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安徽省淮南、淮北地区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中的植物化石,研究了本区植物群在垂直剖面中的演替特征,划分了五个植物组合带,并据此对本区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的划分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
笔者采集了淮南、淮北,凤台、颖上、宿县、濉溪及蒙城等地的二叠纪煤田82个钻孔,280多块样品,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二叠纪含煤地层中孢粉和植物化石含量丰富,孢粉属种繁多,保存良好,纹饰清楚,孢粉的垂直分带的规律性明显,故对二叠纪含煤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桃水煤矿区含煤岩系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上部含煤段由砂岩、砂质页岩和煤组成,下部不含煤段由砂质页岩夹砂岩组成,不含煤.含煤层数多,岩性相变较为普遍,井田内煤层对比是建立在含煤岩系岩性组合及含煤特征的综合研究基础上进行的.煤层对比以标志层法和岩性旋回法为主,辅以煤层间距、煤层自身及化石等资料.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自治区桌子山煤田属华北型石炭二叠纪含煤沉积,四道泉勘查区位于桌子山煤田西南部,太原组下段为本区的主要含煤地层。根据本区已有地质资料最新的勘探成果,认为勘查区构造主要由一个不对称宽缓向斜和一宽缓背斜组成,发育断层2条(落差100m),地层倾角一般为4~15°,构造复杂程度中等;根据岩性特征将太原组下段分为上、中、下三个含煤岩性段,中段为主要含煤层段,含可采煤层6层,其中461煤层为本区主采煤层,煤层厚度较大,全区稳定可采;通过岩性特征、岩煤层组合关系、动植物化石、沉积构造的研究分析,确认太原组下段沉积环境属滨海、泻湖-潮坪(含泥炭沼泽)—水上三角洲沉积,对主要可采煤层的聚煤环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勉县群为陕南勉县至紫阳一带早中侏罗世陆相含煤沉积;自下而上分为三个组,即洪水沟组、沔水组、堰河组.该群含有丰富的植物化石,该植物群是典型的南方型Ptilophyllum—Coniopteris植物群。根据沉积特征及植物化石分布规律分析,勉县群三个组的形成时代依次为:早侏罗世、早中侏罗世、中侏罗世。有趣的是,在沔水组中下部发现了有花植物中华木兰(Magnoliamiocenila),为研究被子植物早期起源历史提供了一份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我国内蒙古东部霍林河煤田植物化石及其生物地层的初步研究,概要的介绍了目前确定的34属62种大植物化石及部分孢粉。淡水瓣鳃类等化石.根据植物群的组成特征及同相关植物化石群的对比,认为霍林河植物群及其产出地层的时代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通过植物群组合性质研究,提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霍林河地层可能曾地处北半球或暖温带.  相似文献   

7.
本文详细论述了陕西黄陵县店头矿区延安组植物群面貌及组合特征;根据古植物化石在纵向上的分布,将延安组植物群划分五个植物组合;在考虑该组植物群特征的同时,结合延安组沉积古地理特征,岩性特征将延安组第1段地层划入早侏罗世,其余4段地层划归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所采集的大量植物化石,讨论了安徽淮北地区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上石盒子组植物群特征,并划分为四个植物化石组合。同时根据植物群面貌、孢粉组合、含煤性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可将k_3砂岩作为上、下石盒子组界线  相似文献   

9.
广州西北郊上泥盆统植物化石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所描述的植物化石是分别在广州西北郊龙尾岗、大沙村、沙水岗和牛岗等处发现的。早在1930年哈安姆曾对这一地区的地质进行初步调查,并认为这一地区的地层的地质时代为二叠纪。笔者在1958年把这些地层改属于中石炭世。其后,各部门的地质队亦继续在这一地区进行调查研究,并分别提出泥盆纪、泥盆石炭纪和早石炭世等地质时代。由于均未发现化石,上述的各种地质时代仅是推论而已。直到1962年,这一地区的地层所含的化石才被中山大学地质地理系的学生发现。这一地区所产的植物化石相当丰富。但动物化石则较少,而且保存不完全,在地层时代的鉴定上不起什么作用。本文描述的植物化石有下列属种: Leptophloeum rhombicum Dawson Cyclostigma kiltorkense Haughton 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Nathorst) ef. 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Nathorst) Lepidodendron sp. nov. Lepidostrobus sp. nov. Lepidophyllum sp. Sphenopteris sp. 在这些植物化石中,Leptophloeum rhombicum和Cyclostigma kiltorkense是晚泥盆世的标准化石。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的时代由早泥盆世到晚石炭世。它们是我国晚泥盆世陆相地层最常见的植物化石。因此含这些植物化石的地层可以和中国其他地区含同样化石的地层相比较。现在成问题的是沙水岗和牛岗等地质剖面。这些剖面含Lepidodendron, Lepidostrobus,Lepidophyllum和Sphenopteris。如果单从植物化石来考虑,这些剖面的地质时代应属于早石炭世。但有两种情况值得注意:(1)和龙尾岗和大沙村的剖面一样,它们的岩性亦以红色岩层为主;(2)从地理位置上看,它们的层位和产Leptophloeum rhombicum的龙尾岗的孰高孰低不易判断。因此现将沙水岗和牛岗等剖面暂定为泥盆石炭纪。  相似文献   

10.
张广政 《科技信息》2011,(30):380-381,382
黑塘煤矿含煤地层为龙潭组,属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含煤层多,厚度变化大,根据区内钻孔地质资料,采用标志层法、古生物法,结合测井物性特征及煤质等对主要可采煤层进行对比分析,可以解决黑塘煤矿煤层对比问题。采用多种参数指标对可采煤层稳定程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二叠纪陆相地层中的植物化石丰富,共现28属48种,本文对其中的8属9种作了详细的描述了讨论,当前材料不仅大大丰富了塔北二叠纪植物群的内容,对塔北二叠纪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为塔北二叠纪植物地理区系和古板块位置的研究提供了新论证。  相似文献   

12.
西北地区的侏罗纪地层,蕴藏有重要的煤、粘土等矿产,并含有丰富的植物化石,早已为地质古生物工作者所重视。由于主要含煤地层中所产的大量植物化石,与华北地区一致,属锥叶蕨——风尾银杏(Coniopteris——Pboenicopsis)植物群系(下面简称Co.-Ph.系),时代为早、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13.
陕西长武地区中侏罗世延安组孢粉植物群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陕西长武地区Ys4钻孔含煤地层中的孢子花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和地层层序论述了这一含煤地层的时代属中侏罗世早期。运用古地理分区及孢粉所代表的古植物生态类型,提出本区属湿润温带一亚热带气候与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14.
马依东二井田位于贵州省盘县特区,面积69.73 km2,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可采煤层8层,煤炭总资源量150349万t,井田除上二叠统茅口组(P2m)富水性强外,其余地层富水性均较弱.矿床属于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裂隙、溶隙充水矿床.井田的充水水源主要为龙潭组合煤地层裂隙水、第四系及古滑坡孔隙水、部分河水及冲沟水,...  相似文献   

15.
专题研究表明,龙首山确有石炭、二迭纪地层分布。区内石炭系包括下、中、上三统,下统为南洼顶组,因产Yuanophyllum带的珊瑚、腕足类和苔藓虫化石,相当维宪晚期沉积。中统包括三岔组和尖山组,前者所产植物化石与靖远组类似,时代属纳缪尔期,后者的动、植物化石与本溪群、羊虎沟组的一致,时代为维所发期。上统沿用太原群,植物化石组合面藐与我国早期华夏植物群一致,时代为斯特芬期。龙首山石炭纪地层的确定,为进一步探讨该区的地质发育史和相关地质问题,提供了实际材料。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松柏煤矿斗岭矿区的煤层特征及产出规律,得出了矿区煤层主要分布在二叠纪晚世早期龙潭组上段,俗称“龙潭煤系”。煤系含煤3-5层,可采煤层为2、4、5三个煤层,相互以20-25 m的间距产于煤系地层中,层位较稳定,但发育程度不同。4煤发育最好,其次为25、煤层。三可采煤层都属于不稳定型的第一种情况。矿区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于被一系列逆(掩)断层和正断层所切割的倒转背向斜中。断层对煤层的破坏较为严重。属地质构造复杂类型的第三种情况。为矿山今后的生产和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榆神矿区郭家滩井田含煤地层主要为侏罗系延安组,富县组为局部含煤地层。延安组含煤7-25层,平均15层;富县组含煤1-2层;含煤地层具有对比意义的煤层共14层(富县组1层),可采煤层12层。其中主要可采煤层5层,分别为2^-2、3^-1、4^-3、5^-2和5^-3。本文论述了延安组煤层赋存的空间特征,分析了可采煤层赋存范围,对于区域性煤炭工业规划、郭家滩煤矿设计及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石碌群厚约1,900米,可分为七层.在第五层中找到的孢粉化石,时代应属中石炭世.石碌群的上覆地层是三棱山组,所产动植物化石都主要出在现在石炭——二迭纪.与邻区地层对比的结果,石碌群的时代属石炭纪,三棱山组的时代应属二迭纪.在三棱山组植物化石层之上曾找到笔石动物化石:Dictyonema,可见其孑遗种可生存于二迭纪.  相似文献   

19.
龙门山区中泥盆世金宝石植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系统地记述了四川西北龙门山区中泥盆世金宝石组植物化石,共计10属19种,其中包括3新种和1新比较种,它们分属于Psilophytopsida,Primofilices,Protolepido—dendrales,Lepidodendrales和Progymnospermopsida。根据植物化石的总体面貌以及紧邻其上覆和下伏地层中所产腕足类和牙形石类化石论证了金宝石植物群的时代,将其确定为中泥盆世吉维持早期(Early Givetian)。并讨论了金宝石植物群的发现在研究古地理、古植物地理分区、植物界的演化发展以及地层的划分、对比和时代确定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应用层序地层分析的思路和方法,划分了滕南煤田含煤地层的小层序,结合区域研究,初步划分了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的层序,并讨论了层序,小层序划分与相分析的关系.研究表明,层序地层分析在含煤地层沉积环境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