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本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环丁砜萃取分离芳烃和非芳烃的三元、四元和五元共25个体系的液液平衡数据.用基团贡献模型UNIFAC预测了两相平衡浓度,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本文参照ASTM D4291-04(09)《用过发动机润滑油中微量乙二醇的测定气相色谱法》,建立了气相色谱法-FID检测法测定在用发动机油中乙二醇含量的方法。将在用发动机油样品用正乙烷稀释后用水萃取,再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的选择为:填充柱长1.2m,外径6.4mm玻璃柱;键合聚乙二醇熔融石英毛细管柱长15m,内径0.53mm,夜膜厚度2.0μm。对ASTM D4291-04(09)标准推荐的色谱条件进行了修正,在选定色谱条件下,建立了乙二醇质量浓度与平均峰面积的标准曲线,R2达0.9999(填充柱法)和0.9980(毛细管柱法)。对不同在用汽油机油、柴油机油及自配样品的测定结果表明,新建方法的重复性、再现性均满足ASTM D4291-04(09)标准要求,适用于乙二醇质量浓度在6.6~195mg/kg范围内在用发动机油样品的定量检测,可满足在用发动机油中乙二醇含量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分子模拟等方法,探讨了溶剂-芳烃-非芳烃在三苯(苯、甲苯、二甲苯)抽提蒸馏过程中的分子相互作用,发现溶剂与烃类分子的相互作用能与其宏观选择性存在相关性。结果表明:非芳烃能够打破芳烃分子间的共轭体系,并与芳烃形成较强的色散力;环丁砜与芳烃之间相互作用更强,其诱导效应及空间位阻对共轭π键的破坏更显著。三者共存时,芳环的环面及C=C键振动更加剧烈。通过模拟纯环丁砜、苯、乙基环己烷(ECH)分子对的稳定形态和质心距离,并结合苯-环丁砜-ECH混合体系模型的几何优化,提出了在抽提蒸馏塔釜物料可能的微观形态。由于存在溶剂的“极性包围圈”,非芳烃很难靠近芳烃并与之形成较强的相互作用,进而可通过精馏实现二者的分离。建立了溶剂宏观选择性与溶剂-芳烃、溶剂-非芳烃相互作用能之差的定量关系(αECH-BZ=1.246ΔE-0.375),据此可为新溶剂初步筛选、复配或分子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环丁砜抽提蒸馏-液液抽提组合工艺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环丁砜抽提蒸馏-液液抽提组织工艺在扬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芳烃厂360kt/a芳烃抽提装置改扩建中的工业应用结果表明,所生产的产品,苯结晶点达5.48℃,硫含量小于0.5μg/g;甲苯中非芳烃含量小于100μg/g,苯、甲苯收率分别达到99.9%和99.1%,与采用传统的液液抽提法改造相比,不仅节省投资1500万元,而且能耗降低15%-24%。  相似文献   

5.
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的一些加工过程,如芳烃抽提、甲苯歧化制苯与二甲苯、甲苯与三甲苯的烷基转移反应、二甲苯异构化、苯与乙烯烷基化制取乙苯等过程中都会遇到C_6~C_9芳烃组分.C_6~C_9芳烃混合物中组分复杂,异构体多.虽然有人成功地利用毛细管色谱柱解决了分离问题,但以毛细管色谱作为常规、简便的分析手段在我国目前条件下难于被普遍接受.我们在苯与乙烯气相烷基化制取乙苯的工艺研究过程中发展了一种新型的混合固定液(有机皂土-角鲨烷)填  相似文献   

6.
参照ASTM D3606标准,通过开展对色谱条件和分析条件的选择,不同计算方法的对比和精密度考察等工作,建立了《车用汽油和航空汽油中苯及甲苯含量测定法(气相色谱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气液色谱法(GLC法)测定了50.3℃、54.7℃、58.3℃、64.5℃、69.2℃下的正戊烷、正已烷、正庚烷、正辛烷、苯、甲苯在N-甲基吡咯烷酮和环丁砜不同配比的混合溶剂中的分配系数、无限稀释下的活度系数,相对挥发度和液-液萃取的选择性等。对此混合溶剂进行了评价,在理论上对混合溶剂分配系数进行了关联。  相似文献   

8.
在甲苯歧化及烷基转移反应产物的气相色谱分析中,需要定量分析溶于大量芳烃中的少量低沸点非芳烃组分(乙烷、丙烷、丁烷、戊烷等)。在适合这些非芳烃组分分离的色谱条件下,虽然非芳组分较快出峰,但那些沸点较高的芳烃却需经较长时间才能通过色谱柱,因此分析一个样品常需很长时间。如果采用反吹技术,在非芳组分出峰后,及时反吹,把刚进入色谱柱的、沸点较  相似文献   

9.
轻石脑油脱芳烃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轻石脑油-催化重整抽余油进行了萃取脱芳烃和催化加氢脱芳烃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环丁砜、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亚砜3种萃取剂在剂油比1:1或更高时,可将抽余油中芳烃含量从1.3%降到0.0029%以下;而利用QG-4加氢催化剂,在温度171℃、压力1.0~1.6MPa、氢油比400、空速1h^-1的试验条件下,对抽余油进行催化加氢,可将其芳烃含量降至1mg/L以下,催化加氢脱芳效果明显,优于萃取脱芳技术。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不经馏分切割、直接测定宽馏分混合油样中柴油馏分的饱和烃和芳烃含量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方法。应用中型FCC装置反应产物确立了适用于宽馏分混合油样的固相萃取条件、色谱分离条件以及谱图处理方法,并采用经典柱分离法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由于该方法不受样品量少的限制,可以用于测定微反液体产物中柴油馏分饱和烃和芳烃含量。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测定1-溴-3-氯丙烷在1-(3-氯苯基)-4-(3-氯丙基)哌嗪盐酸盐中的分析方法.色谱系统用DB-624(30 m×0.25 mm,1.8μm)气相色谱柱,柱温为程序升温,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分流比为3:1.结果表明:1-溴-3-氯丙烷在6.18~122.40μg/mL浓度范围内呈现出良好...  相似文献   

12.
添加剂对环丁砜抽提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环丁砜对甲苯的抽提能力,通过改变温度、甲苯与正己烷的质量比等实验条件,研究了添加剂对环丁砜劣化前后甲苯抽提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40℃、甲苯和正己烷的质量比为3:1时,不含添加剂的环丁砜的抽提能力降低了23.2%,而含添加剂的环丁砜的抽提能力仅降低了0.8%,含添加剂的环丁砜3次劣化后的抽提能力降低了1.5%。劣化前,加入添加剂对环丁砜抽提甲苯的能力基本没有影响;劣化后,不含添加剂的环丁砜的抽提能力大幅度下降,而含添加剂的环丁砜的抽提能力变化不大,且含添加剂的环丁砜3次劣化后其抽提能力没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重整汽油抽提蒸馏分离苯新工艺的开发与工业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了环丁砜-COS复合溶剂抽提蒸馏回收重整汽油中纯苯的新工艺(SED),在150kt/a工业装置上应用获得成功。结果表明:所生产的苯产品,纯度达99.95%,结晶点高于5.40℃,硫质量分数小于1.0μg/g,苯收率达99.15%以上,非芳烃产品中苯质量分数低于1.0%。与采用传统的环丁砜液—液抽提相比,不仅可节省投资和占地面积,而且蒸汽消耗降低了31%,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针对近年来市场纯苯价格高于对二甲苯和甲苯的情形,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利用芳烃/甲苯歧化技术,采用新型分子筛配合金属活性组分为原料,开发了新型高产苯歧化催化剂LYT-1,适用于歧化原料为纯甲苯或传统歧化原料m(甲苯)∶m(C≥9芳烃)为9.0的工况,并首次工业化应用于48万t/a歧化装置。运行标定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370℃、反应压力2.50 MPa、n(氢气)∶n(芳烃)为4、质量空速2.5 h-1、歧化原料m(甲苯)∶m(C≥9芳烃)为9.0的工况下,新型LYT-1催化剂的适应性及运行稳定性较好,其甲苯转化率、苯产物选择性均值分别为51.19%,42.20%;相较于该装置在用的BHAT-1型传统歧化催化剂,其甲苯转化率、苯产物选择性分别提高了9.15,2.1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采用聚乙二醇 1 0 0 0固定液填充柱 ,甲苯为溶剂气相色谱法测定丙烯酸及其酯类聚合物中残留单体 ,通过单纯形法优化得到的色谱条件为 :柱温 1 58℃ ,气化温度 1 72℃ ,载气流量 1 1 .53 m L/min,热导电流 1 4 5m A。所建立的方法对多种聚合物的残留单体能进行良好的分离。对丙烯酸丁酯方法回收率为 99.0 5% ,变异系数 1 .1 %  相似文献   

16.
炼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采用液液萃取法对炼油废水进行预处理,然后用气相色谱法对处理后的含有苯系物、酚类化合物、直链烷烃、胺类化合物和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等18种有机污染物的废水进行快速分析的方法,考察了萃取剂种类和萃取次数等条件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同时得到了18种有机污染物的标准工作曲线。实验结果表明,最佳萃取剂为二氯甲烷;最佳萃取条件为:先在碱性条件下萃取3次,然后在酸性条件下萃取3次。该方法采用HP-5(30 m×320μm×0.25μm)毛细色谱柱,FID检测,外标法定量。各组分的检出限均在0.05~0.29 mg/L内,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8%;除苯酚外,其他组分的回收率为85.0%~104.9%,能满足炼油废水快速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甲苯中杂质和溶剂油中芳烃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甲 杂质和溶剂油中芳烃含量分析方法,有劳动强度小,分析速度快,分析误差2小等优点。同时,通过T检验及标样对比,证明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是完全可以替代甲苯杂质和溶剂油中芳烃含量分析方法的。  相似文献   

18.
《石油化工》2015,44(9):1127
采用CP-Wax毛细管柱(25 m×0.25 mm i.d.×0.2μm),建立测定聚甲醛二甲基醚(PODEm)合成产物中甲醛含量的气相色谱法;针对该体系中难分离的甲醇和甲醛组分,优化了色谱条件,考察了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性,用该方法分析了PODEm实际试样。实验结果表明,使用CP-Wax毛细管色谱柱,实现了甲醛、甲缩醛、甲醇和水的完全分离;该方法测定PODEm合成产物中甲醛含量时,PODEm合成产物中的甲醛含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 2~0.999 5,实际试样加标回收率为98%~10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0%(n=5),最低检测限为0.049%(w)。与传统的化学滴定法相比,气相色谱法无需前处理,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可靠。该方法可用于PODEm合成产物中甲醛含量的定量分析,也可用于含甲醇的体系中常量甲醛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南阳脱沥青渣油中微晶蜡潜含量及其组成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了一种简便的吸附柱色谱-两步结晶的实验室测定渣油中微晶蜡潜含量的方法。先用无水氧化铝柱,以石油醚为冲洗剂,在溶剂循环色谱柱上脱去沥青质,胶质和多环芳烃,然后在-20℃的酮-苯溶剂中结晶脱法油,再升温,二次结晶得到各溶点牌号的精制微晶蜡。溶剂组成为甲苯:丁酮=69:40;溶剂比为30mL/g。测得南阳轻脱沥青油中80号,85号和90号微晶蜡的潜含量分别为40.6%,22.7%和9.5%,进阳  相似文献   

20.
以正癸烷模拟柴油中的烷烃,偏三甲苯模拟柴油中的芳烃,实验测定了303.15~343.15 K及常压下正癸烷+偏三甲苯+有机萃取剂液-液相平衡数据,借助分配系数和选择性系数,系统评价了环丁砜、二甲亚砜(DMSO)、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N-甲酰吗啉(NFM)对偏三甲苯的萃取效果。结果表明:相同温度下,不同萃取剂对偏三甲苯的摩尔分配系数从大到小顺序为DMF、NFM、DMSO、环丁砜,选择性从大到小依次为环丁砜、DMSO、NFM、DMF。采用NRTL和UNIQUAC热力学模型成功关联了实验数据,获得了新的二元相互作用参数。借助片段活度系数类导体屏蔽(COSMO-SAC)模型预测了环丁砜、NFM和DMSO 3种萃取剂对偏三甲苯的脱除效果,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趋势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可为柴油脱重芳烃萃取剂筛选和过程设计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