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血管和(或)神经病变引起下肢异常改变的总称.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和坏疽等.病变部位以股腘动脉及以下为主.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血管和(或)神经病变引起下肢异常改变的总称.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和坏疽等.病变部位以股腘动脉及以下为主.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血管和(或)神经病变引起下肢异常改变的总称.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和坏疽等.病变部位以股腘动脉及以下为主.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血管和(或)神经病变引起下肢异常改变的总称.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和坏疽等.病变部位以股腘动脉及以下为主.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血管和(或)神经病变引起下肢异常改变的总称.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和坏疽等.病变部位以股腘动脉及以下为主.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血管和(或)神经病变引起下肢异常改变的总称.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和坏疽等.病变部位以股腘动脉及以下为主.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血管和(或)神经病变引起下肢异常改变的总称.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和坏疽等.病变部位以股腘动脉及以下为主.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血管和(或)神经病变引起下肢异常改变的总称.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和坏疽等.病变部位以股腘动脉及以下为主.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血管和(或)神经病变引起下肢异常改变的总称.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和坏疽等.病变部位以股腘动脉及以下为主.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血管和(或)神经病变引起下肢异常改变的总称.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溃疡和坏疽等.病变部位以股腘动脉及以下为主.  相似文献   

11.
乳腺病变的穿刺活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乳腺癌的诊断是后续治疗的基础.诊断过程包括病变的发现、病变组织的获取与病变组织的病理学检查三个步骤.病变组织的获取是与外科医师密切相关的一项临床工作.所采用的方法既要适应病变的发现,也要符合后续治疗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社区40-70岁妇女甲状腺病变的患病情况和对甲状腺疾病知晓率情况.方法:2009年11月-2010年3月通过对上海市欧阳路街道辖区内293例40-70岁无甲状腺疾病症状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甲状腺彩超和甲状腺功能测定,对甲状腺病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①调查对象中甲状腺病变(解剖结构异常和/或功能异常)191人,患病率65.19%.②甲状腺功能异常在甲状腺病变中的构成比约26.99%,甲状腺解剖结构异常在甲状腺病变中的构成比约73.01%,解剖结构异常是甲状腺病变的主要病变类型③调查对象在调查前对甲状腺疾病知晓率为9.22%,5年内甲状腺受检率2.39%.结论:甲状腺病变在社区中老年妇女人群中有较高患病率,但是对甲状腺疾病的知晓率和检查率较低,彩超和甲状腺功能测定作为甲状腺疾病筛查首选方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胆汁癌胚抗原(CEA)、CA19-9、CAl25检测在胆道梗阻病人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经手术或(和)病理检查证实的胆道恶性病变致胆道梗阻32例(胆道恶性病变组),与同期胆道良性病变致胆道梗阻36例(胆道良性病变组),分别检测其血清和胆汁中的CEA、CA19-9、CA125含量,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分析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IVC)病变隔膜的形态学特征,探讨病变隔膜的形成机制.方法 大体观察2007年10 月至2010年l2月根治性切除手术切除的10例布-加综合征下控静脉病变隔膜形态特征,并利用光镜、电镜对比观察病变隔膜与 7例正常肝后段下腔静脉壁的组织结构差异.结果 术中见病变隔膜位于下腔静脉入右心房2.0 cm范围内.隔膜边缘较厚,中央偏薄,表面与IVC内膜相连.9例隔膜下方IVC有附壁血栓,5例病变隔膜局部有钙化.光镜下病变隔膜组织由粗大的均质胶原纤维及成纤维细胞构成,胶原排列紊乱,部分胶原纤维呈透明变性.隔膜边缘为不等程度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少量肉芽组织和新生血管等病理改变;正常下腔静脉壁内膜、中膜和外膜3层结构完整.电镜下病变隔膜组织中可见较多的纤维细胞,表面有少量内皮细胞.内皮细胞内线粒体大部分嵴和膜脱落融合、模糊不清或缺失,粗面内质网轻度扩张.偶见凋亡细胞,但体积缩小;正常下腔静脉壁大内皮细胞排列规则,呈条带状分布,内皮细胞内可见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吞饮小泡,内皮细胞下为少量排列较稀疏的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结论 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病变隔膜形成以纤维细胞增生为主,肝后段下腔静脉的损伤和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隔膜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5.
胸骨后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胸骨后甲状腺病变的临床表现、诊断、手术治疗和预后.方法对48例胸骨后甲状腺病变患者,均行手术治疗,38例采用颈部低领式切口,8例采用颈部切口附加胸骨纵行劈开径路,2例采用开胸切口.行甲状腺病变切除术38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6例,甲状腺癌根治性切除术4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和住院死亡.随访39例,随访时间2~7年,1例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术后生存13个月,3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存活至今,分别存活2年、4年和7年,其余35例患者均健在,病变无复发.结论绝大多数胸骨后甲状腺病变与颈部甲状腺病变有关,胸内迷走甲状腺少见.其主要表现为气管受压.胸部X线片和CT等检查可确诊.多数患者手术可经颈部低领式切口完成,必要时附加胸骨部分劈开.无恶变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腔内导管超声诊断上尿路疾病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上尿路疾病患者68例.男30例,女38例.年龄17~81岁,平均58岁.采用频率10 MHz、外径8 F微探头腔内导管超声探测显示肾盂及周围病变48例,输尿管及周围病变20例;其中双侧检测2例,随访检测3例,共73例次.根据患者病变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评价腔内导管超声诊断的有效性.结果 68例患者中,成功检测62例(91%),其中肾盂及周围病变46例(96%)、输尿管及周围病变16例(80%).导管超声检出肾盂及周围病变异常41例(89%),其中经手术病理诊断28例、经临床随访和根据其他检查确诊7例、未被证实6例;检出输尿管及周围病变异常者12例(75%).20例输尿管及周围病变者中经手术病理诊断或临床随访和根据其他检查确诊18例,14例行输尿管手术,输尿管微结石4例采用保守治疗.结论 上尿路腔内微探头导管超声探测能清晰显示腔内病灶的形态、大小、回声和部位,而且能精细、准确、实时地显示腔外结构,为上尿路疾病诊断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合并肾脏损害的病理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肾脏病变时病理诊断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探讨肾活检在2型糖尿病伴有肾脏病变诊断的意义.方法 分析52例尿检异常和(或)Scr升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理改变特点.结果 52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肾活检,32例确诊为糖尿病肾病(DN),占61.5%,其中3例为糖尿病肾病合并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NDRD);余20例为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占38.5%.肾活检前后诊断符合率46.15%,误诊率19.23%.两组间除BUN、Scr、糖尿病病程和是否伴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显著差异外,其他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伴肾脏病变时相当部分是非糖尿病性肾脏病变,单纯依靠临床资料常难以鉴别,肾活检对明确糖尿病伴肾病变的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影响IgA肾病高尿酸血症的因素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目的:探讨IgA肾病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肾内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648例IgA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多元回归的统计学方法分析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IgA肾病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为29.6%.与高尿酸血症独立相关的因素为:血清肌酐升高、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肥胖及肾内动脉病变.血尿酸的水平与IgA肾病肾内动脉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结论:有效地控制血压和体重、降低血脂及血尿酸水平,可望减轻肾内动脉病变,延缓IgA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作者在本文中回顾了1982~1985年间施行的411例胆囊切除术的病人,其中40例有胆囊息肉状病变,对其临床病理学所见、良性与恶性病变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并讨论了手术适应证.40例病人中良性病变32例,女性18例,男性14例(1.3∶1),平均年龄51岁(28~74岁).恶性病变8例,女性4例,男性4例,平均年龄64岁,发病年龄明显大于良性病变者.多数病人主诉右上腹和上腹痛、发热或消化不良.无症状者9例.良性与恶性病变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别,无结石性胆囊病15例,经超声检查正确诊断为良性息肉状病变,而胆结石者17例中未发现息肉状病变者14例,术前正确诊  相似文献   

20.
78例IgA肾病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IgA肾病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78例经肾活检诊断的IgA肾病患者的临床指标(病程、血压、肾功能、血脂等)及病理改变与血管病变的关系.结果:78例IgA肾病患者中有不同程度血管病变者占46.2%,其中轻度占32.1%,中度占10.3%,重度占3.8%.重度血管病变组较无、轻度血管病变组临床病情加重,表现为血压更高、血肌酐升高、尿蛋白定量增多、病理分级加重等.结论:在IgA肾病中血管病变与血压、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水平等临床指标及病理改变相平行,能反应病变的程度,可以作为判断预后的一项重要病理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