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丹  何志勇  罗季阳  李轩   《中国医学工程》2011,(11):91-91,95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1例胸腰段脊柱骨折行经后路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观察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经术后6-18个月回访,21例均取得良好效果,术前伤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47.3%对比术后2d伤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91.3%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伤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89.7%对比术后2d伤椎椎体前缘平均高度91.3%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可达到良好复位、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单侧置钉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对侧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在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疗效,得出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经单侧伤椎椎弓根椎体植骨联合伤椎对侧椎弓根置钉内固定后,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防止术后远期椎体高度和矫正Cobb角的再丢失以及内固定的松动、断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胸腰椎骨折的同时,对伤椎经椎弓根进行椎体内植骨33例,观察手术前和术后不同时期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恢复情况。结果本组33例无内固定失败并发症,伤椎高度、Cobb角基本恢复正常,植骨愈合良好,脊柱稳定性恢复,后期随访无丢失。结论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重建脊柱稳定性,防止术后矫正度丢失,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入路减压同时经伤椎椎弓根向伤椎椎体内植骨,行稚弓根钉一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腰段脊枉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后入路经伤椎弓根向伤椎椎体内植骨,同时行椎管环形或次环形减压、短节段或长节段椎弓根钉一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83例,其中59例获得随访。术前及随访时行X线和CT检查,测量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值,比较术后椎体高度的恢复程度,同时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无植骨操作所致的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无感染。CT检查显示椎体内植骨块融合良好。结论:后路行椎管减压及内固定的同时,经伤椎椎弓根向椎体内植骨,能够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损伤阶段的前、中柱的稳定性,也能预防术后远期发生椎体塌陷。局部自体骨取材方便,较异体骨费用低廉,较取髂骨并发症少,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赵选尚 《吉林医学》2011,(5):962-963
目的:探讨和总结胸腰段椎体骨折应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并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脊柱后路正中切口,应用手法及椎弓根钉棒系统对伤椎复位、内固定并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伤椎平均复位率在95%以上,脊柱损伤局部稳定性得以重建。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并植骨治疗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符合脊柱稳定的生物力学要求,是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非常好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因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术的患者42例。术前、后2周及6个月行X线检查,并观察椎体的复位情况及是否有椎弓根钉的松动以及断裂等情况发生。测量术前和术后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值和Cobbs角的值并进行比较。结果脊柱的生理曲度以及椎体高度均恢复满意,术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为52.4%,术后2周和术后6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98.0%和95.8%,术前的Cobbs角为26.1°,术后2周和术后6个月Cobbs角分别为4.8°以及5.1°,术前,术后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s角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术中无神经损伤,术后无内固定断裂或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并植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后路减压,经伤椎椎弓根填充自体骨颗粒,伤椎植入椎弓根钉,结合上下相邻椎体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3例.结果 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椎体高度恢复好,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可恢复伤椎椎体正常的骨小梁结构,恢复伤椎的生物力学强度;伤椎椎弓根钉分散内固定的承载应力,达到脊柱稳定的目的 ;两者联合应用可降低后期内固定松动、断裂及矫正度丢失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的主要目的 在于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查阅近20年内关于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国内外文献,将其进行比较分析,对该治疗方法 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总结,术后X线片显示,绝大多数患者的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无内固定物松动、无断钉断棒等并发症。因此,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结合伤椎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较传统跨伤椎内固定术式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短节段加伤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在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治疗体会。方法对6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行术前、术后X线、CT片变化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经6-15个月的随访,65例术后伤椎高度及钉棒稳定性调查,本组伤椎高度与术后相比较无塌陷,无脊柱不稳、断钉、断棒及螺钉松动现象发生,无脊髓神经损伤加重病例。结论短节段加伤椎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能最大限度地恢复椎体高度、恢复生理弧度,减少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伤椎椎体内自体骨粒植骨在老年人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6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平均年龄61.5岁,采用经椎弓根伤椎椎体内自体髂骨粒植骨同时采用后路短节段钉棒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结果: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摄X线片及CT检查,随访平均11个月,植骨融合率为100%,未出现明显椎体高度再丢失,无1例发生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老年人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经椎弓根伤椎自体骨植骨、短节段钉棒内固定后,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促进伤椎骨愈合,防止术后椎体高度的再丢失和内固定器械的松动、断裂。  相似文献   

11.
辛宏力 《中国现代医生》2012,(29):155-156,158
目的总结胸腰段脊柱骨折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8年2月~2011年2月共对6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行后路手术治疗,年龄20~72岁,平均39.6岁,男51例,女9例。其中跨伤椎固定38例,经伤椎固定置钉22例。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0个月。通过对两种手术方法术前术后的伤椎椎体前缘与后缘高度比值和矢状位后凸Cobb角比较,显示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后,椎体高度恢复和矫正后凸畸形效果好于跨伤椎组(P<0.01)。经伤椎组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现象,跨伤椎组发生断钉1例,松动1例。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行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较跨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有较好的复位和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35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椎体高度及椎体复位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明显高于术前,Cobb角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有利于矫正胸腰段脊柱骨折后凸畸形,强化钉棒系统内固定稳定性,防止术后椎体高度严重丢失现象,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对95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先后采用5种椎弓根内固钉系统,单纯行后路减压、脊柱固定融合手术,观察伤椎椎体的复位率及远期椎体高度的丢失率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伤椎体复位率(84.20±13.13)%,66例获平均18个月的随访,椎体高度丢失(21.0±12.68)%,损伤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经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较小、复位佳、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应首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骨折伤椎置钉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新鲜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9例Magerl-Harms-Gertzbein分类为A、B1、B2型的新鲜胸腰椎骨折病例,采用后路切开手术,同时在伤椎椎弓一侧或双侧置入长度相对较短的螺钉,在复位时直接推压伤椎椎弓根钉使后移椎体向前复位,椎体周围软组织紧张,骨碎块在一定程度上复位,恢复脊柱解剖序列及压缩椎体在一定程度上高度得到恢复。结果:59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9~46个月平均18个月,椎体前缘术前平均高度为46%,术后平均高度为91%;后缘术前平均高度为84%,术后为97%;2例内固定松动,1例内固定断裂。结论:经骨折伤椎置钉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即时复位,恢复伤椎高度及脊柱序列,提供可靠的内固定。  相似文献   

15.
    
俞宇  田晓华 《安徽医学》2014,(10):1402-1403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加自制植骨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加自制植骨器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共16例,骨折愈合后,行椎弓根钉取出术15例,并行远期随访,分别测量不同时期伤椎楔变角、后凸角及伤椎椎体、椎间隙高度。结果术后15例患者得到平均9.5年的远期随访,测得伤椎平均高度及Cobbs角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能恢复伤椎高度,能有效预防远期伤椎的椎体塌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对侧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在胸腰椎骨折中的疗效。方法采用经伤椎单侧椎弓根椎体植骨,对侧椎弓根及上下椎体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43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时行X线片检查,观察椎体高度及矫正Cobb角有无丢失,以及内固定物有无断裂、松动情况发生。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发生,术前、术后远期椎体高度丢失率、矫正Cobb角丢失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经伤椎椎弓根椎体植骨联合伤椎置钉内固定后,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防止术后远期椎体高度和矫正Cobb角的再丢失以及内固定的松动、断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椎弓根钉系统固定结合同种异体骨经伤椎椎弓根植入椎体成形术治疗新鲜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64例新鲜胸腰椎骨折先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撑开复位,部分行后路减压突入椎管骨块向腹侧打出复位,后经伤椎椎弓根向椎体内植入同种异体骨。结果:术后椎体高度及脊柱生理弧度恢复满意,无一例出现神经继发损伤症状,经随访椎体高度和脊柱生理弯曲无丢失,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胸腰椎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同种异体骨经伤椎椎弓根植入椎体成形治疗效果满意,更安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复杂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腰椎多节段复杂骨折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采用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方法,恢复伤椎高度及脊柱生理弯曲,使后纵韧带复张,椎管间接减压或有限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多节段骨折共21 例.观察治疗效果并随访.结果 术后椎体高度、脊柱生理弧度明显恢复,经3个月~6 年随访,复位后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无断钉、断棒, Frankel 分级获1~3 级恢复.结论 多节段胸腰椎骨折影响脊柱稳定性,后路长节段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能够恢复脊柱稳定性及生理弧度,为改善神经功能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15例患者均采用经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的方法,其中2例同时行椎板开窗减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术前及术后的影像学检查显示,术后椎体高度、取出内固定术后伤椎椎体高度及骨折愈合情况良好。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可有效填充椎体内的骨缺损,恢复椎体高度,重建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内固定取后椎体高度的再次丢失。  相似文献   

20.
《陕西医学杂志》2015,(10):1357-1358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结合自体骨经伤椎椎弓根植入另一侧置钉固定在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69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25例应用同种异体骨结合自体骨经伤椎椎弓根一侧植骨对侧置钉为实验组,44例行跨伤椎后路内固定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前后影像学指标变化。结果:术后随访16~38个月,平均28.6个月。两组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改善和Cobb角恢复相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同种异体骨结合自体骨经伤椎一侧椎弓根椎体内植入另一侧置钉,能即刻恢复伤椎的高度和外形,重建脊柱的生理结构,是一种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