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需要从短期投资跌价、长期投资减值、委托贷款减值、存货跌价、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减值、无形资产减值以及在建工程减值上进行准备。对于各种需计提的准备,应根据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存在特殊情况与否或以若干情况为依据进行计提。对资产减值的准备的财务处理及披露,需要掌握处理与披露计提方法。  相似文献   

2.
孙新章 《市场周刊》2004,(7):145-145,144
资产的重要特征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而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能力下降的资产则应计提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八项资产计提减值(跌价)准备,但由于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起步较晚,有关理论和实务还不太成熟,因而规范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相关准则应尽快出台,以利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3.
<正> 国家财政部颁发的《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应按照规定计提八项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跌价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制度》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规定的目的在于要求所有的企业(上市公司)都能根据实际情况更合理地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有利于提高资产的质量、消化潜在的风险、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这对于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资产的公允价值和财务状况、规范证券市场信息的披露行为、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具有重要而又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并对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包括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及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八项资产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5.
论资产减值准备的若干实务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必须考虑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八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属于企业作出的一项会计估计,由于影响资产减值的因素很多,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判断能力,有时还要借助专家的工作。本文就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实务中的一些容易出错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2006年,我国颁布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的减值进行了规范,与旧准则相比更多的考虑了我国的实际情况.但在实际操作中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仍然存在很多困难:确认与计量难度较大、计提标准的多重性、计提的公允性难以衡量、信息披露不充分等,使得外部监管难度大、计提减值准备被滥用.应强化理论研究,完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加强培训,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强化信息与价格市场,有效完善会计报表的披露内容,使相应的财务指标具备可比性,以达到遏止企业操纵利润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商业会计》2004,(2):3-7
四、企业提取和转回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纳税调整 (一)提取减值准备当期的纳税调整 1.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 按照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包括: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8.
企业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并对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可降低企业运作的潜在风险,消除企业资产中的“泡沫”,有利于解决企业虚盈实亏、短期行为和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企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税法的差异,不会影响企业应纳的所得税。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已经由应收账款、存货和长期投资扩大到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和长期投资性房地产,为了消除企业界高估资产价值的现象,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底终了对各项资产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10.
企业谨慎性原则的要求,期末要对各项资产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并按照除去减值准备的金额计提折旧或摊销资产价值,但根据税法规定,各项资产计提的准备项目不得在应纳税所得额之前扣除,本文对在提取减值准备当期,计提减值准备后资产的折旧或摊销,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价值恢复、处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顷的资产减值准备等情况时的纳税调整处理进行了集中的总结.  相似文献   

11.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不实既会给企业造成损失,也给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留下空间。为防止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不实,应健全会计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把握好谨慎性原则,发挥市场自身对盈余管理行为的约束力。尤其要加强资产减值准备的外部专业评估,提高减值准备披露的清晰度,为合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提供制度保证,以有效地避免制度性虚盈实亏,确保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为经营者的审慎经营以及投资者的谨慎决策提供可靠和相关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12.
资产减值会计处理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为了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有利于企业积极处理不良资产,使会计更稳健。新《会计准则》进一步规范了我国会计工作中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然而中国会计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工作中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完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制度,需要准则制定部门和实施部门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水莉莉 《商业会计》2002,(12):38-39
为了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真实、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本文将就资产减值准备谈谈笔者的认识与思考。一、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如果资产在期末发生了减值,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对应记入相关的损益类科目,减少当期损益,但是,与其他当期发生的损失不同的是,若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则应当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范围内转回,即冲减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增加价值恢复当期的损益,而其他资产发生的损失不可能在以后转回。在转回资产减值准备时,应当尤其注意在转回已确认的固定资…  相似文献   

14.
邢家合  钱秀菊 《中国市场》2007,(44):100-101
资产减值会计的产生是以"决策有用观"为理论起点的。当资产可回收价值低于账面价值时,应对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针对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现状,我们要进一步规范信息、价格等市场机制,切断资产减值准备与公司考核评价指标之间的联系,从而削弱上市公司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操纵盈余的动机。  相似文献   

15.
新会计准则若干新规定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一规定对企业损益的影响 根据现行制度规定,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如果资产价值’恢复,则资产减值损失可以转回。而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无疑会导致当期利润增加。由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具有很大的伸缩空间,而其计提和转回又会对利润产牛影响,因此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就成为一些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吴得林 《商业会计》2007,(12):19-22
十五、《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三)案例分析[案例89]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所得税的影响 A企业持有的某项原材料原价为900万元.2002年根据市场上新技术的发展情况及同类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及所生产产品价格判断。预计其可变现净值为700万元,应提取存货跌价准备200万元。2002年12月31日,A企业按上述金额提取了存货跌价准备。  相似文献   

17.
曹良军 《商业会计》2007,(10):13-14
(一)资产减值的范围。现行会计制度对资产减值的规定有八项,即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委托收款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从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依据出发,结合国内现状,指出滥用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症结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企业一定时期按照会计制度计提或转回的资产减值准备金额与税法认定损失时间不同而产生的差异属于时间性差异,该时间性差异在计提减值准备的当期从利润总额中扣除,但不得从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待以后因原计提减值准备的各项因素消除而转回原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时,增加转回当期的利润总额,但不会增加转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产减值准备的发生是难免的,企业计提减值的应用也是应该的,它也是符合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资产减值准备也符合财务会计报表的确认标准,因此企业应该对资产减值准备进行会计处理,提供相关的减值信息.本文通过对企业资产减值准备的意义的理论研究,为企业资产减值准备适用寻找了充分的理论依据,通过对企业资产减值准备适用的分析及对比研究,揭示我国企业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资产减值会计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