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对基础护理的认知现状。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对内蒙古自治区医院实习的100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习护生总体认知偏低;实习护生对基础护理的概念认知不清;对基础护理是病人最基本生理、心理需要的认知最好;生活护理和基础护理混淆为一个概念;实习护生对基础护理的内容认知不全面,对压疮和导尿管的护理属于基础护理的认知最差。结论:实习生对基础护理的认知存在不足,应加强教育,促进护生对基础护理认知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本科护生对培养其科研素质的认知及影响因素,探索培养本科护生科研素质的途径。方法对我院4个年级的本科护生进行自编问卷调查。结果 84.5%的本科护生认为有必要从一年级就进行科研信息接触。各年级护生对护理科研意义的认识无显著性差异(P>0.05),都有较充分的认识;各年级护生对选题、科研方法、科研报告撰写的训练都有较高要求;影响本科护生科研素质培养的主要因素有科研实践经验缺乏、临床实践少、前沿信息不足、阅读期刊杂志少、缺乏充足的科研时间。结论本科护生对科研素质培养有充分的认知,要克服各方面的不利影响,从低年级开始系统地对本科护生进行科研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本科护生护理科研认知状况的调查,为以后《护理研究》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自制调查问卷对郑州大学2008级104名本科护理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多数护生认为护理科研很重要,但是参与较少。护生认为护理科研中最困难的是选题和科研设计。结论护理科研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践—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方法:建立社区护理实践基地,学生进行社区护理见习;课余时间学生跟随指导老师进入社区进行科研训练;课余时间学生以南丁格尔志愿者的形式进入社区为居民服务。结果:护生通过社区护理实践基地实践,实践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科研能力等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结论:实践—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完善护理教学方法,全方位提高护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不同学习阶段中职护生对社区护理工作范围的认知状况及学习需求,为适应中职护理教育改革、培养社区护理实用型人才提供依据。方法对新疆阿勒泰地区卫生学校99名在校护生、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学习阶段护生对社区护理工作范围认知不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校护生对社区护理工作范围的了解明显不如实习护生。社区护理教学应重视社区实践,带教教师应针对各项实践内容制定培训目标并安排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6.
王英  田琳琳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2):117-119
目的了解护生对护理风险的认知状况。方法对127名在我院实习的大、中专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阶段护生护理风险意识有明显变化;经过学校学习和临床实习,护生对护理风险相关因素中的人为因素,如责任心、职业道德、技术水平等认知良好,但对管理因素、沟通因素、设备因素的重要性认知不足;大专和中专护生对护理风险相关因素认知也有差异。结论护生对护理风险的认知有待提高,学校应尽快改革护理风险管理相关课程和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护理本科生(以下简称护生)科研能力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进一步提高护生科研能力。方法 以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形式对151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生内在科研能力分量表总分为(42.85±19.57)分,得分率为44.64%;护生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是护理专业态度、担任班干部经历、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情况;访谈结果表明护生认为护理科研能力培养非常重要,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基础知识薄弱和缺乏社会支持等。结论 护生科研能力尤其是科研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影响因素制订相关干预措施,培养合格的护理科研人才。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中职护生对社区护理的认知情况,针对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为发展社区护理、开展就业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2009 级两个班132 名护生,采用访谈和调查问卷法,对其进行社区护理认知情况调查.结果 护生对社区护理的认知明显不足.结论 学校应开设社区护理课程,让护生接受系统、完整的社区护理教育,使其认识到社区护理的重要性;掌握社区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为今后从事社区护理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对基础护理的认知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建议,为进一步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年1-4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在广东地区实习的2011届114名不同学历层次的护生进行调查。结果实习护生对基础护理重要性的认知不足,不同学历层次护生的认知态度有一定差异。护生对执行基础护理的职业态度较为乐观。其中实习护生主观上重治疗性技能轻生活护理操作,临床带教教师对基础护理操作的态度及临床基础护理收费与付出的劳动不相符合等因素,影响实习护生对基础护理的执行效果。结论加强实习护生护理服务意识的培养,提高其对基础护理的认知水平;提升临床带教教师的职业素质,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护理科研讲座对本科实习护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效果,探索提高护生科研能力的方法。方法对2018年来医院实习的80名本科护生,开展护理科研讲座活动,同时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科研带教导师随时解答实习护生遇到的科研相关问题,比较实习护生在讲座开展前、后科研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科研能力的问题发现能力、文献查阅能力、资料处理能力三个维度以及科研能力总分提高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维度得分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护理科研讲座,使实习护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提升本科实习护生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实施过程,探讨其在护理本科生后期实践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30名入科实习护生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综合教学,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教学路径进行教学.结果:实验组护生的出科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生对实践教学方法满意度、学习兴趣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应用,提高了整体带教能力,使护理教学质量管理得以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对护理工作中伦理问题的认知现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设问卷对289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实习护生在基本护理操作因子方面的认知低于护士;而在保护病人隐私及慎独因子方面的认知高于护士;不同性别、不同学历实习护生对护理工作中伦理问题的认知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护生对护理工作中伦理问题的认知程度较高,但对自身道德水平的认知程度一般,应进一步加强对临床实习护生道德素质培养,指导实习护生树立正确道德观,积极应对临床和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不同年级护生对安乐死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护理伦理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对四年制护理本科二、三及四年级学生就其对安乐死的认知和态度进行典型案例测试.结果 717名本科护生,绝大多数护生对安乐死持积极态度,有正确的认识,赞成安乐死的648人,占90.4%,持中立观点的15人,占2.1%.但不同年级的护生对安乐死的认知程度有所不同.二年级护生中赞成安乐死的占93.2%;三年级护生中赞成安乐死的占77.1%;四年级护生中赞成安乐的占82.7%.结论 护生随着受教育的程度及走向临床,对安乐死的态度发生着改变,存在着差异.护理伦理教学中应加以正确的引导,使护士对安乐死有科学的认识.妥善面对和解决伦理问题,提升对患者的护理品质.  相似文献   

14.
戴月 《卫生职业教育》2008,26(4):120-121
目的 调查分析不同层次护生对循证护理的认知现状,并提出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在临床实习的120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层次护生对循证护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技能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学历是影响护生对循证护理知识认知的重要因素之一.开展循证护理教育,将循证护理理念运用到临床各科护理专业,以提高护生的循证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实习前后护生对护理风险的认知情况,为学校护理风险教育提供参考。方法: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实习前护生100名,实习后护生165名。结果:护生具有一定护理风险意识,实习后护生的风险意识高于实习前(X^2=23.80,P〈0.05);但是护理风险知识均分不高,其中法律知识均分(2.23±0.639)、临床护理操作均分(2.39±0.577)、职业防护均分(2.53±0.544);实习后护生的护理风险教育课程需求高于实习前(X^2=168.90,P〈0.05)。结论:学校可采取"三段式"护理风险教育模式,形成以医护法律、临床护理操作、职业防护等为主题的课程体系,着力提高护生对护理风险的识别、预测、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早期接触专业对低年级护生专业认同感、学习态度、机构调研、护理临床实践4方面认知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2015级护理学专业学生135人,采用"低年级护生早期接触专业认知调查问卷",于2016年3月和2017年3月(早期接触专业实践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生早期接触专业实践前后,学习态度和护理临床实践两个维度认知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年级护生通过早期接触专业实践,提升了学习主动性和理论学习兴趣,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增加了对护患、医患关系的认知,加深了对医学人文素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护理本科生(以下称本护生)陆续不断地进入临床实习,这对医院的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学、护理科研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这些本护生共同的优点是:基础理论及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求知欲强.本护生进入临床后,我们根据他们的实习计划,每周进行护理查房一次.经过本护生共143人的临床教学实践,针对护理查房的形式,进行了有目的的实践和探讨,发现互动式的护理查房模式特别适合本护生的特点,该形式的护理查房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满足求知欲、培养思考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收到了满意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不同层次实习护生对医疗风险的认知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为护理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提高实习护生对医疗风险的认知.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447名不同教育层次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法律知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相关规章制度及自我防护知识的认知情况调查.结果 本科、专科和中专护生在医疗风险认知方面存在差异(P<0.05).本科护生对医疗风险的认知较高,特别在法律知识、护理相关规章制度、自我防护知识三个方面,中专护生认知最低.结论 医疗风险认知教育是护理教育的重要责任,注重学校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特医疗风险教育贯穿于学习的各个环节,从多角度、全方位提高实习护生对医疗风险的认知,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9.
曾华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2):85-86
循证护理作为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和新的护理观念,已经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应用,近年也受到我国护理学界的关注。循证护理的基础是对信息的收集和利用,因此如何向护生传授循证护理的相关内容、方法和理念,提高信息能力已成为我国护理教育面临的挑战之一。通过对262名护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护生对循证护理缺乏了解。现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在高职护理教育中应增设循证护理基础知识和方法等理论方面的教学内容,增加文献检索、医学统计和科研设计等课程,培养护生基于研究的护理实践能力,提高护生的信息利用能力,并注重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全科护士及临床各科护士必须接受循证护理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院实习护生对"知情同意权"的认知情况,为护理教育工作中宣传知情同意相关法律知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知情同意权认知问卷"调查我院实习的06级本科护生和07级专科护生(n=110)。结果:本专护生除对知情同意权的归属、知情同意书的法定签字人及知情同意内容中的患者有权选择医生和护士的认知正确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对知情同意其他相关问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专护生对"患者有权选择医生和护士"这一问题的认知、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归属及对知情同意书的法定签字人的认知比较模糊,对签写知情同意书的目的,由谁履行告知义务及知情同情内容等其他知识本专护生的认知比较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