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静脉炎是由于从静脉中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物或静脉内长期放置较大的塑料导管引起的局部静脉化学性炎症,或由于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而引起的损伤性感染.β-七叶皂苷钠具有抗炎、抗渗出、抗水肿、增加静脉张力、改善血循环及神经保护等作用[1].该药口服胃肠道不吸收,肌内注射易引起组织坏死,故仅供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但80%以上的患者在使用该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条索状红肿、疼痛,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血管硬化.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将其研究结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措施之一 ,其给药途径多采用静脉点滴或静脉注射 ,这些化疗药物对血管通路都有不同程度损伤 ,因此我们使用化疗药物量 ,一定要格外小心 ,减少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发生 ,这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1 静脉损伤常见的临床表现1皮肤沿血管壁出现树叉 ,形成黑色斑纹 ;2血管壁弹性下降 ,静脉萎缩变细 ,血管壁变薄 ,脆性增加 ;3长期静脉输液后肢体水肿 ,影响静脉回流 ,使静脉显示不良。2 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时的护理要点2 .1 前期准备应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 ,熟悉病人的静脉解剖部位及侧枝分布情况 ,了解药物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一种老年人群中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黄斑水肿是导致患者视力损伤的主要并发症。目前RVO黄斑水肿的主要治疗方式为玻璃体腔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或者植入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二者均能显著改善患者视力,减轻黄斑水肿。对于抗VEGF药物或其他治疗反应不佳的患者,地塞米松缓释植入剂同样有效。RVO黄斑水肿的临床预后与治疗时机有关,早期治疗的患者视力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4.
硫酸镁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和钙拈抗剂.静脉给药具有松弛骨骼肌、镇静抗痉挛以及减低颅内瓜等作用.常用于治疗惊厥、子痫、尿毒症、破伤风及高血压脑病.产科学用于治疗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先兆早产、子宫强直性收缩、会阴水肿、产后便秘等.但静脉使用硫酸镁过缝会使呼吸肌及心肌收缩受到抑制,危及生命;药物外渗会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孕妇治疗有效血清镁离子浓度为1.7~3mmol/L.若高于3mmol/L即可发生中毒症状.  相似文献   

5.
黄斑水肿是多种眼底病的常见体征,长期黄斑水肿可引起细胞凋亡、视网膜纤维化而致永久性视力丧失.可发生在糖尿病、视网膜静脉阻塞以及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等多种眼前后段疾病和内眼手术后.曲安奈德(TA)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长效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免疫的作用.我院应用曲安奈德治疗黄斑水肿34例,取得了理想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静脉阻塞在临床中属于一种较常见的眼底血管疾病,黄斑水肿是一种发于眼内黄斑后面的视网膜水肿,对视功能有严重的损害影响。国内外有研究显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在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一定的重要作用,因此,抗VEGF药物的研发及实践应用,为临床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提供了一种新效手段,当前临床中玻璃体内注射的抗VEGF药物主要有雷珠单抗、贝伐单抗、阿柏西普和康柏西普等。本文对抗VEGF药物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七叶皂苷钠在不同输液中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七叶皂苷钠是由中药娑罗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中提取的一种含酯三萜皂苷,能增加皮质醇类化合物的分泌,具有抗炎、抗渗出、消除肿胀以及清除自由基、增加静脉张力,从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急、慢性组织损伤所致的水肿、血肿和各类血管疾病所致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8.
甘露醇作为脱水利尿及氧自由基清除剂,是目前治疗骨科损伤后组织神经水肿的首选药物。急性软组织损伤时,损伤部位出现疼痛、出血、水肿、功能受限,多种致伤因子作用于人体,因此及时消肿治疗十分重要,甘露醇有明显的高渗脱水,维持细胞容积,改善循环血流量,降低组织压,减少红细胞积压或凝聚,降低血液粘稠度的作用,临床上习惯使用甘露醇消肿,因而骨科护士正确的护理甘露醇静脉滴入显得十分重要。因甘露醇的高渗性,使用过程中时有静脉炎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带来不便,为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滴注甘露醇达到治疗目的,下面浅谈一下甘露醇静脉滴入的护理。  相似文献   

9.
外周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和急救用药及供给营养的重要途径。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脆性大,对抗机械损伤和抗化学性损伤能力下降,为保护好外周静脉,避免反复静脉穿刺,我们对83例老年患者进行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并针对观察时发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1临床资料2004年  相似文献   

10.
化疗病人因反复使用大剂量的化疗药物对血管壁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常见的有:管壁弹性下降;静脉萎缩,脆性增加;皮肤出现黑色斑;肢体水肿影响静脉循环导致显示不清。所以保护静脉就显得很重要。下面谈几点保护静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图像特征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价值.方法 对在我院检查诊断为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30例34只眼曲安奈德球后注射治疗前后行OCT检查.结果 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的OCT图像表现为黄斑区视网膜海绵状水肿、囊样水肿、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黄斑区出血、渗出.结论 OCT可以直接客观地显示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病损治疗前后改变情况.为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评价提供更加直观明了、准确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措施之一,其给药途径多采用静脉点滴或两脉注射,这些化疗药物对血管通路都有不同程度损伤.因此我们使用化疗药物时,一定要格外小心,减少静脉炎和渗漏性损伤发生,这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中要内容.1静脉损伤常见的临床表现①皮肤浴血管壁出现树叉,形成黑色斑纹;②血管壁弹性下降,静脉萎缩变细,血管壁变薄,脆性增加;③长或静脉输液后肢体水肿,影响静脉回流,使静脉显示不良.2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时的护理要点2.1前期准备应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熟悉病人的静脉解剖部位及测技分布情况,了解药物的性质、化疗…  相似文献   

13.
在临床护理、治疗和抢救中,常常遇到肥胖或水肿病人.如不能及时开通静脉,药物不能及时输入,就会增加病人痛苦,影响治疗及抢救效果。为了使肥胖、水肿病人在静脉注射时能达到一针见血的成功率.笔者认为与以下几点密切相关:①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对于肥胖、水肿病人,静脉穿刺能否成功,浅表静脉穿刺部位的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肿胀病因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5月因下肢肿胀就诊的112例患者,对其二维声像图特征及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及分析.结果 下肢静脉性水肿居首位,为83.9%;淋巴性水肿其次,为16.1%;其中有4.4%静脉性水肿合并有淋巴性水肿.静脉性水肿与淋巴性水肿有不同的声像图特征.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检测下肢肿胀的病变解剖结构,观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在下肢肿胀病因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七叶皂苷的药学和治疗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量体内外试验表明,七叶皂苷及其粗提物具有抗水肿、抗 炎和静脉紧张性特性。药物的分子机制涉及钙离子应答水平的提高,增强了离子进入通道的能力,提高了静脉张力。尚涉及释放前列腺素F2α(PGF2α),拮抗5-HT和组胺,减少并阻止粘多糖的分解等作用。临床试用于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治疗,具有确切的治疗作用。药物的副作用奶小。临床使用纯品七叶皂苷比其粗提物制品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6.
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致静脉炎的防护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叶皂苷钠是从七叶树种植物天帅栗的燥成熟种子提取的一种含酯键的三萜皂苷的钠盐,能增加皮质醇类化合物的分泌,恢复毛细血管正常通透性,促进淋巴回流和静脉组织选择性释放前列腺素E(PGE),具有抗炎、抗渗出、消除肿胀、清除自由基、增加静脉张力,以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用于急、慢性组织损伤所致的水肿及各类血管疾病所致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部分患者在静脉滴注3~5d后在血管局部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炎及其周围  相似文献   

17.
对有皮肤水肿而又必须静脉给药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可以减少对皮肤反复穿刺而造成的人为损伤.但对于水肿患者由于其四肢浅静脉较细,皮下组织体液积聚,皮肤肿胀,血管位置较深[1],导致静脉穿刺困难.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管径粗,显露好[2],直视下易行穿刺.本研究观察我科水肿患者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与四肢浅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比较,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韩春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2):3492-349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股静脉置管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过3例股静脉置管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观察、分析,形成血栓的危险因素包括血液高凝、血流滞缓和血管壁损伤,其临床表现为肢体肿胀、扩张等症状[1].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常出现水肿、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瘀血性溃疡等后遗症,因此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容莉  涂颖 《中国新医药》2004,3(2):112-112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重要治疗方法,但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处于退行性状态,消瘦、体胖、衰竭、水肿等现象较常见。由于皮肤老化皮下组织疏松、血管弹性减弱、韧性差、治疗中静脉输液时间较长,故经常出现渗漏性损伤,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输液反应等并发症,因此探索适合老年患者的护理对策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韩春 《哈尔滨医药》2010,30(4):96-9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股静脉置管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过3例股静脉置管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形成血栓的危险因素,包括血液高凝、血流滞缓和血管壁损伤,其临床表现为肢体肿胀、扩张等症状.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常出现水肿、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淤血性溃疡等后遗症,因此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将探讨股静脉置管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