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增强MRI和超声造影评估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消融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并行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30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行增强MRI和超声造影检查,分别在增强MRI与超声造影下测量肌瘤大小和术后无灌注区(NPV)大小,计算肌瘤消融率以及采用肌瘤瘤体显示级别评估标准进行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增强MRI NPV体积和消融率分别为(82.5±45.5) cm3和(80.6±18.5)%,超声造影为(66.0±52.4) cm3和(72.9±20.0)%(P<0.05);增强MRI图像质量评分为3.8±0.4,高于超声造影2.1±0.8(P<0.05),且HIFU治疗后超声造影图像有5个肌瘤边界不可见。结论 增强MRI比超声造影更适合用于评估HIFU治疗子宫肌瘤的消融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含钆造影剂在动脉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9例接受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治疗的患者,2例有使用碘剂的禁忌证而单纯使用含钆造影剂,7例同时进行了含碘与含钆造影剂比较.造影血管包括胸主动脉、颈总动脉、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肝动脉、髂动脉及子宫动脉.含钆造影剂为离子型钆喷替酸葡甲胺,使用剂量≤0.3mmol/kg体重.术中监护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术后进行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结果 7例患者进行含碘与含钆造影剂血管造影图像质量比较,含钆造影剂在显示动脉主干血管影像与含碘造影剂无显著性差异,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超声造影对氩氦刀治疗肝癌近期临床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3例共26个肝癌病灶为观察对象。采用第二代新型对比剂SonoVue以及CPS(Contrast Pluse Sequencing)造影软件。全部病灶氩氦刀治疗后1周至3个月采用超声造影,评价治疗效果,并与常规超声和增强CT或MR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氩氦刀治疗后超声造影显示20个治疗区各期均无异常增强,判断肿瘤完全灭活;5个病灶局部有早期增强,提示有肿瘤残存;1枚可疑残存肿瘤。超声造影显示11枚新生病灶,较常规超声增加8枚,其中肿瘤直径≤1cm的微小病灶6枚。1例微小复发灶超声造影未能显示,以最终诊断为金标准。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为96.1%,与增强CT或MRI检查结果相同。结论超声造影可较准确地判断氩氦刀治疗后肿瘤灭活程度,是评价氩氦刀疗效的一种有效方法,并有助于发现微小新病灶。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确定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 MRI)在评价脊柱肿瘤血供与DSA染色的相关性。方法 40例诊断为脊柱肿瘤的患者在行栓塞术前作MR检查。根据血管造影表现,肿瘤分为富血供组、中等血供组和乏血供组。通过对肿瘤强化区域的感兴趣区(ROI)分析,应用常规MR的强化程度和DCE- MRI参数评价肿瘤血供。结果 40例肿瘤分为乏血供组(16例)、中等血供组(12例)和富血供组(12例)。MRI强化程度在乏血供组和富血供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DCE- MRI在两组间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相对于MRI强化程度,DCE- MRI参数与DSA的关系更加密切。RSlopemax临界值为1.325时预测乏血供肿瘤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最高,分别为100%和87.5%,而临界值为1.85时用于预测富血供肿瘤的特异度和灵敏度最高,分别为100%和96.4%。结论 与常规MRI相比,DCE- MRI可以更准确地评价脊柱肿瘤血供,而且显示与DSA更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两组分别应用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造影剂(ICM 和 NICM)行常规血管造影(CA)、DSA和 CT 增强病例的造影剂不良反应(ADRs)作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证实:(1)由于 ICM 的高渗透压、离子电荷和化学毒性,使其 ADRs 发生率高于 NICM;高危因子病例如选用 NICM,ADRs 将可明显减少;(2)经动脉注射造影的 ADRs 发生率高于经静脉注射法;(3)曾有 ICM 之 ADRs 病例,可以继续应用NICM;(4)由于低渗性 NICM 对血浆容量的增加和血管内造影剂的稀释影响甚小,故使用低于ICM所用的浓度或/和剂量的NICM进行同类检查仍可获得优质图像;(5)虽然NICM是一较安全的理想造影剂,但在高危人群仍必须谨慎应用。提出NICM合理选用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碘化油、泛影葡胺及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在子宫输卵管造影(HSG)中的优缺点,探讨改良造影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欲行HSG的患者,分别用传统法以碘化油、76%泛影葡胺及碘海醇作对比剂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各100例,改良法以碘海醇作对比剂进行HSG100例。术中、术后观察与随访,对传统法油剂与水剂在HSG中的影像质量、通畅率、腹痛发生率、安全性等进行对比,并分析改良法应用碘海醇的优点。结果3种对比剂在影像质量、通畅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应用碘海醇术后腹痛发生率低,与碘化油、泛影葡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10.54,P<0.01);改良法用碘海醇造影图像优级病例数最多,差级病例数最少。结论非离子型对比剂进行HSG检查图像质量高,安全性高,应优先选用,结合改良操作法可以进一步提高图像质量,减少辐射量。  相似文献   

7.
对比剂肾病(CIN)已成为医院获得性肾病的第三大病因,糖尿病(DM)、对比剂类型和动脉途径给药是CIN的重要风险因素.在使用碘对比剂的DM和肾功能不全人群中,CIN的发生率甚高,影像与介入医师对此尚未得到足够重视.本文就DM患者使用碘对比剂的安全性、各种对比剂的肾毒性等进行了循证评价,单纯DM患者使用低渗非离子型造影剂相对安全;高风险患者静脉使用碘对比剂不会对患者肾功能产生永久性损害,DM肾病或DM合并肾功能不全者动脉注射低渗对比剂(LOCM)发生CIN的风险较大,此类患者使用等渗对比剂(IOCM)碘可沙醇发生的风险较低且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通过对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HIFUA)治疗子宫肌瘤前后MRI的表现进行对比观察,探讨影响子宫肌瘤HIFUA疗效的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128例(154枚)子宫肌瘤患者HIFUA治疗前、后病灶MRI表现及临床资料,观察各组肌瘤体积消融率及能效因子。结果 子宫肌瘤病灶位于后壁、MRI T2WI高信号、MRI T1WI增强高信号者HIFUA治疗体积消融率相对较低,所需能效因子高。结论 HIFUA治疗子宫肌瘤疗效与肌瘤位置、MRI T2WI信号强度及血供情况有关,与肌瘤的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9.
布加综合征(BCS)是一种因肝静脉流出道阻塞而导致的少见病变,本文对BCS CT和MRI 表现进行了综述,CT和MRI 检查可以显示直接征象即静脉阻塞的部位和范围,对于肝内外的侧支血管、肝尾叶增大、肝脏不均匀强化、再生结节等静脉阻塞间接表现也能较好显示,认识这些表现有助于病变的早期诊断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低机械指数灰阶超声造影(CEUS)评估经皮微波消融肾细胞癌临床疗效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方法 2006年3月—2013年7月,105例肾细胞癌患者109个病灶,平均直径(3.1 ± 1.3)cm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消融后3 d,CEUS对消融区检查结果与同期增强CT/MRI及穿刺活检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对近期消融疗效进行评估;随后 1、3和6个月及之后每6个月进行CEUS和CT/ MRI检查,对远期消融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微波消融后3 d,CEUS检查显示94个(94/109,86.2%)病灶呈完全消融状态,15个(15/109,13.8%)病灶有残癌。其中,13个(13/15,86.7%)残癌病灶由同期增强CT/MRI检查或活检病理证实。CEUS对微波消融肾癌近期疗效评价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7.9%、98.2%、86.7%和100%。在3 ~ 90个月(中位24.6个月)的随访期内,CEUS检查显示有7例复发(1例肾实质内、2例外凸靠近肠道及4例内凸靠近肾盂),其中6例与同期CT/MRI检查相一致,CEUS对消融区的远期疗效评价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99.0%、98.2%、85.7%和99.0%。结论 实时灰阶CEUS在评估经皮微波消融肾细胞癌疗效方面具有灵敏、准确、便捷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CE)后行螺旋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的意义和必要性。方法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前和术后4周行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和(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重点观察瘤体大小、坏死或复发、碘油沉积程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与临床生存期密切相关的因素。比较术前、术后影像指标,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并评价影像学检查对临床的指导意义。结果两组68例肝癌病例共发现139个瘤体,术后瘤体有不同程度缩小、坏死,8个肝内转移灶,27个瘤灶碘油完全沉积,有14个瘤灶几乎无碘油充填。在判断肿瘤内碘油沉积类型上,两组检查方法有统计学差异,CT优于超声学检查。CT检查通过三期动态增强扫描间接了解TACE术后肿瘤血供,而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直接观测肝脏、肿瘤内部和周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论TACE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TACE术前、术后有必要进行螺旋CT和(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影像学变化,为下一步制订最佳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对比增强超声(CEUS)在肝脏残留复发性恶性肿瘤进行射频消融(RFA)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 517例原发性肝癌(HCC)、肝转移癌患者经各种治疗后残留或局部复发拟行RFA治疗,共619个病灶为研究对象。复发HCC 281例290灶,病灶大小平均(3.4 ± 1.5)cm,其中CEUS引导治疗组150例154灶,常规超声引导组131例136灶。另复发肝转移癌236 例329 灶,病灶大小平均(3.1 ± 1.3)cm,其中CEUS引导治疗组152例198 灶,常规超声引导组84例131灶。结果 复发HCC CEUS组与常规组治疗结果比较:1个月肿瘤灭活率分别为96.1%和89.7%(P = 0.032);肿瘤局部复发率各为9.7%和17.6%(P = 0.049);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复发肝转移癌CEUS组与常规组治疗结果比较:1个月肿瘤灭活率88.4%和87.0%(P = 0.712);肿瘤局部复发率16.7%和23.7%(P = 0.117),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EUS 指导RFA治疗复发HCC,可有效提高早期灭活率,降低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对肝脏恶性肿瘤微波消融(MWA)术后MRI信号随时间的演变进行解读。方法 56例患者共56个肝肿瘤病灶,在MWA术后第2天、1个月、6个月行上腹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不同时间点消融区T1WI、T2WI、DWI及增强扫描的信号变化,并判断是否存在肿瘤复发。结果 MWA后2 d,消融区在T1WI、T2WI序列表现为靶样结构,T1WI表现为中央高信号的消融坏死区与周围环绕的低信号带,T2WI表现为低信号的消融坏死区及周围环绕的高信号带;术后1个月及6个月消融区体积萎缩,T1WI及T2WI仍可见靶样结构,T1WI显示消融坏死区信号升高。增强扫描显示MWA后2 d,消融区周围存在异常高灌注,术后2 d、1个月及6个月消融坏死区均无强化。DWI序列显示消融后2 d,消融区周围反应性信号增高,术后1个月及6个月信号逐渐降低。结论 肝脏肿瘤MWA术后消融区信号变化是随时间演变的过程,对消融区MRI信号的正确解读有助于疗效判断及方案制定。

  相似文献   

14.
杨亮  顾玉明  鹿皎  刘欢 《工业加热》2019,(7):682-686
【摘要】 目的 探究超声造影、增强MRI在肝癌经TACE术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8月接受TACE治疗的100例肝癌患者(共170个病灶),术后1周内分别进行增强MRI、对比剂增强超声(CEUS)检查,对其结果进行Kappa检验及McNemer检验,比较其对检出残存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两种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以最终诊断结果为依据,84个CEUS造影、增强MRI均提示病灶存活,74个病灶CEUS、增强MRI均提示灭活,12个病灶增强MRI提示存活,而CEUS漏诊;增强MRI检查与最终检查结果完全一致,Kappa=1,P>0.05,而CEUS与增强MRI的Kappa=0.859,P<0.05,增强MRI与CEUS的诊断吻合度较高,CEUS、MRI诊断残存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分别为87.5%对100.0%,100%对100%,100%对100%,86.0%对100%。结论CEUS能准确评估肝癌TACE术后是否有残存/复发病灶,且操作简单、方便、安全、价廉,在临床广泛普及,可作为肝癌TACE术后疗效评估的可靠方法,对于长期随访,CEUS应辅以增强MRI进行全面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DSA和MRI 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FNH的DSA和MRI 影像资料,DSA检查为选择性肝动脉造影,MRI 检查为平扫后动态增强扫描。结果DSA显示病灶富血供性,供血动脉增粗、迂曲,进入病灶后的供血动脉分支向周围呈放射状分布,病灶染色均匀,边界清楚;6例见肝静脉引流。MRI 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病灶于动脉期呈显著强化,持续至延迟期仍高于或等于肝实质;3例病灶中央显示瘢痕组织信号,于门脉期开始强化并持续至延迟期。结论FNH的DSA特征为供血动脉分支进入病灶后呈辐射状向周围分布,且常见肝静脉引流,MRI 动态增强扫描能敏感显示其病灶中央的瘢痕组织信号,两者结合检查能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肝转移癌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1年7月—2012年12月期间经皮RFA治疗的肝转移癌共267例485灶为本研究对象。其中180例251灶RFA治疗前行CEUS检查并确定RFA治疗方案(CEUS组),另87例234灶为RFA治疗前未行CEUS检查(对照组)。两组病例的各项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采用增强CT或(和)MRI、CEUS及肿瘤标志物检查定期随访判断疗效。结果 CEUS组中,25.1%(63/251灶)的CEUS测值较常规超声增大3 mm以上;8.8%(22/251灶)CEUS后显示清晰;造影后发现新病灶41灶。RFA治疗后,肿瘤早期灭活率CEUS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5.2%(239/251灶)、92.7%(217/234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局部复发率CEUS组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4%(31/251)、19.7%(46/234)(P < 0.05)。局部复发时间CEUS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肝转移癌经皮RFA治疗前行CEUS检查有助于准确判断病灶大小及数目,制订有效治疗方案,从而提高肿瘤早期灭活率、降低复发新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肝脏兼容性血管造影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MSCT肝癌CT检查患者45例,于动脉期22s、门静脉期55s行肝脏双期增强扫描,采用MPVR、MIP、VR、SSD重建技术行肝动脉、门静脉兼容性血管成像.其中22例作了肝动脉DSA造影及介入治疗.结果动脉期肝动脉血管造影(SCTA)显示肿瘤血管31例,肿瘤染色17例,动-门脉分流(APS)9例.门脉期门静脉造影(SCTP)检出肿瘤对门静脉的侵犯25例,门静脉癌栓16例.MSCT显示的肿瘤血管、肿瘤染色、供血动脉的来源分布、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DWI) MRI和18F FDG PET/CT评估兔VX2肉瘤射频消融(RFA)治疗早期效果的价值。方法 14只新西兰白兔双侧后肢接种VX2肉瘤建模,一侧后肢VX2肉瘤接受超声引导下RFA治疗(RFA组),对侧后肢不进行射频治疗(对照组)。RFA治疗后2 d行DWI MRI检查,治疗后3 d行PET/CT检查。分别计算肿瘤病灶和消融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标准摄取值(SUV)值。根据外科切除病灶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金标准,分别对DWI MRI、PET/CT及两者联合等3种方法评估RFA瘤灶行临床诊断一致性Kappa检验。结果 VX2肉瘤RFA前,DWI MRI显示T1低信号,T2高信号,T1加权像环状强化,PET/CT显示18F FDG呈结节状或环状聚集;消融后DWI MRI显示T1高信号,T2轻度高密度,T1加权像轻度强化,PET/CT显示18F FDG浓聚程度减低。消融瘤灶ADC值为(1.52 ± 0.24) × 10-3 mm2/s,明显高于未消融瘤灶(1.09 ± 0.12) × 10-3 mm2/s(P < 0.05);SUV值为(0.60 ± 0.30),明显低于未消融瘤灶(9.60 ± 3.20)(P < 0.05)。单独DWI MRI与单独PET/CT评估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357和0.428,无显著性差别(P > 0.05),DWI MRI联合PET/CT评估结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为0.786,与前两者均有显著性差别(P < 0.05)。结论 DWI MRI显像ADC值和FDG PET/CT显像SUV值是评估RFA治疗早期效果的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指标。DWI MRI与FDG PET/CT诊断肿瘤病灶治疗效果各具优势,两者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疗效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瘤内注射长春瑞滨碘油乳剂治疗兔VX2肿瘤的疗效。 方法 建立18只兔VX2肿瘤模型,随机分为3组:长春瑞滨碘油乳剂组8只(A组),单纯长春瑞滨溶液组8只(B组),空白对照组2只(C组)。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瘤内注药后的第4天行肿瘤超声造影,计算超声造影及大体标本的肿瘤坏死率,并行肿瘤组织病理检查。 结果 A、B、C 3组的超声造影肿瘤肿瘤坏死率分别为64.7%、29.8%、1.7%,大体肿瘤坏死率分别为57.6%、28.2%、1.6%。A组超声造影见肿瘤大部分无增强,病理检查见肿瘤广泛坏死。 结论 经皮瘤内注射长春瑞滨碘油乳剂治疗兔VX2肿瘤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中央胆管旁肝癌被认为是热消融疗法的禁忌证,现报道一种全新的胆管冷却保护技术。方法 14例中央胆管旁肝癌患者接受了肝胆管冷却保护技术辅助下的经皮肝穿刺肝肿瘤微波消融术(PMWA)。结合文献报道及临床实践,探讨合理的标准手术流程并分析临床结果。结果 初始的14例患者顺利获得完全的微波消融,肝脏增强MRI显示均获得欧洲肝病研究学会(EASL)标准的完全缓解,未出现胆道并发症。结论 胆管冷却保护技术能够保护肝内胆管免受微波热能量损害,扩大了肝癌患者接受微波消融疗法的适应证范围,且可在肝癌微波消融术中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