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五年制高职在校护生对老龄化知识和老年护理职业的认识,分析影响其对老年人态度的因素。[方法]分层随机抽取某卫生类学校五年制高职在校护生443人,采用老年护理工作和学习意愿问卷、老年人态度量表(KAOP)和老年知识问卷(FAQ1)进行自填问卷调查。[结果]五年制高职在校护生大多认可老年护理发展前景良好,认为有必要开设老年护理方向课程,但对老年护理的学习和工作意愿不高。护生KAOP总分为(136.15±16.54)分,一年级、四年级护生KAOP总分高于二年级护生。护生FAQ1得分为(11.12±3.11)分,不同年级护生FAQ1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知识回答正确率30%的条目有8项,主要涉及老年人心理和社会方面知识。性别、学过老年人相关知识、经常接触有关老年人问题的媒体宣传、对老年护理方向课程开设的意向、对老年护理发展前景的认识以及对老年护理工作收入预期是影响高职护生对老年人态度的因素。[结论]五年制高职在校护生对老年人的态度趋于中性,对老年知识认识不足,提示应通过学校教育改善高职护生对老年人的态度和认知,通过政府政策改善老年护理工作待遇,提高其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行为意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院专科护生从事老年护理的就业意愿以及影响因素,为护理教育教学以及专业引导和择业指导提供依据和方向。[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采用自编护生一般情况量表、护生实习与就业意愿量表及影响从事老年护理工作态度原因量表对我院2014级、2015级550名护理专业专科生进行调查。[结果]2014级、2015级护生在是否愿意学习老年护理相关课程、是否愿意将来投入老年护理工作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从事老年护理工作态度原因量表护士实习与就业意愿的8个因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相关课程的学习意愿护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高,但是对于进入综合医院老年科/老年专科医院实习意愿以及将来投入老年护理工作的意愿并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职护理专业开设《护理人文》课程的实践及教学效果,以期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197名护生对《护理人文》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及意见、建议。[结果]大多数护生认为学习《护理人文》课程很有必要,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德等。[结论]高职护理专业开设《护理人文》课程很有必要,有助于护生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的不断强化和熏陶,同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课程的安排、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应用需要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开发并实施基于岗位能力的《护理岗位能力综合实训》课程,提高护生的临床综合能力。[方法]于实习前对2010级护理专业(三年制)468名护生开设60学时的《护理岗位能力综合实训》课程,课程开设前后采用统一的方式对护生进行护理综合技能考核;实习后采用问卷调查护生对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并随机抽取160名临床带教老师对护生的临床综合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课程结束后,护生的护理综合技能较课程开设前明显提高(P0.01);护生对实训课程持肯定态度,除创新能力以外,其余各项指标的认同度均在90%以上;临床带教老师对护生综合能力的评价中,除应变能力外,其余各条目认可度均在90%以上。[结论]实习前开设基于岗位能力需求的《护理岗位能力综合实训》课程,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护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和适应能力,缩短了护生从学校到临床的距离。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开发并实施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提高护生的岗位胜任力。[方法]于实习前对2013级护理专业(三年制)472名护生开设60学时的护理岗位能力综合实训课程,课程开设前后采用理论考核、临床综合技能考核及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教学效果。[结果]课程结束后理论考核成绩、临床综合技能考核成绩显著优于课程开设前,护生对实训课程持肯定态度,除创新能力以外,其余各项指标的认同度均在90%以上。[结论]实习前开设基于核心能力的护理综合实训课程,综合应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护生的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护生尽快适应从学校到医院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南昌市职业学校护生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就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社区护理就业意向调查表对南昌市两所职业学校的438名护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53.2%的护生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对社区护理工作的社会认同度低、父母为就业决策者是护生从事社区护理意向的阻碍因素;认为社区护理工作风险小、自主性强,正在接受社区护理学习,认可自己的护理实践技能能胜任社区护理工作是促进因素。[结论]建议有针对性地提高群众对社区护理的社会认同度、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护理学校教育和就业指导以及促进社区完善实习和见习就业平台,提高护生的社区护理就业意向。  相似文献   

7.
郑丹  夏立平 《护理研究》2013,(27):3052-3053
[目的]探究《护理岗位能力综合实训》课程的开设对护生评判性思维和临床综合素质及技能的影响。[方法]将护理专业5个班级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92人与对照组135人,对照组护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察组开设《护理岗位能力综合实训》课程。[结果]《护理岗位能力综合实训》课程开设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课程开设后寻求真相、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及CTDI-CV总分与开设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的病例分析成绩与护理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评价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岗位能力综合实训》课程的开设对培养护生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有着积极促进的作用,同时有助于提高护生的病例分析能力、护理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李丽  叶文琴  李凤萍  陈淑梅 《护理研究》2011,25(26):2368-2370
[目的]通过基础护理的实习了解护生对护理职业态度的变化。[方法]自行设计一般情况及职业态度调查问卷对我院大专护生155人进行调查。[结果]护生在基础护理实习前后认知评分和情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生对护理专业认知和情感与性别、家庭收入、选择职业意愿有关。[结论]基础护理实习后自愿选择护理专业的护生对护理专业有更高的认同;男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知不如女护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化教育课程对高职护生老化知识、对老人态度与老人照护意向的影响。[方法]以福建省某高职三年制护生112人为研究对象,以班级群体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6人,观察组给予老化教育课程干预,对照组给予一般老年护理学课程干预,教学时间8周。教学干预前后应用老化知识、对老人态度、老人照护意向量表进行评价分析。[结果]高职护生的老化知识与照护意向呈正相关(r=0.69,P0.05),对老人态度与老人照护意向呈正相关(r=0.53,P0.05);教学干预后观察组高职护生老化知识、对老人态度及老人照护意向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职护理专业开设老化教育课程教学,可提高护生老化知识水平,改善护生对老人正面的态度,增强护生从事老年照护工作的意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护生老年衰弱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护理教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陕西省4所高校护理专业432名护生进行老年衰弱相关知识认知情况调查。[结果]护生老年衰弱相关知识总体得分40.7分±2.7分,不同性别、文化程度、临床见习经历、选修老年护理学课程、对老年衰弱知识的认知态度的护生老年衰弱相关知识的认知不同;回归分析显示,护生文化程度、对老年衰弱知识的认知态度是影响护生对老年衰弱知识认知的重要因素。[结论]护生对老年衰弱相关知识的认知态度表现积极,应根据护生不同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12.
王美瑛  徐梅英  张晶  李清华  姚菁波 《护理研究》2008,22(36):3362-3362
分级护理制度是护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是确定临床护理人员编制,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的重要依据[1],也是确定护理服务的收费标准,是检验护理工作能否诚信服务于病人的试金石.规范落实分级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13.
郑敏 《护理研究》2004,18(16):1479-1480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护理病历书写逐渐代替了传统的交班报告。由于护理工作忙碌而琐碎,尤其在综合病区,病人多、病种多、病情错综复杂,护理人员相对缺编,在这种情况下,护理工作更应该从细微之处入手,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不影响病人治疗的情况下,随时根据病人需要调整和安排工作,体现人性化的护理观,我科自2 0 0 2年12月份开始使用护理备忘录代替传统的交班报告,收到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 表格设计  护理人员依据简单、实用、便于记录的原则,采用16开纸,绘制成表格,格式如下:日期时间床号姓名交班或备忘内容(要…  相似文献   

14.
15.
16.
整体护理病区直接、间接护理时间的测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进行整体护理病区护理人员工时的测定,了解临床护士工作时间消耗情况.方法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分别从内科、外科、干部病区及其他科中抽取30例病人,用单盲法对其每日的护理干预及各班次内容在调查表中予以记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每位病人白斑平均的直接护理时间为88.4min,占58.08%.结论护理部有效的管理、相关部门及时的协调,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从效益角度出发寻求管理途径,以尽可能减少护理人员的间接护理时间,增加直接护理时间,是缓解护理人员短缺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护理查房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通过评价责任护士汇报病历、患者评估、措施实施、健康教育能力、组织讨论问题、效果评价、终末质量监控的过程,量化评定责任护士对病情掌握程度、能否正确确立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是否到位等评价护理查房的效果。结果责任护士进行护理查房后对病情掌握程度、护理诊断的准确率、护理措施的可行性、实效性明显优于查房前(P〈0.001)。查房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优于查房前(P〈0.05)。结论责任护士以护理程序组织查房,提高了护士分析护理问题、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手术室护理的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43例实施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手术室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以及血压、心率、护理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以及术后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以及术后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时血压以及心率较对照组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其满意度93.01%(133/143)明显优于对照组40.00%(40/100)(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可降低患者不良心理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