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全国名词委科技新词发布会会场,主席台左起:中国通信学会理事长宋直元、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张效祥、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孙俊人、全国名词委副主任潘书祥全国名词委副主任潘书祥(右一)主持会议计算机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张伟发布新词汉语定名电子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吴鸿适介绍新词定名情况全国名词委科技名词推广应用工作会议会场  相似文献   

2.
简讯     
计算机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1994年公布出版的计算机名词的基础上正在进行增补修订,1999年将审定公布新版名词。目前该委员会正按30个专业工作组分别提出初稿,进行初审。--------------------“海峡两岸化学名词协调工作会”于1998年8月19—20日在北京召开。大陆方面出席会议的有全国名词委潘书祥副主任,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梁晓天院士、王夔院士、丘坤元教授、焦书科教授、王宝瑄编审,全国名词委办公室领导刘青、邬江等。台湾方面出席会议的有李国鼎科技发展基金会秘书长万其超教授、台湾大学刘广定教授和台湾科技大学廖德章教授等。会议充分肯定了1998年上半年在协调101—109号元素中文名称工作中,经过双方共同探讨,取得了一致的意见,这对两岸的科技交流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会议讨论了下阶段两岸化学名词协调工作计划:(1)两岸共同编订《海峡两岸高分子名词》(英汉对照),争取年内将第一批词上因特网征求意见。(2)根据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提出的过渡元素金属有机化合物(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for the Transition Elements)资料,作为下阶段两岸协调的内容。会上,还对Fullerene类的命名和IUPAC提出的高分子名词的定名进行了探讨,交流了意见。--------------------全国名词委于1998年3月30日在北京召开地理信息系统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会。全国名词委副主任潘书祥在会上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名词审定委员会前一段的准备工作情况,并代表卢嘉锡主任向委员颁发了聘书。地理信息系统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徐冠华就审定的原则和方法(草案),及委员会工作方针发表讲话。会议拟定了下一步审定工作计划和分工。  相似文献   

3.
全国名词委新闻发布会会场全国名词委主任卢嘉锡发布新闻全国名词委副主任路甬祥作重要讲话全国名词委副主任孙枢主持新闻发布会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梁衡在会上发言广电部副总编张振东在会上发言全国名词委副主任潘书祥宣读分委员会名单和已公布名词书目  相似文献   

4.
卢嘉锡主任(左七)和全国名词委第三届常委会扩大会议与会人员合影。左起:章综、邵立勤、孙枢、马阳、路甬祥、林振申、卢嘉锡、潘书祥、许嘉璐、黄昭厚、丁其东、陈清龙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1999年第一次常委会会议 (1999年3月12日)

1.全国名词委主任卢嘉锡讲话
2.全国名词委副主任章综主持会议

3.全国名词委副主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于永湛发言
4.全国名词委副主任、中国科协学会部部长马阳发言

5.全国名词委副主任、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总工程师叶柏林发言

6.国家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副司长邵立勤发言

7.中科院出版委副主任李廷杰发言  相似文献   

5.
简讯     
第二届遗传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会议于2001年2月20日在中国科学院遗传所召开。遗传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赵寿元,副主任吴常信,委员戴灼华、杜荣骞、张爱民、刘一农、张晓、安锡培出席了会议。赵寿元主任主持会议。全国名词委副主任潘书祥代表卢嘉锡主任祝贺第二届遗传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并向各位委员颁发了聘书,他介绍了全国名词委的工作,希望遗传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全体委员要做好遗传学名词第二版审定工作,尽快命名,收集反馈、正式公布。全国名词委办公室副主任邬江介绍了科技名词审定的原则和方法。赵寿元主任就遗传学名词的收集、定名、统一、宣传等问题做了发言。会议决定2001年4月初召开第二届遗传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安排规划、进行分工,确定学科框架,明确选词原则和选词范围,全面启动遗传学名词审定工作,计划在三年内完成遗传学名词的汉语定名及释义工作。 (高素婷)  相似文献   

6.
过去的一年,全国科技名词委加强管理,改进方法,缩短周期,提高效率,加快了审定和公布进度,加强了学术研究、交流和宣传推广工作。; 中科院院士 名词委副主任 章综;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部长 名词委副主任 马阳; 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司长 名词委副主任 宣湘;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 名词委副主任 李宇明; 名词委副主任 潘书祥摄影 邬江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潘书祥通信科技名词委主任宋直元叶笃正:不要把名词工作看做是名词本身的工作,它的作用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  相似文献   

7.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领导成员有部分变动,现领导成员为:特邀顾问:吴阶平 钱伟长 朱光亚 许嘉璐主任:路甬祥副主任(按姓氏笔画为序):于永湛 马阳 王健儒 王景川 朱作言 江蓝生 李宇明 汪继祥 张尧学 张先恩 宣湘 章综 潘书祥中科院院长、名词委主任路甬祥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名词委副主任江蓝生出席会议中科院党组副书记、院出版委主任郭传杰出席会议名词委副主任章综主持会议名词委副主任潘书祥作工作汇报名词委副主任马阳发言名词委副主任张尧学发言名词委副主任李宇明发言  相似文献   

8.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于 2 0 0 2年 3月 1 9日召开了 2 0 0 2年度第一次常委会会议。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科技名词委主任路甬祥出席了会议。名词委副主任和有关方面负责人及代表江蓝生、郭传杰、章综、马阳、张尧学、李宇明、解源、吴瑰琦、潘书祥、郭增艳、李琛、郭志明、焦刚、陈红等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章综副主任主持。会上 ,潘书祥副主任首先向会议宣布 ,经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学技术部联合提名聘任并报国务院 (备案 )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为新任全国科技名词委主任委员。前主任卢嘉锡院士生前为我国的科技名词统一事业…  相似文献   

9.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于1997年7月18日在北京召开了科技新词发布会,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全国名词委新词工作开展情况及发布第一批推荐使用的信息科学新词,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孙俊人、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张效祥、中国通信学会理事长宋直元和参加新词审定工作的吴鸿适教授、张伟研究员、过介堃研究员、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王宏高级工程师。会议邀请了国家科委、新闻出版署等有关部门领导和北京四十余家新闻单位的记者。中央电视台在电视新闻中对会议作了专门报道。会议由全国名词委副主任潘书祥同志主持。潘书祥同志介绍了全国名词委新词定名工作的情况,他说:全国名词委成立十二年来,已按学科建立了51个学科的名词审定分委员会,约有1700多位一流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这项工作,共审定公布了近40个学科的名词。为进一步适应我国科技发展新形势,全国名词委自去年开始开展科技新词的定名工作,采用机动灵活的组织形式及时审定和公布试用近年出现的一些科技新词,计划成熟一批公布试用一批,这次公布的信息科学方面的新词,就是采用这种形式经过专家反复研讨、协商最后确定的,希望新闻出版界的同志们在宣传、推广全国名词委审定公布的规范词上给予大力支持。全国名词委信息科学新词组副组长张伟研究员代表名词委发布了第一批推荐的十七条新词,这批新词是由电子学会、计算机学会、通信学会三方专家联合,选择当前使用频繁,应用较混乱的词作为这次的重点,广泛征求专家的意见,并召开了四次会议讨论,最后确定的定名。随后,吴鸿适教授介绍了这批新词中的重点词Internet的定名经过:Internet这个词在报刊、电视、广播等各种媒体上频繁出现,而与之对应的中文名称不下十余种,如国际互联网、互联网、全球互联网、英特网、交互网,国际计算机互联网等等,在学术界和读者中造成了混乱。根据全国名词委对科技名词术语的审定原则和方法,如术语的单义性、简明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等,广泛征求了各方专家的意见,最后确定为“因特网”,它有以下优点:1.专指一个特定网络、无二义性;2.简洁、便于派生和构成复合词;3.有利于将Internet(因特网)与internet(互联网)区分开;4.便于推广和应用。吴鸿适教授强调了我们的定名过程是十分严谨、审慎的,参考了大量文献和资料,并经过几上几下的讨论和修改,相信其会得到大多数科技工作者的认可。发布会上,电子、计算机、通信三个学会的理事长分别发表了讲话。孙俊人理事长说:全国名词委审定公布的名词是经过专家反复讨论确定的,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但如果仅依靠全国名词委及各位专家定名,没有新闻媒体的宣传,就不能将所定的名词推广开。希望新闻媒体对名词工作给予更大的支持,协助全国名词委推广公布的名词。报刊可发挥自身的优势,多组织采访或开辟一个专栏、或刊登一些文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使用这些新名词,这样才能达到新词定名的目的。电子学会将全力支持全国名词委的工作,为名词的推广工作尽一点力量。张效祥理事长说:这次由三个学会联合审定信息科学新名词的做法是一个创举,很适合这三个学科发展越来越密切的形势,我们非常支持这项工作。“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由此可见名词工作的重要性。计算机学会十分重视名词工作,在第一批计算机名词审定公布后,现已着手第二批名词的审定,同时积极配合全国名词委组织新名词的审定工作。定名是困难的,推广更困难。要广开途径,加大宣传力度,请新闻界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方式向社会宣传这些新名词;在科技界的期刊、图书中也要推广、使用这些新名词;同时应多与港、台开展名词的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宋直元理事长说:通信学会全面支持全国名词委的各项活动,这些活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较快,不断有新名词出现。尽快对这些新名词进行审定、定名,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使科技人员、广大群众之间的信息及时、充分的交流,有很重要的意义。今天发布的新词能否被使用,要依靠传媒来传播和推广使用。全国名词委对新名词采取审定、推荐、公布的工作方式很有创新精神,我非常赞成这种做法。在新词出现时,给予系统、准确的概念和定名并加以推广,对科技事业的发展很重要,对科技普及将发挥极大作用。新闻出版署高永清司长也发表了讲话,他说:“名词的统一,标志着科技发展的水平,这些名词的命名,是经过反复讨论确定的,出版界应率先使用,杂志、刊物应广泛推广。感谢全国名词委及各位专家和新闻界的同志们对名词统一所做的工作。”发布会上,各新闻单位的记者提出了很多感兴趣的问题,各位专家均给予满意的答复,整个发布会是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10.
全国名词委主任卢嘉锡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吴阶平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国家科委副主任惠永正(左)、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刘恕(右)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于志华出席会议。全国名词委常务副主任潘书祥向与会领导同志介绍大会筹备情况。大会主席台和会场。国家科委副主任惠永正代表科委、科学院向第三届全国名词委委员发聘书。与会代表认真讨论。全国名词委副主任林泉(中)致开幕词。全国名词委副主任孙枢(中)主持会议。全国名词委副主任马阳(左)主持会议。大气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周诗健(右)发言。全国名词委10周年成就展。全国名词委副主任许嘉璐(中)主持闭幕式。全国名词委副主任章综(左)作大会总结。全国名词委主任卢嘉锡(右)致闭幕词。海协会副秘书长赵正豫在大会发言。全国名词委副主任丁其东(左)主持会议。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李竞(右)发言。与会代表认真讨论。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2月29日,第二届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陈运泰院士,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副院长黄清华教授,全国科技名词委刘青副主任、潘书祥编审、审定与研究室邬江主任等43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会议由陈运泰院士主持。  相似文献   

12.
2008年4月28日,能源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筹备工作会议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12位能源专家,全国科技名词委原副主任潘书祥、审定室主任邬江、审定编辑高素婷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国家发改委胡秀莲研究员主持。潘书祥简要介绍了全国科技名词委工作情况,对能源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相似文献   

13.
1996年9月10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现称“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召开了由各学科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有关同志参加的科技新词工作会议,研究和探讨科技新词发布试用工作任务,对近期新词工作进行布署和安排。参加本次工作会议的各学科代表共有45名。全国名词委副主任潘书祥主持会议并介绍了全国名词委新词工作及其他一些工作的进展情况。潘书祥同志指出,当前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很快,我国在引进国际上一些先进技术的同时,也随之引进了大量科技术语。由于很多术语没有统一的定名,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汉语名词混乱现象。全国名词委抓新词工作,首先是要把好新词的“进口”关,给予正确恰当的命名,以满足社会需求。各学科分委员会应充分发挥学术优势,积极开拓收集新词渠道,尽快予以科学命名,起好引导社会、引导传媒的作用。全国名词委办公室樊静同志向会议介绍了全国名词委近期开展新词工作的一些具体方法和步骤,并对全国名词委《关于开展科技新词工作的意见》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阐释和说明。与会代表围绕开展新词工作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结合各委员会的工作实际发表了很多建设性意见。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在当前科技新词产生速度快、数量大和定名混乱的形势下,全国名词委决定开展新词工作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这对于规范科技名词,服务社会、引导社会以及加强科技名词审定的基础工作,都将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在此次会议上,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和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吴鸿适、张伟和李竞等三位同志分别介绍了开展新词工作的经验体会。如电子、计算机分委员会积极开展海峡两岸科技名词工作,应用学术刊物推广规范名词;天文学分委员会在审定名词的同时即十分重视收集新词,并予以讨论定名,为目前新词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等经验十分值得重视和推广。会后,根据各位代表的建议,全国名词委对《关于开展科技新词工作的意见》作了修改和补充。全国名词委希望并欢迎各分委员会委员和热心于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广大学者、专家和科技人员积极向全国名词委和各分委员会提供科技新词(包括已有初订中文名和征询订名的各类科技新词),共同开展好这项工作,为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2008年4月28日,能源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筹备工作会议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12位能源专家,全国科技名词委原副主任潘书祥、审定室主任邬江、审定编辑高素婷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国家发改委胡秀莲研究员主持。潘书祥简要介绍了全国科技名词委工作情况,对能源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相似文献   

15.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名词委)于1997年8月21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发布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式更名的消息及全国名词委成立十二年以来的工作成果。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名词委主任卢嘉锡,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名词委副主任路甬祥,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梁衡,国家语委副主任傅永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全国名词委副主任孙枢,全国名词委副主任章综,国家科委基础研究高技术司副司长邵立勤,国家教委科技司副司长谢焕忠,广电部副总编、全国名词委副主任张振东,国家技术监督局总工程师、全国名词委副主任丁其东,中国科学院出版委副主任李廷杰,全国名词委副主任潘书祥,科学出版社副总编吴瑰琦和全国名词委各分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及代表五十余人。此外,全国六十余家出版社的代表,在京三十余家新闻单位的记者也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节目、北京电视台在北京新闻及中国教育电视台在教育节目里都分别作了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对此作了专访及报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二十余家主要报纸也作了报道。会议由全国名词委副主任孙枢同志主持。卢嘉锡主任发布新闻。新闻内容包括:(1)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更名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2)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经过十二年的艰苦工作,已建立了51个学科的分委员会,已基本完成基础学科名词的审定工作和一批技术学科名词的审定工作,并开始增补新词和加注定义工作;(3)全国名词委计划大力开展对已审定公布名词的推广应用工作。最后,卢嘉锡主任重申了1990年6月23日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新闻出版署四部委联合通知精神,要求各新闻单位要宣传名词统一的重要意义,并带头使用规范名词。各编辑出版单位应把是否使用已公布的规范名词作为衡量该书质量标准之一。在编写各类教材时应使用已公布的规范名词。会上,宣布了全国名词委十二年来成立的51个学科的名词审定分委员会名单及审定公布的39本科技名词书目。新闻出版署梁衡副署长发表讲话,对全国名词委及各学科专家十二年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并就新闻出版界推广规范科技名词工作提出两点明确要求,一是做好宣传工作,让社会各界多了解统一科技名词的重要意义;二是带头使用,并在新闻出版署的评奖和年检活动中,把是否使用规范词作为衡量出版物质量的标准之一,促进规范科技名词的推广应用工作。广电部副总编张振东同志在大会上强调了宣传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重大意义,指出统一科技名词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科技和社会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他提出要加强广电部与全国名词委之间的密切合作,并希望全国名词委在广播电视业使用规范科技名词方面提供支持和监督,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传媒、辐射作用,共同做好这一工作。物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李国栋教授、大气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周诗健教授及信息科学新词审定组组长陈太一教授分别介绍了本学科名词审定工作的情况及体会。最后,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名词委副主任路甬祥院士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科技名词统一和规范化工作是经济建设、科技发展的支撑性工程,必须下大力量搞好。过去十二年中,全国名词委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今后要保持过去好的传统并根据当前的形势,开展新的工作。他指出名词委今后工作的思路:一是要坚持一贯传统,坚持严谨、科学的学风;二是确定电子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材料新工艺领域、新能源和环境科技、认知科学和心理学、管理科学等作为开展工作的重点;三是开展好两岸和港澳地区的工作;四是审定工作要坚持全面规划、依靠专家、统一协调、科学审定、正式发布的原则。路院长最后强调指出,名词术语工作是一项应当长期坚持下去的工作,因为这是一项无止境的工作。全国名词委应当履行好自己的责任,与各方面人士一道,共同搞好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会议开得极为成功,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而热烈的反响。本次会议必将对科技名词的统一和推广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月20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教育部国家语委组织化学、物理学、语言学界专家召开了第111号元素中文定名研讨会。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院士,教育部语言信息管理司李宇明司长,全国科技名词委刘青副主任、潘书祥原耕主任,北京大学王夔院士、张礼和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刘伯里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张焕乔院士、北京大学王祥云教授、阎守胜教授。  相似文献   

17.
2009年4月23日,全国科技名词委新词工作委员会成立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新词工作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杜祥琬院士担任主任,国家地震局陈运泰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沈家煊学部委员、教育部王铁琨教授、全国科技名词委潘书祥编审担任副主任。全国科技名词委各分委员会的专家和代表共计50余人出席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8月18日第二届生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会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召开。第二届生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顾问陈宜张院士,主任姚泰教授、王建军教授,全国科技名词委审定与研究室主任邬江编审等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王建军教授主持。邬江主任系统阐述了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工作的特点、意义和程序等政策性问题,并详尽介绍了科技名词审定过程中的词条选择、定名和定义,以及编排体例和索引的具体原则和方法。陈宜张院士就此次生理学名词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2月22日,世界历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召开,社科院副院长、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武寅,全国科技名词委专职副主任刘青,原副主任潘书祥,审定室主任邬江,世界历史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吴恩远,学部委员廖学盛等30多位专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名词委)于1999年3月12日召开了1999年度第一次常委会会议。名词委主任卢嘉锡、副主任及副主任代表章综、马阳、于永湛、叶柏林、邵立勤、李廷杰、潘书祥、田学友、李春武、杨光、高润生、吴瑰琦等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章综副主任主持。会议听取了潘书祥同志关于“全国名词委1998年工作总结和1999年工作要点”的汇报。近两年,全国名词委公布的科技名词从学科到数量同前几年相比均有较大增加,今明两年仍是全国名词委公布规范名词的高峰期。1998年公布了4册规范名词——《医学名词·6》(外科学)、《船舶工程名词》(定义版)、《水利科技名词》(定义版)和《电工学名词》,此外,还有4册进入出版流程(天文(定义版)、土壤(定义版)、药学和生物学合订本),1998年基本上完成了全国名词委常委会年初制定的计划,同时为1999年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已公布科技名词的大合订本已完成计算机合库工作。目前仍有13个学科在开展审定工作,即医学、机械、测绘、化学命名原则、电力、航空、航天、土木、冶金、计算机(第2版)、昆虫、自然辩证法、水产等学科。其中大部分在1999年可完成审定任务。1998年组建了“地理信息系统名词审定委员会”。另外还进行了通信、生态学、计量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名词审定分委员会的筹建工作。迄今为止,全国名词委已完成了40个学科的名词审定工作,共出版了44册各学科的规范名词,累计142,000余条。从所公布的学科来看,基本上覆盖了科学技术的绝大部分领域。社会上科技名词使用混乱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抑制,使用全国名词委公布的规范名词逐步成为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新闻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深入开展名词审定工作的同时,名词委积极开展了科技新词的命名及发布试用、两岸科技名词对照和规范名词的宣传推广等工作。1998年7月全国名词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101—109号元素的中文定名,同时还发布了信息技术方面intranet等部分新名词,生命科学领域也收集和审定了部分新词,在《科技术语研究》上予以发布试用。另外,天文学、地球物理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等也都收集了一批新词。在两岸科技名词对照工作方面,化学、大气科学、航海科技、昆虫学、天文学、水产学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学科在积极开展工作。如化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在确定101—109号元素定名时,积极同台湾化学专家联系、研商,最后取得了一致的意见,成为两岸名词工作的一个范例。此外,化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还于1998年8月在京召开了两岸高分子化学方面名词命名和新词定名的研讨会,制定了下一步工作计划,如在因特网上公布新词定名等。其他方面的工作也都按年初计划得到贯彻落实。会议经过认真讨论,原则同意名词委1999年工作计划,要点如下:1.进一步搞好名词审定工作1999年全国名词委计划完成7—8种规范名词的出版任务,比较成熟的有:天文(定义)、土壤、药学、医学(7)、医学(8)、心理学和生物合订本等7种。同时冶金、测绘、土木、航天、机械(1—3)、昆虫、医学(9)、电力等学科会有2—3种可达到出版要求。此外,还要抓紧航空、水产、自然辩证法的审定工作,争取达到上报条件;对已经公布数年,名词书已无库存的重要基础学科,应有选择地进行增补新词和加定义的工作。今年在这方面计划以《化学名词》为重点,做好增补新词和修订的工作,力争收词量达到1.2—1.5万条的规模,增强时代感和实用性。同时继续做好计算机名词的修订增补工作。抓紧、抓好与国民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密切相关的学科名词审定工作。1999年将筹建通信、生态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和管理科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今年要重点做好名词审定的学科拓展和建设,这是加强名词委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保证,也是名词委的本职工作。我们应抓紧做好调研工作以开创新的工作局面。2.继续开展好科技新词的发布试用工作1999年应当加快审定进度和增加发布数量,同时要保证发布新词的定名质量和权威性。新词工作仍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重点,其他学科也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收集和审定新词。除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试用一些“热点新词”之外,还要在《科技术语研究》或有关报刊上发布试用新词。3.继续推动两岸科技名词交流与对照工作经过近几年实践,两岸科技名词对照工作已经在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目前仍应采取积极、务实的方针以两岸科学家共同编订对照本为主,同时也要开展新词共同定名工作。1999年计划开展大气、昆虫、航海、化学等学科的名词对照工作,并积极推动和促进水产、测绘、船舶、天文等学科的名词对照工作。4.开展好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和宣传推广工作建立名词委学术委员会,制定术语学理论研究计划,组织开展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的研讨,鼓励学术研究,写文章出成果,在工作中要发现和培养人才,为形成符合汉语特点的术语学理论和学派作出努力。保持同国际术语学界、联合国文献术语部门及其他华语地区和国家的长期交流合作,同国内外有关部门和组织交换术语工作资料,积极联系和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及时了解学科发展动向。努力办好《科技术语研究》期刊,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坚持高品位、高学术水准,提高刊物质量,使期刊切实成为加强术语学理论研究、指导名词统一工作、推广规范名词的重要园地。继续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术语工作。5.搞好名词委办事机构的内部建设和各项改革(略)6.全国名词委换届筹备工作全国名词委第三届委员会至1999年底任期将满,为此,1999年要为全国委员会换届做好筹备工作。在全国名词委换届筹备工作中,我们将对一些基础学科和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学科的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召开若干学科专家座谈会,明确21世纪科技发展动向,确定第四届委员会开展工作的重点;制定全国名词委21世纪初叶的发展规划,提出第四届全国名词委全体会议中心议题和方案,报常委会研究批准;准备第四届全国名词委全体会议各类会议文件并做好会议经费、物资和服务保障方面的筹备工作。1999年是完成第三届委员会各项任务的关键年度,也是各项工作极为繁重的一年,我们要以对我国科技名词统一事业高度负责的历史责任感和热情,努力完成好第三届委员会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以更大的成就,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