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眼内压(IOP)、视力改善情况以及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来本院就诊的原发性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实施双切口和单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患者各48例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IOP、视力改善情况、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之前,两组患者IOP及视力情况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之后,实验组患者IOP明显降低,视力情况(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实验组患者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手术成功率明显高(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人数为4例(8.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可改善眼部压力和裸眼视力,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两种不同切口术式应用于超声乳化联合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联合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差异性,为改进手术方式提供客观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需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患者60例,治疗医师根据手术切口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Single incision组28例(32眼),行单独切口的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Double incision组32例(39眼),行双切口的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结果两组术后功能滤泡形成率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7112,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平均眼压检测值均显著低于入院时平均眼压检测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ouble incision组手术治疗后不良反应率(7.69%)和Single incision组不良反应率(6.25%)无显著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切口手术治疗青光眼联合白内障的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在恢复视力眼压的同时不易促进瘢痕形成,具有更好的安全性,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在青光眼术后高龄白内障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颞侧巩膜遂道切口,对27例(29眼)青光眼术后高龄白内障施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等情况。结果:随访半年,3眼视力无提高,4眼视力提高,22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眼压与术前基本相同,滤泡形态无改变。结论: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在青光眼术后高龄白内障中的治疗疗效好,并发症少,可明显提高视力,不影响原有滤过功能及原有滤过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0例(40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给予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眼压改善和术后3个月视力矫正情况,术后3个月滤过泡情况,同时记录术中及术后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40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1周、3个月的眼压均低于术前,术后3个月的视力均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其间出现角膜轻度水肿11眼(27.5%),虹膜睫状体炎症反应6例(15.0%)、浅前房3眼(7.5%),后发性白内障4眼(10%),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未出现虹膜脱出、瞳孔上移等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3个月功能性滤泡37眼,非功能性滤泡3眼。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术后患者眼压及视力改善明显,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应用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方法将80例(80眼)白内障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40眼)。对照组实施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观察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7d33例患者视力≥0.3(82.50%),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3例(7.50%)。对照组术后7d术后视力≥0.3者25例(62.5%),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7例(17.50%)。观察组术后视力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相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高、并发症少,费用低,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及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04—2014-04间收治的白内障患者98例(120眼),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60眼)。研究组采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对照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术后3 d,研究组55眼裸眼视力达到0.4~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眼,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0 d及术后90 d时的裸眼视力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5 d、30 d时的散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33%)高于对照组(11.67%),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佳等优势,且术中无需特殊器械及设备,可以有效提高近期裸眼视力,降低术后散光发生率且并发症无明显增加,适于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小切口非超生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硬核白内障患者4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小切口非超生乳化白内障手术,对照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比较2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2组视力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3个月角膜散光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生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效果好,能改善视力状况、调节角膜散光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颜坚 《中国科学美容》2011,(8):47-47,49
目的对比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入选的68例(80眼)白内障患者根据手术方法随机分为A组(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和B组(超声乳化吸出术)各40眼,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 A组术后7d裸眼视力改善较B组明显,但术后3个月最好矫正视力与B组比较,P〉0.05。两组术后7d和术后3个月的角膜散光程度分别比较,P〉0.05。A组术中及术后发生后囊破裂并玻璃体拖出、角膜水肿、虹膜损伤、悬韧带断离等并发症少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手术效果与超声乳化术基本相似,且术后7d裸眼视力改善好,合并角膜水肿等并发症少,适合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微创眼前后节联合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黄斑前膜患者的疗效. 方法 24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18例;年龄56 ~ 77岁,平均64岁;病程2~ 36个月,平均9.3个月.所有患者均行了1.8 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3G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离术.观察术前晶状体混浊情况,术前术后裸眼视力、矫正视力、OCT结果、术中术后并发症. 结果 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8.3个月,术前:裸眼视力<0.1者6例,0.1至0.2者18例;最佳矫正视力0.1 ~0.2;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明显优于裸眼视力(t=-7.647,P<0.0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 ~0.3的有14只眼,>0.3的有10只眼;术后裸眼视力与最佳矫正视力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1.813,P >0.05).术后裸眼视力均提高两行以上,最佳矫正视力提高两行以上的占95.8% (23/24).术后OCT显示黄斑结构大致恢复正常,中心凹厚度由术前的(299.25±25.14) μm降低至(229.50±20.80) μm(t=12.206,P <0.05). 结论 微创眼前后节联合手术治疗黄斑前膜,能有效恢复黄斑结构,提高患者视力,是值得推荐的联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笔者所在单位收治的白内障患者284例302眼,分别采用小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术(142例147眼)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142例155眼)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d及1周超乳组裸眼视力≥0.5者显著多于非超乳组(P〈0.05),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5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疗效可靠,手术费用低,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2.4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源性散光情况,对比2.4 mm与3.0 mm白内障超声乳化切口大小对于患者SIA度数、术后裸眼Log MAR视力以及术后主观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6例(132只眼)白内障患者分为研究组(43例,67只眼)和对照组(43例,65只眼)两组,均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透明角膜切口选择2.4 mm,对照组患者透明角膜切口采用3.0 mm。对所有患者进行裸眼Log MAR视力、SIA角膜曲率检查。分别在手术前、手术后1周、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对比两组患者SIA度数、裸眼Log MAR视力和主观舒适度。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研究组SIA度数患者在术后1周、1个月以及3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均低;研究组在裸眼Log MAR视力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内数据对比中,患者术后SIA度数在1周后测量结果相对于1个月随访时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个月与3个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手术,选择透明角膜切口2.4 mm,术后效果比3.0 mm透明角膜切口好,术后1个月左右SIA度数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双切口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显微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方法 施行双切口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46例 ( 4 8眼 ) ,术后随访 6~ 3 6个月 ,分析术后眼压、视力等情况。 结果 术前眼压 15 2 8~ 3 2 17mmHg ,术后随访最终眼压 7 10~ 2 0 5 5mmHg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t=8 92 ,P <0 0 0 1) ;术前视力眼前光感~ 0 3 ,术后视力大于 0 2者 41眼 ,较术前明显好转 ,经配对 χ2 检验 ,差异有显著性 χ2 =14 0 3 ,P <0 0 0 1)。 结论 双切口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显微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能达到恢复有用视力及降低眼压等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8月~2010年8月120例行改良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患者的资料,观察术后患者视力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20例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25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1.0,0.5~0.9者69例,0.3~0.4者26例.并发症有角膜水肿、一过性高眼压、切口炎症反应等,治疗后均好转.结论:良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疗效显著,并发症少,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实际效果.方法:对56例(62眼)白内障施行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56例(62眼)术后一周最佳矫正视力≥0.5者55眼(88.71%),术后三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5者58眼(93.55%).结论: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患者经济负担小等优点,适宜广大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6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术后均获3~6个月的随访,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变化、房角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2个月复查,最佳矫正视力水平高于术前,眼压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前房深度均较术前明显加深;术后1个月前房角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增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术后恢复效果可靠,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房角分离及小梁切除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闭角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2例,将其分为观察组(n=31)与对照组(n=31)。对照组采取即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术后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眼压及视力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3.5%与对照组74.2%相比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眼压与眼房角开放程度均明显降低,视力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发生方面,观察组总发生率9.7%与对照组32.3%相比显著降低(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房角分离及小梁切除都能够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一次性治疗,但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较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临床疗效更优,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组给予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观察组眼压及视力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明显降低眼内压,恢复视力水平,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08—2014-08间收治的196例高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98例。观察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对照组行超声乳化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前2组患者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12 h和24 h的眼压高于对照组(P0.05),但48 h后2组患者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视力在手术前和手术后1周、2周、1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的效果与超声乳化术相当,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半隧道切口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选择济源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2015-03—2018-04间收治的108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按术式不同分为2组,各54例。观察组行改良半隧道切口复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行三角形巩膜瓣复合小梁切除术。随访3个月,比较2组疗效。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功能性滤过泡率高于对照组,浅前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2组患者的眼压及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术前,但观察组均优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半隧道切口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能有效降低眼压,改善视力,减少浅前房发生率,且滤过泡形成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老年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10月80例(眼)老年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80例(眼)老年白内障患者均成功进行了手术,术后1周视力<0.3占11.25%,0.3≤视力≤0.8占82.50%,视力>0.8占6.25%.无严重局部或全身并发症出现.结论:老年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效果确切可靠,手术方法安全,操作简便,无术后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