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疗效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采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102例,手术入路以优势供血侧翼点入路为主。93例行瘤颈夹闭术,9例行动脉瘤包裹术。75例术中采用了血管临时阻断技术。瘤颈夹闭后常规进行微血管多谱勒监测。26例术中行终板造瘘。结果手术效果按GOS评分:本组102例中,出院时疗效好85例(83.3%),差13例(12.7%),死亡4例(3.9%)。结论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术中暴露清楚,瘤颈夹闭可靠。早期手术可以规避动脉瘤再出血的风险.降低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发生率。优势供血侧翼点入路有利于临时阻断血管,降低动脉瘤未成熟破裂。术中微血管多谱勒监测可以早期发现血管误夹,防止脑梗死,偏瘫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陈旭  杨旭  成刚  吴健 《西部医学》2013,25(3):414-416
目的观察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总结翼点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6例患者行瘤颈夹闭术,1例发生术中动脉瘤破裂;出院时GOS评分5分(优)37例,4分(良)13例,3分(差)4例,1分(死亡)2例。结论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是前交通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及早手术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显微神经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23例临床资料,其中16例采用Yasargil翼点入路,7例采用眶上锁孔入路。结果:手术效果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恢复良好18例(78.3%),中残1例(4.3%),重残2例(8.7%),死亡2例(8.7%)。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复查CT动脉血管成像未见夹闭不全或误夹血管。结论:对Hunt-Hess分级Ⅰ~Ⅲ级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进行显微手术治疗,翼点入路及眶上锁孔入路术中均能清楚暴露瘤颈,是较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总结经翼点入路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脉络膜前动脉起始部动脉瘤的治疗体会.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2月,该院神经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16例脉络膜前动脉起始部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总结经翼点入路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脉络膜前动脉起始部动脉瘤的治疗体会.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脉络膜前动脉起始部动脉瘤,均在入院1周内接受开颅夹闭手术.术后随访3~6个月未再出血,复查DSA或CTA,动脉瘤无复发,均成功夹闭.GOS预后评定:恢复良好13例(81.25%)、中度病残2例(12.50%)、重度病残1例(6.25%),无死亡病例.1例重度病残者在术前分级为Ⅲb级,其右侧偏瘫在术后加重,生活不能自理.结论 经翼点入路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脉络膜前动脉起始部动脉瘤,对脑损伤小、安全、并发症少、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采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情况及效果.结果 本组病例均行一次性夹闭,共13个动脉瘤,手术后早期效果:良好10例,轻残2例,重残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法,能充分显露动脉瘤,临时阻断血流,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二科2008年10月至2014年12月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治疗82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Hunt-Hess病情分级,0级11例,Ⅰ级7例,Ⅱ级30例,Ⅲ级25例,Ⅳ8例,Ⅴ级1例;SAH患者早期(≤3 d)手术21例,中期(4 d~2周)手术15例,延期(>2周)手术35例.患者出院时疗效按GOS分级标准进行预后评定.结果 82例患者共发现85个ACo AA并全部夹闭,同时切除动脉瘤3个,穿刺及切开清除血栓11个.术中15个(占17.6%)动脉瘤发生再破裂.术中临时阻断73例次,最短阻断时间2 min,最长达40min,平均9.26 min.根据GOS评分,总预后良好率79.3%(65/82),轻残率12.2%(10/82),重残率3.7%(3/82),植物生存率0%,病死率4.9%(4/82);其中,早期、中期和延期手术预后良好率分别为85.7%、73.3%和82.3%;0级~Ⅴ级患者预后良好率分别为90.9%、85.6%、86.7%、84.0%、25.0%和0.0%.55例患者出院时或出院后3月内复查DSA或CTA均证明瘤蒂夹闭或动脉瘤消失,50例自术后随访4月至7 a,1例动脉瘤复发.失访32例.结论 熟练掌握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和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显微解剖是获得良好手术疗效的关键.翼点入路可以满足不同瘤体指向、位置、大小前交通动脉瘤的夹闭且夹闭瘤颈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易行、有效、可靠的方法,值得推广.在具备手术条件下,前交通动脉瘤无论病情分级高低应积极争取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经验。方法采用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20例,手术入路以优势供血侧翼点入路为主。共夹闭动脉瘤20个,大部分切除并夹闭1个。15例术中采用了血管临时阻断技术。结果本组20例中,3例术后行DSA检查,10例行CTA检查,动脉瘤夹闭满意。结论对于急性期前交通动脉瘤,Hunt-HessⅠ~Ⅱ级的病例应争取在出血后3d内手术,Ⅲ~Ⅳ级的病例应综合考虑,若条件不允许手术治疗,则应先给予合理的内科治疗,等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手术,Ⅴ级的病例为手术禁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循环动脉瘤的诊断方法、手术时机和显微外科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前循环动脉瘤的检查方法、影像学特征、诊治过程及手术效果。结果:12例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均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9例行CT血管造影(CTA)检查;11例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12例患者均采用翼点入路、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动脉瘤瘤颈夹闭术,术中瘤体破裂出血7例。出院时按GOS评分:恢复良好者9例;2例中度病残,但生活能自理;1例重度病残者生活不能自理。随访3~12个月,全组均无再出血发生、无死亡。结论:动脉瘤的确诊主要依靠DSA检查,但其阴性者应结合CTA综合判断,一经确诊尽早手术。目前,显微镜下选择翼点入路手术夹闭瘤颈仍是前循环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各种原因发现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27例,采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结果:27例前交通动脉瘤显微手术均成功夹闭,恢复良好25例,中度残疾2例,无死亡。结论:经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病残率非常低,效果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早期显微手术疗效。方法运用翼点手术入路早期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98例。结果瘤颈夹闭92例,动脉瘤孤立6例,同时行去骨瓣减压术12例,术后患者预后按格拉斯哥评分(GOS)预后评分标准,良好91例,中残2例,重残2例,死亡3例。结论破裂前交通动脉瘤应及早选择显微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微骨窗入路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ou Y  Ao XS  Huang X  Hu KQ  Liu HD  Zhang QS  Xu TW  Chen B  Cai L  Zheng YY  Li CX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2):2250-2253
目的探讨微骨窗入路(锁孔入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技术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微骨窗入路对56例58个颅内动脉瘤施行直接手术夹闭。56例动脉瘤中前交通动脉瘤23例,颈内-后交通动脉瘤29例(双侧动脉瘤2例),颈内动脉瘤4例。手术经眶上入路22例,翼点入路18例,眉弓切121经眶入路16例。对33例患者使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结果对56例动脉瘤的手术,成功地夹闭58个动脉瘤。对2例双侧后交通动脉瘤均经一侧入路一次夹闭。术后37例患者经复查脑血管造影,证实动脉瘤消失。无手术死亡病例。未发生与手术入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微骨窗入路开颅治疗颅内动脉瘤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不仅减少了手术创伤,缩短了手术时间,治疗效果也理想。  相似文献   

12.
前交通动脉瘤的微创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影响因素和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微创手术治疗52例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治疗、随访资料。所有患者中大脑前动脉A1段优势42例,其中左侧优势31例,右侧优势11例。微创手术入路以优势供血侧翼点入路为主。夹闭动脉瘤48例,瘤囊包裹术4例,术中应用血管临时阻断技术15例。结果术后随访4月~1.5年,优良37例,轻残12例,重残1例,死亡2例。结论大脑前动脉一侧A1优势与前交通动脉瘤有密切关系。翼点入路微创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是行之有效的方法。Hunt-HessⅠ~Ⅲ级的前交通动脉瘤应早期手术。夹闭动脉瘤前充分分离、显露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Heubner回返动脉、穿支动脉的保护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3.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和总结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3例采用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结果:本组后交通动脉瘤26例,眼动脉瘤3例,前交通动脉瘤2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瘤1例。手术后早期结果评价:好(GOS评分4-5分)29例、差(GOS评分2-3分)2例、死亡2例。结论:采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技术,能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4.
锁孔入路微创手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an Q  Chen J  Qian ZY  Zhang QB  Huang Q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3):872-876
目的探讨锁孔入路微创手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颅内复杂动脉瘤共31例42个,包括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2个,大脑前动脉瘤1个,后交通动脉瘤12个,脉络膜前动脉瘤2个,大脑中动脉瘤7个,前交通动脉瘤6个,基底动脉瘤2个[基底动脉与小脑上动脉(BA—SCA)分又处动脉瘤,基底动脉与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BA—SCA—PCA)分叉处动脉瘤各1个],椎动脉瘤2个,大脑后动脉瘤4个,眼动脉瘤4个。其中多发性动脉瘤10例,巨大动脉瘤14例,后循环动脉瘤7例8个,磨除前骨突后进行动脉瘤夹闭4例。分别采用眉弓锁孔入路、翼点锁孔入路、颞下锁孔入路、枕下外侧锁孔入路及乳突后锁孔入路进行手术。结果动脉瘤夹闭术31个,微小动脉瘤包裹术2个,夹闭加巨大动脉瘤体切除术5个,孤立加瘤体部分切除术2个,孤立术1个,手术前破裂1个。术后近期GOS疗效评定,27例好,2例轻残,2例死亡。结论锁孔入路可有效控制动脉瘤出血及进行前床突骨质磨除、巨大动脉瘤切除、载瘤血管塑型等操作。在个体化的手术设计及精湛的显微手术技术基础上,锁孔微创人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安全、简捷、有效。  相似文献   

15.
尚彬  何家全  范润金 《西部医学》2012,24(6):1085-1087
目的总结经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10年收治的27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经翼点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资料。结果恢复良好21例,中度残疾4例,重度残疾1例,死亡1例。手术效果较满意。结论经翼点入路是前交通动脉瘤手术首选,手术操作直接影响预后。熟练掌握局部解剖,术前仔细阅片,术中精细操作加必要的手术技巧是成功的法宝。  相似文献   

16.
微骨孔入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18  
目的 探讨微骨孔入路微创外科技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经微骨孔入路对53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实施手术治疗。其中翼点微骨孔入路夹闭颈内和大脑中动脉动脉瘤37例,单侧额部纵裂微骨孔入路夹闭前=前交通动脉动脉瘤16例,骨瓣宽25-30mm,高15-20mm,应用高速钻开颅,经侧裂或纵裂暴露动脉瘤。结果 成功夹闭前循环动脉瘤53例,其中切除瘤体5例,12例动脉瘤术中破裂,术后造影动脉瘤闭塞,术后无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无与开颅入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微骨孔入路夹闭颅人前循环动脉瘤,可降低手术医源性损伤并获得最佳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与术后转归。结果:18例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后,恢复良好16例,轻残1例,重残1例。结论:经过慎重的选择病例以及术前周密的手术设计,经翼点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是一种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前交通动脉瘤未被夹闭的原因,探讨避免发生此种情况的措施。方法对2003年2月至2009年2月我院、外院及国外经手术夹闭的前交通动脉瘤各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术后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动脉瘤完全未被夹闭。结论术前认真阅读分析血管造影资料,应完善3D-DSA或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成像(CTA)检查,术中仔细操作,分清显微解剖结构,术中脑血管造影检查能够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