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属3D打印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3D打印或增材制造是一种采用逐层材料堆积的方式直接从数字模型制造零件的新方法,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这种无模具的制造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生产出高精度、完全致密的金属零件。3D打印具有零件设计自由、零件复杂性、轻量化、零件整合和功能设计等特点,故金属3D打印在航空航天、石油天然气、海洋、汽车、模具制造和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受到特别的关注。首先简要介绍了金属3D打印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分类,然后重点介绍了几种金属3D打印技术——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SLS)、选择性激光熔化成形技术(SLM)、直接金属激光烧结技术(DMLS)、电子束熔化成形技术(EBM)和激光工程化净成形技术(LENS),包括技术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及其具体应用领域。最后对金属3D打印技术的优势、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2.
3D打印技术的出现,给塑料模具制造带来了新的方式。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模具随形水路零件制备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基于3D打印,结合扩散焊、金属喷涂、CNC、粉末冶金、铸造等技术制备模具随形水路金属零件的方法。指出了3D打印技术提升,3D打印如何与其他制备技术结合,成型塑件冷却智能控制3方面模具随形水路制备技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3D打印技术对模具制造技术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3D打印技术在汽车、航空航天、工业和医疗等领域的悄然兴起,较多业内人士对其发展有不同的见解。本文通过对比3D打印模具与传统模具制造技术的优缺点,客观地分析了3D打印技术对模具制造技术的影响,并提出了3D打印技术与模具制造技术融合互补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基于3D打印技术的快速模具制造技术,并对快速模具进行分类。阐述了不同种类快速模具的特点及其制造工艺,分析了3D打印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金属零件3D打印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属零件3D打印技术作为整个3D打印体系中最为前沿和最具潜力的技术,是目前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科技发展对材料的不断需求,利用快速成形技术直接制造金属功能零件将会成为该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3D打印技术正在快速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定制化为特点的3D打印制造技术被外界认为将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激光工程化净成形技术(LENS),激光选区熔化技术(SLM)及电子束选区熔化技术(EBSM)3种技术是金属零件3D打印技术的典型代表。对金属零件3D打印技术,包括基本的技术原理及其技术应用领域进行了介绍,最后对金属零件3D打印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以incoPat构建3D打印技术及其在模具制造领域应用的检索分析数据库,采用定量、定性分析法,从申请趋势、区域布局、主要申请人、技术发展趋势、核心专利等多角度对专利数据进行分析。全球3D打印技术处于快速增长期,其在模具制造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中国在专利数量上位居全球前列,紧跟全球技术发展热点,基于专利视觉开展3D打印技术在模具制造领域应用的分析,为中国模具制造3D打印技术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3D打印(增材制造)是典型的数字化绿色智能制造技术,目前国家正在鼓励和推动3D打印技术产业化。南昌高新区抢抓发展机遇,重点培养和打造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引进了江西省首家专业从事金属3D打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企业,填补了省内金属3D打印技术的空白。"3D打印技术是采用计算机设计数字化模型,并通过计算机智能控制,按点制造,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制造将传统的制造过程转化为数字模型,实现对整个制造流程的智能控制,进而快速生产出满足要求的产品。金属3D打印是一个具有多物理场强耦合作用、过程强时变扰动、内禀关系非线性以及多变量与多目标等特点的复杂物理过程,实现金属3D打印全流程的数字化控制,有望解决当前3D打印零件质量一致性和性能稳定性低的瓶颈问题,推动高质量3D打印技术的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金属3D打印的技术特征和数字化制造的基本内涵,随后从3D打印过程数据在线监测、数字化仿真、物理与信息系统交互3个方面综述了金属3D打印数字化制造的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数字化制造在金属3D打印领域的未来研究重点,展望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3D打印技术在模具领域的应用逐渐普及,模具产品的质量、结构、外形定制化要求逐渐提高。打印材料作为模具制造中的关键所在,研发并生产出适合模具3D打印特性的金属粉末材料将提高3D打印在模具领域的应用水平。上海毅速激光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成立于上海,核心团队是较早一批将3D打印技术应用在注塑模具上的工程  相似文献   

10.
程美 《模具制造》2014,(8):79-81
从3D打印原理和技术发展出发,分析3D打印技术现状,重点探讨3D打印技术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快速样件开发、复杂模具制造、轻量化产品制造、创意产品定制等方面的创新应用,3D打印技术虽无法取代传统技术,但必将促进汽车制造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金属3D打印技术基本概念及工艺优势;总结了国内外金属3D打印材料种类、应用及制造工艺,分析了金属3D打印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铝合金、钛合金、铁基合金等金属3D打印材料发展迅速,传统的3D打印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需要进行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12.
逐层添加制造技术在快速制造和修补金属元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熔焊3D打印技术的直接金属快速成形技术因其高效、节约以及成形件强度高的优势,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和重要的发展方向,在军事、航空航天、汽车和电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总结了熔焊3D打印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目前该技术研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最后针对熔焊3D打印技术成形工艺的特点,对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际案例说明模具零件金属3D打印可行性分析过程,可帮助模具设计师理清3D打印工艺思路,指导设计师进行优化设计,以更少的成本实现3D打印模具零件。  相似文献   

14.
正韩国轮胎模具制造公司saehwa IMC公司2016年2月28日宣布收购了一家3D打印公司——立方科技,并计划将3D打印技术整合进轮胎模具制造,从而更快、更高效地为客户服务。2016年2月15日,Saehwa IMC公司收购了立方科技60%的股份,成功地将这家3D打印企业归纳到了自己旗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3D打印技术的迅猛发展让跟多人所熟知,随着3D打印技术在汽车、航空航天、工业和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大家对其发展都有不同的见解。通过讲解3D打印技术的模具应用和传统注射模制造的制造工艺对比,分析3D打印技术对注射模的应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冰 《资源再生》2013,(6):12-12
3D打印(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过去其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现正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这项技术在珠宝、鞋类、工业设计、建筑、工程和施工(AEC)、汽车,航空航天、牙科和医疗产业、教育、地理信息系统、土木工程、枪支以及其他领域应用前景已显出无限生机。  相似文献   

17.
<正>日前,中船重工第七○五研究所在3D打印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所借助金属直接烧结快速成型技术(DMLS)进行3D打印,成为世界上第四家掌握直接金属烧结3D打印技术的企业。DMLS即直接金属激光烧结成型技术,是3D打印技术领域王冠上的明珠。该技术因为直接用激光熔融金属粉末沉积,金属本身是致密体重熔,不易产生粉末冶金那样的成形时的空穴,采用该技术生产的结构件致密度可达99%以上,接近锻造的材料胚体。目  相似文献   

18.
热冲压模具需要冷却液通道,以确保使退火金属板材的温度快速降低至200摄氏度以下。在以往,通常需要采用在模具中直接钻孔的方式制成冷却液通道,因此,几乎不可能在表面上产生连续位置,对于复杂形状的模具则更是如此。而现在,借助3D打印技术,舒勒正在制造使通道符合更完美的近净形的原型模具,因此可确保组件的所有部位能以同等速度快速冷却,从而实现更好的零部件特性。  相似文献   

19.
董云菊  李忠民 《铸造》2018,(12):1115-1118
以风扇部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铸造工艺并确定相关参数,利用UG8.0建立风扇部件铸造模具的三维实体模型,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模具实体,并以此3D打印模具替代传统木模进行砂型铸造并浇注,最终获得风扇部件铝合金铸件。结果表明:采用3D打印技术直接打印风扇部件铸造模具,简化了木模师制作复杂曲面木模的工艺及流程,可缩短模型制作时间,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该技术也可应用到其他复杂产品的铸造生产中。  相似文献   

20.
《铸造》2016,(8)
<正>2016年7月22日,华中科技大学透露,该校机械学院张海鸥教授主导研发的一项金属3D打印技术"智能微铸锻",在3D打印技术中加入了锻打技术,成功制造出首批3D打印锻件。专家们认为,该成果打破了3D打印行业存在的最大障碍,开启了人类实验室制造大型机械的历史,并将给全球机械制造业带来颠覆性创新。张海鸥团队独立研制的微铸锻同步复合设备创造性地将金属铸造、锻压技术合二为一,实现了微型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