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药物性肝损伤是由各种西药或中药引起的肝损伤,以前也曾称为药物性肝病、药物性肝炎或药物性肝损害等.目前发现,在已上市的药物中,有1100种以上具有潜在的肝毒性,且很多药物的赋形剂、中草药以及保健药亦有导致肝损伤的可能.药物性肝损伤既可以发生在以前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身上,也可发生在原来就有严重肝病的患者身上.  相似文献   

2.
沈丽 《药物与人》2001,14(4):30-30
我们服用的各种药物,一般都由肠道吸收后,经门静脉到达肝脏。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如果药物对肝细胞有毒害作用,或机体对药物有过敏反应,即可引起肝脏的损害,我们称之为药物性肝病。严重的药物性肝病可发展成为急性、亚急性肝坏死。  相似文献   

3.
郏建臣  韦玉锋 《中国保健》2009,(16):730-731
药物性肝病是一类常见的药源性疾病,是指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可以发生于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病人。目前约有11类200多种药物可不同程度地对肝脏有损害作用,其中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较为常见,大约50%的药物性肝病发生在用药后两周内。近年来随着结核病发病率的增长,抗结核药所致的药物性肝病发生率也相应增加。目前,该病尚无特效方法,本文总结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病56例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是指在使用某种或几种药物后,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而引起的肝脏损害。药物性肝病可表现为目前所知的任何类型急性或慢性肝脏疾病,但以急性肝损伤最常见,约占报告病例数的90%以上,少数患者可发生威胁生命的暴发性或重症肝功能衰竭,是药物肝毒性临床监测和防治的重点。在已上市应用的化合性或生物性药物中.有1100种以上的药物具有潜在的肝毒性.很多药物的赋形剂、中草药以及保健药亦有导致肝损伤的可能…。如何更有效地诊断和监测日益增多的急性药物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5.
金瑞 《药物与人》2011,(5):26-27
所谓"药物性肝病"是指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伤。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肝病的患者,在使用某种药物后发生程度不同的肝功能异常,均称"药物性肝病"。近年来,随着制药业的迅速发展,各种新药的广泛使  相似文献   

6.
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是指在使用某种或几种药物后,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而引起的肝脏损害.药物性肝病可表现为目前所知的任何类型急性或慢性肝脏疾病,但以急性肝损伤最常见,约占报告病例数的90%以上,少数患者可发生威胁生命的暴发性或重症肝功能衰竭,是药物肝毒性临床监测和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特点及致病药物.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6例药物性肝病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中,抗结核药23.2%、中草药17.9%、抗生素16.1%、化疗药物12.5%、其他30.4%.结论: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药物为抗结核药,中药及抗菌药,应当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正>在肝炎专科门诊,由于转氨酶升高而就诊的患者中,最终被确诊为药物性肝损害的并非少数。所谓药物性肝损害,是指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肝脏受到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的损害,或发生过敏反应所致的医源性疾病,又称药物性肝炎。由于药物性肝损害不仅会导致严重后果,而且还涉及药物的安全性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可引起肝损害的药物近年来,随着临床用药的种类日益增多,可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也越来越多,几乎涉及临床各科的常  相似文献   

9.
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DILD)是指在使用某种或几种药物后,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而引起的肝脏损害可表现为目前所知的任何类型急性或慢性肝脏疾病,但以急性肝损伤最常见,少数患者可发生威胁生命的暴发性或重症肝功能衰竭,是药物肝毒性临床监测和防治的重点。本文对我院2004年1月~2007年9月药物性肝病(DILD)共149例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药物性肝病是药物进入体内,因其毒性作用或机体的过敏反应而造成肝脏直接或间接不同程度的损伤.近年来临床应用药物种类和患者自行服药的机率增多,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亦相应增加.老年对药物和其他毒素更为敏感.现对2002~2004年63例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在服药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性肝损害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因药物本身或及其代谢产物或由于特殊体质对药物的超敏感性或耐受性降低所导致的肝脏损伤,亦称药物性肝病。临床上可表现为各种急慢性肝病,轻者停药后可自行恢复,重者可能危及生命、需积极治疗、抢救。DILI可以发生在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患者身上,可发生在用药超量时,也可发生在正常用量的情况下。目前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药物及保健品已超过30000种,明确可以引起DILI的药物超过1000种,因此,DILI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相关研究表明,药物性肝损害由药物引起的肝病占非病毒性肝病中的20%-50%,暴发性肝衰竭的15%-30%。据法国一项调查研究显示,3年内DILI的发了率月14人/10万居民/年,其中12%的患者住院,6%的患者死亡。可见住院患者中的DILI只占全部DILI人群中的一小部分。在我国肝病中,DILI的发生率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及脂肪性肝病(包括酒精性及非酒精性),发生率较高,但由于临床表现不特异或较隐匿,常常不能被发现或不能被确诊。多种药物可以引起DILI,如抗肿瘤的化疗药、抗结核药、解热镇痛药、免疫抑制剂、降糖降脂药、抗细菌、抗真菌及抗病毒药等。最近研究显示中药所致药物性肝损伤占临床药物性肝损伤的4.8%-32.6%,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另外一些"保健品"及减肥药也经常引起DILI,需引起大家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12.
中药治疗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呈多样性,涉及多类药物,几乎包括临床各科所用的药物:抗结核药、抗肿瘤药、激素类药、中草药及中枢神经系统药、抗寄生虫药、麻醉药等。抗结核药治疗结核病,因其疗程长(少则半年,多则几年),容易造成肝肾损害,是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常见原因之一。其发生机制是肝细胞或特异体质反应。其中肝细胞中损害型与用药剂量密切相关,而特异体质反应型与用药剂量无关[1]。抗结核药物均采用间歇疗法,以便使其发挥应有的治疗效果,降低药物性肝病的发生率[2]。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害,主要为中毒性肝损害及变态反应性肝损害两种,常规剂量下…  相似文献   

13.
药物性肝损害是临床慢性肝病之一,随着药物种类的增加,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本文对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来诊的36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以进一步提高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减少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急性药物性肝病诊治时机与预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照比较药物致肝损害初期及时诊治与肝损害自然演变过程中实施诊治对病情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1例急性药物性肝病的致损伤药物、临床类型及诊治时机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组 1(动态监控组 )与组 2 (对照组 )治愈率 (χ2 =7 0 4 ,P <0 0 1) ,好转率 (χ2 =4 18,P <0 0 5) ,住院时间 (χ2 =5 53,P <0 0 5)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提示组 1较组 2住院时间短、恢复快、预后好。结论 使用可致肝损害的药物期间 ,动态检测肝功能 ,注意发现药物性肝病的肝外表现 ,及早发现亚临床肝损害 ,及时停药及处理 ,有助于改善急性药物性肝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肝脏在药物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肝脏是药物作用的主要靶器官之一 ,能引起不同程度肝损害的药物不下 2 0 0种。但药物性肝病的诊断有一定的难度 ,故相当部分被误诊或漏诊。现将 10年来被误诊的药物性肝病 60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88- 2 0 0 0年本院内科收治 316例因黄疸、肝功异常、B超示脂肪肝被初步诊断为病毒性肝炎、阻塞性黄疸、酒精性脂肪肝和肝硬化的患者中 ,最终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血常规、肝功能、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肝脏超声检查及停药后的治疗效果综合判断 ,有 60例最后诊断为药物性肝病。其中男 38例…  相似文献   

16.
<正>药物性水肿主要是由于应用了某些药物,引起体液平衡紊乱,体液潴留于组织间隙而产生的全身或局部肿胀。尤其是长期、大量用药或用药不当,均容易导致脸、手、下肢、足部等部位浮肿,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浮肿。药物引起的水肿类型分为药物性肾性水肿、药物性心源性水肿、药物性变态反应性水肿、药物性肝病性水肿、药物性肺水肿、药物性脑水肿、药物性黏液性水肿等。诱发药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临床对药物的副作用进一步加强监测,研究及越来越多的新药问世,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不断增高,临床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肝损害,可进展为爆发性肝功能衰竭,肝硬化,药物性肝损害占黄疸住院人数的2-5%,老年肝病患者中药物性肝损害的比例高达2%〔1〕,因此,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药物性肝损害非常重要,现将我国近年有关药物性肝损害研究近况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各类重症药物性肝病临床预后进行分析,以评估与预后相关的重要预测因子。方法将我院1997年以来疑为药物性肝病的患者的住院资料,根据实验室检查分为肝细胞型,胆汁淤积型和混合型。对患病与药物的因果关系进行量化评价。结果265例药物性肝病中女性占52.8%。肝细胞型肝损伤是最常见的的类型,占72.1%,该组患者的病死率是9.9%;而胆汁淤积型/混合型组的病死率是9.5%。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年龄无差异,男女比例及住院时间两组亦相似;死亡组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AST水平高于存活组。64例患者(24.2%)因为服用中草药而发生药物性肝病,9例患者因为服用抗结核药发生药物性肝病。与患者死亡相关的因素有:肝性脑病、腹水、黄疸、嗜酒、直接胆红素。结论我院药物性肝病患者的病死率是9.8%。最常见的致病药物是中草药。但是抗结核药物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肝性脑病、腹水、黄疸、嗜酒和直接胆红素的水平与患者的死亡相关。  相似文献   

19.
正药物性肝病是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导致肝细胞损害,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临床多表现为黄疸、转氨酶升高等,可伴发热和皮疹,病程常可逆转,重者可有肝坏死甚至导致死亡。药物的肝内代谢肝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药物进入人体后,部分药物经肝脏生物转化获得药理活性,其代谢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Ⅰ相反应,通过氧化、还原或水解作用将药物转化成相应产物,此过程由肝脏一组单氧化酶系催化,其中细  相似文献   

20.
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药物本身及其代谢产物都能引起肝脏损害。随着临床用药品种的迅速增加,由药物引起的肝脏损害也在增加。据统计,药物性肝病约占成人肝病的10%,在暴发性肝衰竭的病例中约25%为药物诱发所致。现对我院收治的68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