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兖州矿区南屯煤矿曾发生14次井下突水事故,最大突水量为413m^3/h。作者详细分析了南屯矿井涌水规律及突水特征,将突水划分为导水断层突水、向斜突水及采动裂隙波及红层突水三种类型,并根据各自的突水特征,提出了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二号井突水条件的分析及突水系数的计算,划分了二号井开采的相对安全区和突水危险区.  相似文献   

3.
GIS支持下的煤矿底板突水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北地区特别是太行山东麓,南麓的煤田在开采下组煤的过程中普遍地受到底板奥灰岩溶水的威胁,突水淹井事故时有发生,传统的底板突水方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从分析煤层底板水文地质条件,突水因素,突水机理为切入点,在GIS的支持下,建立了煤层底板突水预测模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杨之化 《煤》2010,19(6):73-74
文章着重从南山煤矿的水文地质情况和突水经过分析了这次突水的原因,并根据突水原因和突水经过提出了解决方案,最终使问题得到了解决。  相似文献   

5.
庇山煤矿综采面在回采过程中发生突水事故,为尽快治理水害恢复生产,必须分析其突水原因采取有效的水害治理措施.该矿依据井上下钻探资料,对工作面突水原因、突水水源、突水通道、突水机理进行综合分析,为矿井治理水害提供翔实、准确资料依据,对类似矿井水害的防治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姬中奎 《煤矿安全》2014,(8):188-191
为了分析柠条塔矿S1210工作面突水的原因,阐述了周边矿井及柠条塔矿以往采掘中的水害情况,总结了S1210工作面的突水特征,叙述了突水后进行的勘探工作,研究了造成突水的突水通道、突水水源、突水补给条件及突水的差异性。分析认为,本次突水的通道为冒落带及导水裂隙带;直接突水水源为延安组砂岩水及直罗组砂岩水,其中直罗组砂岩水为主要直接充水水源,间接突水水源为第四系松散层水及烧变岩水;突水的补给条件好与地表风积沙地貌入渗系数大有关;研究认为,本次突水与周边矿井差异性较大与突水位置为直罗期古河流冲刷带有关。  相似文献   

7.
针对常村煤矿主采二1煤层开采条件和L7灰岩巷掘进条件等,分析了该矿底板突水条件,并结合历史突水案例,从突水水源、突水通道和隔水层厚度等方面总结了该矿底板突水致灾的规律,并给出了相应的防治水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二号井突水条件的分析及突水系数的计算,划分了二号井开采的相对安全区和突水危险区。  相似文献   

9.
突水系数理论在桃园矿区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中发现淮北桃园矿各工作面按突水系数理论计算得出的突水系数,在参考临界突水系数评价底板突水与否时,常出现一些特殊的情况,如有时计算出的突水系数高于临界突水系数却没有发生突水事故;有时计算得出的突水系数低于临界突水系数却发生了突水事故。通过对桃园矿的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并结合突水系数理论的原理解释其存在的合理性。认为从地质条件的实际出发,先进行地质分区再利用突水系数理论评价会有更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曹窑东井27080工作面非断层大型奥灰突水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突水水源、导水通道、压力条件、采掘条件等方面分析了曹窑东井27080工作面非断层条件下煤层底板大型奥灰突水原因.分析表明:地下水径流条带的存在和底板有效隔水层厚度不足是导致奥灰突水的根本原因.奥陶系岩溶裂隙水是此次突水的水源;高水压为突水提供了动力条件;煤层底板薄弱区在水压与矿压的联合作用下经"撕裂"形成了导水通道;采掘活动是本次突水的诱发因素,也为突水提供了空间.指出随着采深增加,奥灰水压升高,突水危险性增加.提出了避免再次奥灰突水,做好物探查异、钻探查证和突水危险区注浆加固改造等方面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使突水系数法在煤矿底板突水评价中更加准确有效,考虑到采动影响下工作面底板与断层间的相互作用,建立断层上盘倾斜隔水关键层力学模型,并对其薄板模型的挠度进行求解。通过工作面底板实际破坏深度与断层上盘倾斜隔水关键层模型联合计算,得到断层附近工作面底板最易突水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断层附近突水系数法改进公式,并将其应用于某矿工作面底板突水评价中,结果表明:改进的突水系数法比传统突水系数法计算所得突水系数值高0.046 MPa/m,进而将工作面底板由突水较危险区评价为突水危险区。  相似文献   

12.
以河南省新峰一矿12041采煤工作面突水灾害治理为例,介绍了采煤工作面大面积分散突水的特征、突水分析方法、治理方案设计及突水灾害治理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突水水源,水源是造成突水的前提条件,水量是突水的物质基础,水压是突水的动力,采掘破坏是造成突水的诱发因素,采取合理的防治水措施,合理布置开采,即可达到对矿井水进行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系统收集及分析矿区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确定影响煤层底板突水的主要因素,并引入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底板突水的因素进行定量评价。以新安煤矿为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各突水影响因素的权重,建立煤层底板突水模型,对影响煤层开采的底板奥灰突水危险性进行分区预测,为奥灰水的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收集肥城煤田180余件突水案例基础上,总结了该煤田的突水资料统计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对肥城煤田深部开采进行了预测。提出了底板突水类型划分新方案,即将煤矿底板突水划分为:掘进沟通型突水、回采影响断层型突水和回采底板破坏型突水三大类。  相似文献   

16.
针对施墩铁矿的突水事故,阐述了突水过程及成功抢险的关键步骤与方法。分析该矿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突水特征,采用浇筑挡水墙作为治理突水的核心工作,共砌筑3段挡水墙,并在墙体内敷设引流管,当混凝土挡水墙浇筑养护后,利用预埋的接缝注浆管进行接缝注浆,该措施及时有效封堵了此次突水,减少了矿山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利用SupermapGIS、DSS思想建立了煤矿底板突水模型,综合考虑了多种突水因素及其相互影响关系,构建基于SupermapGIS的煤矿底板突水决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8.
《煤炭技术》2017,(4):196-198
为准确实现底板突水的预测预报,分析归纳淄博矿区历年突水实例的数据资料和淄博矿区底板突水与水压及隔水层厚度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运用二级判别法构建底板突水判别函数,建立煤层底板突水的判别方法。通过该判别体系对淄博矿区历年突水工作面进行底板突水预测,预测结果历史概括率高,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我国煤矿底板突水的基本特点,探讨了其底板突水机理,将煤矿底板突水划分为两大类型,即构造底板突水、工程扰动底板突水。从底板受力和破坏形式的差异出发,将底板分为"三区"和"五带"。运用箱体模型解释了地下水不同储水带、导水带间的径流、补给及排泄现象。  相似文献   

20.
煤层底板突水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提出了从煤层底板突水形成的机理,认为在底板突水的形成中,存在快、慢两种过程。用塞子模型模拟突水岩块,建立了动力学方程,提出突水的物理判据,并对实例进行了检验,其符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