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b>探讨浙江省成年居民高血压前期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b>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0年7-11月在浙江省15个县区选择年龄≥18周岁常住人口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并采集空腹静脉血标本.数据分析采用x2检验、t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b>共调查成年居民17 437(男性8169、女性9268)人.高血压前期患病率为34.39%,其中男性患病率(38.57%)高于女性(30.70%)(x2=119.36,P<0.0001).≥25岁男性高血压前期患病率随年龄增加逐渐下降(x2=76.94,P<0.0001),≥45岁女性高血压前期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x2=114.66,P<0.0001).城市居民高血压前期患病率为32.39%,农村为35.60%,农村高于城市(x2=18.69,P<0.0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男性、年龄(≥35岁)、腰围(男≥85 cm、女≥80 cm)、BMI(≥25.0 kg/m2)、TG≥1.7 mmol/L为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是高血压前期的保护因素.结论 <\b>浙江省成年居民高血压前期患病率较高,主要影响因素有超重、肥胖、血脂异常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社区居民高血压前期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哈尔滨市的2个社区1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35岁居民空腹静脉血标本进行血糖及血脂的检测.结果 共调查5 348人,男性2 152人,女性3 196人.高血压前期总患病率为33.10%,男性高血压前期患病率(39.41%)高于女性(2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9.83,P<0.001).≥35岁的男性居民高血压前期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Z=-7.50,P<0.001),而女性在≥45岁显示高血压前期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Z=6.22,P<0.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男性、年龄(≥45岁)、高血压家族史、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体质指数(≥25.0 kg/m2)和甘油三酯(≥1.7mmol/L)是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是高血压前期的保护因素.结论 高血压前期的患病在城市中较普遍,应及早预防,降低高血压前期转化为高血压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湖州农村地区4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前期的流行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6-7月采用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PPS)法随机抽取吴兴区3个乡镇中9个行政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的40岁以上常住居民4 973人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测定。用SPSS 17.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调查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46.93%,高血压前期标化患病率为30.19%。调查对象中男性1 882人,女性3 091人,男性血压异常率为84.70%,女性血压异常率为78.62%,男性血压异常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2,P0.01)。高血压前期者男性所占比例、饮酒率、体质指数(BMI)、年龄和腰围水平均高于正常血压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男性所占比例、饮酒率、BMI、年龄、腰围、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均高于正常血压者和高血压前期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正常血压者和高血压前期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57)、FPG水平(OR=1.73)是高血压前期的影响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湖州市农村地区40岁以上人群中血压异常率较高,应重视年龄增长、FPG水平升高对高血压前期人群的影响,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鄂州市鄂城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高血压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8岁及以上辖区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共调查4 440人。结果鄂城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9.46%,男性患病率为21.85%,高于女性的17.19%(P0.05),农村居民患病率为23.20%,高于城区居民的16.3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男性、年龄大(≥35岁)、农村居民、文化程度低、已婚、丧偶或离异、BMI≥24 kg/m2、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和患糖尿病可能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应加强对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监测和干预,普及慢病防控知识,降低高血压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陕西省陇县居民高血压患病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在县城、各乡镇共抽取18岁以上常住居民2 000人问卷调查,并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血压测量。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的χ2检验,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对象中男性996人,(49.80%),女性1 064人(50.20%);以汉族1 967人(98.35%),回族33人(1.65%)。高血压患病率为25.30%(506/2 000),标化率为34.67%。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χ2年龄=248.62,P0.01)和体重指数(BMI)(χ2BMI=90.24,P0.01)增大而升高,随文化程度升高而下降(χ2文化=105.56,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35岁、超重、肥胖、腹部脂肪增加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而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是高血压保护因素。结论陇县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年龄、超重、肥胖、腹部脂肪增加和文化程度共同影响着该地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江苏省射阳县农村居民高血压前期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高血压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对射阳县18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压。结果调查对象的高血压前期患病率为38.11%,男性为42.28%,女性为33.86%,年龄、BMI、文化程度、饮食习惯、高血压相关知识等因素与高血压前期发生有关(P﹤0.05)。结论射阳县农村居民高血压前期患病率较高,应尽早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措施,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合肥市包河区就业流动人口血压水平、高血压患病率以及常见危险因素,为制定该区高血压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作为2012年中国流动人口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点,按6类行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建筑业和其他),采取按行业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调查了304名18岁及以上就业流动人口,以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高血压及其危险因素信息,并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用χ2检验、t检验和方差分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高血压患病的因素。结果流动人口高血压患病率为31.6%,在单因素分析中,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行业、吸烟、BMI、向心性肥胖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1、60.1、14.1、22.8、13.7、11.1、35.8和33.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BMI值是流动人口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其中女性是保护因素,女性患高血压的风险是男性的0.520倍(OR=0.520,95%CI:0.289~0.936);随着年龄的增长,患高血压的风险逐渐增加,60~岁组患高血压的风险是18~29岁组的116.541倍(OR=116.541,95%CI:13.460~1 009.067);BMI≥24.0 kg/m2的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高于BMI24.0 kg/m2的人群(OR=4.364,95%CI:2.307~8.253)。流动人口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社区管理率分别为20.8%、85.0%、23.5%和25.0%。结论男性、中老年、超重肥胖人群是流动人口高血压干预的重点人群,应建立适合流动人口需求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广西城乡成年居民体质指数(BMI)、腰围(WC)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为确定高血压高危人群和开展有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所确定的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广西4个城市所辖的4个城区18岁以上1 487名城市居民和4个县12个乡镇18岁以上1 532名农村居民,分别进行了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的测量,分析不同BMI、WC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结果 BMI从18.5,18.5~23.9,24~27.9,≥28,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1.1%、15.3%、30.1%、46.5%,差异十分显著(P<0.01);男性WC从<85,85~89,≥90,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9.1%、28%、41.2%,女性腰围从<75,75~79,≥80,患病率分别为10.3%、16.0%、37.8%,也均有显著差异(P<0.01);同时发现同年龄组随着BMI增大患病率不断上升,同BMI组也随着年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也随着上升;而男性WC除60岁以上老年组外、女性WC则除30~45岁组外,各年龄组均呈现出随着WC增大而高血压患病率也明显上升.研究还发现双重肥胖者(BMI≥28,同时男WC≥90或女性WC≥80)高血压患病率高达49.6%,农村居民双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高达58.3%,是成年居民平均患病率的2.1倍.结论 广西城乡居民随着BMI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明显上升,而腹部(WC)肥胖除个别年龄组外,同样随着WC的增大患病率而上升,均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双重肥胖者更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人群.因此控制或保持BMI和或WC在正常范围内是有效防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通海县农村居民两周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农村地区居民健康状况提供相应指导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8岁农村居民共1 834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描述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现状,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两周患病率为32.66%;两周患病时间主要是两周内新发生(66.11%),其中循环系统疾病占比较大(49.08%);女性两周患病率(36.90%)高于男性(27.10%),年龄越大,女性的两周患病率仍然高于男性;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中,女性两周患病率高于男性;女性调查对象中,农民的两周患病率高于非农民;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文化程度越低,两周患病率越高;离异或丧偶女性两周患病率较高,婚姻状况对男性的两周患病率无影响;在婚男性和女性间两周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7,P0.01),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医保类型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男性和女性两周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0,P0.01)。结论:女性两周患病率高于男性,通海县成人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主要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寿光市农村居民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11年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对寿光市三个镇(街道)9个村共计916名18~69岁的常住人口进行了调查。采取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法,并做体格测量、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和生化检测。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农村居民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23.75%,男性患标化患病率为23.91%,女性标化患病率为22.97%;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增高,50岁以前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50岁以后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BMI、FPG、TC、每日人均食盐摄入量、每日人均油摄入量为本次调查高血压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寿光市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应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平衡膳食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降低高血压的患病情况。  相似文献   

11.
天津市社区成年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和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天津市社区成年肥胖人群2型糖尿病(T2DM)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2006年在天津市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全市3个城区和3个郊县≥18岁的成年人进行现况调查,从中选取体重指数(BMI)≥28 kg/m2的人群,共2888人作为研究对象.经过考试培训的调查员对抽样人群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和空腹血糖测定,空腹血糖值≥6.1 mmol/L者再进行餐后2 h血糖测定.描述该人群的T2DM患病率及其人群分布特征,分析患T2DM的危险因素.结果 天津市社区成年肥胖人群T2DM患病率为11.74%,女性患病率(13.90%)高于男性(8.75%).肥胖人群按不同人群特征分组后,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地区和BMI之间T2DM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OR=1.383,95%CI:1.254~1.525)、性别(OR=1.591,95%CI:1.230~2.059)是成年肥胖人群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食用水果(OR=0.867,95%CI:0.774~0.971)是保护因素.结论 肥胖人群的T2DM患病率较高,T2DM在不同肥胖人群特征的分布和影响因素与全人群有所不同,可能与肥胖者本身存在的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characterize the lipid and apolipoprotein profile and the prevalence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a population of urban adult women of Morocco. DESIGN: A total of 213 women 25-55 y old were sampled from an agricultural province of Morocco: El Jadida. The following parameters of lipid and apolipoprotein profile were measured: plasma triglycerides (TG), plasma cholesterol (TC), triglyceride-rich lipoprotein triglycerides (TRL-TG), TRL-cholesterol (TRL-C),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and apolipoproteins A1, B, B48, CIII and E. Waist circumference (WC), body mass index (BMI) and blood pressure (BP) were also determined. RESULTS: The women studied showed the following pattern: elevated TC, LDL-C levels and TC/HDL-C in 10, 19.4 and in 43.8%, respectively; low HDL-C levels in 45.3% (<0.9 mmol/l) or in 95% (when the cutoff <1.3 mmol/l is used), elevated TG levels in 11.8%. Elevated TRL-C (>0.6 mmol/l) and TRL-TG (>0.8 mmol/l) were observed in 13.4%. Obesity and hypertension were highly prevalent in 23.9 and 16.5%, respectively. Plasma triglyceride concentrations were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TRL-TG (R = 0.86, P = 0.0001), apoB (R = 0.50, P = 0.0001) and apoCIII (R = 0.52, P = 0.0001) and moderately correlated with HDL-C levels (R = -0.3, P = 0.0001) and BMI (R = 0.4, P = 0.0001).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MI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 = 0.3, P = 0.0001). Obesity, BP, TRL-C, TRL-TG, TG, apoB and apoCIII increased with age. CONCLUSION: There is a high prevalence of some risk factor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cluding altered lipid and lipoprotein profiles in the Moroccan urban women studied, some of these risk factors are associated with age.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研究超重及肥胖对青少年空腹血糖受损(IFG)及糖耐量低减(IGT)影响的特点,了解青少年2型糖尿病(T2DM)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方法 2007年5月至11月,以东莞地区3856名11~18岁在校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志愿的原则,对符合超重及肥胖(b/Ob)的368例男生和326例女生再抽静脉血,检测血脂、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小时血糖(2 h PC)、空腹胰岛素(Fins),然后根据体质指数(BNI)(暂定)标准Ⅱ分成超重组(b)和肥胖组(Ob),以11岁~和15~18岁年龄段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同年龄段两组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抵抗指数(IR)、IFG和IGT的比较:①女生ll岁~b组的BMI值为(22.1±2.4)kg/m2、LDL-C为(2.38±0.65)mmol/L、IR为1.15±0.58,IFG和IGT的检出率分别为3.5%和1.4%;Ob组的BMI值为(24.4±3.9)kg/m2、LDL-C为(2.70±0.73)mmol/L、IR为1.36±0.67、IFG和IGT的检出率分别为14.6%和6.3%,两组相比的t或X2值分别为4.83、2.45、2.10、7.41和7.99(P值均<0.01或<0.05).15~18岁b组的BMI值为(25.8±3.1)kg/m2、LDL-C为(2.35±0.61)mmol/L、IR为1.14±0.64、IFG和IGT的检出率分别为3.1%和4.1%,Ob组的BMI值为(28.0±4.3)kg/m2、LDL-C为(2.69±0.69)mmol/L、IR为1.43±0.84、IFG和IGT的检出率分别为12.8%和15.4%,两组相比的t或X<2>值分别为3.33、2.79、1.87、4.75和5.17(P值均<0.01或<0.05).②男生11岁~b组的BMI值为(22.4±2.3)kg/m2、LDL-C为(2.36±0.67)mmol/L、IR为1.19±0.65、IFG和IGT的检出率分别为3.6%和1.8%,Ob组的BMI值为(24.6±4.2)kg/m2、LDL-C为(2.68±0.71)mmol/L、IR为1.44±0.89、IFG和IGT的检出率分别为13.3%和9.4%,两组相比的t或X2值分别为4.85、2.72、2.19、6.75和6.76(P值均<0.01或<0.05).15~18岁b组的BIM值为(26.4±2.8)kg/m2、LDL-C为(2.35±0.70)mmol/L、IR为(1.24±0.68)kg/m2、IFG和IGT的检出率分别为4.7%和5.6%,Ob组的BMI值为(28.2±4.8)kg/m2、LDL-C为(2.71±0.73)mmol/L、IR为1.50±0.95、IFG和IGT的检出率分别为17.9%和17.9%,两组相比的t或X2值分别为2.80、2.69、1.84、6.68和6.27(P值均<0.01或<0.05).男生11岁~b组FIG为(4.88±0.76)mmol/L,Ob组FPG为(5.09±0.80)mmol/L,两组相比t=1.84,P<0.05.(2)不同年龄段比较:①男生Ob组11岁~的2 h PG为(5.13±1.18)mmol/L,15~18岁的2 h PG为(5.36±1.24)mmol/L,两组相比t=1.78,P<0.05,接近成人的水平.男生11岁~(h/Ob)IGT阳性者有8例,阳性率为3.6%;15~18岁(b/Ob)IGT阳性者有13例,阳性率为8.9%,两年龄段相比X2=6.86,P<0.01.②女生11岁~(b/Oh)IGT阳性者有5例,阳性率为2.6%;15~18岁(b/Oh)IGT阳性者有10例,阳性率为7.4%,两年龄段相比X2=4.02,P<0.05.结论 青少年T2DM的预防,应从预防体重超重开始,同时对有高危因素的青少年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并对有高危因素者及早地进行干预性治疗,防止或减少糖调节异常患者(IFG、IGT)向T2DM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了解射阳县农村18~69岁居民高血压前期患病率及影响因素,为制定该地区高血压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随机抽取该县4个镇8个村18~69岁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高血压前期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次研究共计调查1 598人,射阳县农村18~69岁居民高血压前期患者428人,患病率26.8%,其中,男性患病率为33.8%,女性患病率为21.6%,男性高于女性(P<0.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18~60岁这个年龄段内,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前期患病率逐步增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高年龄、腰围大、高BMI是高血压前期患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通过多种途径,落实控制体重和腰围、终止高血压膳食疗法、增加体力活动、减少饮酒,是预防高血压前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女性人群不同体重与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的关系,评估超重和肥胖女性人群的高动脉僵硬度风险.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 1年3至12月在苏州、无锡、常州地区抽取年龄≥20岁的常住女性人群2 921名.进行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和baPWV检测,用baPWV评估动脉僵硬度.采用Logisi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体质指数(BMI)等级变量对高动脉僵硬度的影响;通过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BMI对高动脉僵硬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高动脉僵硬度率超重组(37.87%)和肥胖组(47.60%)均高于体重正常组(1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5.97,P均<0.01);BMI与baPWV呈正相关(r=0.310,P<0.01).高动脉僵硬度率65岁以上组(79.08%)高于20~40岁组(4.04%)和41~64岁组(24.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77.30和347.26,P均<0.01).20~40岁组和41~64岁组超重和肥胖女性的高动脉僵硬度率高于体重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静息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与高动脉僵硬度相关(P均<0.01).调整年龄、静息心率和血压后,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以体重正常组为对照,超重组高动脉僵硬度的OR值为2.017(95%CI:1.637~2.486,P<0.01),肥胖组高动脉僵硬度的OR值为2.759(95%CI:1.964~3.876,P<0.01).BMI预测女性人群高动脉僵硬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3 (95%CI:0.671~0.715,P<0.01),最佳预测切点为23.42 kg/m2.结论 超重和肥胖是女性人群高动脉僵硬度的危险因素,BMI对女性人群高动脉僵硬度的预测界值为23.42 kg/m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寿光市大棚劳动者膝关节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情况,分析肌肉骨骼疾患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山东省寿光市五个蔬菜大棚种植区15个村庄至少从事一年劳动的蔬菜大棚劳动者进行面对面调查,分析膝关节肌肉骨骼疾患的发生和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1 780人,大棚劳动者膝关节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率为41.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共48个因素与大棚劳动者膝关节疾病的发生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女性(OR=1.795,95% CI:1.433~2.249)、年龄≥50岁(OR=1.635,95% CI:1.271~2.105)、BMI≥24 kg/m2(OR=1.445,95% CI:1.151~1.814)、种植年数≥20年(OR=1.767,95% CI:1.368~2.282)、长时间跪着工作(OR=1.616,95% CI:1.207~2.165)、长时间走动工作(OR=1.967,95% CI:1.290~3.000)、以不舒服的姿势搬举重物 (OR=1.421,95% CI:1.116~1.809)、稍微弯腰(OR=2.084,95% CI:1.427~3.045)、大幅度转身(OR=1.291,95% CI:1.002~1.663)、头部重复弯曲扭转(OR=1.565,95% CI:1.187~2.063)、常被迫弯腰(OR=1.245,95% CI:0.979~1.584)会增加膝关节疾病发生的风险。结论 大棚劳动者膝关节肌肉骨骼疾患的患病率较高,亟待采取合理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来减少大棚劳动者膝关节肌肉骨骼疾患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项颖  白桂春  吴黎明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743-2744
目的探讨社区连续性家访对高血压前期风险的控制效果,为实施社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4月唐山市玉田县某社区30~75岁高血压前期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连续指导性家访1年后评测效果。结果 103例实验组患者经过1年的连续家访后,其平均血压、体重指数(BMI)、腰围的测量值较对照组比较均有下降(P≤0.05),血脂异常人数、高血压发病率、脂肪肝发病率、遵医行为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通过连续指导性家访农村高血压前期患者高血压相关因素得到了有效控制,为农村地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了解龙里县布依族、汉族居民超重及肥胖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城镇2社区服务中心4个居委会、4乡镇4个行政村20~80岁身体健康的布依族、汉族2889名常住村民为调查对象,测量调查对象身高和体重等,计算BMI,以24 kg/m2≤BMI<28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计算超重和肥胖率。结果 汉族成人超重率为32.86%,布依族成人超重率为20.30%,汉族男女性超重率均高于布依族(P<0.001);汉族成人肥胖率为10.48%,布依族成人肥胖率为4.88%,汉族肥胖率高于布依族(χ2=32.13,P<0.001),且汉族男女性各年龄段肥胖率均高于布依族(P<0.001);超重和肥胖总率呈现城镇(40.15%)高于农村(28.10%)(P<0.001)。结论 龙里县汉族成人超重和肥胖与2010年全国水平接近,布依族成人超重和肥胖低于全国水平,且存在民族、年龄、城乡差异;超重和肥胖总率城镇高于农村;总体肥胖率显著高于2002年,呈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四川地区中老年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率及流行现状,分析NAFLD与主要代谢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1 - 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常规健康体检年龄≥45岁的39 49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肝功能等体检资料,行肝脏超声检查并计算NAFLD的患病率,分析NAFLD与主要代谢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NAFLD总体患病率为32.2%。男性高于女性(37.5% vs 19.2%;χ2 = 1244.850, P<0.001);年龄分层后,男性的患病高峰年龄为50~59岁,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逐渐上升,在60岁之后略有下降(χ2趋势 = 18.442, P<0.001);女性的患病高峰年龄为50岁以后,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χ2趋势 = 116.935, P<0.001);按BMI分层,男性的患病高峰为BMI>28.0(kg/m2),随着BMI的增加患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χ2趋势 = 2313.311, P<0.001);女性的患病高峰亦为BMI>28.0(kg/m2),随着BMI的增加患病率明显上升(χ2趋势 = 1285.274,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症、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ALT异常和AST异常与NAFLD患病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是中老年体检人群NAFLD患病的独立代谢相关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四川地区中老年体检人群的NAFLD患病率较高,男性高于女性,患病高峰年龄为50~59岁,肥胖患者患病风险更高,肥胖症、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ALT异常和AST异常可能是NAFLD患病的独立代谢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