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观王维一生,他始终徘徊于为官隐逸之间。他人生矛盾的焦点始终是出世与入世和人格操守与士对政权的依附。在矛盾之中,王维选择了"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行为准则,一边寄情于山水之间,在佛法间寻求超脱,一边又为衣食混迹于官场。然而这样的一生,却让王维矛盾了一世。  相似文献   

2.
美学家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说:"生活中不是缺少发现,而是缺少表现."人人都能看到时间万事万物,能把它呈现出来的才是大师."王维就是这样一位大师,美在他所反映的客观世界中. 山水是一种自然美,诗画是一种艺术美.如何把自然美转变成艺术美,便是历代诗画家的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王维山水诗歌的评价,这主要是缘于王维的山水诗善于在描写山水自然的形貌中寄寓自己的审美理想,给人一种如诗如画的超凡脱俗境界.  相似文献   

3.
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人.辋川是他天宝年间昀隐居之所.在张久龄罢相后,他政治上心灰意冷,故寄情于山水田园和佛教禅理之间,在辋川别墅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有点魏晋时小隐隐于林的味道,即非达官显贵,亦非闲云野鹤.  相似文献   

4.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苏轼对王维的评价。王维擅长山水诗,亦擅长山水画,更打通界限,实现诗与画的共通,这便是王维在诗画史上最大的成就。王维的山水画作早已失传,仅留《山水论》《山水诀》两篇山水画创作理论。本文欲借此两篇画论,结合王维山水诗篇,从布局手法、色彩应用、时空观念三方面探究其山水诗画创作的异同,从而进一步揭示出其"诗画合一"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5.
由于受到庄禅思想的熏染,庄禅独特的审美形式成就了王维独特的审美心理.尤其是王维的山水诗歌所体现的悠远深长的人生哲学、生活情趣和审美理想更是成就了诗人一种诗化审美的人生形式.  相似文献   

6.
品读王维的山水诗歌,读者常常会被其笔下的那种清寂空灵的山林景象所吸引,但更会被其所创造的那个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于明灭瞬间寄寓生命感悟的审美想象空间所感染所陶醉.王维的山水诗歌创造所达到的那种情境交融、虚实相生的美妙境界,极易诱发和开拓出读者的审美联想和想象,使读者自然而然地体味诗中所包含的情、理、意、蕴、趣等无穷韵味.  相似文献   

7.
黄秋园是我国近代山水画坛上的"非学院派"的代表性人物.他一生未得名师指点,全靠自学成材,而且还是业余作画,由于聪明好学又功底深厚,作出了很大成就.本文将对他的山水画绘画风格与形式语言特征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的一个重要的诗派,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为主,把隐居田园的乐趣、欣赏山水的优美加以融合,丰富了意境。这一时期,南方襄阳的山水诗人孟浩然与北方辋川的山水诗人王维一起继承了陶渊明的淳朴而更优美,摒弃了谢灵运等山水诗人的艰涩和玄言的尾巴而更趋向清新。作为山水田园诗派的奇葩,王孟二人在诗歌的创作上有一定的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苏轼22岁中进士,25岁又中制科优入三等(宋代的最高等),入仕后奋厉有用世之志.由于注重政策的实际效果,他在王安石厉行新法时持反对态度,当司马光废除新法时又持不同意见,结果多次受到排斥打击.他44岁时遭遇"乌台诗案",险遭不测.晚年更被一贬再贬.他一生坎坷,但在面对逆境时乐观的寄情山水,不把挫折放在心上,依旧热爱生活.  相似文献   

10.
通过现代青绿山水在色彩和技法上与传统青绿山水的比较,分析现代青绿山水画的审美取向和表现形式,并进一步从色彩和技法上分析现代构成意识在现代青绿山水画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谢灵运的隐逸情怀始终贯穿于他的山水诗中,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以政治失意和道家思想影响为主的隐逸原因;二、以对隐逸的向往与世俗羁绊的矛盾和隐逸过程中自由与孤独的矛盾为主的隐逸矛盾心理;三、寄情山水、参禅和求仙的隐逸行为趋向.隐逸情怀作为谢灵运一个很重要的创作心理,对于谢灵运山水诗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叔同的一生,虽然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遍走天涯",但他走来走去也没有走出文化天地,他始终是一个文化人,就是出了家以后也还是一位文化和尚.他用文人的才情与习性接会前人,笑傲当世.文化铸造了他的性格,而成熟的人格又推进了他对深层文化底蕴的探求.从风华绝代的才子到行云流水的一代高僧,李叔同在俗三十九年,在佛二十四年,活的虽非轰轰烈烈,但却光明磊落,潇洒飘逸.他一生充满离奇,一生行止更是一本没有续完的赞歌.他的文化人格十分复杂,其形成过程体现出了多重因缘.  相似文献   

13.
郑和出身于穆斯林世家,在伊斯兰文化的熏陶下成长.后因身份的变化,其信仰也变得复杂.学术界有人认为郑和是位多信仰者,但根据史料分析判断,一种更符合历史事实的认识呈现于世人,即郑和内心信仰伊斯兰教,并且笃信一生;而他参与其他宗教,只是其政治身份和宗教包容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阿瑟·米勒是20世纪美国剧坛上的一位伟大作家.他认为悲剧的主人公应该是普通人.<推销员之死>中的威利·洛曼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一生都在追逐他心中的"美国梦".他身上所体现的"反英雄"特色不仅让读者为其悲惨的一生感到心痛,更反映了"美国梦"的虚伪以及现代商业文化对普通美国人价值观念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马蒂斯是一位富于创造性的绘画大师,一生创造了大量杰出作品,其中包括油画、壁画、雕塑、插图、剪纸等。他不以一种服从的方式模仿自然,而是解释自然,并使它顺从绘画的精神。他发展了东方绘画平面观念及装饰因素,放弃了焦点透视,狂热地追求表现画家的内心世界和主观情感。他的绘画,不但表现了客观事物的本质与生命,同时也表现了画家本人的心灵和个性。马蒂斯为20世纪现代艺术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孔子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之论,既包含了对自然美的赞赏,又包含了对仁、智的精神赞美,是一种典型的山水比德观念.目前学术界习惯于将老子的道法自然和庄子的逍遥虚静思想作为山水艺术的思想根源,实际上除此之外,孔子的山水比德思想也是中国山水艺术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根源之一.本文探讨孔子的山水比德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对中国山水艺术及理论的影响.孔子的山水比德及仁知之乐思想和老庄的道法自然及天地大美思想共同组成了我国山水艺术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7.
《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几乎汇集了他一生的最精要的美学文章,在这里我想单独谈一下《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这篇文章对于中西画透视方法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的一生都被生计的困顿和时代的混乱所困扰,他的晚年充满了孤独与痛苦,其中包括对政局的失望、对人性的困惑以及对家人的愧疚等,他的诗文则展现了他同这些孤独与痛苦的对抗和思索.  相似文献   

19.
归有光一生经历平淡无奇,在他一生中,影响相对较大的事情只有两件:一是他科举屡试不中;另一件是他晚年和王世贞之间发生的一场冲突.钱谦益将这次冲突扩大化,其实这次冲突是归有光因怀才不遇心情愤懑之际,遭王世贞讽刺而形成的口角之争.  相似文献   

20.
一、余秋雨散文诗性内涵 (一) 内容选择的文化现场造就了诗意 余秋雨散文逻辑起点就是对理性的刻板的、缺乏生命丰润的学院生活的反思开始,他试图在感性的自然山水和人文遗迹面前,来真正触摸历史,触摸文化跳动的脉搏.余秋雨探寻文化现场,就是"我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较深脚印所在",[1]"用与先辈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着与千百年前没有丝毫差异的风声、鸟声",倾听中国文化的真实步履,追寻历史脉搏真实的悸动,在默默对晤中,和山水精魂对话,他所传达的正如他自己所言,是他独特的"文化感受",这"感受",是作家来自内心灵魂的声音,而不是来自逻辑推演和理论到理论的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