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镜诊断食管上段癌76例分析阎继勤1990年1月~1996年1月,我院用奥林巴斯GIFK2型、GIFXQ30型内镜活检诊断食管上段癌76例,占同期内镜检出食管癌总数427例的17.7%。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76例中,男49例,...  相似文献   

2.
探讨和评价镜下卢戈氏液染色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示,对121例符合规定条件患者的食管染色后,有碘不染色者67例,其中病检为食管癌的38例,其中手术证实为早期食管癌的4例,异型增生的23例,6例为慢性炎症,手术及放疗后碘染发现有跳跃病灶的5例。初步结果提示,内镜下碘染色技术是诊断早期食管癌的主要方法,能提高内镜下诊断食管癌的能力,能发现食管癌的多发跳跃灶,从而指导外科手术及放疗定位。对评价放疗后效果有重要意义,且方法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3.
食管贲门癌术后胸胃穿孔11例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食管贲门癌术后并发胸胃穿孔是少见的严重并发症。由于以前对该并发症认识不足,易将其与胸内吻合口瘘的诊断相混淆。1980年1月至1998年6月,我院共行食管贲门癌切除术1936例,经第2次手术证实胸胃穿孔11例。现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和治疗加以讨论。1 临床资料本组11例中,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42~69岁。食管癌8例,贲门癌3例。弓下吻合3例,弓上吻合1例,经左胸颈部吻合6例,经右胸颈部吻合1例。本组病例胸胃穿孔的时间为术后3~13d,突然胸痛10例(另1例合并乳糜胸者胸痛症状不明显),呼吸困难8…  相似文献   

4.
18例肝癌破裂出血先TAE后手术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肝癌的破裂出血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治疗仍是外科棘手的问题。我院1994年1月~1999年2月行肝动脉介入栓塞(transcatheterarterialembolization,TAE)结合手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18例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1994年1月~1999年2月TAE治疗肝癌破裂出血18例,患者平均年龄50岁(38~82岁),其中男性12例,女性6例。18例均为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所有病例均经腹腔穿刺并经B超、CT等影像学诊断,生化检查AFP升高,手术治疗的病例均有病理诊断。肝功能Child-Push分级A级4例,…  相似文献   

5.
1993年8月~1998年3月 ,对35例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综合治疗后进行二期手术切除 ,获得成功 ,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全组男性30例 ,女性5例 ;年龄18~67岁 ,中位年龄45 8岁。经B超、CT、MRI、AFP等检查诊断为中晚期肝癌。1 2一期治疗方法1 2 1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 (TACE)本组22例 ,采用seldinger氏法 ,经右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肝固有动脉。化疗采用联合方案 ,应用丝裂霉素、顺铂、5 -FU。栓塞采用超液碘油、明胶海绵。1 2 2肝动脉结扎 (HAL) 肝动脉插管 (HAI)/门…  相似文献   

6.
我院1996年6月—1998年6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纵隔肿瘤9例,全部病例术后效果满意,现将诊治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9例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9岁~52岁。病程2个月~21a。神经源性肿瘤3例,2例在上后纵隔,1例在下后纵...  相似文献   

7.
我科自1990年3月~1998年2月,共收治食管癌患者123例,其中胃代食管颈部吻合62例,胸内吻合61例。对1995年2月以前的89例予以出院随访,显示颈部吻合优于胸内吻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颈部吻合62例,男39例,女23例。...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分析济南市第一医院1994年6月~1998年6月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纵隔肿瘤临床资料,对纵隔肿瘤的X线、CT诊断及鉴别诊断加以讨论。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男15例,女5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52岁。恶性淋巴瘤4例、畸胎瘤2例、动脉瘤2例、支气管囊肿2例、胸内甲状腺2例、异位巨大胸腺囊肿和胸腺瘤2例、神经性肿瘤2例、转移性肿瘤4例。以上病人均行胸部X线正侧位拍片检查,使用100kV高压摄影。CT扫描检查拍有肺窗及纵隔窗片,常规扫描为层厚8mm、间…  相似文献   

9.
手术治疗仍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措施。由于部分患者受经济因素的限制以及对胃癌早期症状缺乏认识,就诊病例多数偏晚,根治性手术治疗机会的病例较少,本文回顾分析我院1990年1月~1997年12月行姑息性外科治疗胃癌41例临床资料,就胃癌姑息性外科治疗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1例胃癌病例,均为一般情况尚好,有手术探查条件,内镜及X线诊断为BorrmannⅡ、Ⅲ型,术前临床分期诊断均为T3-4NxM0的患者。男26例,女15例。年龄37~71岁。12 术中所见及手术术式 术中所见…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乳糜胸较常见,且病情重,进展快,处理不当后果严重。我院1984年5月~1998年5月行开胸食管癌切除308例,术后并发乳糜胸5例,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例中,男3例,女2例。肿瘤位于食管胸上段2例,中段2例,下段1例;左颈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术前碘染色在食管癌病变范嗣诊断中的作用及其在防止食管癌术后复发中的价值.方法 对160例内镜下形态学符合食管癌的患者进行食管碘染色,在不染区的上下端和病灶区分别取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时记录好染色前后病变范围的变化及有无同时存在的不染灶及病理学结果.对确诊病例进行术后追踪复查,结存活5年以上食管癌患者的复发率.结果 碘染色后98例病变范围有不同程度扩大,中62例明显扩大,36例存在双位或多位不染区,理学证实为鳞癌或重度非典型增生;61例完成5年随访复查的患者无一例复发.结论 对内镜下形态学符合食管癌的患者进行碘染色,进展期食管癌病变范围的诊断和防止术后复发癌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对患者呼吸功能及心功能均有较严重影响,选择最佳治疗颇受临床重视。我科自2000年4月至2001年11月,对37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行细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并用DDP联合沙培林治疗,取得较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全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37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年龄24~65岁,中位年龄41岁。原发病灶均经病理或细胞学诊断证实,其中肺癌21例,乳腺癌12例,食管癌2例,淋巴瘤2例;恶性胸水均经胸部X线片、胸部超声波和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查,评…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1996年1月至1998年12月对98例胸段食管癌行根治性切除,缝缩胃经原食管床将食管提至颈部,行食管胃底一层吻合,并用带蒂大网膜包裹,手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食管癌98例,男55例,女43例;男:女=1.28:1;年龄35~69岁,平均53.6岁。病变部位:胸上段20例,胸中段51例,胸下段27例。病变长度:2~9cm,平均4.9cm。所有病例均经食管X线钡餐造影摄片,纤维胃镜检查活检经病理确诊,鳞癌97例,腺癌1例。术后上下切缘均(-)。淋巴结经分组标记病理证实转移者3…  相似文献   

14.
1998年5月~12月,我们在内镜直视下于食管内放置支架,治疗1例食管癌狭窄合并食管气管瘘和1例食管癌放疗后食管狭窄患者,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现报道并讨论食管内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应用价值。1病例报告例1.男性,58岁。因进行性吞咽困难3个月,食...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术前应用CT检查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自1993年12月~1997年12月利用CT对205例食管癌术前作胸部扫描检查,与手术及术后病理对照研究,结果表明CT对了解肿瘤外侵及手术病例的选择有较好的参考价值。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05例食管癌,胸上段20例,胸中段110例,胸下...  相似文献   

16.
本院自1990年1月至1998年1月共手术治疗70岁以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63例,其中食管癌6例,胃、贲门癌22例,结、直肠癌35例,取得较好效果,本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资料 本组63例中男性36例,女性27例,年龄70~83岁。肿瘤类型:食管癌6例,胃、贲门癌22例,结、直肠癌35例。1.2 临床病理分期 胃癌按TNM分期,早期胃癌1例,Ⅱ期8例,Ⅲ期10例,Ⅳ期3例,结、直肠癌按Dukes分期,B期13例,C期20例,D期2例,食管癌未予分期。1.3 病理…  相似文献   

17.
早期食管癌的确诊和定位比较困难,常规内镜检查也时有漏诊发生。1996年1月至1997年2月我们在常规内镜检查基础上应用色素卢戈氏液进行食管粘膜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取得满意结果。资料常规镜检中22例病人因发现可疑早期食管癌灶而入选,另20例内镜下诊断为食管炎为排除早期食管癌而进行染色检查,共计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32~73岁,平均53.2岁;临床症状有进食后烧灼感及梗噎感等,病程0.5~2.5年。方法1.应用Pentax—300电子胃镜常规内镜检查,发现可疑病灶用生理盐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食管,照相并记录病灶情况;2.将…  相似文献   

18.
探讨和评价镜下卢戈氏液染色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示 ,对 12 1例符合规定条件患者的食管染色后 ,有碘不染色者 67例 ,其中病检为食管癌的 3 8例 ,其中手术证实为早期食管癌的 4例 ,异型增生的 2 3例 ,6例为慢性炎症 ,手术及放疗后碘染发现有跳跃病灶的 5例。初步结果提示 ,内镜下碘染色技术是诊断早期食管癌的主要方法 ,能提高内镜下诊断食管癌的能力 ,能发现食管癌的多发跳跃灶 ,从而指导外科手术及放疗定位。对评价放疗后效果有重要意义 ,且方法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9.
24例肺癌脑转移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89年~1998年12月共收治肺癌脑转移24例,以不同方法进行治疗,现分析探讨其疗效。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20例,女性4例。年龄31~70岁,以50~60岁为主。原发肿瘤先于脑转移癌诊断14例,约2~39个月,平均6-4个月;脑转移癌早于原发灶诊断7例,约6~45天,平均27天;同时诊断有3例。脑转移灶均经CT、MRI检查证实。脑转移部位以额、颞、顶叶为主。本组对症治疗1例,单纯放疗12例,单纯化疗2例,放疗+化疗2例,手术(脑转移癌切除)+放疗2例,手术+化疗1例,手术+放疗+化疗4例。…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小肠肿瘤21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7月~2009年3月诊治的原发性小肠肿瘤2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十二指肠腺癌12例,其中2例失访,8例存活,时间0.5~3年,2例死亡;空肠肿瘤4例,1例间质瘤术后1年复发、死亡,1例术后服用格列卫治疗1年余,2例腺瘤存活已3年余;2例空回肠腺癌合并梗阻术后2年余;2例回肠恶性淋巴瘤术后0.5~1年,1例回肠腺癌肝转移术后4月余,全身化疗2周期,肝癌转移灶行TACE治疗1次,仍在随访中。结论:小肠肿瘤早期诊断困难,X线钡剂造影、内镜、CT及腹腔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是主要诊断方法,双气囊电子内镜、胶囊内镜和多排CT结合三维重建技术等新技术也已用于临床,医师应提高对小肠肿瘤的认识,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