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韦努蒂的“异化”和“归化”理论是处理文化信息的主要翻译策略。“异化”有益于彰显源语言文化特色,但容易引起文化冲突。商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不同情况下,应针对性地运用归化和异化策略.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避免造成文化冲突.同时兼顾到商标所蕴含的源文化特色和目标消费者的兴趣,从而达到推广产品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理论界对商标翻译的标准众说纷纭,闭门造车多,主观臆断多,自以为是多,单向思维多(杨全红,2003)。当然,以标准为基础的商标翻译质量评价的研究更是为数寥寥。本文以"狗不理"的新译名"Go Believe"为例,从语言、文化、市场效果等方面探讨商标翻译的多元化标准体系的构建与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3.
崔光婕 《消费导刊》2009,(15):217-217
本文从英汉语言文化入手,分析了商标翻译的两种策略,即异化和归化,及具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4.
《商》2015,(7)
当前贴有异化标签的"商品"可谓琳琅满目,譬如翻译的异化、武术的异化、商标保护的异化等,异化被诸多"粉丝"簇拥着,似乎但凡是个问题都可以戴异化的帽子。这些新异化与劳动异化有联系,区别也是鲜明的,故而明晰当代异化劳动诠释的落脚点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探讨了国际贸易中商标的归化与异化途径,异化能很好地保留原语文化和形象,归化能很好地传达原语寓意和精神。二者各具特色,各有用途。在异化和归化途径下,应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梦君 《商》2013,(14):363-363
在我国翻译界,影响最大的翻译标准当属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信"即译文忠实原文意思,"达"指译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意思通顺明白,"雅"指译文要选词得体,追求原文意境,三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文章旨在简述严复"信达雅"翻译标准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从目的论的角度看商标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商标翻译越来越重要.商标翻译显著的商业目的决定了其特殊性,传统"忠实"、"等值"的翻译标准已无法适应商标翻译的灵活性.无法解释商标翻译中必要的增删或改写等现象.翻译目的论提出将翻译视作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将译文的预期目的置于翻译的首要位置,为商标的灵活翻译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商标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商标作为产品的无形资产,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快以及国际贸易的发展,商标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往方式,其恰当与否更是影响着商品交易的成败.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是在两种语言转化中,根据语言之间的差异所作的不同的处理方法,各有优势.在商标翻译中应结合具体情况合理采用归化、异化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商标是消费者认识产品的重要手段。产品要想走出国门必须做好商标词的翻译工作。商标词的译名必须符合目标市场消费者的审美心理、语言习惯和文化习俗。本文从商标词译名的翻译原则入手,强调译者在翻译商标词时除了使其能够一目了然、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更应该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识,以免误入"文化陷阱"。  相似文献   

10.
商标作为产品的无形资产,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探讨了“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在商标翻译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盂子的这篇<告子·上>笔者对两个版本的译文采进行翻译对比分析.而笔者分析的标准是依据严复所提出来的"信达雅"三原则.  相似文献   

12.
商标翻译“不忠”的顺应性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翻译理论认为译文应"忠实"或"等值"于原文,但商标翻译实践表明许多成功的译名往往是"不忠"的。传统译论无法很好地解释这种翻译现象。语言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语言选择动态顺应的过程。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商标译名的成功严重依赖于译语地消费者的认可,成功的译名就必须顺应不同文化的读者、社会经济方式、民族文化、政治制度、历史渊源等文本以外的因素。这些均是产生商标翻译"不忠"的主要原因,因此商标翻译中的这种"不忠"有别于误译、错译,有其实际的语用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严复的信达雅翻译标准一直以来在中国翻译界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有人认为该翻译准则只适用于文学领域的翻译,而对经贸类翻译并不适用。本文通过对该标准进行新的阐释,证明其同样适用于外贸合同类的翻译。  相似文献   

14.
在翻译中一直存在着"异化"与"归化"之争,根据异化和归化策略在翻译中应用的历史和趋势,在比较直译与意译和异化与归化两对概念区别的基础上,可以说明,在文学翻译中选择异化还是归化策略,应当从文化和语言两个层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15.
刘立莉  曹炜 《商场现代化》2006,(5S):192-192
商标作为产品的无形资产,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探计了“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在商标翻译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6.
论归化与异化及其文化延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化派翻译理论的观点审视以《道德经》为例的中国传统经典著作中归化和异化的翻译问题。在中国文化强势的前提下,对《道德经》英译的趋势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今后对其中一些如"道"这样的文化术语的英译中需要归化与异化相结合更多的使用异化的翻译方法,尤其是进行采取音译。  相似文献   

17.
浅析商标名称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因素在商标名称的翻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给商标的命名和翻译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本文通过研究文化因素引起的商标翻译中的问题,指出文化因素对于商标翻译的影响以及商标翻译时需对此做的变通和处理。  相似文献   

18.
翻译标准与文化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的实质是文化的传播。在翻译历史上,文化传播并非是一种价值中立,动机单纯,源语再现的活动,"忠实"的翻译标准在文化的强弱势流动中不断受到挑战。目前中国翻译领域外译中和中译外有采用双重翻译策略标准的倾向:外译中异化策略明显占领上风;中译外归化策略大都作为准绳。中译外时中国文化在译入语中处于隐形和流失的状态。本文从一个翻译标准的视阈论述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翻译转向的重大意义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商标翻译是商务翻译的一部分。商标翻译不只涉及文字间的转换,还涉及文化间的转换。好的商标翻译既要做到商标原文和商标译文音、形、义三者的完美统一,又要处理好翻译过程中遇到的文化差异。本文拟结合具体译例谈谈商标翻译的一般方法及异国文化知识在商标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陈伟 《江苏商论》2011,(8):144-146
商标是一企业的标志,也是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跨文化视角下国际营销产品的商标翻译方法主要有三种:直译、意译和音译。本文将从正反两个方面,就"大众"、"暇步士"和"通用"等几个著名商标的产生与翻译方法,对相应的跨国营销之深刻影响,探讨跨文化视角下,企业商标的翻译方法对跨文化国际市场营销的深刻影响,并探求国际营销产品之商标翻译的恰当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