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释放系统(LNG-IUS)对子宫内膜息肉(EP)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妇科2018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108例EP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4,予以TCRP联合LNG-IUS治疗)和对照组(n=54,予以TCR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月经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和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水平,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与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6个月两组月经期缩短、月经量减少、子宫内膜厚度下降,观察组月经期、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FSH、LH、E2、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41%)和复发率(5.56%)均低于对照组(22.22%、2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RP联合LNG-IUS治疗EP患者可有效缩短月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宫腔镜手术联合孕激素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08年12月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治疗的113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采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一次性去除子宫内膜息肉,术后随机分为2组:单纯TCRP组54例(对照组),术后无任何治疗;TCRP术+甲羟孕酮组59例,术后月经后半周期口服甲羟孕酮10mg 1次,d,共3个月。2组随访时间为3-6mo,观察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情况。结果单纯TCRP组术后EP复发15例,TCRP术后口服甲羟孕酮组EP复发1例。单纯TCRP术组与TCRP术后口服甲羟孕酮组相比,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概率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口服孕激素可抑制子宫内膜及残存的子宫内膜息肉,降低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预处理联合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EP)的疗效。方法 80例多发性EP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43例患者在行TCRP前服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1个月,对照组37例患者在行TCRP前不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TCRP术前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2组患者月经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EP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子宫穿孔、出血过多、周围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TCRP术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预处理可使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变薄,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阴道出血时间,降低术后EP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赵嵩   《中国医学工程》2014,(3):117-117
目的观察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术)联合妈富隆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EP患者120例行TCRP术,术中切下组织全部送病理检查,经病检确诊为EP,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单纯TCRP组6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应用缩宫素及抗生素2 d;TCRP+妈富隆组60例(观察组),术后常规应用缩宫素及抗生素2 d,从术后第3天开始口服妈富隆,每日1次,连用21 d为1个疗程,周期治疗3个月,两组随访时间为1年,观察术后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有效率95.4%,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5.00%)显著低于对照组(18.33%),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RP联合妈富隆是治疗EP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不良反应少,可降低EP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后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预防复发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85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常规组45例,联合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宫腔镜电切术切除治疗;联合组在行宫腔镜电切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后放置LNG-IUS。记录随诊过程中两组患者复发病例及阴道流血情况。结果:联合组术后3、6、9个月月经量明显少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6、9个月联合组复发例数少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电切术切除后使用LNG-IUS可明显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吴荣莉 《西部医学》2017,48(6):12-13,39
目的观察中药预防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电切术(TCRP)者随机分为3组,中药组、西药组各40例,空白组30例。在TCRP术后中药组予黄芪败酱散治疗,西药组予妈富隆治疗,空白组不予任何药物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2个月,中药组与西药组复发率低于空白组,月经异常发生率少于空白组(P均<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月经改善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子宫内膜厚度术后均小于术前(P均<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术后3个月子宫内膜厚度小于术后12个月,且均较空白组术后3个月小(P均<0.05)。结论黄芪败酱散可以有效预防子宫内膜息肉TCRP术后复发,改善月经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方法:将96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行TCRP治疗,术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抗感染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加用LNGIUS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及6个月月经量均较术前降低,且下降幅度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术前缩小、血红蛋白水平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缩小及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显示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及复发率分别为4.17%、2.08%,对照组分别为16.67%、1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采用TCRP联合LNGIUS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也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11):1012-1014
目的比较孕三烯酮与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辅助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于郑州市中心医院行TCRP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225例,根据术后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A、B、C组,每组75例。A组患者于术后第5天开始给予孕三烯酮治疗,B组患者在术后第1次月经来潮3~5 d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C组患者术后不做任何处理。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3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及异常子宫出血改善情况。结果 A、B、C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分别为16.00%(12/75)、1.33%(1/75)、38.67%(29/75),异常子宫出血改善率分别为92.00%(69/75)、86.67%(65/75)、88.00%(66/75);A、B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显著低于C组(χ~2=9.700、32.667,P<0.05),B组患者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显著低于A组(χ~2=10.191,P<0.05);3组患者异常子宫出血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70,P>0.05)。术前及术后1个月3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B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小于C组(P<0.05),但A、B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B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小于A、C组(P<0.05),但A、C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三烯酮和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辅助TCRP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均能有效降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抑制子宫内膜增生,且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效果优于孕三烯酮。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左炔诺孕酮缓释系统(LNG-IUS)、地屈孕酮及屈螺酮炔雌醇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术后复发的影响。 方法将93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分为地屈孕酮组、屈螺酮炔雌醇组和LNG-IUS组,各组31例。比较3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血清性激素水平、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 结果术后3、6、12个月,子宫内膜厚度、PBAC评分LNG-IUS组低于地屈孕酮组和屈螺酮炔雌醇组,术后6、12个月屈螺酮炔雌醇组低于地屈孕酮组(P<0.05)。术后12个月,LNG-IUS组促卵泡刺激素、雌二醇低于地屈孕酮组和屈螺酮炔雌醇组,且屈螺酮炔雌醇组低于地屈孕酮组(P<0.05)。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LNG-IUS组累积无复发率高于地屈孕酮组和屈螺酮炔雌醇组(P<0.05)。 结论LNG-IUS能更好抑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TCRP术后复发,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在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TCRP)后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减少月经量、调整月经周期等方面的作用。方法9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均接受TCRP,其中48例术后放置LNG-IUS,50例术后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12个月,随访12个月,观察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月经量、月经周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比较,LNG-IUS组月经量均少于去氧孕烯炔雌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G-IUS组17例患者表现为月经不规则。而去氧孕烯炔雌醇组中仅3例表现为偶发的月经间期少量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RP术后放置LNG-IUS与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比较,放置LNG-IUS较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更能有效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及减少月经量,而在月经周期调整方面,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效果优于LNG-IUS。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EP)是妇科常见疾病,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polyps,TCRP)能有效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但其术后复发率较高,因此,如何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本课题通过不同治疗方案对TCRP术后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及子宫内膜中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变化,从而探讨化瘀散结法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宁波市中医院妇科住院符合血瘀型诊断、宫腔镜及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147例,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对照组,每组49例,行TCRP后分别给予中药化瘀散结法、西药妈富隆及术后不予用药3种治疗方法,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血清E2、P及子宫内膜中ER、PR表达的变化及差异。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E2、P及子宫内膜ER无明显变化,中药组及西药组均可上调患者子宫内膜中PR表达,中药组PR表达上调最明显(P<0.05)。 结论 化瘀散结法可能通过改善子宫内膜血流情况,调控PR在子宫内膜的分布均衡,有效上调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内膜中PR的表达,促进内膜周期性完整脱落,从而抑制子宫内膜息肉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屈螺酮炔雌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5月行宫腔镜息肉电切术(TCRP)的育龄期妇女97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6例,术后当日即开始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3个月,对照组51例,术后不予其他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EP复发、月经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45例(97.8%)月经恢复正常,EP复发2例(4.3%),对照组41例(80.4%)月经恢复正常,EP复发9例(19.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RP联合屈螺酮炔雌醇治疗EP可有效改善月经,减少EP复发,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对子宫内膜息肉(EP)电切术病人血清雌激素、孕激素、炎性因子、子宫内膜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受体(IGF-ⅠR)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子宫内膜息肉病人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对照组在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后采取常规口服黄体酮药物治疗, 观察组联合放置LNG-IUS治疗。检测2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IGF-I及IGF-IR表达水平, 并分别进行组间比较。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 2组子宫内膜厚度、月经失血图评分法评分均下降, 且观察组病人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月经失血图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1)。6个月后, 观察组病人的子宫腺皮质、间质内的ER、PR水平降低, 且均低于同时点的对照组(P < 0.05~P < 0.01)。经过治疗, 2组病人各项炎症指标、IGF-I及受体mRNA相对表达量均降低,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0.05~P < 0.01)。随访6个月, 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切术切除子宫内膜息肉后, 置入LNG-IUS可以有效降低病人雌孕激素水平, 且能缓解术后炎症状态, 并降低IGF-I水平,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米非司酮(RU486)治疗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EP)前后的雌、孕激素受体(ER、PR)及Ki-67、Bcl-2水平变化,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药物治疗方法。方法: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458例,均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子宫内膜息肉,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髅息肉中雌、孕激素受体及Ki-67、Bcl-2的表达;随访以上患者,术后3个月~3年复发160例(经宫腔镜检查),均予大剂量米非司酮口服治疗,3个月后行宫腔镜检查,有残余息肉者55例,再行TCRP,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息肉中雌、孕激素受体及Ki-67、Bcl-2的表达。结果:米非司酮治疗复发子宫内膜息肉160例,105例EP消失,55例:EP缩小,子宫内膜息肉中雌、孕激素受体及Ki-67的表达均较服药前明显降低,而Bcl-2变化不大。结论:大剂量米非司酮通过降调子宫内膜息肉中雌、孕激素受体及Ki-67的表达而有效治疗子宫内膜息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子宫内膜息肉(EMP)为基础病,探究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手术后安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在治疗该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11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研究组患者68例采用宫腔镜手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宫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6个月、12个月、24个月后月经量以及子宫内膜等指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23%、68.8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2个月、24个月后月经量以及内膜厚度指标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EMP复发6例,复发率为8.82%,对照组患者EMP复发9例,复发率为2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较好的选择,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付忠连 《中外医疗》2012,31(25):12-1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行宫腔镜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择81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分为: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组(息肉切除组);宫腔镜刮宫术组(刮宫组);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组(内膜切除组)各27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内膜切除组明显高于息肉切除组与刮宫术组(P〈0.01);复发率比较:刮宫术组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1)。结论对需要保留生育能力的患者采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及术后联合孕激素类药物炔诺酮口服,能达到满意治疗效果。而对于无生育要求及年龄较大等情况采用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能避免EP的复发。  相似文献   

17.
季永军 《吉林医学》2014,(25):5590-5591
目的:评估醋酸戈舍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将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9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50例术后用醋酸戈舍瑞林3.75 mg皮下注射,每隔28天1次,共4~6个月;B组48例术后用米非司酮12.5 mg口服,1次/d,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术后盆腔疼痛缓解情况、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盆腔疼痛缓解率为90.0%(45/50),B组为85.4%(41/4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复发率为6.0%(3/50),B组为22.9%(10/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A组为12.0%(6/50),B组为14.6%(7/4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酸戈舍瑞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0):64-66
目的分析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患者行TCRP术后的妊娠结局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者75例,均在院内接受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TCRP)术,术后随访12~24个月,分析妊娠结局及影响因素。结果术后12个月内自然妊娠者15例,其中正常分娩者10例(66.67%),流产1例(6.67%),早产4例(26.67%);术后24个月内自然妊娠者33例,其中正常分娩者26例(78.79%),流产2例(6.06%),早产5例(15.15%);术后24个月自然妊娠率及正常分娩率均高于术后12个月(P均0.01);患者年龄、子宫息肉直径、个数、部位、糖尿病、不孕类型以及BMI值与术后妊娠情况存在一定的关系。结论采取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TCRP)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而且年龄、子宫息肉直径、个数、部位、糖尿病、不孕类型以及BMI值与术后妊娠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