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涛  王建南 《控制工程》2002,9(5):79-81
针对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小电流接地系统,设计了一套单相接地补偿及选线的微机保护装置,本装置采用三相五柱式消弧线圈,由PWM脉宽电路供电,可实现在线实时调节补偿电流,并有效减小谐波电流;接地选线装置采用零离电流有功分量及有功功率作为判所。计算简明可靠。该装置通过多次试验,动作迅速灵敏,选线准确,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ZDB6型偏磁式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成套装置的组成、功能特点和工作原理及配套安装的HB2000小电流接地选线报警装置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根据实际使用效果,指出ZDB6型偏磁式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补偿成套装置和HB2000型小电流接地选线报警装置的配套使用,综合了接地故障电流小和正确选出接地故障线路的优点,是比较合理和很有发展前景的接地保护装置。  相似文献   

3.
文章比较了良庄煤矿6 kV系统应用的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2种不同类型的单相接地选线装置的实用效果;分析了6 kV系统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和不同补偿状态下,单相接地故障线路零序电流的变化规律;阐明了新型GJWJ-IV型选线装置的“时序鉴别”选线原理和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4.
潘明福 《工矿自动化》2011,37(9):111-113
针对某配电网络采用九分头手动无载调匝式消弧线圈存在的调节分接头不方便、无法在线测量消弧线圈电流的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微机控制调容式消弧线圈。该消弧线圈在二次绕组上通过晶闸管并联不同容量的电容器组,利用晶闸管实现补偿电网的快速、动态调谐,并采用微控制器实现了消弧线圈电流的实时测量及基于并联中电阻选线方法的单相接地选线功能。应用结果表明,该消弧线圈调谐准确,可靠性高,且选线正确率高。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预调式消弧线圈补偿精度较低和随调式消弧线圈接地点残流较大以及补偿速度较慢的问题,结合预调式和随调式消弧线圈的优点,给出了一种新型全补偿消弧线圈的结构,建立了可控电抗器特性仿真模型以及10 kV电网经新型消弧线圈接地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消弧线圈在10 kV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时主消弧线圈可以迅速投入,补偿大部分电容电流;从消弧线圈在反应时间之后可以微调实现精确全部补偿,兼顾了消弧线圈的补偿速度和补偿精度。  相似文献   

6.
对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漏电故障时的故障分量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漏电故障点的电气量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矿井多级供电网络中零序电流的分布情况,得出结论:(1)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漏电故障时,接地线路的漏电流为整个供电系统所有线路漏电流的最大值,接地线路上级线路的零序电流均比接地线路的零序电流小;(2)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发生漏电故障时,接地线路的零序电流大小和非接地线路及接地线路的上级线路不一定有明显的区别,但接地线路零序电流的有功分量远远大于非接地线路及接地线路上级线路的零序电流有功分量。最后介绍了几种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漏电保护检测原理,重点分析了一种易于在微机保护中实现的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漏电保护方案,即基于线路零序有功功率大小的选线方法。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三相五柱式消弧线圈的补偿原理。该消弧线圈在结构上突破了传统消弧线圈的模式 ,将传统的接地变压器和消弧线圈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 ,通过可控硅调节副边电感电流的方法 ,实现对电网对地电容电流的自动跟踪补偿  相似文献   

8.
10kV配电网架空线传输系统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方式,这种方式利用自动跟踪补偿装置,因为电容电流参数随配电网运行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探讨自动跟踪消弧装置实际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尤其是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中,所装设的接地检测(选线)装置正确动作率不高的问题,根据系统的特点,对小电流接地系统的选线设备原理、采样误差等方面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减小综合测量误差,提高选线准确性、可靠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田书  何金朋  梁京 《工矿自动化》2011,37(11):41-45
针对小电流接地系统通过装设消弧线圈来减小单相接地短路电流的方法可能造成已有选线装置失效的问题,介绍了一种基于暂态零序分量的配电网选线方法。该方法采用db10小波包对故障时刻流经每条馈线的暂态零序电流进行分解,找到能量最大和次大的两个特征频带,并对两个频带上小波包分解系数进行相关分析,从而选出发生故障的线路。以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为例建立了仿真模型,并分别对架空线接地故障和电缆线接地故障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