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散瞳后瞳孔直径的大小。方法:将门诊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每组60例共120例。均采用美多丽眼药水给患者散瞳,30min时测量瞳孔直径,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瞳孔直径大小有差异。结论:糖尿病患者散瞳后瞳孔直径明显小于非糖尿病患者。提示应重视糖尿病患者术前散瞳,确保医师按时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使用美多丽对糖尿病性和非糖尿性白内障病人散瞳的效果,以及糖尿病性与非糖尿病性白内障病人散瞳后瞳孔直径大小的对比。方法:随机抽取40例(40只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和40例(40只眼)非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均给予患者采用美多丽散瞳,散瞳后分别在30分钟和45分钟时测量瞳孔直径大小,并进行两组比较。结果:两组散瞳后瞳孔直径大小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1,P〈0.01)。结论:提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散瞳后瞳孔直径明显小于非糖尿性白内障病患者,提示为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应根据糖尿病性白内障的特点进行术前散瞳。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散瞳后瞳孔直径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散瞳后瞳孔直径的大小.方法将门诊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每组60例(60只眼),共120例(120只眼).均采用复方托品酰安眼药水给予患眼散瞳,30min时测量瞳孔直径,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瞳孔直径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69,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散瞳后瞳孔直径明显小于非糖尿病患者,提示应重视糖尿病患者术前散瞳,确保医师按时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散瞳后瞳孔直径的大小。方法将门诊散瞳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每组60例(60只眼),共120例(120只眼)。均采用复方托品酰胺眼药水散瞳,30min时测量瞳孔直径,两组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散瞳时间明显长于非糖尿病组(t=2.563),其散瞳直径明显小于非糖尿病组(t=3.669),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散瞳后瞳孔直径明显小于非糖尿病患者,提示应重视糖尿病患者术前散瞳,以确保医师按时进行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美多丽滴眼液在高龄糖尿病与高龄非糖尿病患者散瞳后效果。方法将53例高龄糖尿病患者与53例非糖尿病患者比较,共106例(106只眼),均采用美多丽滴眼液给患者散瞳,30 min时测量瞳孔的直径。结果2组瞳孔直径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示高龄糖尿病患者散瞳后瞳孔直径明显小于高龄非糖尿病患者。结论应重视高龄糖尿病患者术前的散瞳,按时手术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美多丽滴眼液在高龄糖尿病与高龄非糖尿病患者散瞳后效果。方法将53例高龄糖尿病患者与53例非糖尿病患者比较,共106例(106只眼),均采用美多丽滴眼液给患者散瞳,30 min时测量瞳孔的直径。结果2组瞳孔直径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示高龄糖尿病患者散瞳后瞳孔直径明显小于高龄非糖尿病患者。结论应重视高龄糖尿病患者术前的散瞳,按时手术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瑞恒  孙煦 《华西医学》2013,(12):1904-1905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散瞳后瞳孔直径的大小(以下糖尿病均指2型糖尿病)。 方法 将2009年10月-2011年12月在眼科门诊就诊及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行激光治疗的住院患者30例(60只眼)纳入糖尿病组,另将因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视网膜裂孔等需要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的50例(61只眼)患者纳入对照组,两组均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每5分钟1次,共4次,30 min后用瞳孔尺测量自然光线下瞳孔直径的大小并进行比较。 结果 在相同药物、相同时间、相同剂量的作用下,糖尿病组患者瞳孔直径变化差值较对照组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 结论 糖尿病患者散瞳后瞳孔直径明显小于非糖尿病患者,在临床工作中应考虑瞳孔不易散大带来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自主神经病变病人在眼底照相中的散瞳效果以及在散瞳恢复过程中减少发生意外伤害的方法。方法:将糖尿病无并发症病人与糖尿病并发自主神经病变的病人各50例进行组间比较,两组均采用复方托品酰胺眼药水给予散瞳。同时将糖尿病并发自主神经病变病人的双眼按左右眼进行自身对照,左眼1次1滴,右眼1次2滴,每5 m in 1次,共3次。从第一次给药开始计时,分别在20 m in,40 m in时用测瞳尺由同一护士测量瞳孔直径大小,并记录瞳孔散大及恢复的时间。结果:糖尿病无并发症病人与糖尿病并发自主神经病变病人瞳孔直径在散瞳后20 m in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 m in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大剂量与常规剂量的瞳孔直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恢复时间差异性显著(P<0.01)。结论:糖尿病并发自主神经病变病人散瞳效果不佳,延长散瞳时间可增加散瞳效果。增加药物剂量对瞳孔的恢复时间影响有显著性差异,在护理上要对病人进行特别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术前采取仰卧位、坐位滴入散瞳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散瞳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需行术前散瞳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术前滴入散瞳药时取仰卧位,对照组取坐位头向后仰位.测量、记录患者的基线瞳孔直径、首次滴眼散瞳后30min的瞳孔直径及晶体植入前的瞳孔直径,并计算散瞳前后瞳孔直径差值、术中瞳孔达标率,进行两组间的比较.结果 最终完成本次研究的患者中,观察组102例,对照组116例.观察组首次滴入散瞳药后30min的瞳孔直径、晶体植入前的瞳孔直径及散瞳前后瞳孔直径差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中瞳孔理想达标率78.43%,基本达标率21.57%,未达标率0%;对照组术中瞳孔理想达标率56.90%,基本这标率40.52%,未达标率2.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滴入散瞳药时取仰卧位的散瞳效果优于坐位.  相似文献   

10.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前散瞳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美多丽在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散瞳效果。110例患分为2组:美多丽使用2次组和3次组。分别于散瞳前和散瞳后20min观察记录瞳孔直径大小,人工晶体植入后前房注入卡巴胆碱注射液0.3ml,观察记录瞳孔直径缩小的时间,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表明:93.3%患使用美多丽散瞳,2次已能满足临床需要。认为美多丽在老年性白内障的术前散瞳,2次应列为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前应用散瞳药的时间对术中患者瞳孔直径大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术前1 h散瞳,实验组给予术前0.5 h散瞳,分别测定术中瞳孔大小变化。结果实验组散瞳效果及维持时间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术前0.5 h散瞳能更好的维持术中瞳孔持续散大,满足手术要求,减少了患者的手术准备时间,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散瞳是眼科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等手术前的重要准备工作。眼科的内眼手术要求瞳孔直径达到6mm~8mm,并能在术中维持散大状态。术中最理想的瞳孔直径应〉7mm。但临床工作中发现,糖尿病病人的瞳孔直径在散瞳30min时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状态。为探讨糖尿病对瞳孔的影响程度,我们对60例内眼手术的糖尿病病人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瞳孔散大时间及瞳孔散大后的稳定时间,指导护士准确掌握散瞳时间,使患者瞳孔符合眼科检查与手术的需要。方法对761例患者用复方托品酰胺进行散瞳,分别于散瞳前和散瞳后10,20,30,40,50,60min测量瞳孔直径。结果散瞳前与散瞳后10,20,30,40min组间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散瞳后40min与散瞳后50~60min组间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散瞳后40min瞳孔即处于稳定状态,护理人员应在眼科检查或手术前40min为患者散瞳。  相似文献   

14.
眼科护理学     
0405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前散瞳方法的探讨/林萍…刀解放军护理杂志一2003,20(l),一3一4 探讨美多丽在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人术中的散瞳效果。将110例患者分为:美多丽使用2次组和3次组。两组分别于散瞳前和散瞳后20mill观察记录瞳孔直径大小,人工晶体植人后前房注人卡巴胆碱注射液0.3od,观察记录瞳孔直径缩小的时间,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93.3%患者使用美多丽散瞳,2次已能满足临床需要。认为美多丽在老年性白内障的术前散瞳,2次应列为常规方法。表3参1(原文摘要)040516三通管在白内障晶体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易建雯一八护理…  相似文献   

15.
老年性白内障术前散瞳时间的观察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观察白内障术前散瞳时间对术中维持瞳孔散大时效。将80例老年性白内障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前2h散瞳,B组术前1h散瞳,分别测定术中瞳孔大小变化。两组散瞳效果及维持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白内障术前1h散瞳可维持术中瞳孔持续散大,满足手术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用2种不同的方法散瞳后瞳孔的变化及患者的反应。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科需扩散瞳孔的患者60例,其中观察组30例,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对照组30例,采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进行散瞳,分别于散瞳后5min、10min、15min、20min后观察记录瞳孔直径大小,并观察散瞳前后患者血压、心率的变化及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果 用常规的散瞳方法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至少连续滴眼4次方可将瞳孔散大,且不能保证瞳孔在数小时内不再回缩;采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进行散瞳,滴眼2次-3次便可充分散大瞳孔,且确保数小时内瞳孔不再回缩。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现采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联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进行散瞳,可加快散瞳速度,缩短检查及手术的准备时间,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60例糖尿病病人散瞳后瞳孔直径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平  项占梅 《护理研究》2006,20(4):347-347
散瞳是眼科白内障、视网膜脱离等手术前的重要准备工作。眼科的内眼手术要求瞳孔直径达到6mm~8mm,并能在术中维持散大状态。术中最理想的瞳孔直径应>7mm。但临床工作中发现,糖尿病病人的瞳孔直径在散瞳30min时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状态[1]。为探讨糖尿病对瞳孔的影响程度,我们对60例内眼手术的糖尿病病人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样本来源于中日友好医院眼科2003年11月—2004年3月门诊糖尿病病人,共60例(60眼)。病史在1年~病人22例(22眼);病史在10年~的病人20例(20眼);病史在20年~30年病人18例(18眼)。病人的疾病诊断:白内障(无…  相似文献   

18.
两种滴眼液用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前散瞳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复方托吡卡胺与托吡卡胺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前的散瞳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9月-2007年4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50例用复方托吡卡胺散瞳,对照组50例用托吡卡胺散瞳,分别于散瞳后3min、5min和10min观察记录瞳孔直径大小,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在3min、5min和10min内,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与托吡卡胺滴眼液的散瞳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托吡卡胺散瞳效果优于托吡卡胺,能缩短术前护理准备的时间,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特点。 方法:选择1992-01/1999-07在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骨科接受腰椎管减压术的患者56例,均自愿参加观察。分为2组,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各28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1:1回顾性配对分析。患者在康复后1~6个月开始检查,随访时间2-5年,对术后康复效果进行评估。临床效果评估为优、良、可、差。优为腿痛完全消失,正常活动完全恢复。良为偶而出现腿痛,不需药物可缓解,可以正常活动。可为中等度疼痛,常需药物才能缓解,正常活动轻度受限。差为术前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善,或正常活动严重受限。客观评估标准为神经传导速度检测记录。 结果:56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两组患者临床特点比较:除糖尿病组患者有突然发作、夜间痛、疼痛非体位性缓解等特点外,两组的其他术前症状相似。周围血管供血不足在糖尿病组占29%、非糖尿病组占4%。②两组患者电生理检查结果比较:糖尿病组78%的患者及非糖尿病组25%的患者出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③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比较:糖尿病组28例患者术后康复效果优、良、可、差分别为5,15,5,3例;非糖尿病组分别为6,16,5,1例,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56,P〉0.05)。 结论:神经传导检查是腰椎管狭窄症合并糖尿病最有价值的客观评估手段,糖尿病不影响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作用。方法回顾分析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82例,单纯糖尿病不合并高血压者98人为病例1组,合并有高血压者84人为病例2组,对每个患者散瞳后直接检眼镜检查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对比两组间DR的患病率和分期情况。结果病例1组和病例2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比较:病例2组DR的的发生率均高于病例1组(χ2=4.12,P〈0.05)。结论高血压可加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控制和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