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3 毫秒
1.
以新鲜毛竹笋为原料,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毛竹笋发酵过程中总酸、亚硝酸盐、pH、乳酸菌总数以及NaCl含量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笋在发酵过程中总酸和NaCl含量逐渐增加,亚硝酸盐出现峰值,pH逐渐降低,乳酸菌总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挥发性风味物质总量有所增加。此外,竹笋经漂烫后采用乳酸菌发酵对毛竹笋品质的保持效果最好,发酵63 d后毛笋中总酸含量为5.39 g/kg;亚硝酸含量最低(0.45 mg/kg);pH较快趋于稳定;乳酸菌数总数最多,为0.89×106 CFU;NaCl含量最高,为7.46%;鉴定出65种挥发性化合物。从而说明,人工接种乳酸菌进行发酵可以有效缩短发酵时间,提高发酵食品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复合添加剂对苜蓿青贮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微生物添加剂对苜蓿青贮效果的影响,以发酵活干菌和乳酸菌两种微生物复合添加剂为材料,分别设置三种不同添加浓度和对照,添加到袋装苜蓿青贮中,分别在青贮第4,8,16,30,60天后取样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微生物复合添加剂均可以改善苜蓿青贮的发酵品质,青贮pH显著下降,抑制氨态氮含量的增加,但对干物质含量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影响不显著。通过综合分析,本试验认为在苜蓿青贮中添加发酵活干菌复合添加剂2g/t或乳酸菌复合添加剂1g/t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优化乳酸菌发酵香菇柄产γ-氨基丁酸(GABA)的培养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分析法对培养基组分谷氨酸钠、氯化钙和磷酸吡哆醛(PLP)的添加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香菇柄产γ-氨基丁酸的最适培养基组分为:谷氨酸钠8 g/L,氯化钙0.3 g/L,PLP 0.2 g/L。在此条件下,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产量可达190.93 mg/L,发酵香菇柄中γ-氨基丁酸含量达到2.959 mg/g菇粉,比未经发酵处理的香菇柄原料提高了5倍,达到了富集γ-氨基丁酸的目的,为今后开发新型功能性香菇制品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豇豆为材料,探索紫外线处理对鲜切菜品质的影响,并为我国鲜切蔬菜的保鲜技术提供参考依据。实验用紫外线照射鲜切菜不同时间(0,20,30,40,50,60min),并测定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真菌的菌落总数,以及亚硝酸盐含量、VC含量和失质量率。结果表明,照射时间为30min,可有效控制鲜切豇豆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并能有效杀灭(甚至彻底清除)大肠杆菌,对真菌、乳酸菌、肠杆菌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鲜切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最低,VC含量与其他处理相比保存最好,感官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黄秋葵泡菜泡制过程中主要成分变化规律,以黄秋葵嫩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泡制过程中有机酸、VC、粗纤维、总糖、多糖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泡制过程中黄秋葵泡菜的有机酸含量从0.02%增加到0.04%;VC含量从0.41 mg/100 g逐步降低到0.33 mg/100 g;粗纤维含量从3.00 mg/100 g增加到8.37 mg/100 g;总糖和多糖的含量分别从30.40%逐步降低到13.01%,从3.20%逐步降低到1.52%;亚硝酸盐含量随泡制先增加到1.29 mg/kg(泡制3 d)后迅速降低至0.80 mg/kg(泡制7 d)。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密度胁迫对兴凯湖翘嘴鲌幼鱼运输水质和成活率的影响,确定适宜的运输密度,为兴凯湖翘嘴鲌的科学运输提供参考依据。对兴凯湖翘嘴鲌采用塑料桶模拟运输试验,在6个不同运输密度(D = 20、40、60、80、100、120 g/L)下运输10 h,探究运输密度不同对水质中氨氮、亚硝酸盐浓度及翘嘴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氨氮对兴凯湖翘嘴鲌的48 h-LC50和96 h-LC50值分别为22.66 mg/L和16.70 mg/L,安全浓度为1.67 mg/L;亚硝酸盐对兴凯湖翘嘴鲌的48 h-LC50和96 h-LC50值分别为0.18 mg/L和0.12 mg/L,安全浓度为0.01 mg/L。运输10 h 20 g/L和40 g/L组的成活率为100%,60、80、100、120 g/L组的成活率与0 h相比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且10 h时120 g/L组的成活率为0;各个组的pH值随运输时间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且高密度组的下降趋势大于低密度组;随着运输时间的增加各个组的氨氮浓度均呈现上升趋势(P<0.05),且密度越大,氨氮浓度上升越显著;各个组的亚硝酸盐浓度随着运输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且与翘嘴鲌密度呈现正相关,密度越大,亚硝酸盐浓度上升越显著(P<0.05)。在模拟运输过程中,水质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受到运输时间和密度的双重影响,运输时间越长,密度越高,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越高,兴凯湖翘嘴鲌的成活率越低。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食用菌对香肠发酵菌降解亚硝酸盐的影响,在模拟培养基中添加亚硝酸盐,接种香肠混合发酵菌剂,经控温发酵,测定亚硝酸盐含量,以亚硝酸盐的降解率为评价指标,在香肠发酵前添加食用菌,研究食用菌对香肠发酵菌降解亚硝酸盐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平菇用量为60 g/kg时,亚硝酸盐降解率最高为96.36%;杏鲍菇用量为40 g/kg时,亚硝酸盐降解率最高为93.88%;香菇用量为40 g/kg时,亚硝酸盐降解率最高为93.72%;金针菇用量为60 g/kg时,亚硝酸盐降解率最高为95.69%。正交试验结果表明,4种食用菌混合添加最佳用量分别为平菇10 g/kg,杏鲍菇20 g/kg,金针菇20 g/kg,香菇20 g/kg,降解率可达到98.36%。在发酵香肠中添加食用菌对香肠发酵菌降解亚硝酸盐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单因素正交试验方法,对马铃薯淀粉发酵生产L-乳酸的培养基主要因子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干酪乳杆菌发酵马铃薯淀粉生产L-乳酸的种龄为12h,培养基碳源质量浓度为120g/L,MgSO4·7H2O含量为0.30%,MnSO4含量为0.05%;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发酵培养基中氮源的最适质量浓度分别为酵母粉5g/L,蛋白胨5g/L,牛肉膏5g/L;在此条件下L-乳酸质量浓度为108.3g/L,得率为90.3%,L-乳酸产量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酶和乳酸菌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与玉米(Zea mays L.)秸秆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酶制剂(E)、乳酸菌制剂(LAB)、酶+乳酸菌制剂(E+LAB),60天后测定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结果表明:添加酶或乳酸菌制剂均提高了多年生黑麦草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添加剂组p H、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氨态氮/总氮值低于(P0.05)或显著低于(P0.05)对照组,乳酸、粗蛋白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E和E+LAB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低于其他各组,而LAB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V-Score评分结果表明LAB处理组青贮发酵品质分数最高。因此,在多年生黑麦草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实际生产过程中,单独使用乳酸菌即可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传统中韩泡菜为研究对象,采用异硫氰酸苯酯柱前衍生化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了中韩泡菜中的游离氨基酸种类和含量。对17种氨基酸混合标准样品检测结果可知,所有的氨基酸在35 min内全部出峰,优于文献报道的检测方法;大部分氨基酸在浓度0.02~2.50 mmol/L时均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17种氨基酸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9.5%~94.7%,检测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0.7%。从检测到的氨基酸种类来看,中国泡菜中没有酪氨酸、缬氨酸和蛋氨酸,而韩国泡菜中仅没有蛋氨酸,其他氨基酸均检测出来。从检测到的氨基酸含量来看,中国泡菜中的各种氨基酸含量均远大于韩国泡菜,其中中国泡菜中的天冬氨酸、谷氨酸、赖氨酸和甘氨酸含量比韩国泡菜高出1倍左右,而苯丙氨酸含量比韩国泡菜高出近8倍;中国泡菜中的总氨基酸含量(12 204.19μg/g泡菜)远高于韩国泡菜中的总氨基酸含量(5 275.27μg/g泡菜),前者为后者的2.3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对玉米幼苗的影响,以40 g/L、50 g/L、60 g/L和70 g/L玉米秸秆-土壤浸出液自然发酵及腐熟剂发酵液为试材,用滤纸培养、盆栽法和常规方法测定种子发芽率、幼苗根长、根数、株高、幼苗鲜重、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随发酵液浓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根长、根数、根系鲜重、株高、叶片鲜重均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相同浓度腐熟剂发酵液的上述指标值均大于自然发酵液;其中50 g/L自然发酵和60 g/L腐熟剂发酵液种子发芽率较高;腐熟剂发酵液显著增加幼苗根长;50 g/L腐熟剂发酵液极显著增加根数;各处理对幼苗根鲜重、叶片鲜重和株高无显著影响。50 g/L自然发酵液、60 g/L腐熟剂发酵液根系和叶片游离脯氨酸及丙二醛含量与土壤浸出液无显著差异;总体看,50 g/L自然发酵及60 g/L腐熟剂发酵液对玉米幼苗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玉米秸秆配施腐熟剂发酵可减弱其化感作用,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时可适当增加秸秆还田量。  相似文献   

12.
红酵母发酵产类胡萝卜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红酵母菌株AS2.2241液态发酵产类胡萝卜素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工艺条件,分析了碳源、氮源、无机盐的质量浓度,以及反应温度、初始pH值、菌种种龄、发酵时间、转速等因素对类胡萝卜素产量的影响,确定了小规模发酵生产的最适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红酵母AS2.2241菌株在5L发酵罐中产类胡萝卜素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葡萄糖40g/L,酵母粉10g/L,蛋白胨10g/L,MgSO41g/L,K2HPO40.5g/L,发酵温度28℃,pH值6.0,接种量10%,接种龄48h,培养时间145h,发酵液体积2L,转速280r/min,空气流速量3.00L/min,罐压0.01MPa。在此条件下,获得生物量的质量浓度达35.12g/L,类胡萝卜素的质量浓度达301.78μg/g。  相似文献   

13.
以舞茸(Grifola frondosa)LT菌株为材料,研究培养基营养成分对其菌丝体和胞外多糖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葡萄糖、蛋白胨、磷酸二氢钾及维生素B1为最适宜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多因素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上述组分的浓度,确定舞茸菌丝体最适宜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10%豆芽汁200 mL,葡萄糖20 g/L、蛋白胨5 g/L、磷酸二氢钾4 g/L、维生素B130 mg/L,pH 7.0;胞外多糖最适宜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10%豆芽汁200 mL,葡萄糖20 g/L、蛋白胨3 g/L、磷酸二氢钾4 g/L、维生素B130 mg/L,pH 7.0。研究为进一步开展舞茸菌丝体和胞外多糖液体发酵与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GM-1菌株为分离自海洋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有强烈抑制作用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以菌体密度和无菌滤液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作用为检测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GM-1菌株生长及产抗菌物质培养的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该菌株生长和产抗菌物质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和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GM-1菌株生长及产抗菌物质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10g/L,牛肉膏16g/L,酵母膏3g/L,FeSO40.4g/L。最佳发酵条件为:28℃,pH7.0,200r/min摇床培养60h,种子液浓度108cfu/mL接种量为10%,装液量为70mL/250mL。  相似文献   

15.
1株酵母菌产GABA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专利菌株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 GPT-5-11为供试菌株(专利号:201010182948.5),通过液态发酵试验优化其培养条件,研究γ-氨基丁酸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成分( g /L) 为:葡萄糖24.5,酵母膏6.2,大豆蛋白胨6.2,吐温80 2ml,乙醇4ml,MgSO4?7H2O 0.2,MnSO4?4H2O 0.045,L-MSG12.5,含0.5%谷氨酸。培养基中添加L-MSG浓度为12g/L,pH值为6.5,37℃发酵48 h。在最优条件下,γ-氨基丁酸产量最高可达2.58g/L。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发酵液中筛选自藏灵菇产胆盐水解酶干酪乳杆菌KL1的活菌数量,通过采用5 L自动发酵罐进行三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培养基与发酵条件对发酵剂活菌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温度40℃、接种量3%、发酵液pH 6.5、发酵时间20 h的条件下,采用改良MRS培养基,发酵剂活菌数量最高,为8.2×109 CFU/mL。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剂的活菌数是优化前的25.63倍。  相似文献   

17.
盐害是一种重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限制植物的生长并降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对9个山东大豆育成品种种子进行不同盐浓度处理(5、10、15 g.L-1),统计了种子的发芽数、相对发芽率、株高、胚根长和须根数,分析了其相对盐害指数,评价各品种的耐盐性。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品种间的发芽数、株高、和须根数都呈下降趋势,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在5 g.L-1的盐浓度处理下,3个品种的胚根长较对照呈增长趋势,其他指标在三个盐浓度处理下均呈降低趋势。在5 g.L-1的盐浓度处理下,9个品种都为高耐盐品种;在10 g.L-1的盐浓度处理下,有5个高耐盐品种;在15 g.L-1的盐浓度处理下,有1个高耐盐品种。证明了不同盐浓度处理下相对盐害指数与发芽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能更好的反应大豆的耐盐性,为大豆耐盐种质创制提供丰富的数据参考和亲本材料,为完善大豆种质资源耐盐性研究和提高盐渍土壤利用效率提供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盐胁迫下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特性及耐盐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根据不同杂交水稻组合发芽期对盐胁迫的反应,筛选出适合在盐渍土壤种植的杂交水稻组合。采用人工气候箱内培养皿培养,用4、8和12 g/L 3个NaCl单盐浓度对8份杂交水稻组合进行盐胁迫处理,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每培养皿放30粒种子。分别于4天和7天后调查种子发芽率,7天后调查芽长、主根长和根数。以相对盐害率对杂交组合进行耐盐性评价。发芽率、芽长、主根长和根数随盐浓度升高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较低盐浓度(4、8 g/L)时的下降不明显,部分组合还高于对照;高浓度盐溶液(12 g/L)显著抑制水稻种子的发芽率,芽长、主根长和根数均显著下降,降幅分别为35.8%、57.6%、76.1%和83.8%;随着盐浓度的提高,根数下降较快,盐胁迫对杂交水稻组合的根数影响要大于芽长和根长;筛选出发芽期强耐盐组合‘桂源优500’、‘II优1040’(1级),‘II优1050’、‘甬优12号’(3级)。以12 g/L NaCl单盐浓度可作为杂交水稻组合发芽期耐盐性分级评价的适宜浓度,相对盐害率可以作为杂交水稻发芽期耐盐性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9.
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了1株木糖醇高产菌株,该菌株发酵玉米芯水解液后获得的发酵液,通过离心去除菌体,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木糖醇产量。采用摇瓶发酵对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测定发酵液中木糖的残留量、木糖醇的产量、木糖醇的转化率来确定最佳的发酵工艺。结果表明,木糖醇的产量由最初3.12g/L增加到8.79g/L,转化率由15.6%增加到43.95%;优化后,最佳培养基条件为:选用木糖质量浓度为20g/L的玉米芯水解液为碳源,质量浓度为2.5g/L的蛋白胨和2.5g/L的酵母浸膏作为氮源,质量浓度为3.0g/L的KH2PO4,4.0g/L的NaCl,0.5g/L的MgSO4·7H2O,最佳发酵条件为:摇瓶发酵装液量80mL/250mL,转速160r/min,pH值为5.0,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44h,在此条件下,木糖醇最大产量是13.84g/L,木糖转化率达69.0%。该菌株经初步研究,显示了良好的研究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