的土壤环境,提升了盐碱土地的利用效率。发展水产养殖业也给养殖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提升了养殖户发展水产养殖业的积极性,起到了良性发展的效果。本文为盐碱土地的修复治理提供一种高效生态的修复方法,并为全国盐碱地的改良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休闲渔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以浙江省休闲渔业产业为例,系统分析了休闲渔业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结果表明休闲渔业产业与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金融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呈现出高度关联,且休闲渔业产业与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关联度最高,达到0.9012;而休闲渔业产业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水产养殖业呈现出中度关联的结论,其中与水产养殖业的关联度最低为0.5793。研究表明中国在发展休闲渔业时存在资源利用不充分、传统观念难以改变等问题,休闲渔业的发展与文化体育业等其他产业的发展以及政府完善的金融及补助政策密切相关。该结果为休闲渔业产业进一步发展及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热带福寿螺的引种养殖与气候适应性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中丽 《华北农学报》1989,4(3):116-120
在分析比较原产地气候条件和福寿螺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确定福寿螺养殖的生态因子指标,划分适宜养殖区域并进行分区综合评价.为这一新兴的水产珍品养殖业的迅速合理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海水水域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与水体质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中微生物生态情况直接影响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文章通过对典型海产品养殖区BIOLOG碳源利用功能多样性指数进行检测,运用相关性分析,揭示了功能多样性指标与水体重金属染的关系,对提高海产品产量与品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发展,鱼类苗种的异地运输成为水产养殖生产中的一项重要环节,苗种运输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9.
水产养殖一直以来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它与自然以及地域有着十分紧密联系,对地理条件的依存度相当高,故主要集中在江苏、广东、浙江、广西、海南、福建等地.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活一种菌制剂在水产养殖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且几乎达到了“改水就用菌“的地步,但其中的产品可谓良莠不齐,处于一个自由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巢湖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态补偿措施和政策思考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汪洁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295-299
本文通过对巢湖流域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的污染源调查,分析当前造成巢湖农业面源污染的原因,并且结合外部性理论,提出采用生态补偿的方式的治理措施,包括项目补偿、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农业等方面,同时探讨了巢湖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生态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discourses of development underpinning aquaculture as a development strategy are flawed because they neglect the impacts of fish farming on the local resource base and those social groups dependent upon it. The Philippine government has promoted aquaculture for over two decades, viewing it as a key component of national economic recovery. But field work in the Batan municipality of the Philippines reveals that the ‘common sense’ behind aquaculture is severely undermined when its effects on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and people in the vicinity of fishponds are examined.  相似文献   

12.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IPA)应用现状及发展潜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池塘养殖模式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本文归纳了中国淡水鱼养殖业发展现状,总结了近年中国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IPA)的示范应用情况,分析了IPA系统的组成及其优势,指出了该模式在不同养殖品种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工艺缺陷,提出了优化方案和建议。笔者认为该模式适合规模化经营,可降低管理成本提升养殖效益,在推广应用时应根据养殖品种特性对IPA系统组件和养殖工艺进行调整和再创新,以便于适应不同名特优品种的需求。由于IPA模式具有节水、生态、高效、环保等优势,符合中国水产养殖的未来发展要求,因此,在中国淡水养殖产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膳食品质,鲈鱼、乌鳢、鳜鱼等几种肉食性鱼类因其较高的营养价值而备受关注。目前,这几种经济鱼类正处在从传统池塘养殖向池塘工程化养殖和从饲喂冰鲜饵料向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养殖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本文通过已有研究总结了这几种主要淡水水产品的养殖现状及具体评价营养价值的指标,并对其养殖模式转换过程中的营养价值可能出现的变化进行了综述。讨论总结后发现,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养殖的鲈鱼、鳜鱼等经济鱼类营养价值特别是蛋白质品质低于投喂冰鲜饵料的。而池塘循环水养殖这种新型的养殖模式对这几种肉食性鱼类营养价值的影响尚不明确。但从目前已有研究来看,池塘循环水养殖能够有效改善水质,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有害物质积累。所以这种新型养殖模式对这几种经济鱼类食用品质有积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主要淡水水产品在养殖模式转换过程中营养价值形成机制进行综述,为推行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新型养殖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鸭绿江流经吉林、辽宁两省,由于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适宜,鱼类资源丰富,既有冷水性鱼类和温水性鱼类,还有河口性鱼类,蕴藏有许多名特经济鱼类。近年来,为满足广大养殖者和消费者的需求,在鸭绿江鱼类开发利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推动辽宁淡水渔业的发展,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鸭绿江鱼类资源特点、亚洲公鱼、香鱼、斑鳜、唇䱻及鸭绿沙塘鳢等主要经济鱼类的开发利用研究及养殖现状,并围绕鸭绿江鱼类资源调查、网箱养殖管理、良种选育及饲料开发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池塘内循环养殖模式关键工艺参数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菁  管崇武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15):142-145
为确立科学、合理的池塘内循环养殖模式关键工艺参数范围,运用物质平衡等相关原理,对系统内循环量、养鱼槽体面积与池塘面积比工艺参数进行科学设计,并讨论鱼粪及残饵收集率等基本参数对其影响。结果表明:在水体容积为198m3(22×5×1.8m)、溶氧为6mg/L的槽体中开展养殖密度达100kg/m3大宗鱼类养殖,当鱼粪及残饵收集率为30%时,池塘内循环养殖模式内循环量设计为653.59 m 3/h(约每18min槽内水体交换一次),槽体面积与池塘面积比设计为1.05~1.58%;当鱼粪及残饵收集率为60%,池塘内循环养殖模式内循环量设计为573.11m 3/h(约每21min槽内水体交换一次),槽体面积与池塘面积比设计为1.20~1.80%。需综合考量设定最佳鱼粪及残饵收集率,以降低模式运行能耗。本设计为提升模式技术性能,促进池塘内循环养殖技术发展及广泛推广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在江汉平原荆州市分别在植物培养箱和自然条件下模拟高密度养殖水体,利用多参数水质监测仪,采用完全开放式对养殖水体溶氧、水温等要素的变化进行自动连续观测,结合养殖水域中溶解氧动态平衡方程分别计算出水-气界面溶氧速率、水呼吸耗氧速率、草鱼呼吸耗氧率及光合作用产氧量;并对低溶氧条件下草鱼生存时间等进行实验监测。结果显示:鱼塘水呼吸耗氧率1.22~1.83 mg/(L·h);在水体溶氧在1.5 mg/L以上时,草鱼的代谢呼吸耗氧率为78.6~210.0 mg/(L·h);在高密度养殖塘内水呼吸是鱼呼吸耗氧4倍以上。阴到多云天气下光合作用产氧量为3.47~4.33 mg/(L·h),大于鱼呼吸与水呼吸量之和,但阴雨天光合作用产氧量不能维持鱼塘良好的溶氧环境。草鱼在0.1~0.4 mg/L低溶氧环境中有浮头出现,但能存活长达到5天时间。分析还表明:缺氧引起浮头,也造成底层H2S、CH4有毒物质增加,雨水进入鱼池形成水上下层对流,水体上部有毒物质浓度升高是泛塘死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草鱼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摘要:草鱼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养殖鱼类,也是我国很有特色的养殖对象,已经有1700多年的养殖历史。草鱼自然分布于中国、俄罗斯和保加利亚,但先后被引进到93个国家。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和黑龙江三大水系。本文简要总结草鱼形态学、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及基因组学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归纳草鱼不同种群在形态、分子等层次上的遗传差异,并从草鱼种质资源研究以及草鱼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等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为草鱼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为摆脱生物膜脱氮技术的制约,提高循环水脱氮处理效率,营造适合鱼类养殖的富氧环境,增加鱼类养殖经济效益;基于鱼菜共生生态及经济效益,提供一种设计合理、高效环保的工厂化循环水鱼类养殖脱氮趋零排放系统,重点解决种养殖水体营养浓度需求不一致的关键技术瓶颈。将养殖污水经过电迁移和膜浓缩工艺结构,得到能够满足植物营养需求的高氮水,同时得到能够用于鱼类养殖池的循环水,解决鱼菜营养物质浓度需求矛盾,大大提高植物和鱼类的产量,获取鱼菜共生效益。同时,为方便对工厂化循环水鱼类养殖脱氮趋零排放系统的操作,设置了总控制平台和分控制平台,具备24h集中与分布控制性能。应用试验分析表明,经系统处理的养殖水体可以满足鱼菜生长需求,系统研制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详细计算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养殖面积和净化面积合理的配比关系,使养殖废水中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的分级利用和水资源的循环使用更加合理。通过参照水生植物对养殖尾水中污染物的吸收能力和养殖鱼类的产排污系数,再结合淡水池塘养殖过程中水质管理的一般规律,给出了淡水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中养殖池塘面积和净化池塘面积之间配比关系的计算方法。以养殖草鱼为例,通过该计算方法,结果表明:以总氮的去除为例,养殖池塘和净化池塘的基本面积比为15:1;按养殖池塘所排放的污染物浓度计算,一亩净化池塘可以净化7.5亩养殖池塘;按养殖鱼类的产排污系数计算,一亩净化池塘可以净化27.8亩养殖池塘。不同的养殖产量、不同的养殖品种都会影响到净化池塘和养殖池塘面积比例,通过提高净化池塘的净化能力则可以减少净化池塘的使用面积,从而提高养殖效益。利用该计算方法来解释此前相关的研究实例,也证明是可行的。该计算模型的构建为今后在池塘循环水养殖模式构建中降低经济成本,为最终实现生态效益对经济效益的补偿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循环水养殖系统为当前水产养殖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其具养殖水环境高度可控、产品质量安全可靠、节水、节地等特点,符合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能减排的战略需求。循环水养殖水净化装备是循环水养殖系统核心组成。其为循环水养殖生产中的水产养殖对象提供良好水生态环境,提高水产养殖品产量及质量,提升资源利用率。本文以循环水养殖系统水净化典型工艺为主线,对其主要环节包括悬浮物去除、溶解性有机物降解、杀菌消毒、增氧、调温等所涉及的装备技术进行探讨及总结,并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精准、高效、节能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推进其进一步应用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