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厚松散层下煤层开采顶板垮落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松散介质力学理论和相似模拟实验研究厚松散顶板下煤层开采顶板垮落特征,详细分析了厚松散顶板下开采顶板垮落规律,得出了厚松散顶板下采煤采场支护阻力计算公式。厚松散顶板垮落特征与薄层状顶板垮落特征有着很大区别,顶板垮落形态似抛物线拱状,且随工作面推进冒落拱动态向前移动,其形态、大小基本保持稳定,靠采空区侧顶底板移近量最大,工作面支柱载荷前后排较小中间大,研究结果成功地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2.
长壁留煤柱支撑法开采顶板结构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长壁留煤柱支撑法开采时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煤柱尺寸留设过小,在限定的开采区域内会发生工作面切顶事故;二是煤柱尺寸留设过大,又会形成跨几个区域大面积顶板垮落事故.为了解决这两种顶板垮落问题,建立了"连续梁"力学模型,计算出不同位置、不同性质的煤柱受力状况,并运用RFPA2D软件对郭家湾煤矿采场围岩破坏进行了数值模拟,对顶板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两种问题顶板垮落的不同特征.据此,提出了设立关键点和关键区的监测方案,通过监测不同敏感区域的煤柱,来解决这两种顶板灾害问题.  相似文献   

3.
见方垮落是工作面采空区顶板的一种特殊形式垮落,基于覆岩空间结构理论及薄板结构模型,对其覆岩空间结构特征及形成条件进行研究。顶板见方垮落实质为某关键层初次整体垮落,形式呈正"O-X"破断,其形成条件极为苛刻,需顶板结构及强度、区段煤柱特性、采空区边界条件、工作面宽度、工作面推进距离等因素满足对应关系。判别工作面见方垮落时,需从采区内首采工作面开始,依次计算各工作面回采后关键层的破断情况。工作面宽度越大,关键层见方垮落所需的关键层厚硬程度更高,这是多数工作面所不能满足的,而将冲击地压工作面见方区域均划定为冲击危险区往往偏于保守。  相似文献   

4.
厚松散层下煤层开采顶板垮落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松散介质力学理论和相似模拟实验研究厚松散顶板下煤层开采顶板垮落特征 ,详细分析了厚松散顶板下开采顶板垮落规律 ,得出了厚松散顶板下采煤采场支护阻力计算公式。厚松散顶板垮落特征与薄层状顶板垮落特征有着很大区别 ,顶板垮落形态似抛物线拱状 ,且随工作面推进冒落拱动态向前移动 ,其形态、大小基本保持稳定 ,靠采空区侧顶底板移近量最大 ,工作面支柱载荷前后排较小中间大 ,研究结果成功地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5.
榆神府矿区覆岩力学强度不大,属非坚硬顶板,浅埋煤层长壁开采矿压显现特点是埋深小、压力大、来压剧烈,工作面初采时常常出现老顶大面积垮落的现象,单体支柱无法抗拒覆岩整体切落和大面积垮落压力,从而引发灾变发生。本文在陕北某矿浅埋煤层间歇式开采成功的基础上提出通过确定合理的爆破参数,进行强制放顶的方法,从而实现单体支柱长壁工作面安全连续推进。  相似文献   

6.
阐述坚硬难垮顶板岩层力学性质、坚硬难垮顶板的工作面的矿压显现特征、坚硬难垮落顶板的处理方法,对于实现国内坚硬难垮顶板的矿区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君  董国伟 《山西焦煤科技》2013,37(1):10-12,15
针对特厚松散顶板采煤工作面顶板破断机理研究不足造成顶板漏冒压坏工作面液压支架问题,采用理论分析、相似模拟实验、数值模拟分析等手段,进行特厚松散顶板采煤工作面顶板破断规律、机理及特征研究,进行特厚松散顶板在采动过程中的裂隙发育情况、离层情况、冒落和垮落特征分析。研究得出:特厚松散顶板采煤工作面顶板垮落特征与常规顶板地质条件下有所不同,特厚松散顶板以冒落拱形式破断;基于特厚松散顶板破断特征,利用采动岩体力学理论,建立了特厚松散顶板破断的力学模型,确立了特厚松散顶板采煤工作面冒落拱参数。该技术成果可为其他类似地质条件矿井煤炭开采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针对坚硬顶板条件下首采工作面初采期间顶板难以垮落问题,以巴拉素煤矿2102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及现场试验等方法,建立了工作面初次垮落力学结构模型,提出了“定向长钻孔+常规短钻孔”水力压裂综合弱化治理技术,揭示了基于“长钻+短钻”水力压裂技术的顶板弱化机理,综合评价了压裂后顶板弱化效果。研究表明:未进行压裂治理时,力学模型得到初次垮落步距为77 m,工作面合理水力压裂范围为垂直方向12.26~23.43 m,水平方向0~30.8 m。压裂施工过程中长钻孔最高压力达到26 MPa以上,短钻孔压裂最高压力达到52 MPa以上,均出现明显压降,降幅最大达到26 MPa。治理后工作面呈现“频繁小来压”矿压显现特征,水力压裂治理效果显著。通过“定向长钻孔+常规短钻孔”水力压裂综合弱化治理技术,保障了2102工作面初采期间安全回采,为类似条件工作面初采阶段强矿压灾害治理提供了可借鉴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充填开采对回采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和顶板裂隙发育高度的影响,从现场开采实践出发,建立长壁开采工作面充填开采的关键层力学模型,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确保关键层弯曲下沉的最小充填厚度.随后通过RFPA数值模拟系统对比了分析煤层实施充填开采和完全垮落法开采时的上覆岩层活动规律,分析认为工作面充填开采使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明显减弱,顶板裂隙带高度明显降低;在有断层情况下,采动裂隙也沿断层带发育,顶板裂隙发育高度比完全垮落法时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0.
郜富平 《煤》2012,(9):62-63
我国的多数矿区都有坚硬难垮落顶板,在回采过程中容易形成较大面积悬顶,对安全管理极为不利。文章阐述了坚硬难垮落顶板岩层力学性质、坚硬难垮落顶板工作面的矿压显现特征、坚硬难垮落顶板的处理方法,对实现国内坚硬难垮落顶板的矿区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开采深度和工作面长度增加导致采场矿压显现程度和空间分布特征发生改变,增加了该类采场围岩失稳类型的不确定性及控制难度。针对深井超长工作面异常矿压现象发生频率高、预测难度大等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室内实验和实测等方法分析了该类采场基本顶破断类型和支架阻力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开采深度增加提高了岩体中裂隙发育程度,裂隙尺寸服从对数正态分布,裂隙倾角和倾向服从正态分布;基于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实现深井超长工作面基本顶三维重构,工作面长度增加导致基本顶中部存在裂隙的概率升高,增大了基本顶在工作面中部发生局部破断的可能性;建立深井超长工作面基本顶分区破断力学模型,采用上限定理推导出完整基本顶的整体承载能力以及基本顶中存在1条和2条原生裂隙时的局部承载能力,获得基本顶在裂隙影响区发生局部分区破断和迁移现象的力学判据;基本顶分区破断现象导致破断岩块在空间上呈非均匀分布,表现为工作面中部块度小、两端块度大的特征;分区破断模型预测结果同相似模拟实验结果吻合,解释了深井超长工作面开采实践中发现的顶板压力沿工作面方向的非均匀分布现象。  相似文献   

12.
坚硬顶板来压控制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13.
大倾角特厚煤层走向长壁综放开采过程中,由于直接顶冒落后采空区充填不均匀,基本顶断裂呈现非对称特征。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建立了横纵荷载作用下大倾角煤层基本顶的薄板力学模型,分析了基本顶上、下板面的应力分布特征,获得了基本顶断裂线发育轨迹与破坏区演化规律,提出了大倾角煤层基本顶的初次破断“V-Y”型断裂模式。研究表明,大倾角煤层基本顶初次断裂的空间顺序为“中上部→中下部→上部→下部”。结合数值模拟、现场监测等手段,验证了基本顶初次断裂过程中采场围岩应力场分布及矿压显现具有时序性和非对称特征。  相似文献   

14.
超高水材料长壁工作面充填开采顶板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充填工作面长度对岩层控制效果的影响,指导长壁工作面充填开采实践和为围岩变形控制提供依据,基于超高水材料的基本性能试验,利用差分法薄板理论建立了超高水材料长壁工作面充填开采顶板活动力学模型,得到关键层的预计变形量,分析充填工作面长度对关键层变形及破坏的影响,提出了长壁工作面充填开采顶板控制理念。研究结果表明:采空区顶板下沉最大挠度值随着工作面长度的增加而增加;要维持关键层不发生断裂,必须保证工作面长度和控顶长度在一定范围内。对比冀中能源陶一煤矿充1~5工作面(工作面长度50~60 m)和充6工作面(工作面长度120 m)充填开采实际情况,提出并应用地面充填系统构建、充填液面提高、隔离带设置、工作面锚网索支护4种长壁工作面顶板控制技术,有效地抑制了顶板变形,同时保证了良好的充填效果。  相似文献   

15.
长壁工作面基础板结构模型及其来压规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吴洪词 《煤炭学报》1997,22(3):259-264
首次将长壁工作面承支老顶的直接顶与煤层分别视为弹性,弹塑性,粘弹性及粘塑性基础,将老顶视为弹性薄板,亦即将老顶及其基础(直接顶与煤层)分别视为4种统一的空间结构模型,并采用薄板弯曲边界元法分别与弹性,弹塑性,粘弹性及粘塑性边界元法耦合,对前述空间模型进行了求解,结果表明:老顶断裂后,各断裂岩板之间仍处于联锁咬合状态,形成咬合权结构,随着基础从弹性向粘塑性过渡,老顶的断裂位置与煤壁间的距离以及顶板下  相似文献   

16.
宋高峰  杨胜利  王兆会 《煤炭学报》2018,43(8):2162-2172
针对严重影响大采高工作面生产和安全的煤壁片帮问题,提出了采用能量原理中基于位移变分原理的利兹法分析煤壁破坏机理,并利用煤壁稳定性三维相似模拟实验平台研究"顶板-支架-煤壁"系统的协调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基于利兹法的煤壁破坏机理模拟出了煤壁上部片帮、上下部同时片帮、整体片帮3种现场常见的煤壁片帮形态,煤壁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确定为煤体黏聚力、煤壁集中力、煤壁弯矩、顶板载荷等;在煤壁集中力和煤壁弯矩的作用下,顶板下沉近似呈直线增长,顶板下沉速率和煤壁水平变形速率大,煤壁在短时间内发生整体片帮,并具有突发性;在支架的支护作用下,顶板呈现阶梯式下沉规律,顶板下沉速率和煤壁水平变形速率显著减小,煤壁表面仅出现局部破碎,煤壁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The working condition of the hydraulic support in working fac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kinds of situations in the following: roof fall and collapse with cavity, advancing support and supporting. Took single support with four-pole in longwall face to the dip as research object, control method was studied to avoid support instability in three situations mentioned above. Based on these researches, the major factors of influencing on support stability and its controlling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of working face 1215(3), which is fully-mechanized and longwall face to the dip with great mining height in Zhangji Coal Mine, Huainan Mining Group, the effective measures was taken to control supports stability.  相似文献   

18.
田取珍  刘吉昌 《煤炭学报》1994,19(2):140-150
本文将倾斜长壁仰斜、俯斜开采的老顶岩层视为倾斜弹性板。当板的长短跨度之比>2时,板的荷载主要由短跨边来承担。据此,笔者沿工作面推进方向截取单位宽度的倾斜岩梁建立了老顶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力学模型。分析表明,仰斜开采时的周期来压步距和支承压力小于俯斜开采,两者的支承压力分布规律有明显的差别,矿压显现程度仰采较俯采严重。证实了仰斜开采时直接顶稳定性较差、顶板事故较多主要是岩层受层向分力作用和煤壁片帮所致。当层向分力与工作面推进方向一致时,直接顶的稳定性较好,反之就差。从顶板管理的角度出发,作者提出了在有条件的矿井应优先选择俯斜开采。  相似文献   

19.
工作面支护与液压支架技术理论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国法 《煤炭学报》2014,39(8):1593-1601
工作面支护是安全高效综采的首要条件,液压支架是综采系统的核心。笔者和其合作团队持续30多年致力于综采工作面支护与液压支架技术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建立了综采工作面支护与液压支架技术理论体系框架,提出了液压支架与围岩耦合原理,建立液压支架与围岩耦合模型,分析了液压支架与围岩的强度耦合、刚度耦合和稳定性耦合规律,阐述了液压支架合理工作阻力、临界护帮力和支护系统稳定性控制策略,提出液压支架三维动态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将围岩下沉、断裂等力、力矩以及边界条件的变化通过液压支架骨架模型传递和分解到具体的液压支架结构上,借助三维设计平台动态模拟仿真液压支架与围岩耦合作用的力学特征,优化得出对围岩最优支护效果的液压支架结构参数。提出液压支架系列型谱和工作面支护系统液压支架群组的自组织协同控制方法,将支护系统群组自组织协同控制分解为围岩自适应控制和队列保持推进控制两个控制线程,同步实现群体系统协调控制。建立了工作面支护设备技术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20.
浅埋深长壁工作面覆岩破断特征相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相似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浅埋深长壁工作面覆岩破断特征,掌握了浅埋煤层长壁开采覆岩破断过程中的关键特征点。并结合现场矿压实测,掌握了工作面来压与上覆岩层裂隙发展之间的规律。研究分析表明:浅埋深长壁工作面覆岩破断的关键特征点分别是直接顶破断、基本顶初次破断、基本顶周期性破断、裂隙带初次导通地表、裂隙带周期性导通地表。裂隙带导通地表(即基岩层周期性全部破断)与基本顶破断的周期性发生是浅埋深长壁开采条件下工作面顶板来压存在大小周期的主要原因。浅埋深长壁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基本顶的断裂极易引发裂隙带导通地表。因此,在工作面来压期间,要适当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避免发生压架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