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80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予以抗病毒、布地奈得雾化吸入及对症支持治疗,症状消失后停药。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孟鲁司特咀嚼片2.5mg,睡前口服,连用3个月。对照组除不使用孟鲁司特咀嚼片外,余治疗同实验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的血清IL-6和IL-10水平的变化,并随访观察治疗后半年和1年内喘息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IL-6和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血清IL-6水平均显著下降(t值分别为2.95、2.26,均P<0.05),IL-10水平均显著上升(t值分别为2.91、2.35,均P<0.05),且实验组患儿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2.31,P <0.05),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21,P<0.05)。实验组治疗后随访观察半年和1年内其喘息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分别为4.50、5.23,均P<0.05)。结论 孟鲁司特治疗RSV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确切,能明显能减少喘息的复发率,作用机制与其降低血清IL-6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调节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失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探讨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变化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40例观察组IM患儿外周血T、B和自然杀伤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以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同时对观察组患儿中的10例进行治疗2周后T细胞亚群的测定以观察动态变化情况。结果 IM患儿CD3、CD8 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10.52、13.48,均P<0.05);CD19、CD4和CD4/CD8值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05、-15.16、-13.02,均P<0.05);自然杀伤细胞无明显变化(t=-0.37,P>0.05)。10例IM患儿治疗2周后,CD4、CD4/CD8值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9、-2.21,均P<0.05);CD8值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7,P<0.05);治疗前CD3、CD19和自然杀伤细胞值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3、-1.25、-0.53,均P>0.05)。结论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对评估IM患儿的细胞免疫状况、辅助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患者瘦素( LEP)、脂联素( ADPN)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NASH)诊断的50例患儿、单纯性脂肪肝( SFL)的50例患儿及50例正常儿童分别检测血谷丙转氨酶(AL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LEP、ADPN、身体质量指数(BMI),比较其水平并分析ALT与各指标的关系。结果 NASH组和SFL组的BMI、TG、TC、FFA、LE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NASH组与正常组比较:t值分别为2.424、2.636、3.212、3.280、2.535,均P<0.05;SFL组与正常组比较:t值分别为2.353、2.487、3.545、3.185、2.870,均P<0.05);NASH组和SFL组的ADPN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值分别为-0.294、-0.342,均P<0.05)。 NASH组BMI、TG、FFA、LEP较SFL组升高(t值分别为2.132、2.488、2.590、3.759,均P<0.05),NASH组ADPN较SFL组降低(t=-0.291,P<0.05)。相关分析显示NAFLD患儿ALT与BMI、TG、TC、FFA、LEP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28、0.317、0.366、0.402、0.338,均P<0.05),与ADPN呈负相关(r=-0.223,P<0.05)。结论 NAFLD患儿存在高脂血症、高瘦素血症和低脂联素血症,随着NAFLD程度的加重,LEP升高和ADPN降低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手足口病患儿监护人依从性及行为的相关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江苏省徐州市儿童医院门诊收治的100例手足口病患儿监护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进行分组。其中2014年1月到6月收治的50例手足口病患儿监护人设置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2014年7月到12月收治的50例手足口病患儿监护人设置为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了个体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教育培训前后的认知水平、卫生依从率及卫生行为实施情况。结果实验组通过个体化健康教育后对手足口病认知的优良率为82.00%,对照组则为60.00%,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140,P<0.05),两组患儿监护人在健康教育前对疾病认知的问卷调查得分无显著性差异(t=1.034,P>0.05),通过健康教育后的两种患儿监护人问卷得分均显著提升(t值分别为2.785、1.963,均P<0.05),而实验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371, P<0.05)。经过健康教育培训后,实验组的洗手行为、清洗患儿衣物及用品、开窗通风的依从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10.597、8.547、5.956,均P<0.05)。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能增强手足口病患儿监护人的卫生意识和技能,提高患儿监护人的卫生依从性,改变患儿监护人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放化疗同步治疗对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2年7月广东省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均进行放射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再配合化学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肿瘤最大径线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21,P<0.05)。实验组患者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1,P<0.05)。实验组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38和7.66,均P<0.05)。两组患者生存率逐年递减,实验组1年、3年、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543,6.542,6.541,均P<0.05)。结论采用放化疗同步治疗患者晚期宫颈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剖宫产瘢痕处妊娠采用血管性介入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共56例,根据病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血管性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和各项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后研究组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和孕囊平均直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t值分别为28.83、8.37,均P<0.05),而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8.99、8.00,均P<0.05)。研究组下肢或臀部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51,P<0.05)。结论血管性介入性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值得在有条件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功能性便秘患儿共88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再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37例痊愈、5例好转、2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95.5%;对照组患儿30例痊愈、7例好转、7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84.1%。两组患儿相比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功能性便秘患儿进行治疗时,采用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能够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剂量易掌握,患儿依从性较高,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川崎病( KD)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 Treg)与Th17细胞比例的变化,以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方法 选择KD患儿32例( KD组)及健康幼儿28例(对照组);抽取对照组幼儿和KD组患儿使用免疫球蛋白+阿司匹林治疗前及治疗后热退3天时清晨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5( IL-15)、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3(IL-23)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reg细胞和Th17细胞比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KD组患儿治疗前血清中IL-15、IL-17和IL-23水平均显著增高(t值分别为-4.35、-3.98和-4.11,P<0.05);经治疗后,血清中IL-15、IL-17和IL-23水平均有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3.74、2.94和3.06,P<0.05)。 KD组患儿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明显降低(t=2.54,P<0.05),经治疗后可基本回升至对照组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2.13,P<0.05);Th17细胞比例明显升高(t=-1.87,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降低(t=2.71,P<0.05)。结论 Treg细胞与Th17细胞之间的失衡可能在川崎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比例的变化对指导临床用药及评估病情和预后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分析降低严重脓毒症患儿凝血功能紊乱发生率的途径。方法随机抽取在贵港市人民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患有严重脓毒症患儿5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人,分别测得D-二聚水平。实验组给予小剂量肝素钙,每次给药11~21IU/kg,每5小时皮下注射1次,连续5天持续用药;对照组只给予少剂量抗毒素血清类药物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凝血功能,并加以分析。结果对照组的D-二聚水平(851.3±130.7)明显高于实验组的D-二聚水平(653.5±1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718,P<0.05);对照组的死亡率(60.00%)明显高于实验组的死亡率(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02,P<0.05)。对照组凝血率、原发病恢复率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9452、5.0125,均P<0.05);对照组出现凝血障碍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4.3796,P<0.05)。结论对严重脓毒症患儿使用肝素钙降低了婴幼儿的死亡率,并明显改善了脓毒症患儿的凝血功能,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轻度子痫前期采用钙剂加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治疗的疗效及应用机制。方法将接受治疗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轻度子痫前期患者112例随机分成实验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解痉降压药物治疗,同时在此基础上给予实验组患者钙剂加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母婴结局、凝血及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bg)、凝血酶2抗凝血酶ó复合物( TAT)、D2二聚体( D-dimer)的变化和动脉血压、24小时蛋白尿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胎心异常率(26.79%)明显高于实验组患者胎心异常率(1.79%)(χ2=14.2917,P<0.05)。实验组治疗后动脉血压指标的变化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t=6.4076,P<0.05)。与治疗前相比,实验组治疗后PT、Fbg、TAT、APTT和D-dimer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5595、7.9440、3.2263、1.9978、11.6673,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治疗后Fbg、TAT、D-dimer、PT、APTT水平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004、2.5377、3.0017、2.6192、2.5339,均P<0.05)。两组治疗后PT、Fbg、TAT、APTT和D-dime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420、8.5185、3.1422、4.3983、2.6738,均P<0.05)。结论钙剂加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治疗轻度子痫前期患者的疗效较好,减少了患者的凝血并改善了其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普通型儿童手足口病(HFMD)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浙江省天台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普通型HFMD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予以退热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予以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mg/kg加入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1次/天,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活菌散0.5g/次,2次/天.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72h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比较退热、疱疹结痂和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72h后,两组患儿血清IL-6、IL-1β和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3.13、3.58、3.85、2.26、2.32、2.44,均P<0.05),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t值分别为2.39、2.44、2.31,均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疱疹结痂和口腔溃疡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45、2.23、2.35,均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5.06,P<0.05).两组患儿出现不良反应8例,其中观察组3例,对照组5例,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结论 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普通型儿童HFMD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性较好,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IL-6、IL-1β和TNF-α水平,抑制患儿的炎症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CD4+T细胞四大亚群及淋巴细胞亚群在小儿哮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在广饶县中医院儿科进行治疗的哮喘患儿10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均在早晨空腹情况下抽取静脉血5mL于3小时内进行标本处理,利用流式细胞仪器测量外周血中Th1、Th2、Th17、外周血Treg及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研究组患儿外周血Treg占CD4+T细胞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1,P<0.05);Th1占CD4+T细胞的比率在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1.03,P>0.05);Th2占CD4+T细胞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5.32,P<0.05);Th17占CD4+T细胞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6.94,P<0.05)。研究组CD3+所占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4.56,P<0.05);研究组CD4+所占百分率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5.61,P<0.05);研究组CD8+所占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t=5.04,P<0.05);研究组CD16+56+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t=6.77,P<0.05)。两组间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淋巴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低(t=7.99,P<0.05);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t=12.58,P<0.05);单核细胞百分比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12.06,P<0.05)。结论 CD4+T淋巴细胞内细胞因子(Th1/Th2/Th17)、Treg及淋巴细胞亚群可作为判断哮喘免疫反应的标准,对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以及疗效的评价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是否能影响酪酸梭菌对小儿腹泻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第1组(G1组)的96例年龄在0-11个月的急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1组(C1组)和治疗1组(T1组)各48例;将第2组(G2组)的112例年龄在12-59个月的急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2组(C2组)和治疗2组(T2组)各56例,C1组与C2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T1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宝乐安(主要成分为酪酸梭菌)500mg,2次/d;T2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宝乐安500mg,3次/d;比较治疗后各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T1组患儿较C1组患儿治疗效果显著,T2组患儿较C2组患儿治疗效果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G1组较G2组治疗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酪酸梭菌可用于治疗小儿急性腹泻,且治疗效果受年龄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美常安联合乳果糖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的方法将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83例分为三组,A组(n=31)口服美常安+乳果糖,B组(n=27)口服美常安,C组(n=25)口服乳果糖,疗程4 w。结果治疗4 w后,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44.4%,72.0%。A组显著高于B和C两组(p<0.05)。结论美常安联合乳果糖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优于单用一种药物,且效果明显,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四磨汤、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新生儿围生期窒息后喂养不耐受的情况。 【方法】 选择本院有围生期窒息后喂养不耐受的新生儿68例为实验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治疗组(n=32),羊水有胎粪污染者,两组均予洗胃,洗胃后禁食6 h才开奶,对照组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治疗组予四磨汤、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每天记录呕吐的次数、呕吐量、进食的奶量、大便次数、腹胀消失的日龄、恢复出生体重的日龄等。 【结果】 实验组呕吐次数减少、呕吐及腹胀消失时间提前、达50 kCal/(kg·d)日龄,恢复出生体重的日龄均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四磨汤、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新生儿围生期窒息后喂养不耐受,能促进胃肠功能成熟,提高喂养的耐受性,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O2]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于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在金华市人民医院就诊的4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按照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两组患儿均行常规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患儿予以乌司他丁治疗,对照组患儿予以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T0)、体外循环停止时(T1)、术后2h(T2)及术后1d(T3)检测两组患儿的炎症指标及血气分析并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CRP水平在T0、T1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2、T3时间点均显著升高,与T0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t值分别为8.702、10.380,均P<0.05;对照组:t值分别为16.363、13.337,均P<0.05),实验组患儿CRP水平在T2、T3时间点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815、2.684,均P<0.05).两组患儿T1、T2时间点的IL-6水平较T0时间点均明显升高(实验组:t值分别为2.390、11.695,均P<0.05;对照组:t值分别为6.488、19.574,均P<0.05),在T3时间点均显著降低,且实验组患儿IL-6水平在T1、T2、T3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329、7.400、7.634,均P<0.05).两组患儿的氧合指数在T0~T2时间点均明显降低,但T1~T3时间段实验组患儿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9.063、8.405、3.830,均P<0.05).两组患儿P(A-a)DO2在T0~T2时间点均明显升高,但T1~T3时间段实验组患儿P(A-a)DO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918、5.011、6.306,均P<0.05).两组患儿的PaCO2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41,P=0.230).结论 乌司他丁可以有效抑制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的炎性反应,显著改善患儿的肺氧合功能.  相似文献   

17.
李仁祥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3982-3983
目的联合应用乳果糖与美常安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与单用乳果糖对照组比较,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将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9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及对照组(48例)。入选患者年龄大于等于65周岁,患者或家属能准确完成治疗过程中大便改变及不良反应等记录。病例排除标准为对乳果糖与美常安等药物过敏,半乳糖血症。治疗组同时口服乳果糖溶液与美常安,对照组口服乳果糖溶液,乳果糖起始量为15ml bid,症状无改善可逐渐增量至30ml bid,起效后改为10ml bid,美常安剂量为500mg bid。疗程6周。患者或家属每日记录内容包括服药剂量,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感,是否排便或排便次数,大便性状(按Bristol粪便分级评分),其他不良反应等。服药后每周随诊1次。分别于治疗后1周、3周及6周评价疗效。疗效标准为:患者大便次数和性状均恢复正常为显效;患者大便次数和性状较前改善或其中之一较前改善,不影响正常生活为有效;治疗后大便次数和性状均改善不明显为无效。结果治疗组49例,显效30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92%,对照组48例,显效26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9.59%。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两组有效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果糖合用美常安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较单用乳果糖有更高的有效率,能更好地改善排便困难及大便性状,美常安能增加乳果糖的疗效,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增视能视觉训练系统对不同年龄段弱视儿童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德州市妇幼保健院眼科中心采用增视能视觉训练系统治疗的120例(228眼)患儿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采用传统遮盖疗法治疗的120例(230眼)作为对照组,均在治疗1个疗程(3个月)后,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对于3~5岁儿童,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3.75%与对照组的87.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6~8岁和9~13岁儿童,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0.28%、76.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8%、57.14%,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893、5.092,均P<0.05)。对于3~5岁、6~8岁儿童,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9~13岁儿童的研究组和对照组(χ2值分别为4.696、5.320、4.371、4.425,均P<0.05);治疗结束后,6~8岁和9~13岁儿童研究组的P-VEP P100峰潜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3.185、2.841,均P<0.05),研究组的P-VEPP 100振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489、2.613,均P<0.05)。结论对于≥6岁的儿童,增视能视觉训练系统较传统方法的治疗效果更好;采用增视能视觉训练系统对<9岁儿童的效果优于≥9岁儿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双歧三联活菌在小儿湿疹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016年1至12月在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接受诊治的306例小儿湿疹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入选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双歧三联活菌+盐酸西替利嗪滴剂)和对照组(单纯盐酸西替利嗪滴剂),每组153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治疗前后的肠道菌群、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肠道菌群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乳酸杆菌与双歧杆菌含量、CD4+及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3.81、19.76、13.93、11.80和24.67,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乳酸杆菌与双歧杆菌含量均明显较治疗前增加(t值分别为14.73、21.38,均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CD4+及CD4+/CD8+水平明显较治疗前升高,CD8+水平均明显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t值分别为27.07、27.87、78.20,对照组t值分别为14.64、11.60、76.34,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0.8%)明显高于对照组(80.4%),χ2=6.795,P=0.01.观察组患儿的复发率(9.8%,15/153)明显低于对照组(25.5%,39/153),χ2=12.95,P<0.01.结论 小儿湿疹采用双歧三联活菌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突出,治疗后患儿免疫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均得以改善,且疾病复发风险较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