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拟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呼吸道哮喘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炎性因子及维生素D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6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80例,按照是否合并支气管哮喘分为:合并支气管哮喘组与非合并支气管哮喘组,每组40例。选择同期到医院体检的健康人40名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免疫球蛋白与炎性因子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合并支气管哮喘组的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水平高于非合并支气管哮喘组与对照组;非合并支气管哮喘组的IgE、IgM、Ig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支气管哮喘组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高于非合并支气管哮喘组与对照组,非合并支气管哮喘组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支气管哮喘组、非合并支气管哮喘组、对照组的25(OH)D水平分别为(13.24±5.12)ng/ml、(25.36±4.02)ng/ml、(30.11±4.21)ng/ml,合并支气管哮喘组低于非合并支气管哮喘组与对照组,非合并支气管哮喘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血清IgG、25(OH)D、IL-5水平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支气管哮喘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呼吸道哮喘患者存在维生素D缺乏症状,其血清球蛋白及炎性因子水平高于正常人群,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可为临床早期诊治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呼吸道哮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在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9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48例,其中26例支气管哮喘合并细菌感染患者为A组,22例支气管哮喘合并病毒感染患者为B组,对血清CRP、PCT水平予以检测。结果:A组患者血清CRP、PCT水平同B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合并细菌感染患者血清CRP及PCT水平明显高于支气管哮喘合并病毒感染患者,对两种指标进行检测,利于早期正确鉴别支气管哮喘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3.
斯奇康对提高哮喘患儿免疫功能的效果(附20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气道慢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哮喘病是气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伴有气道高反应性。迄今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我们采用斯奇康佐治儿童支气管哮喘102例,观察治疗前后哮喘的恢复情况及血清IgG、IgA、IgM、IgE水平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煤工尘肺(CWP)并发肺癌(LC)的风险因素及对比单纯CWP与并发LC的临床表现和螺旋CT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9年1月在同煤集团总医院就诊的322例CWP患者资料,分析CWP并发LC发生的危险因素,观察并对比单纯CWP及并发LC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螺旋CT特征。结果 322例CWP患者共确诊LC 122例,合并率为31.1%。单因素分析提示,患者吸烟状况和CWP分期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吸烟状况(OR=1.8,95%CI:1.4~2.4,P0.01)和CWP分期(OR=1.9,95%CI:1.4~2.6,P0.01)是CWP并发LC的危险因素;分层分析提示,随着吸烟状况和CWP分期等级的增加,CWP并发LC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单纯CWP临床表现常为咳嗽、声嘶、喘鸣和胸疼;而CWP并发LC还常伴有进行性呼吸困难、咯血和发热。螺旋CT征象显示,对比单纯CWP,CWP并发LC的患者在支气管征象、分叶、钙化、毛刺、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方面存在差异。CWP并发LC常表现为支气管截断、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分叶和毛刺等CT征象发生率均高于单纯CWP,而钙化发生率却低于单纯CWP患者。中心型LC的常见征象包括纵隔淋巴结、肺门肿块、支气管截断、肺门淋巴结、支气管管壁增厚、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分叶、毛刺、肺内结节与团块及胸膜牵拉等,周围型LC的常见征象包括支气管血管集束征、分叶、毛刺、肺内结节与团块、纵隔淋巴结及肺门淋巴结等,转移性LC可见肺内结节与团块、纵隔淋巴结、分叶、毛刺、胸膜牵拉及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结论吸烟状况和CWP分期是CWP并发LC的危险因素;单纯CWP和CWP并发LC在临床表现和螺旋CT征象上存在差异;积极控制CWP患者进展和吸烟对于预防CWP并发LC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关注临床表现和螺旋CT特征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小儿肾病综合征合并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肾病综合征(NS)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了解肾病综合征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科自2003年1月~2005年12月肾病综合征住院患儿114例,其中合并支气管哮喘6例。结果:本组病例NS患儿合并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为5%。其中3例致肾病复发,1例在肾病未缓解期致尿蛋白增多且口服激素治疗4周尿蛋白仍未转阴。对6例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应用支气管扩张剂(沙丁胺醇)及表面激素(布地奈德)吸入治疗,2~5天哮喘缓解。6例患儿出院后均继续吸入氟替卡松(辅舒酮)治疗,未再出现喘息发作。出院后均继续口服强的松,治疗肾病综合征仍有效。结论:肾病综合征患儿多于口服激素过程中发生哮喘,其中部分患儿可致NS复发、病情加重或延长缓解时间。此类患儿应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及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支气管哮喘有效。肾病综合征合并支气管哮喘时及时控制哮喘症状、合理用药可以提高NS的缓解率,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PCT、CRP水平及血小板参数在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12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感染及感染类型的不同将患儿分为单纯支气管哮喘36例(对照组),支气管哮喘合并病毒感染40例(病毒组),支气管哮喘合并细菌感染44例(细菌组),对三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参数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三组患儿血清PCT、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组患儿血清PCT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病毒组(P0.05);三组患儿血小板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组患儿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均高于对照组和病毒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低于对照组和病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CRP、血小板参数检测对于诊断和鉴别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患儿类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煤工尘肺院内获得性肺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工尘肺 (CWP)院内获得性肺部感染常见者有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急性或慢性肺炎、肺大泡感染、霉菌和厌氧菌感染等几种常见形式。CWP患者大都进入老年 ,具有老年肺炎的特点 :临床表现为发病隐匿 ,常无咳嗽、发热、胸痛等症状 ,老年人基础体温低 ,对感染发热反应能力差 ,具统计存活者 2 8%有发热 ,非存活者 13 %有发热[1] 。此外 ,CWP患者除广泛的、不同程度的肺组织纤维化外 ,大都合并有尘源性或慢性支气管炎 ,部分病人合并不同程度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COPD)、肺结核等 ,平时就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咯痰…  相似文献   

8.
付强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1):170-171
目的观察和探讨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支扩合并哮喘)这一特殊类型支气管病变的临床反应性和治疗方法。方法随机把40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治疗组。对照组的患者予以常规疗法,治疗组的患者在以前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激素吸入,观察服用不同药物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好转情况以及肺功能指标情况,包括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FEV1/FVC%、峰流速(PEF)的变化。结果在现代医学看来,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是一特殊类型的哮喘,可以通过支气管激发试验和支气管舒张试验和以往病史进行综合考虑,治疗组的效果均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组的患者肺功能各指标(FEV1、FEV1/FVC%、PEF)显著好转(P<0.01)。结论患有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病患除了接受常规治疗外,还采用激素吸入治疗这一方法后,不但能有效改善和减轻患者临床疾病症状,而且提高了通气功能。在治疗哮喘方面应用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方法的确有效,而且较之安全很多。治疗上应在常规吸氧、抗感染、止咳、化痰的基础上,尽早给予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煤工尘肺(CWP)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 选择本院178例CWP合并慢性肺心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和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WP合并慢性肺心病病因是CWP患者肺组织存在广泛的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反复或慢性感染,低氧血症使肺动脉压力增高;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咯白黏痰、呼吸困难、肺部啰音、发绀和水肿,常合并有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损害;死因主要为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结论 CWP合并慢性肺心病是慢性病理过程的结果,病情复杂,常合并有多脏器功能改变,临床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肺炎支原体感染及其临床治疗方法,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3年2月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9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及38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相关性,根据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率观察组为3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肺炎支原体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复发率,显著高于未感染肺炎支原体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关系密切,并且是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之一,采用阿奇霉素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继发肺部感染病原菌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98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肺部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70例)和非感染组(917例);统计支气管哮喘继发肺部感染患儿痰标本病原菌;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归纳支气管哮喘继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支气管哮喘继发肺部感染发生率为7.09%(70/987);共培养分离病原菌8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6株占66.67%,革兰阳性菌24株占28.57%,真菌4株占4.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合并侵入性操作、抗哮喘药物使用次数、哮喘发作次数是支气管哮喘继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OR=2.349,1.891,2.358,2.004,1.990,P均<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继发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革兰阴性菌居多;支气管哮喘继发肺部感染与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侵入性操作、抗哮喘药物使用次数、哮喘发作次数等密切相关;临床可据此给予患儿针对性治疗及预防措施,以降低支气管哮喘继发肺部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断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40例COPD,40例支气管哮喘,40名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病的主要诱因为感染、吸入因素,症状主要为咳嗽、哮喘、胸闷,体征主要为肺部湿罗音和(或)以肺部呼气性哮鸣音,实验室检查主要表现为血嗜酸性粒细胞和(或)中性粒细胞增高,肺功能实验显示舒张实验阳性,舒张实验前患者大、小气道气流明显受限[1],舒张支气管后患者肺活量增加。治疗主要以抗感染,舒张支气管,糖皮质激素激素抗炎治疗。结论 COPD合并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主要依据为肺功能检查,同时结合病史、诱因、症状、体征等,治疗以抗感染、抗炎、舒张支气管为主及其他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3.
我院呼吸科自1996年元月至1996年4月底.使用德国伊丹大药厂制造提供的顿克(Triam CinolonrAcetonide)混悬液肌肉注射剂.对过敏性支气管哮喘进行临床治疗25例,疗效显著,总结如下: 一、随机选择临床诊断为过敏性支气管哮喘24例。其中喘息性支气管炎合并哮喘12例,支气管哮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控制情况和肺通气功能。[方法]对入选的无其他心肺疾病、糖尿病和职业病的住院支气管哮喘患者,分单纯支气管哮喘组(单纯哮喘组)和合并变应性鼻炎组(鼻炎组)两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以问卷形式调查哮喘控制情况,以肺功能仪测定肺活量(VC)、一秒呼气/用力肺活量(FEV1%)和最大分钟通气量(MVV),建立个人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中鼻炎组126例,占45.8%,其发作频率、近1年住院次数和每次住院天数均高于单纯哮喘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控制测试分值差于单纯哮喘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炎组VC、FEV1%和MVV均低于单纯哮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的控制情况影响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和肺通气功能,临床工作中要高度重视支气管哮喘患者有无合并变应性鼻炎并规范化治疗。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而支气管肺炎系生物学炎症,治疗方法各异。将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用抗生素治疗迁延不愈的“支气管肺炎”,按哮喘治疗给全身糖皮质激素、吸人激素、吸入β2激动剂治疗效果明显,应当引起对肺炎型哮喘诊治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鉴别诊断方法。方法结合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老年患者,使用一氧化氮测定仪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的水平,结合临床症状和舒张实验为标准,绘制ROC曲线,鉴别老年支气管哮喘疾病。结果在鉴定的60例患者中,36例患者诊断结果为老年支气管哮喘。其余的24例患者临床激发试验为阴性,确定为非哮喘患者。结论一氧化氮检测老年支气管哮喘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张引子 《现代养生》2014,(10):91-91
目的:探析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患者57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疗法,观察组接受常规疗法的同时给予激素吸入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与肺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有效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5.83%)与对照组(81.82%)相比明显较高,肺功能改善明显,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给予激素吸入治疗疗效确切,患者肺功能改善明显,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探讨影响老年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以供临床采取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0年12月于河南省某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肺部真菌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并使用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90例患者中,有22例合并肺部真菌感染,占24.44%(22/90);68例未合并肺部真菌感染,占75.56%(68/90)。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合并糖尿病、低白蛋白水平、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均为老年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OR>1,P<0.05)。结论 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较高,其中合并糖尿病、低白蛋白水平、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均为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临床应针对性采取防治措施,以减少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理基础是气道炎症,气道炎症标志物的测定对哮喘的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上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检测常采用支气管内膜活检和支气管镜下支气管灌洗液,但由于哮喘患者的各种原因,特别是有创检测,导致这两种方法在临床上无法普遍推广。而一些特异反应性标志,如IgE等无创方法测定,由于操作繁琐,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不高[1]。呼出气体一氧化氮(eNO)是人体细胞分泌产生的呼出分子,是国际公认的气道炎症标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学工程》2015,(10):1399-1400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临床特点以及其发作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哮喘发作,减少其发病率提供借鉴。方法收集127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观察组)和同期就诊的112例非支气管哮喘呼吸道疾病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发作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多在夜间发病,常反复发作,以轻、中度为主。单因素分析发现支气管哮喘发作与过敏史、家族史、吸烟、感染、气候变化、接触有害气体等因素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家族史(P=0.037,OR=1.795)、吸烟(P=0.007,OR=5.027)、感染(P=0.021,OR=2.719)、接触有害气体(P=0.012,OR=5.016)是支气管哮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尽量减少或者避免引起哮喘发作的危险因素,对减少哮喘急性哮喘发作、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