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酶联免疫测定技术研究了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及其保持系珍汕97B在幼穗发育过程中叶片、幼穗和花药中内源IAA、GA1+4、ABA和iPAs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从幼穗发育的雌雄蕊形成期到三核花粉期,保持系叶片中IAA水平高于不育系,并在二核花粉期最高;在幼穗和花药中也以保持系为高。2)保持系与不育系叶片中GA1+4含量变化趋势相似,均为先升后降,但从单核到三核花粉期以保持系为高;在幼穗和花药中也都以保持系为高。3)不育系叶片中ABA水平在幼穗发育早期明显高于保持系,中期与保持系相近,后期又高于保持系;在幼穗和花药中也都以不育系为高。4)保持系叶片、幼穗和花药中iPAs含量始终显著高于不育系。5)保持系叶片中IAA+GA1+4+iPAs与ABA之比值也始终高于不育系。提示不育系叶片、幼穗和花药中IAA、GA1+4、iPAs和ABA含量出现了异常,且IAA、GA1+4和iPAs亏缺以及ABA盈积可能与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利用辣椒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材料,采用聚丙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研究了在花药发育不同时期,甜椒和辣椒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POD、SOD和EST同工酶的差异.结果表明:不育系与保持系,在花药发育的不同时期POD同工酶表达种类及表达活性之间存在差异,其中甜椒不育系在减数分裂期POD同工酶的活性非常低,辣椒雄性不育系在减数分裂期及花粉成熟期分别多一条POD特征带.不育系与保持系之间SOD同工酶的表达活性及其表达种类无明显差异.在减数分裂期和花粉成熟期,甜椒和辣椒不育系与保持系花药EST同工酶酶带均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在花粉单核期和二核期,K型不育系花药的脂氧合酶(LOX)活性低于而T型不育系则高于保持系,两者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活性均高于保持系。花粉三核期两种类型不育系的LOX活性均明显高于而ASA-POD活性则明显低于保持系。不育系花药的丙二醛(MDA)含量在各发育时期均高于保持系,三核期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利用酶联免疫测定技术研究了水稻细胞质生不育系珍汕97A及其保持系珍汕97B在幼穗发育过程中叶片,幼穗和花药中内源IAA,GA1+4,ABA和iPAs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从穗发育的雌雄蕊形成期到三核花粉期,保持系叶片中IAA水平高于不育系,并在二核花粉最高;在幼穗和花药中也可保持系为高。2)保持系与不育系叶片中GA1+4含量变化趋势相似,均为先升后降,但从单核到三核花粉期以保持系为高;在粉  相似文献   

5.
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花药活性氧代谢差异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L23A及其保持系L23B为材料,比较其花药淀粉及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并分析呼吸速率、活性氧产生速率、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活性氧清除酶(POD、SOD)含量变化,来探讨活性氧伤害与红麻雄性不育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小孢子发育的单核期,不育系呼吸速率与保持系差异不明显,但不育系花药O-2·含量高于保持系; 在双核期,不育系的呼吸速率明显低于其保持系,但不育系花药O-2·含量与保持系花药相近; 不育系在单核期和双核期的呼吸速率几乎没有变化,而保持系同一时期的呼吸速率呈明显增高趋势; 在不育系败育过程中,药隔维管组织中的大颗粒淀粉含量几乎不变,且不育系花药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在单核期和双核期均低于保持系。推测是由于不育系花药中抗氰呼吸降低,一方面导致花药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紊乱,不育系花药不能利用药隔组织中的淀粉粒,另一方面不能有效将细胞内过多电子通过抗氰呼吸传至O2,引致不育花药中O-2·升高,从而导致MDA含量在单核期和双核期均高于保持系,同时POD的活性在单核期及双核期均低于保持系,而SOD活性在单核期高于保持系,在双核期则低于保持系。不育系花药在发育中,花药O-2·和MDA过量积累,以及SOD和POD酶活性降低,导致活性氧产生与清除失去平衡,花粉败育。  相似文献   

6.
在花粉单核期和二核期,K型不育系花药的脂氧合酶(LOX)活性低于而T型不育系则高于保持系,两者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活性均高于保持系。花粉三核期两种类型不育系的LOX活性均明显于高于而AsA-POD活性则明显低于保持系。不育系花药的丙二醛(MDA)含量在各发育时期均高于保持系,三核期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以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Makino)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为试验材料,选择不同发育阶段的花蕾,取其花药,制成石蜡切片和超薄切片,经染色后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表明,不结球白菜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的花药发育有明显的不同:不育系花药发育受阻于花粉母细胞分化期,形成1~3个药室,并形成正常的四分体小孢子,此时细胞组织逐步解体,形成空腔花药;最后向内皱缩;保持系花粉母细胞能形成正常的四分体,进而形成小孢子,最终形成充满正常花粉粒的花药。  相似文献   

8.
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花药败育及淀粉粒分布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PAS反应对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系8214A和保持系8214B花药中的淀粉粒分布进行研究.在减数分裂前,保持系花药与不育系花药的结构和淀粉粒分布相似.保持系花药减数分裂后,药壁绒毡层细胞开始液泡化并体积增大,在药隔薄壁细胞中积累了许多较小的淀粉粒;在小孢子晚期,绒毡层细胞退化,在药隔薄壁细胞中淀粉粒体积增大;在二胞花粉时期,随着花粉大液泡的消失花粉中出现淀粉粒;花粉成熟时,其细胞质中积累了丰富的淀粉粒.不育系花药减数分裂后,由于药室腔的空间不能扩大,四分体被挤压在一起,最终四分体小孢子败育.不育花药的维管组织发育正常,但较多的淀粉粒积累在药隔薄壁细胞中.该种辣椒雄性不育系中.花粉的败育发生在四分体时期.绒毡层细胞结构异常可能影响糖类物质向药室的正常转运.该种辣椒雄性不育系的绒毡层异常与花粉败育有关.  相似文献   

9.
运用焦锑酸钾沉淀法研究了云南紫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花药在发育过程中Ca^2 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保持系的花粉母细胞和小孢子的胞质内部基本无Ca^2 的沉淀,后期花粉外壁出现Ca^2 的沉淀;保持系早期的绒毡层细胞形态正常,胞内有少量Ca^2 沉淀,后期绒毡层细胞开始凋亡,胞质凝集,胞内出现大量Ca^2 的颗粒。不育系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期败育,胞质液泡化,内部出现大量Ca^2 的沉淀;不育系绒毡层细胞形态正常,胞内无Ca^2 的沉淀。绒毡层与花粉母细胞、小孢子之间出现大量Ca^2 颗粒。探讨了不育系花药花粉母细胞中以及与绒毡层细胞之间Ca^2 的异常积累与雄性不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萝卜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组织化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萝卜(RaphanussativusL.)2种雄性不育系及相应保持系花药发育过程进行组织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种不育花药组织化学变化与小孢子败育变化皆类似,不育系475A的花药发育受阻于孢原细胞分化之前,此时花药时含少量蛋白质,核酸的较多淀粉粒。随着花粉的长大,不再含有蛋白质,核酸和淀粉粒,不育系春红A的花药在四分体以前与可育系类似,含丰富蛋白质,核酸和多糖。在单核期绒毡层异常引起小孢子败育  相似文献   

11.
1984年3月,我们从蔬菜a血缘的材料中,找到了萝·甘油A[注]的恢复源;又经同年8月,在昆明夏季繁殖时,筛选出5个全恢复株系。这为萝·甘油A实现“三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配套奠定了基础。这一最先发现,使国内外尚未解决萝·甘油A的恢复源和其杂种缺乏叶绿素问题得到了解决。  相似文献   

12.
雄性不育系在作物的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研究其花粉败育过程有利于了解败育机理,并为化学杀雄和化学保雄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13.
基因工程雄性不育烟草及其温度敏感性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将含有抗溴苯腈基因bxn和雄性不育基因的重组载体pTA29-Barnase/bxn导入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后转化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得到33个转基因植株。在27℃/23℃培养的16株中,有7株表现部分不育,另9株全部可育。而在20℃/15℃培养的17株中,12株表现不育,5株表现部分不育。部分不育的植株上同时开放可育花朵和不育花朵,不过其中的不育花朵中的花粉萌发活力很低。将在20℃/15℃条件下表现不育的12个不育株从20℃/15℃温室移至27℃/23℃温室后30d左右,其中9株表现程度不同的育性恢复现象:5株表现部分可育,另4株表现完全可育;但仍有3株表现雄性不育。雄性不育花朵的花丝变短,花药皱瘪,不散粉。细胞学观察证明,转基因植株的花药绒毡层降解提早于四分体时期,至单核小孢子时期降解殆尽。  相似文献   

14.
两份太空诱变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搭载神舟4号飞船的4份玉米自交系后代中选育出两份雄性不育突变体, 对其进行育性鉴定, 并分析不育性状的稳定性及遗传特点。以不育材料的不育株为母本, 同群体的可育株和其他自交系为父本进行杂交, 结合自交、回交分析其后代的育性表现; 同时, 以具有正常细胞质的自交系为母本, 育性完全恢复的测交F1植株为父本进行反交, 对其反交的F1及F2进行育性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份不育材料不育株的花药内无花粉或含少量畸形花粉, 败育彻底, 花粉败育表现为典败型。不育性状在不同年份、不同季节、不同地点下稳定遗传, 属可遗传的单基因控制的隐性核不育类型。  相似文献   

15.
楸树(Catalpa bungei C.A.Meyer.)属紫葳科(Bignoniaceae)梓树属(Catalpa),落叶乔木,是我国特有的珍贵优质用材树种。本文用石蜡切片法对可育株和雄性不育株楸树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详细地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可育株和不育株楸树雌蕊的发育基本相同,胚珠倒生,薄珠心,单珠被,胚囊发育为蓼型。可育株雄蕊花药四室,药隔薄壁组织发达;异型绒粘层,由药壁绒粘层和药隔绒粘层组成;花药壁表皮细胞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前后开始径向伸长加厚,直到花药开裂并不降解,这可能与花药开裂有关;成熟花粉为四合花粉。雄性不育株花药的早期发育到次生造胞细胞时期与可育雄蕊的相同,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前绒毡层发育不充分;四分体时期,绒毡层细胞高度液泡化,细胞质稀薄,已提前降解,小孢子四分体因绒毡层结构和功能异常而不能正常发育,因此楸树雄性不育为结构型雄性不育。  相似文献   

16.
一个新的小麦核不育材料的发现和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轮选可育株衍生的后代中发现一个雄性不育株,即P740不育材料。在P7 40不育材料第1、2、3次姊妹交后代中,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分别符合4:1、 7:5和15:13。在第2次姊妹交后代中可育株产生的40个株系中,7个株系的育性分离比是15:1,33个株系是3:1,二者约分别占1/7和6/7。以上结果表明,P740是一个双隐性基因控制的核雄性不育材料。本文提出了计算隐性核不育材料姊妹交后代育性分离比率的公式。 Abstract:A male sterile material was found in the progeny derived from a fertile plant in the population of recurrent selection.The ratios of fertile to sterile plants in three sib-mating of the male sterile material with fertile plants were to 4:1,7:5 and 15:13,respcctively.In the 40 plant lines derived from the fertile plants of second sib-mating population,33 lines approximated to the segregation ratio of 3(fertile):a double recessive nuclear male sterile material.A genetic pattern for calculation of fertile segregation in sib-mating progenies of recessive nuclear male sterile material was advanc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7.
以基因枪介导获转ps1—barnase基因的工程雄性不育水稻植株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凌定厚 Zhang  SP 《遗传学报》1998,25(5):433-442
以ps1-barnase(brn)为目的基因,pHcintG(PG)为选择/标记基因进行共转化,以PDS-1000-氦气基因枪介导,将brn及PG基因转化到水稻台北309及秋光的核DNA中,得到了转ps1-barnase基因的工程雄性不育植株。以悬浮细胞作为基因枪轰击的靶材料,转化植株再生频率较初级愈伤组织的为高。转brn基因植株的其他主要性状与供体亲本无显著差异,但却表现不育。其不育的程度在不同的植株之间表现不同。在转brn基因植株中观察到全不育(占全部brn阳性植株的40.6%)、高不育(占15.6%)及半不育的个体(占43.7%)。全不育的转基因植株自交完全不能结实(结实率为零),除个别植株外,花粉完全不被I-KI染色;而人工授以正常的花粉则可以获得杂交种子。而brn基因的阴性植株及未进行转化的对照植株则完全可育,表明转基因植株之雄性不育乃brn基因所致。结果表明,brn基因在水稻中是完全可以正常表达的,其表达的时期推测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前至花粉形成之间的整个时期。  相似文献   

18.
利用蓝粒太谷核不育硬粒小麦89-2343[AABB 4D(MS2)/4E]与普通小麦7739-3(2n=42)杂交、回交所产生的蓝粒可育株与白粒矮败材料杂交、回交,育成了一份矮败蓝粒小麦.选用13份遗传背景不同的白粒普通小麦与之杂交、回交,育成了13份矮败蓝粒小麦.对后代的粒色和育性分离进行分析,蓝粒矮败不育株占22.1%,白粒非矮秆可育株占77.7%,表明蓝粒基因、Ms2和Rht10均位于附加染色体上,且连锁紧密;但不同轮回亲本,矮败蓝粒的传递率有差异,477A的传递率最高,接近50%.细胞学分析表明矮败蓝粒小麦仍为单体附加系;探讨了矮败蓝粒小麦在群体改良和杂种小麦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用等电聚焦电泳分析的方法,测定了小麦(Triticum aestivum )3 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类型(A 型、E型、T型)及其相应同核保持系萌动胚及幼芽可溶性蛋白. 发现雄性可育系等电点(pI)为4.90 的蛋白质合成数量高于相应的不育系;pI为6.85 的蛋白质可能是T 型细胞质基因表达的结果;pI为7.6 的蛋白质可能为津丰A 不育系特有的区带.表明细胞质来源不同的不育类型,其萌动胚及幼芽可溶性蛋白等电聚焦电泳图谱差异明显,有可能作为鉴别它们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比较研究了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TA29-Barnase转基因不育植株和正常植株的花药绒毡层及花粉发育的全过程。研究表明,外源基因在花药中特异表达导致绒毡层细胞的提前降解,这种降解一般在减数分裂早期开始,至四分体时期完成,而正常花药绒毡层的降解发生在二细胞雄配子体初期,至花粉发育的后期方才完成。转基因植株花药绒毡层的降解在细胞结构上表现为:最初发生细胞的液泡化,然后细胞核凝聚,最后整个细胞溃解。转基因植株的花粉母细胞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逐渐降解、退化,只有少数花粉母细胞能够顺利完成减数分裂发育成小孢子。观察结果还表明外源基因在花药中的表达是不均一的。对转基因不育和自然败育在细胞结构上的不同表现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