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患者男性 ,49岁 ,2月前被拳击伤面部 ,当时右侧鼻根软组织裂伤 ,出血少 ,未曾就医 ,未曾缝合。现右眼溢泪 2月。检查右眼下睑位置正常 ,无外翻。下睑近内眦 4mm处睑缘切迹 ,下泪点闭塞 ,按压泪囊区无脓性分泌物溢出。球结膜轻度充血 ,角膜透明 ,前房清 ,虹膜纹理清楚 ,瞳孔直径 3mm ,光反射灵敏 ,晶体轻度浑浊。经上泪点泪道冲洗通畅 ,扩张下泪点 ,行泪道冲洗 ,冲洗液全部从原点返回 ,无皮肤水肿出现。用泪道探针探查 ,右眼下泪小管近泪点约 4mm处阻塞。诊断 :右眼下泪小管阻塞。入院后在局麻下行Nd :YAG激光右眼泪小管再通 ,术…  相似文献   

2.
患者刘××,女,45岁。因右眼溢泪5年就诊。挤压泪囊区有脓性分泌物从泪小点溢出,诊断为“右慢性泪囊炎”。于1998年4月在局麻下行“右泪囊鼻腔吻合术”,术毕冲洗泪道时冲洗针头进入下泪小管约2mm时,有落空感,针头可在一定范围内环形运动,冲洗通畅。术后伤口愈合良好,行泪道造影显示下泪小管5×2mm2长条状影。术后病人溢泪好转,但压迫下泪小管处皮肤时仍可见粘液分泌物从下泪小管流出。讨论:据文献报道,泪小管扩张一般为先天性,多无临床症状。根据病史、体检、术中发现和术后造影,本病例应诊断为先天性下泪小管扩张合并慢性泪囊炎。先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泪道内窥镜在诊断及治疗泪小管结石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32只眼)泪小管结石的临床资料。在泪道内窥镜直视下探查泪小管发现泪小管结石后,直径〈2mm的结石在泪道内窥镜下冲洗人鼻腔,直径≥2mm的结石及伴有泪小管息肉者,进行部分泪小管切开术。若泪囊内伴有结石,较小的泪囊结石则在泪道内窥镜下冲洗人鼻腔,较大的泪囊结石采取泪囊切开术,若同时伴有泪囊炎,则选择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术中同时置入双泪小管置入式人工泪管。术后3—6个月拔管,拔管后随访6个月至1年。结果2例应用泪道内窥镜冲洗至鼻腔,11例伴有泪小管息肉者和15例泪小管巨大结石者,行部分泪小管切开术,1例合并泪囊结石者应用泪道内窥镜冲洗至鼻腔,1例合并泪囊结石者行泪囊切开术,2例合并泪囊结石伴有泪囊炎者行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愈30例(93.75%),好转2例(6.75%)。结论泪道内窥镜在诊断和治疗泪小管结石中有较大价信.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2 1a,因右眼溢泪伴少量脓性分泌物 1a多 ,在当地医治无效 ,于 1997年 1月就诊于我科。先在门诊按“慢性泪囊炎”治疗 ,连续 3次冲洗泪道和注氧氟沙星滴眼液于泪囊后 ,冲洗泪道回流液转清 ,于 2月 2 1日收入院准备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入院检查 :右眼视力 5 .2 ,外眼无畸形 ,结膜无充血 ,眼前段和眼底均无异常 ,压迫泪囊区无溢脓 ,用泪道探针探查泪道阻塞部 ,全泪道无阻塞感 ,去除探针后冲洗泪道仍不通畅 ,遂检查鼻腔 ,见右鼻腔有大团块状灰白色、质中、表面略凹凸不平的肿物。即行 X光照像 ,提示右上颌窦腔密度较高 ,边…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 ,8月 ,因出生后左眼泪溢于 2 0 0 1年 1 2月 8日就诊。患儿足月顺产 ,第一胎 ,父、母非近亲结婚。体检 :全身体检未见异常。眼部检查 :左眼下泪小点和下泪小管呈槽状裂开约 4mm ,达内眦角 ,用泪道冲洗针沿裂开的槽状泪小管至泪总管进入泪囊冲洗通畅 ,上泪小点和上泪小管正常 ,右上、下泪小点和泪小管均正常 ,双眼前、后段无异常。因患儿年龄太小 ,家属不愿意做修补术。讨论胚胎发育过程中 ,泪道的原基为面裂的侧鼻窦与上颌突融合时内陷形成的一段上皮条索 ,条索初为柱状实体 ,以后管道化形成泪道 ,上方由芽突形成泪小管和泪小点 ,…  相似文献   

6.
慢性泪囊炎由于长期炎症刺激,反复泪道冲洗或探通,常并发泪小管特别是下泪小管的狭窄或阻塞,对于这类患者单纯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常不能解决问题。为此,我们自1996年3月~2003年6月对11例慢性泪囊炎合并下泪小管狭窄或阻塞的患者施行了泪鼻囊腔吻合联合上、下泪小管环管支撑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女,35岁。左慢性泪囊炎,1988年2月23日行常规泪道冲洗,不料冲洗针自弯曲处离断存留于下泪小管内,用磁铁在下泪点处吸引毫无反应。2月24日行泪囊鼻腔吻合术,切开泪囊后,用泪道探针自下泪点探入,缓缓推进后见冲洗针断端露出于总泪管开口处,顺利将其夹出,完成泪囊鼻腔吻合手术。术毕测试该异物无磁性。 讨论:关于医源性泪小管异物,Costenbader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环管支撑加鼻泪管环钻术治疗泪小管阻塞合并慢性泪囊炎28例,取得满意效果,具体方法介绍如下:手术器械:除一般泪囊手术器械外,尚需鼻泪管环钻,“0”号泪道探针和2号泪道探针各1个,成人硬脊膜外麻醉导管(管径约lmm,长约8.ocm)。手术步骤:(回)泪道冲洗,下鼻道内填塞凡上林纱布条。麻醉与一般泪囊手术相同。(2)沿前泪峙作约1.scm皮肤切口,分离眼轮匝肌和筋膜,暴露内毗韧带。(3)切开泪囊前壁,暴露泪囊前壁,于内毗韧带下缘前泪峡外侧l.smm左右,用尖刀垂直切开泪囊前壁并将切口向下伸延约5.(ha,用1:1000庆大…  相似文献   

9.
曹业宏  徐丽 《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0):1842-1843
目的:探讨泪点或泪小管狭窄合并鼻泪管阻塞或合并慢性泪囊炎的泪道引流管治疗方法。方法:临床诊断为泪点或泪小管狭窄合并鼻泪管阻塞或合并慢性泪囊炎的患者23例28眼,经泪道探通后,采用泪道引流管[1]和硅胶管联合置入治疗。结果:术后4mo拔管,随诊1a,患者23例28眼中,23眼无溢泪,泪道冲洗通畅,为治愈,治愈率82%。2眼少许溢泪,泪道冲洗时另一泪点少许返流,探针可达骨壁,可以入咽,为好转,好转率为7%。2眼泪道冲洗原路返流,针头不能达骨壁为无效;1眼泪道冲洗时探针可达鼻骨,但再次出现脓性分泌物,为无效,无效率为11%。结论:鼻泪管引流管和硅胶管联合置入是治疗泪道系统多点阻塞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泪道留置胶管致泪小管息肉4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例 1赵× 男  5 8岁  1986年 7月因左眼霉菌性泪小管炎行泪道插管术〔1〕,胶管留置半年 ,拔管后 ,冲洗泪道不通 ,再次切开泪囊进行探查 ,发现下泪小管被息肉阻塞 ,切除息肉后泪道再通。例 2 张× 女  5 8岁  1990年 12月因左泪总管阻塞行泪道插管术 ,胶管留置 4个月 ,拔管后 ,冲洗泪道时冲洗针头不能自下泪小管插入。次日发现下泪点被一红色水珠样组织充填 ,第 3日长出泪点以外 ,泪点垂直部有一蒂与之相连。诊断 :泪小管息肉。切除息肉后泪道再通。例 3 孙× 女  5 2岁 因右下泪小管阻塞 ,于 1991年 3月行泪道插管术。胶管留置 3…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泪囊炎泪道探通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自制探针经上泪小管行泪道探通术治疗先天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对年龄2~12个月的225例先天性泪囊炎患者用自制的泪道探针经上泪小管进针行泪道探通。并按年龄组进行疗效观察。分析研究。结果225例先天性泪囊炎患者中223例治愈。探通治愈率99.1%。其中一次探通治愈208例,一次探通治愈率为92.4%。结论自制探针经上泪小管行泪道探通术是治疗先天性泪囊炎的一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泪道探通的一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泪道探通是诊治泪道疾病的常用方法,如果操作不当,或者造成假道,或者损伤泪道粘膜,会使病情加重。一般探通方法多用泪道探针垂直插入泪小管垂直部1~2mm,向外下方牵拉下睑的同时,将探针变为水平方向插入泪小管水平部,当探针碰到泪囊窝之骨壁时,把探针柄向上转90度,紧贴眉毛内端将泪囊内的探针垂直向下,并稍向后、外方插入鼻泪管。按这样操作一般不易形成假道。但是有时也不能避免穿破泪小管而造成假道。近年来我们把探针水平方向插入泪  相似文献   

13.
泪囊新生物少见报道,作者在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发现泪囊内新生物2例,经手术治愈。例1,女,38岁,左眼溢泪、溢脓,泪囊区经常鼓起发胀11年余。检查:左侧泪囊区皮肤颜色灰暗,挤压泪小管上段,见大量粘稠脓液从泪点溢出。诊断:左眼慢性泪囊炎,于1997年2月行左眼泪囊鼻腔吻合术,术中见泪囊特别大,约20mm×15mm×15mm,粘膜较厚,表面光滑,切开泪囊见大块状软性带血管的肉芽脂肪组织样新生物填满泪囊腔。小心将其钝性分离,完整取出肿物(见照片)。病理检查报告脂肪纤维血管组织,细胞形态无异型、有变性。术后随访2年,冲洗泪道通畅,溢泪溢脓症状消…  相似文献   

14.
1病例报告患者,女,73岁,因“左眼溢泪1a”于2009-10-10来我院就诊。全身体格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双眼视力:0.7,左眼泪小点正常,探通及冲洗上、下泪小管时探针不能入泪囊,冲洗液均自原路返回,未见脓性分泌物。右眼上睑泪乳头处见两个泪小点,二者间距约1.5mm,偏颞侧泪小点距内眦约8.5mm,近鼻侧泪小点距内眦约7mm,两个泪小点均能接触泪湖,直径均约0.2mm,呈椭圆形。下睑有一正常泪小点,大小约0.3mm。泪道探通时发现右眼上睑两泪小点均有明显垂直部,两泪小点与各自泪小管相通,均能达泪囊部。冲洗泪道见上睑两泪小点及下睑泪小点均通畅,均有液体流入咽部。诊断:右眼先天性上睑双泪小点  相似文献   

15.
患儿女性,3个月,自出生后数日起右眼溢泪。2008年5月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新生儿泪囊炎行泪道冲洗术4次,于第4次泪道冲洗术后进行泪道探通术,因操作不慎且探针老化断裂,遗留于泪道内,遂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右眼睑无红肿,压迫泪囊无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冲洗泪道时略有阻力,  相似文献   

16.
患者 ,女 ,5 0岁。左眼溢泪 1年多 ,诊断为“左眼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行泪道冲洗鼻咽部无液体感 ,冲洗液返流 ,有少量粘性分泌物。冲洗一周后返流液中无分泌物 ,改为泪道探针。按常规方法行泪道探通 ,采用直径 0 .9mm之合金探针探入泪囊 ,继续向鼻泪道探通时 ,阻力较大 ,考虑为阻塞部位 ,加大压力 ,此时病人诉疼痛剧烈 ,退出探针时有阻力 ,加大力量退出见探针前方离断 ,长约 10 m m,次日摄片证实断针在鼻泪管处 ,但在泪囊区不易扪及。泪囊区红肿、压痛。第4日急诊行泪囊切开术 ,术中未见断针 ,用鼻窦镜检查鼻腔 ,也未见断针 ,遂向鼻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泪囊鼻腔吻合联合泪道内窥镜下泪小管置管术治疗泪囊囊肿的效果。方法泪囊囊肿16例(16眼)在局麻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同时应用泪道内窥镜系统对泪小管泪总管进行检查,针对阻塞部位进行激光或电钻治疗后,逆行植入环形泪小管内硅胶管。1周拔除引流管,拆除皮肤缝线。3~6个月拔除泪小管内硅胶管。术后随访6个月~2 a,观察术后囊肿治愈率,泪道冲洗通畅情况及泪溢症状是否改善。结果泪囊囊肿全部消失,有效率100%。泪道冲洗通畅14例占87.5%,2例有部分回流占12.5%。以上患者溢泪症状基本消失。结论泪囊鼻腔吻合联合泪道内窥镜下泪小管置管术治疗泪囊囊肿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全泪道插管术治疗泪道阻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各种因素所致的泪道不通均属泪道阻塞。治疗方法众说纷纭。疗效不一。我院自 1997年 7月至 1998年 12月对 6 0例实行全泪道插管术 ,初见成效。一般资料 :6 0例中慢性泪囊炎 38例 ,单纯性泪小管阻塞 3例 ,泪总管阻塞 5例 ,鼻泪管阻塞 7例 ,泪小管断离 7例 ,其中上下泪小管同时断离 1例。男 32例 ,女 2 8例。年龄 2 0~ 6 8岁。所有病例经泪道冲洗探测确诊。对慢性泪囊炎于插管术前每日冲洗泪道并注入 1 6万u/ml庆大霉素至脓性分泌物消失。手术方法 :用 2 %利多卡因 0 .5ml注入泪道 ,1%呋麻液地卡因棉片收敛麻醉鼻粘膜 ,以普通泪道探针分…  相似文献   

19.
泪囊鼻腔吻合术4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院1990年至1998年共施行泪囊鼻腔吻合术452例,464眼,效果满意。一般资料:本组男47例,女405例,男女之比为1∶86。年龄最小4岁,最大76岁,平均421岁。临床表现:溢泪,压迫泪囊区均见粘脓性分泌物溢出,泪道冲洗不通。手术方法:(1)除5例15岁以下少儿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外,余均采用局部浸润麻醉。(2)切口与泪囊定位:在距内眦角内侧10mm内眦韧带上方沿鼻部向外下顺鼻翼皱折切开皮肤长约20~25mm,沿内眦韧带下缘钝分离至泪前嵴,切开泪前嵴骨膜,将骨膜连同泪囊一起从泪囊窝游离。把内眦韧带作为泪囊的最重要标志。(3)造骨孔:在后泪嵴处,用一小的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敏感抗生素冲洗联合泪小管切开治疗小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临床诊断病例13例(13 只眼),泪道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及药敏,应用生理盐水冲洗泪小管至无分泌物,再以敏感抗生素冲洗泪道,每日1次,5例冲洗泪道有结石者行泪小管切开术.结果 13例经治疗后全部于2周内治愈.结论 敏感抗生素冲洗泪道对治疗泪小管炎疗效确切,冲洗泪道有结石者行尽早行泪小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