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低切迹腓骨远端后外侧接骨板治疗B型踝关节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0年5月~2011年12月对58例B型踝关节骨折的患者使用低切迹腓骨远端后外侧接骨板对外踝骨折进行内固定治疗,手术采用踝关节后外侧入路,首先处理外踝骨折,复位骨折后,将低切迹腓骨远端后外侧接骨板置于腓骨后外方或后方,然后在同一入路内复位后踝骨折并固定,  相似文献   

2.
老年踝关节骨折治疗中腓骨远端内固定方法的个体化选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踝关节骨折治疗中腓骨远端内固定方法的个体化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手术治疗的68例老年踝关节骨折病例,其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62~81岁,平均69.2岁。根据Danis-Weber分型:Weber A型19例;Weber B型31例,Weber C型18例。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22例,旋前外旋型18例,旋后内收型19例,旋前外展型9例。所有患者根据骨折类型和个体化差异对腓骨远端骨折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方法治疗。观察术后临床检查、影像学指标,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进行手术疗效评价。结果:本组Herbert螺钉固定12例,克氏针张力带固定7例,1/3管型钢板固定5例,重建钢板固定6例,腓骨远端解剖复合钢板固定17例,腓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21例。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7.7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皮肤坏死,未出现骨不愈合、踝关节不稳、内固定松动断裂。骨折愈合时间为2.7~4.0个月,平均3.2个月。不同内固定组患者AOFAS评分、VAS评分、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踝关节活动度背伸为6°~18°,平均15°;跖屈26°~47°,平均37°。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88.4±4.3,其中优34例,良30例,可4例。结论:在老年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中,采用个体化内固定腓骨远端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Weber A型腓骨远端骨折的内固定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Weber A型腓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克氏针张力带、Herbert螺钉、腓骨钩钢板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术后通过临床查体、影像学检查、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2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皮肤坏死。骨折均顺利愈合,未出现骨折复位丢失和内固定松动、断裂。末次随访根据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判定踝关节功能:优20例,良27例,可1例。踝关节活动度:背伸8°~19°,跖屈28°~46°。3种内固定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Weber A型腓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中,根据骨折块大小和形态、骨质特点和局部皮肤软组织情况综合考虑,合理选择内固定方式,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经腓骨下段钢板间接复位固定术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腓骨下段钢板间接复位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02~2005年收治并经随访的胫腓骨远端骨折32例,根据AO/ASIF分型:A型17例,B型9例,C型6例,采用经腓骨下段铡板间接复位固定术,部分行胫骨下段正中小切口胫骨外侧植骨;术后均予以石膏托外固定踝关节于90°位3个月,观察伤口及骨折的愈合情况,6周后可逐渐加强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平均随访16个月(6~24个月),骨折均愈合,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4周,无伤口感染、钢板螺钉松脱折断及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根据Mazur的踝关节功能评分:优17例,良10例,可5例,优良率为84.4%。结论经腓骨下段钢板间接复位固定术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对骨折局部血供破坏小,并发症发生率低;虽术后需辅助长时间石膏固定,但加强踝关节功能锻炼仍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经腓骨前方外侧入路治疗GustiloⅢ型胫腓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经腓骨前方外侧入路结合外固定架治疗GustiloⅢ型胫腓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自2007年至2010年治疗9例GustiloⅢ型开放性胫腓骨远端骨折,男7例,女2例;年龄29~51岁,平均40岁。所有患者I期急诊清创后钢板内固定腓骨,外固定支架跨踝关节固定胫骨,待小腿内侧植皮成活后拆除外固定架,Ⅱ期采用I期腓骨切口经腓骨前方入路固定胫骨。早期行功能锻炼,观察骨折愈合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37个月,平均21个月。9例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24周,均无钢板断裂及螺钉松动。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优3例,良4例,中2例。结论:经腓骨前方外侧入路治疗GustiloⅢ型开放性胫腓骨远端骨折,复位质量高,可早期恢复踝关节功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腓骨双钩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Danis-Weber A、B型外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17-01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32例Danis-Weber A、B型外踝骨折,选用合适的腓骨远端双钩锁定接骨板,将双钩尖端钩住外踝尖,近端贴伏于腓骨远端外侧,经滑动孔置入合适的螺钉固定。合并的后踝骨折用1或2枚空心钉固定。合并的内踝骨折采用克氏针、空心钉固定。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者置入1枚皮质骨螺钉穿透3层皮质固定。结果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3(11~20)个月。骨折均解剖复位,无骨折复位丢失及再移位,外踝未见短缩、外侧移位,未断钉、断板,未出现创伤性关节炎。骨折愈合时间9~13周,平均12周。末次随访时采用Baird-Jackson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优16例,良13例,可3例。末次随访时测量腓踝角为51.3°~52.7°,平均52.2°;t角为7.9°~14.7°,平均13.3°;外踝与内踝长度差值为9.5~10.2 mm,平均9.8 mm。结论腓骨双钩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是Danis-Weber A、B型外踝骨折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通过三维立体固定可有效维持外踝长度,控制外踝旋转及外侧移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侧解剖型锁定接骨板联合内侧重建接骨板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外侧解剖型锁定接骨板联合内侧重建接骨板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25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7—20个月,均获骨性愈合。MEPS评分平均90分,其中优14例,良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4.0%。结论外侧解剖型锁定接骨板联合内侧重建接骨板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能够获得稳定固定,允许早期功能锻炼,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前外侧入路低弯度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并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8-12诊治的16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采用前外侧入路显露骨折部位,采用胫骨前外侧3.5 mm低弯度锁定接骨板固定后外侧平台骨折,接骨板尽可能向后放置,置入接骨板近端4枚竹筏锁定排钉对后外侧柱起坚强支撑作用。结果 16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2(10~16)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腓总神经损伤。所有患者术后骨折均愈合,未发现复位丢失、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9~13周,平均11.4周。开始完全负重时间9~14周,平均12.2周。胫骨平台骨折复位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优13例,良3例。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优14例,良2例。结论经前外侧入路低弯度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强度,骨折复位固定确切,能够满足术后康复需要,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小腿远端前外侧改良切口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2例胫腓骨远端骨折通过小腿远端前外侧改良切口显露胫骨和腓骨远端,把腓骨钢板置于腓骨外侧;直视下将胫骨骨折复位,通过经皮钢板固定技术将胫骨钢板放置于其远端外侧。结果 22例均获随访平均(38.0±10.6)个月,骨折均于术后3个月愈合,未出现皮肤坏死、切口裂开、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等并发症。结论采用经小腿远端前外侧改良切口内固定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效果良好,可以避免传统手术入路导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侧解剖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49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行切开复位解剖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均获平均17.2(12~24)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疗效按AOFAS评分标准进行评估:优30足,良14足,可4足,差1足,优良率89.8%。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皮瓣坏死及腓骨肌腱断裂。结论外侧解剖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固定可靠、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8):1711-1714
[目的]探讨经腓骨小头上入路及倒"L"形接骨板治疗累及后外侧髁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4年8月,本科收治12例累及后外侧髁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经腓骨小头上入路复位并置入"L"形锁定接骨板固定胫骨平台后外侧髁,同期处理其他部位损伤。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9.2个月。[结果]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骨折愈合良好。参照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分,获69~94分,平均86.42分,其中优8例,良3例,中1例,优良率91.67%。[结论]经腓骨小头上入路及倒"L"形接骨板治疗累及后外侧髁的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操作简单方便,暴露清楚,关节面支撑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锁骨远端接骨板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6-01诊治的38例锁骨远端骨折,17例采用锁骨远端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接骨板组),21例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钩钢板组)。结果 3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1(6~15)个月。接骨板组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钩钢板组15例(71.4%)出现并发症,接骨板组2例(11.8%)出现肩关节活动受限。接骨板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钩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采用锁骨远端接骨板与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后骨折均愈合良好,但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容易发生肩峰下骨溶解、内固定松动失效及肩关节疼痛等并发症;建议优先选择锁骨远端接骨板内固定,如果锁骨远端骨块过小可选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但骨折愈合后应尽早取出钢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经腓骨后侧入路显露外后踝在治疗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对26例Weber—AO分类踝关节骨折的患者(A3型4例,B3型14例,C1型5例,C2型3例),经腓骨后侧入路,显露固定外后踝。采用Baird-Jackson的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踝关节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4-24个月,平均14个月,无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仅1例发生腓骨肌肌腱炎,取出钢板后症状缓解。骨折于16周内均达到骨折愈合。26例中疗效为优17例,良5例,可4例,优良率为84.3%。结论:腓骨后侧入路治疗踝关节骨折,可单切口充分显露并固定后外踝,减少缝合时的张力,可以提高切口愈合率与骨折稳定性,早期踝关节功能锻炼,为踝关节骨折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经腓骨后侧入路显露外后踝钉板内固定在治疗AOB3型踝关节骨折中应用效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36例Weber-AO分类B3型踝关节骨折的患者,经腓骨后侧入路,显露固定外后踝。采用Baird—Jackson的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踝关节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无切151感染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仅l例发生腓骨肌肌腱炎,取出钢板后症状缓解。骨折于16周内均达到骨折愈合。36例中疗效为优24例,良7例,可5例,优良率为86.0%。结论:腓骨后侧入路治疗踝关节骨折,可单切口充分显露并固定后、外踝,减少缝合时的张力,可以提高切口愈合率与骨折稳定性,早期踩关节功能锻炼,为踝关节骨折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外侧改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股骨粗隆间EvansⅣ型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2012年1月对1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Ⅳ型)患者采用股骨近端外侧改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与同期22例采用DHS治疗进行比较分析。观察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骨折愈合时间,Merled’Aubigne评分,早期及晚期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6~22个月,平均12个月。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Merled’Aubigne评分、晚期并发症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骨折愈合时间、早期并发症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股骨近端外侧改良锁定加压接骨板和DHS均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髓外固定方式,各种内固定都有其自身特点,股骨近端外侧改良锁定加压接骨板尤其适用于Evans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肩关节前外侧微创入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01采用肩关节前外侧微创入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65例肱骨近端骨折,比较术前、术后1周、1个月、1年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DASH评分、疼痛VAS评分。结果 6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18个月,平均13.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3~3.5个月,平均3.2个月。术后1周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DASH评分、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年上述观察指标较术后1周持续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肩关节前外侧微创入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减轻术后疼痛,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俯卧位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旋后外旋型踝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等。方法采用俯卧位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旋后外旋型踝部骨折32例,其中Ⅱ度损伤5例,Ⅲ度损伤8例,Ⅳ度损伤19例;术中腓骨接骨板均放置在腓骨后侧,后踝21例采用空心螺钉固定,6例采用接骨板固定,术中均未行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记录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及踝关节评分情况。结果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2周拆线。本组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12~14个月,平均12个月。1例患者术后出现腓骨后侧疼痛,考虑为内固定所致的腓骨肌腱刺激征,待骨折愈合拆除内固定后疼痛消失。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12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优23例,良8例,差1例,优良率为96.8%。结论俯卧位后外侧入路复位和固定旋后外旋型踝部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具有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手术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4):1336-1337
[目的]观察腓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1例锁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腓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同时行关节复位、关节囊修复术。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伤口愈合及骨折愈合情况。采用Rockwood肩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本组手术时间为30~90 min,术中出血50~150 ml。术后均获随访。术后X线检查示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牢靠。随访期内骨折均愈合,未出现钢板断裂、螺钉拔出、皮肤坏死感染、骨折延迟愈合或畸形愈合等并发症。Rockwood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功能优9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为91%。[结论]腓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近端移位骨折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低切迹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低切迹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17例桡骨极远端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测量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偏角,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量表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 手术时间45~65(56. 8±4. 9) min,均未进行植骨。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4~8周。随访期内无切口感染、骨折块移位、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效、骨折延迟愈合、螺钉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桡骨远端掌倾角10°~15°(11. 8°±2. 4°),尺偏角20°~25°(22. 1°±2. 5°);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量表评价腕关节功能:优9例,良7例,中1例,优良率16/17。结论 采用低切迹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腕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经腓骨截骨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腓骨截骨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采用经腓骨截骨入路治疗17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男12例,女5例;年龄24~76岁,平均37.8岁。按Schatzker胫骨平台骨折分类法:Ⅱ型骨折8例,Ⅲ型骨折3例,Ⅴ型骨折6例。所有患者随访中摄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记录随访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并采用Rasmussen放射评分标准对患者膝关节的X线表现进行评估,根据末次随访结果采用Rasmussen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9~35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0~18周,平均13.5周。随访期间未见高度丢失,术后1例出现腓总神经损伤症状,小腿远端外侧、足背出现局部感觉减退,术后2周恢复。Rasmussen放射评分14.0~18.0分,平均17.5分。膝关节活动度-5°-0°-135°,平均活动范围123.5°。膝关节功能按照Rasmussen评分为22~30分,平均26.9分。结论 经腓骨截骨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暴露充分,复位及固定满意,不会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及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