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在西宁地区母婴传播感染状况。方法:用酶联免疫法对丙肝抗体检测。结果:正常产1 544例,产妇HCV感染48例,婴儿HCV感染7例。剖妇产256例,其中感染HCV的17例,婴儿HCV感染2例。结论:孕期及早发现孕妇HCV感染,采取有效措施,可提高优生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IV感染合并妊娠孕妇不同孕期进行规范高效抗病毒治疗(HAART)对婴儿传播的影响。方法对2005年至2015年我院收治的76例HIV感染合并妊娠的孕产妇母婴阻断效果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孕周进行规范高效抗病毒治疗在相同分娩方式的母婴阻断效果。所有新生儿均进行人工喂养,预防服用抗病毒药物至出生后6周,婴儿出生后12个月、18个月检测HIV感染情况。结果共有3例婴儿满12个月、18个月时检测HIV抗体阳性(3例婴儿出生后均已服用单剂NVP+AZT 6周),其他73例HIV抗体均为阴性,总体HIV感染率为3.9%。其中有2例阳性婴儿母亲为产时服药,HIV感染率8.3%,1例阳性婴儿母亲服药孕周为13~36周,HIV感染率3.3%。孕13周前服药所生新生儿HIV抗体均为阴性,HIV感染率0。  相似文献   

3.
廖凤兰 《当代医学》2010,16(25):21-22
目的探讨阻断艾滋病(AID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母婴垂直传播的具体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28例足月妊娠合并AIDS/HIV感染患者,对孕产期阻断母婴传播措施方面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8例孕妇分娩的29例婴儿,随访9~12月龄婴儿29例,随访率100%,检测HIV抗体阴性27例;随访≥18月龄的婴儿2例,检测HIV抗体阳性1例,(婴儿HIV感染者),垂直传播率3.45%(1/29)。结论对于HIV感染的孕妇,应做好围产期保健,采取在孕产期前接受抗病毒治疗等母婴阻断措施,使母血病毒载量显著降低,最大限度降低HIV母婴垂直传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HAART阻断HIV母婴传播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庞俊  黄绍标 《广西医学》2009,31(9):1254-1255
目的观察三联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HAART)阻断艾滋病病毒(HI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39例HIV感染的孕妇,在孕13~38周前给予HAART,如CD4^+T淋巴细胞〈200/mm^3的孕妇在孕早期也尽早用药,孕前已经开始抗病毒治疗的孕妇.孕期则继续正在使用的方案,结合安全分娩和人工喂养,婴儿出生后给予联合抗病毒药物预防。婴儿出生后4—6周和4月龄分别进行HIV-1 DNA检测,12~18月龄进行HIV抗体检测,判断婴儿的HIV感染情况。结果随访至2009年6月,39例婴儿年满12~18月龄,HIV抗体检测结果全部阴性(其中13例婴儿12月龄检测HIV抗体结果阴性,26例婴儿18月龄检测HIV抗体结果阴性);有24例(61.54%)婴儿进行HIV-1 DNA检测,其中有22例检测结果二次阴性,有2例检测结果一次阴性一次阳性,18月龄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均阴性。现阶段HIV母婴传播率为0。结论HIV感染的孕妇孕期应用HAART是安全可行的。结合安全分娩和人工喂养可明显降低HIV母婴传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孕产妇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探索一条减少HIV母婴传播的有效途径。方法为孕产妇提供免费咨询及HIV检测,对有生育意愿的HIV阳性孕妇采取综合性HIV母婴阻断措施。结果为14833名孕产妇提供免费咨询,咨询率为84.80%;为愿意接受免费检测服务的12407名孕产妇提供HIV抗体检测,检测率70.93%,发现HIV阳性孕产妇24例,阳性率为0.19%;16名孕妇完成妊娠并产下16名婴儿,经综合性母婴阻断措施,16名婴儿HIV-DNA期诊断结果:15名为阴性,1名为阳性。结论艾滋病病毒(HIV)可以在妇女妊娠、分娩或产后母乳喂养的过程中由感染孕、产妇传播给胎、婴儿;在儿童的HIV感染中,90%以上的感染是经母婴传播获得;采取综合性母婴阻断措施,能有效预防新生儿HIV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母婴垂直传播情况,方法:采肜酶联免疫法(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047例肝病孕产妇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丙型肝炎病毒基因(HCV-RNA),对HCV感染产妇血清进行HCV分型及半定量分析。再对HCV感染产妇的丈夫静脉血及新生儿脐血,出生后24小时的,1,6,12个月股静脉血进行抗-HCV,HCV-RNA和HCV分型的检测,结果:1047例肝病孕产妇中有12例(1.15%)HCV感染,其丈夫血清抗-HCV,HCV-RNA均为阴性,而12名新生儿中有3例脐血及出生后24小时内外周血均抗-HCV阳性其中2例HCV-RNA同时阳性,仅1例婴儿在出生后1,6,12个月时检测抗-HCV与HCV-RNA均阳性,且与其母所感染的HCV基因型相同,其余2例婴儿出生后1个月均阴转,本组HCV母婴传播率为8.3%,结论:支持我国存在HCV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HIV感染孕产妇进行母婴传播阻断后对分娩时孕妇出血以及对婴儿的影响.方法 对58例HIV感染并在我院分娩的孕产妇分娩情况进行分析,孕期均行母婴传播阻断,观察分娩时孕妇出血以及新生儿情况,并随机选择同期没有感染HIV的孕产妇5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HIV感染孕产妇胎儿窘迫、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早产及低体重儿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58例婴儿出生后18个月检测HIV抗体均为阴性.结论 HIV感染孕妇经抗病毒药物治疗+选择性剖宫产+人工喂养+新生儿预防用药等措施后,母婴传播阻断的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夫妻间水平感染及母子间母乳喂养传播的可能性。方法 筛查健康孕妇的HCV抗体,检测抗体阳性孕妇的血液HCV—RNA,追踪调查HCV—RNA阳性孕妇及其配偶的血液HCV—RNA是否阳性及其肝功能情况。结果 1941例孕妇中,HCV抗体阳性率为3.7%;在HCV抗体阳性孕妇中,HCV—RNA阳性率为3.5%。HCV夫妻间水平感染率为7.1%。27例接受1~6个月HCV—RNA阳性母亲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中,没有出现HCV携带者的病例。结论 HCV可以发生夫妻间水平感染,夫妻间水平感染并不是HCV感染的重要途径,母乳喂养与HCV垂直传播无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乙肝免疫及感染情况以及对HBsAg阳性孕妇实施孕期被动免疫对新生儿乙肝免疫及感染的影响,为制定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7月间来院生产的HBsAg阳性孕妇,以孕期接受被动免疫的68例孕妇为观察组,以孕期未接受被动免疫的125例孕妇为对照组。观察组自孕20周起,每4周肌肉注射1次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次,如孕妇为乙肝“大三阳”,则注射量加倍,直到分娩。比较两组新生儿在出生后24h在乙肝免疫及感染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生24h时的HBsAg阳性率、抗体保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亲HBsAg阳性新生儿HBsAg阳性率较高,但孕期接受被动免疫治疗,可以减少阳性率并增加抗体保护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对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孕妇妊娠后期母婴阻断的疗效,为孕期母婴阻断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0月于南通市3家医院收治的432例孕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乙型肝炎病毒DNA(hepatitis B virus DNA,HBV?DNA)>107拷贝/mL,包括对照组(143例)、替比夫定组(255例)和乙肝免疫球蛋白组(34例),孕妇孕晚期肝功能正常。比较3组新生儿出生时HBsAg阳性率及出生1年后婴儿HBsAg和HBV?DNA阳性率、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gen,HBsAb)值以评估母婴阻断的效果。结果:替比夫定显著减少孕妇HBV?DNA载量,降低新生儿出生时HBsAg阳性率及1年后婴儿HBV感染率,增加出生1年后婴儿HBsAb值,较乙肝免疫球蛋白组疗效显著。结论:妊娠后期替比夫定有效阻断母婴传播,疗效优于乙肝免疫球蛋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母婴垂直传播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047例肝病孕产妇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丙型肝炎病毒基因(HCV~RNA),对HCV感染产妇血清进行HCV分型及半定量分析.再对HCV感染产妇的丈夫静脉血及新生儿脐血、出生后24小时内、1、6、12个月股静脉血进行抗-HCV、HCV-RNA和HCV分型的检测.结果1047例肝病孕产妇中有12例(1.15%)HCV感染,其丈夫血清抗-HCV、HCVRNA均为阴性,而12名新生儿中有3例脐血及出生后24小时内外周血均抗-HCV阳性,其中2例HCV-RNA同时阳性,仅1例婴儿在出生后1、6、12个月时检测抗-HCV与HCV-RNA均阳性,且与其母所感染的HCV基因型相同,其余2例婴儿出生后1个月均阴转.本组HCV母婴传播率为8.3%.结论支持我国存在HCV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2.
孕妇感染乙肝病毒对母婴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孕产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HBV)对母婴的影响及可采取的预防措施。方法 以 1 81例乙肝表面抗原 (HBsAg)阳性的孕妇作为研究组 ,同期 2 0 0例HBsAg阴性孕妇作为对照组 ,全程观察两组妊娠经过、围产儿预后、产时并发症、新生儿及婴儿HBV感染状况。结果 研究组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 1 9例 ,检出率 1 1 95 % ;1月龄、6月龄静脉血阳性 7例 ,检出率 4 40 % ;对照组为 0。胎儿丢失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研究组与对照组有特别显著差异(P <0 0 1 ) ;而新生儿出生缺陷两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孕产妇感染HBV可引起胎儿宫内感染 ,导致胎儿丢失的危险性增加 ,HBsAg、HBeAg双阳性的孕妇尤为突出 ,应加强孕期保健 ,酌情终止妊娠 ,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可有效预防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邯郸市孕妇乙肝病毒感染状况,HBsAg阳性孕妇孕期母婴阻断情况及其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率.方法 对5 280例孕妇进行HBsAg的检测,对HBsAg阳性孕妇孕期阻断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新生儿进行静脉血HBsAg检测.结果 5 280例孕妇中共检出HBsAg阳性孕妇366例,其中143例曾于妊娠最后3个月注射HBIG,应用HBIG的孕妇其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与未应用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邯郸市孕妇HBsAg携带率正在不断下降,孕期应用HBIG的HBsAg阳性孕妇比例逐年增多,然而孕期应用HBIG对控制HBV宫内感染未见成效.  相似文献   

14.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了解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婴儿的转归情况.方法:对402名HBsAg阳性母亲的婴儿的宫内感染等情况进行远期随访.所有随访到的母亲和孩子的血清检测肝功能和HBV标志物、结果:随访到59对母亲和孩子.59例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中,出生时5例HBsAg阳性,其中3例HBsAg持续阳性,且这3例HBsAg持续阳性的儿童全部为HBsAg、HBeAg阳性母亲所生;2例HBsAg阴转并产生抗-HBs;母亲HBV标志物血清学在分娩前后变化明显.结论:母亲HBeAg阳性是婴儿发生HBV宫内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尤其是孕妇既往HBsAg携带分娩时HBeAg阳性是婴儿发生HBV宫内传播后形成乙肝病毒携带的危险因素;婴儿的免疫无应答应判定为宫内感染;HBsAg阳性母亲妊娠过程中乙肝加重,同时也增大了宫内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近年妊娠期梅毒的发病情况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产科近8年妊娠期梅毒的发生率、孕期治疗及婴儿随访情况。结果:我院8年共收治妊娠期梅毒孕妇206例,占我院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的4.0%(206/5 149),其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患者的剖宫产率、早产发生率、胎死宫内发生率与同期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梅毒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全程足量的抗梅毒治疗是改善母婴结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预防HIV母婴传播效果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孕期孕产妇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途径与相关危险行为,并对孕期接受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预防HIV母婴传播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非概率抽样法调查孕产妇的社会人口学特征、相关危险行为、HIV感染途径及其配偶/固定性伴的HIV感染情况;对HIV感染的孕妇在孕期给予HAART,婴儿出生后4~6周和4个月分别进行HIV-1 DNA检测,12~18个月进行HIV抗体检测,判断婴儿的HIV感染情况。结果 HIV感染孕产妇经性传播途径感染比例高达84.56%,其中非婚异性性行为途径感染占58.26%,家庭内性传播占41.74%,有31.62%的配偶/固定性伴HIV抗体阴性;随访至2011年6月,有129例婴儿年满12~18个月,HIV抗体检测结果全部阴性,现阶段HIV母婴传播率为0。结论非婚性行为是性途径传播的主要影响因素、家庭内配偶/固定性伴间的传播不容忽视。规范的HAART结合安全分娩和人工喂养,可以达到联合国大会提出的消除母婴传播艾滋病病毒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乙肝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进行多因素研究并对主动免疫进行综合评价,以进一步加强对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机制的认识,降低HBV母婴垂直传播率。方法:调查研究病例来自三级医院产房无症状HBV携带孕妇及其新生儿86例,根据母亲孕期、新生儿是否进行被动免疫〔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分为免疫阻断组、免疫未阻断组,两组新生儿均按计划免疫要求注射乙肝疫苗,产前、产后及新生儿分别取静脉血检测乙肝标志物(HBVM)、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对出院产妇及新生儿进行随访。调查、核对、记录所有相关因素,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母亲血清的HBeAg阳性或HBV-DNA阳性,新生儿的宫内感染明显高于阴性者。母亲孕期、新生儿出生进行被动免疫对乙肝感染率有显著降低作用。产前阻断HBsAg阳性组与HBsAg、HBeAg双阳组所生婴儿宫内感染无显著差异,产前未阻断HBsAg、HBeAg双阳组所生婴儿宫内感染率显著高于HBsAg阳性组。结论:应针对HBV携带者孕妇的高危因素及时进行阻断,可以降低HBV宫内感染率,宫内感染是导致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干预性措施阻断HB-sAg阳性孕妇母婴传播的临床效果,以提高HBsAg阳性孕妇母婴阻断率。方法:对36例无症状HBsAg阳性孕妇进行干预;对照组34例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对两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采取干预措施的HBsAg阳性孕妇,其婴儿HBsAg阳性率为8.3%,对照组孕妇所生婴儿HBsAg感染率61.7%。结论:对HBsAg阳性孕妇采取干预性措施可降低婴儿感染率,故干预措施是目前阻断母婴传播后预防宫内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艾滋病(AID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母婴垂直传播阻断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53例妊娠合并HIV/AIDS患者,对孕产期阻断母婴传播措施方面进行临床分析.结果:53例中31例足月妊娠住院分娩,22例行终止妊娠手术,分娩的32例婴儿,随访率100%,≥18月龄的婴儿检测HIV抗体阳性1例,(婴儿HIV感染者),垂直传播率3.45%.结论:HIV感染的妇女妊娠,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最好方法为综合抗病毒治疗+安全助产(择期剖宫产)+人工喂养.自愿咨询与检测(VCT)足发现HIV阳性孕产妇的重要关卡,只有孕早期前发现,才能更好的采取综合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人类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与母婴垂直传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孕妇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与母婴垂直传播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PCR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117份、122份、25份妊娠妇女及其新生儿或流产物的HCMV-IgM抗体、mRNA及DNA。HCMV-IgM抗体或HCMV-mRNA阳性的孕妇为HCMV活动性感染组,HCMV-DNA阳性的孕妇为HCMV非性感染组。新生儿脐血,生后1周内子尿、唾液HCMV阳性,或流产物阳性者为HCMV宫内感染。结果:活动性感染孕妇组垂直传播率为80.00%,非活动性感染孕妇组垂直传播率为17.4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活动性感染孕妇垂直传播的相对危险度RR=19.00。结论:HCMV活动性感染与母婴垂直传播密切相关,将HCMV-DNA检测与mRNA及血清IgM检测 合是对妊娠HCMV感染与垂直传播进行评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