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关于"信息技术与谍程整合"在教育部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明确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如何理解要求中所提到的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等概念,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生成符合中国国情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  相似文献   

2.
正一、问题的提出在当前的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己成为最重要的议题之一。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在新课程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相似文献   

3.
张爱峰 《小学生》2012,(9):10-10
教育部在2001年6月8日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中强调:"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充分说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整整十几年过去了,现状如何呢?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整合的热度正在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在全球化国际语境中,信息技术提供的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随着科技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我国已开展多年,新课程中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容.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而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出现了"稳定期",以至于这种稳定期成为了我们继续进行"整合"的瓶颈.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实践证明,在小学阶段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不仅是学习信息技术的需求,而且是大面积提高优质课率和教学质量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信息技术管理工作经验,笔者认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教育部在2001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新课程标准中也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0.
蒲学宁 《考试周刊》2013,(19):31-31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相似文献   

12.
王巍 《河南教育》2009,(8):30-30
在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整合作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相似文献   

13.
陶育平 《成才之路》2013,(13):32-33
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  相似文献   

14.
浅谈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效地整合起来,将信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的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扩展教育和教学领域。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已是现代教育教学不争的实事。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也同其他课程改期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大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必然走向与课程整合。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课程整合的试验,构建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显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教学形式,目前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已经得到普遍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能够促进课堂有效教学,但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对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新课程教学创新提供了机会,同时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下面就高中新课程数学教学,谈谈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数学教学的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