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联合治疗老年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替罗非班治疗。治疗2周,评估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量表(NIHSS)评分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统计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85.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观察组NIHSS评分、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3例(7.50%),观察组肉眼血尿2例(5.00%),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罗非班联合治疗老年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可增强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和联合组各40例。阿司匹林组口服阿司匹林治疗,氯吡格雷组口服氯吡格雷治疗,联合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的变化和临床疗效,并随访半年,记录再发缺血性脑卒中率、出血率及死亡率。结果治疗后,3组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阿司匹林组和氯吡格雷组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血小板聚集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P0.05);治疗后,3组NIHSS评分、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阿司匹林组和氯吡格雷组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ADL评分显著高于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P0.05);联合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阿司匹林组、氯吡格雷组的70.00%、75.00%(P0.05);在随访过程中显示,3组出血、死亡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氯吡格雷组、联合组再发缺血性脑卒中率为5.00%、2.50%,均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的25.00%(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效果显著,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预后,临床用药价值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4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和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DS和NIHS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且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效果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纤维蛋白原、血浆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4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观察组接受常规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IHSS评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血小板抑制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NIHSS评分与血清Hcy水平均有所降低,ADP和AA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均明显增高,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药物联合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血清Hcy水平,增强抗血小板效果,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在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予以单一抗血小板方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予以双联抗血小板方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聚集率(PAG)]水平、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远期不良事件。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65%,59/63)较对照组(76.19%,48/6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99,P=0.006<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LT、FIB、PAG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银杏达莫与氯吡格雷联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8例。在常规治疗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联合组采用银杏达莫+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BI评分较治疗前提高,且联合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40/48),高于对照组的72.92%(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效果优于氯吡格雷单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4):639-640
研究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选取收治的8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口服,试验组接受氯吡格雷和依达拉奉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6%(P0.05)。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NIHSS评分情况,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该院神经内科住院的99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51例应用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另外48例患者单用拜阿司匹林治疗,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观察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2.3±5.6)分和(5.3±4.5)分,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2.1±5.7)分和(7.9±3.7)分,两组治疗后NDS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进展性脑卒中,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减轻致残程度,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吲哚布芬、阿司匹林分别联合氯吡格雷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8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和血小板聚集率)、术后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吲哚布芬与阿司匹林分别联合氯吡格雷均可改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冠心病患者的凝血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但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聚集效果更显著,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536-3538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月我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2例,依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仅予以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入院时、治疗4周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观察比较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对比两组不良发应发生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BI及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PT、APTT水平较对照组高,FIB水平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2):1883-1884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4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采用氯吡格雷联合丹参多酚酸治疗,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两组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8%,高于对照组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bFGF水平、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能提高神经功能,降低血清b FGF、VEGF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1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0)和观察组(n=80)。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反映神经功能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6.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血细胞比容明显下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与对照组5.0%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可靠,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且不良反应轻微,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当缺血性卒中患者存在氯吡格雷抵抗(CR)现象时采用消栓肠溶胶囊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氯吡格雷75 mg/d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0例,按△A(血小板聚集抑制率)≤10%(包括负值)为氯吡格雷抵抗(CR),选择60例CR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氯吡格雷基础上口服消栓肠溶胶囊。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的变化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为(27.23±6.59)%,较治疗前下降明显;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为(42.19±3.04)%,较治疗前升高明显。两者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栓肠溶胶囊可以有效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现象,有利于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修复,降低卒中复发率,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与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之上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给予氯吡格雷与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用治疗,比较两组凝血功能、NIHSS、ADL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PT、D-D水平、APTT、NIHSS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ADL评分、D-D水平均有所降低,APTT、PT均有所延长,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与氯吡格雷联用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凝血功能,加强肢体运动能力,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更佳,临床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治疗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对血小板聚集率及卒中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2月就诊于我院的1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将50例采用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资料纳入对照组,将50例采用替格瑞洛治疗的患者资料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卒中复发率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卒中总复发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替格瑞洛治疗可有效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卒中复发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氯吡格雷辅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连续治疗7d后,对比两组NIHSS评分、血小板聚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7d后,观察组NIHSS量表评分、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最大血小板聚集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较好,降低患者NIHSS评分,改善患者神经损伤和血小板聚集情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7):3197-3199
针对双联抗血小板进行治疗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进行研究分析。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的67例患者,将患者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34例,对照组33例。研究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对照组采用单一阿司匹林治疗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高于对照组,两者间具有统计学意义。氯吡格雷可以阻断其它激动剂通过释放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因此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CI)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6例急性CI住院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大剂量组(n=43)与小剂量组(n=43)。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大剂量组给予氯吡格雷150 mg,小剂量组给予氯吡格雷常规剂量75 mg,均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预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大剂量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05),且显著低于小剂量组(P 0.05)。大剂量组短期脑梗死复发率2.33%,低于小剂量组9.30%,出血发生率11.63%,高于小剂量组4.6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大剂量组神经功能恶化率4.65%,低于小剂量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标准剂量75 mg氯吡格雷比较,大剂量150 mg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聚集效果更加显著,能有效促进CI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氯吡格雷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转化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7月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采用神经功能缺损度(NIHSS)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估并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的水平。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VEGF及TGF-β1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VEGF及TGF-β1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2):2194-2195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选取收治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hs-CRP和NIHSS评分情况。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14d的hs-CRP和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卒中可明显提高疗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