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郑洁  钱育蓉  杨兴耀  黄兰  马婉贞 《计算机应用》2016,36(10):2784-2788
针对传统协同过滤算法不能深度挖掘用户关系,以及无法对新项目进行用户推荐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信任和用户偏好的协同过滤(TIPCF)算法。首先,通过分析用户评分判断用户的可信度并量化用户间的信任程度,挖掘用户潜在的信任关系;其次,考虑到用户之间对于不同目标项目偏好程度的差异会对用户相似性产生影响,在传统用户相似性算法上添加用户偏好度改进相似性算法;然后,通过结合用户信任度和改进的相似度,使得最近邻的选取更加准确;最后,根据用户对项目属性的偏好对新项目进行推荐。Movielens数据集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协同过滤算法相比,TIPCF算法的平均绝对误差减少了6.7%;在推荐新项目时,TIPCF算法的平均绝对误差减少了10.7%。TIPCF算法不仅提高了推荐的准确度,而且增加了新项目的推荐概率。  相似文献   

2.
跨域序列推荐旨在从给定的某用户在不同领域中的历史交互序列中挖掘其偏好,预测其在多个领域中最可能与之交互的下一个项目,以缓解数据稀疏对用户意图捕捉和预测的影响.受协同过滤思想启发,提出一种基于时间和关系感知的图协同过滤跨域序列推荐(timeandrelation-awaregraph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for cross-domain sequential recommendation, TRaGCF)算法,充分挖掘用户高阶行为模式同时利用跨域用户行为模式双向迁移,解决序列推荐中的数据稀疏问题.首先,为获得用户行为序列中项目间复杂的时序依赖关系,提出时间感知图注意力(time-aware graph attention, Ta-GAT)学习项目的域间序列级表示;其次,通过域内用户-项目交互二部图挖掘用户的行为偏好,提出关系感知图注意力(relation-aware graph attention, Ra-GAT)学习项目协同表示和用户协同偏好表示,为用户偏好特征的跨域迁移提供基础;最后为同步提高2个领域中的推荐效果,提出用户偏好特征双向迁移模块(user p...  相似文献   

3.
传统推荐算法主要关注推荐准确性,而用户对项目的不同偏好和多样性需求也影响着用户体验和满意度。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算法,在计算项目相似度时结合了用户对不同项目的评分差异,以此可以提高项目相似度计算的准确性,根据用户历史评分数据和项目类别数据得到用户-类别权重矩阵,一方面以此计算基于熵的多样性,另外根据用户对项目的兴趣计算公式,生成一个降序排列的初始推荐序列,根据用户偏好误差门限,并结合用户-类别权重矩阵实现基于用户偏好的推荐,最终生成[N]个推荐的项目,同时保证准确率和多样性的前提下,提高用户满意度。在数据集movielens的多个版本上,与多个经典算法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可以有效提高推荐精度和用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微型机与应用》2019,(10):35-39
推荐系统可以帮助人们在海量的数据中发现所需的有价值的信息。传统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根据历史数据中用户对项目的各种行为操作构建用户-项目评分矩阵,进而计算相似度,从而预测用户对项目的偏好程度进行推荐。但因为评分数据通常较为稀疏,使得推荐的准确性不高,从而不能很好地对用户进行推荐。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场论理论的随机游走歌曲推荐算法,融合歌曲评分相似度和歌曲基本信息相似度,降低歌曲间综合相似度矩阵的稀疏性,并将物理学中的场论理论和歌曲的重要度结合,构造转移概率矩阵,从而实现歌曲推荐。实验表明,该算法较协同过滤算法的推荐准确性更佳。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用户兴趣挖掘的准确性,实现更加精准的用户个性化推荐,提出一种融合标签和长短期兴趣的矩阵分解推荐算法。利用用户使用各标签的次数和生命周期挖掘用户的长短期兴趣,计算用户标签偏好值;利用用户标签偏好值比较用户间的兴趣,获得更加精准的用户间兴趣相似度;将用户间兴趣相似度引入矩阵分解模型,预测项目评分并进行推荐。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挖掘出的用户兴趣比其它推荐算法准确。  相似文献   

6.
何明  孙望  肖润  刘伟世 《计算机科学》2017,44(Z11):391-396
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可以根据已知用户的偏好预测其可能感兴趣的项目,是现今最为成功、应用最广泛的推荐技术。然而,传统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受限于数据稀疏性问题,推荐结果较差。目前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大多只针对用户-项目评分矩阵进行数据分析,忽视了项目属性特征及用户对项目属性特征的偏好。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聚类和用户兴趣偏好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首先根据用户评分矩阵与项目类型信息,构建用户针对项目类型的用户兴趣偏好矩阵;然后利用K-Means算法对项目集进行聚类,并基于用户兴趣偏好矩阵查找待估值项所对应的近邻用户;在此基础上,通过结合项目相似度的加权Slope One算法在每一个项目类簇中对稀疏矩阵进行填充,以缓解数据稀疏性问题;进而基于用户兴趣偏好矩阵对用户进行聚类;最后,面向填充后的评分矩阵,在每一个用户类簇中使用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算法对项目评分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够有效缓解原始评分矩阵的稀疏性问题,提升算法的推荐质量。  相似文献   

7.
推荐算法通过历史数据发现用户的兴趣偏好,在数据资源中寻找用户的偏好信息,并对用户进行推荐。目前,推荐系统中的协同过滤算法在各领域应用广泛,由于数据稀疏性和冷启动,使得推荐质量有所下降,为提升推荐精度,有学者从相似度方向进行研究。总结了推荐系统中最广泛使用的协同过滤算法,以及推荐系统中常用的传统相似度算法;对比分析了基于Pearson相关系数的相似度、余弦相似度、修正的余弦相似度等的适用场景;从冷启动和数据稀疏等方面分析了相似度的研究现状,研究表明通过混合相似度计算用户相似性,提高了推荐质量。最后,总结了相关文献在改进后存在推荐效率低、复杂度增高的问题,在提高推荐精度和推荐效率方面对相似度改进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如何从大量无序的信息中向用户准确推荐其最感兴趣的信息,是推荐系统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为此提出一种融合用户兴趣矩阵及全局偏好的推荐算法,用于个性化服务推荐。首先,引入兴趣标签机制形成用户兴趣链,对用户服务评分集合中未评价服务进行填充,对已评价服务进行互补,从而形成用户兴趣矩阵;其次,采用兴趣矩阵的欧几里德距离进行局部相似度计算;最后,联合用户认知差异和全局行为差异形成全局偏好相似度。算法在有效融入了用户的个性化偏好信息的同时,减少了数据集稀疏性,提高了推荐的准确性。在真实的Movie Lens 1M数据集上进行的大量实验表明,与当前具有代表性的推荐算法相比,算法显著提高了推荐精度。  相似文献   

9.
党博  姜久雷 《计算机应用》2016,36(4):1050-1053
针对传统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仅通过使用用户评分数据计算用户相似度以至于推荐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首先,以用户评分的平均值作为分界点得出用户间的评分差异度,并将其作为权重因子计算基于评分的用户相似度;其次,依据用户项目评分和项目类别信息挖掘用户对项目类别的兴趣度以及用户项目偏好,并以此计算用户偏好相似度;然后,结合上述两种相似度加权产生用户综合相似度;最后,融合传统项目相似度和用户综合相似度进行评分预测及项目推荐。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基于用户评分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所提算法在数据集下的平均绝对误差值平均降低了2.4%。该算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推荐算法精度以及推荐质量。  相似文献   

10.
垂直学习社区包含了海量的学习资源,出现了信息过载现象,个性化推荐是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之一.但垂直学习社区中评分数据稀疏而文本、社交信息丰富,传统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不完全适用.基于用户产生的文本和行为信息,利用作者主题模型构建新的用户学习兴趣相似度衡量模型;根据用户交互行为信息综合考虑信任与不信任因素构建用户全面信任关系计算全面信任度;通过分析用户多维度学习行为模式,自动识别用户学习风格;最后提出融合兴趣相似度、全面信任度及学习风格的社会化推荐算法.用垂直学习社区网站CSDN实际数据集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推荐方法能更好向用户推荐其感兴趣的学习资源,有效地提高了推荐精度,进而提高用户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为目标用户推荐时,考虑了所有用户的历史反馈信息对物品相似度的影响,同时相似度的度量仅依靠用户评分信息矩阵,导致了推荐效果不佳。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用户谱聚类的Top-N协同过滤推荐算法(SC-CF),即应用谱聚类将兴趣相似的用户分成一类,具有相似兴趣爱好的用户比其他用户具有更高的推荐参考价值,然后在类中为目标用户推荐。SC-CF+算法在SC-CF算法的基础上,在相似度度量方法中分别引入了物品时间差因素、用户共同评分权重、流行物品权重。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两种算法提高了推荐结果的召回率。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存在评分数据稀疏和推荐准确率偏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优化聚类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根据用户的评分差异对原始评分矩阵进行预处理,再将得到的用户项目评分矩阵以及项目类型矩阵构造用户类别偏好矩阵,更好反映用户的兴趣偏好,缓解数据的稀疏性。在该矩阵上利用花朵授粉优化的模糊聚类算法对用户聚类,增强用户的聚类效果,并将项目偏好信息的相似度与项目评分矩阵的相似度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多个最近邻居。融合时间因素对目标用户进行项目评分预测,改善用户兴趣变化对推荐效果的影响。通过在MovieLens 100k数据集上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缓解了数据的稀疏性问题,提高了推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一种基于用户播放行为序列的个性化视频推荐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在线视频服务网站的个性化推荐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播放行为序列的个性化推荐策略.该策略通过深度神经网络词向量模型分析用户播放视频行为数据,将视频映射成等维度的特征向量,提取视频的语义特征.聚类用户播放历史视频的特征向量,建模用户兴趣分布矩阵.结合用户兴趣偏好和用户观看历史序列生成推荐列表.在大规模的视频服务系统中进行了离线实验,相比随机算法、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和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传统推荐策略,本方法在用户观看视频的Top-N推荐精确率方面平均分别获得22.3%、30.7%和934%的相对提升,在召回率指标上分别获得52.8%、41%和1065%的相对提升.进一步地与矩阵分解算法SVD++、基于双向LSTM模型和注意力机制的Bi-LSTM+Attention算法和基于用户行为序列的深度兴趣网络DIN比较,Top-N推荐精确率和召回率也得到了明显提升.该推荐策略不仅获得了较高的精确率和召回率,还尝试解决传统推荐面临大规模工业数据集时的数据要求严苛、数据稀疏和数据噪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个性化网站中很少考虑用户检索意图,检索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增量协同过滤推荐方法。该增量协同过滤推荐模型改进了最流行的推荐算法之一的协同过滤算法,并应用到个性化网站中。通过分析Web日志提取用户的浏览行为,将其归一化为用户对项目的评分值,并利用改进的相似度计算方法得到用户之间的相似度值,从中选择能够表现用户偏好的最近邻集合进行评分预测后对结果排序,将排序后的结果作为推荐列表返回给用户。最后设计增量更新算法实时有效地更新用户的历史偏好数据。实验表明,增量协同过滤推荐模型适用于个性化网站,利用该方法可以使推荐结果更加符合用户意图。  相似文献   

15.
沈学利  杜志伟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1,38(5):1371-1375,1380
针对现有的序列推荐算法仅利用短期顺序行为进行推荐,而没有充分考虑用户的长期偏好和项目之间更深层次的联系等问题,提出一种融合自注意力机制与长短期偏好的序列推荐模型(combines self-attention with long-term and short-term recommendation,CSALSR)。该模型首先建模用户和项目的潜在特征表示,将用户短期交互序列中的项目成对编码为三向张量,然后经过自注意力机制模块并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从用户的顺序模式中提取项目间更深层次的联系。同时考虑用户的长期偏好,将相似用户的嵌入作为补充增强用户表征。在MovieLens-1M和Gowalla数据集上,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在准确率precision@N、召回率recall@N、均值平均精度(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上优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目前流式应用分发系统中,客户端的移动应用分发都是依靠系统后台管理员人工操作或者简单地依靠位置信息为用户分发应用,没有考虑到用户在不同的情境活动下对应用的需求差异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用户情境感知的流式应用推荐机制。该机制通过采集流式应用场景下用户的情境信息数据,利用机器学习Xgboost算法识别用户情境活动,并根据识别的用户情境来为用户推荐应用。同时,利用用户的反馈信息进一步提高用户个性化应用推荐的准确度。实验结果表明,Xgboost算法在准确率和时间开销上性能优于传统算法,在流式应用分发系统中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处理推荐行为来源复杂、路径多样、不信任陌生推荐等问题,提出一种在社交网络中信任驱动推荐方法。该方法利用贝叶斯网络,计算用户评分的先验概率分布以及朋友之间的联合条件概率,预测用户在该环境下的评分并将推荐给用户。在信任驱动推荐过程中,预测评分既考虑到用户的偏好,也考虑到用户的社会关系;此外,用户的信息交换只限于朋友之间,能够有效保护用户的隐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推荐方法在预测准确率和推荐覆盖率上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个性化的好友推荐是促进社交网络服务不断提高的重要途径,在大规模的社交网络环境中,准确地为用户推荐兴趣主题相似的好友能够使得用户的粘性更强,然而海量数据的稀疏性使得现有的大多数社交网络都不能够准确根据用户间兴趣的相似性进行好友推荐。为此,提出一种面向用户兴趣主题的个性化好友推荐方法(ITOR)。该方法首先采用k-core分析法提取用户的兴趣主题,在拥有相似兴趣主题的基础上结合用户属性信息,通过先验概率计算出有相同属性信息的用户成为好友的概率,进一步强化推荐结果的准确性和满意度。最后,通过爬取2015年9月份发布的新浪微博数据进行实验分析,验证了本推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传统协同过滤技术仅使用用户对物品的评分矩阵,没有充分利用用户和物品的其他多种特征,而且由于评分矩阵非常稀疏,导致推荐系统的推荐准确率严重下降。近几年深度学习技术在机器学习的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本文针对传统协同过滤推荐系统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层注意力机制的深度学习推荐系统。以电影推荐为例,使用深度学习框架处理推荐系统中的多种输入特征信息,同时引入双层注意力机制,分别学习用户和电影每个特征之间的偏好以及用户与其观影列表中每一部电影间的偏好,从而尽可能多地利用用户和电影的特征数据,学习用户的行为偏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推荐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